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请是请了千百年。可是哪一位见到过祖先回来吃过饭呢。民俗罢啦。
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礼义之邦,尊重先祖,崇尚礼义,每年除了清明,农历十月一"送寒衣",冬至等举行祭祀活动外,就连一年一度的欢度春节之际,也不忘请先祖的亡灵回家一同过年。
我们陕西关中农村在除夕这一天,除了打扫庭院,掛红灯笼,贴对联,布置供奉,祭祀先祖的供桌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去先祖的坟前燒几张纸钱,表示过年了,请先祖的亡灵也一起回家过年。
在家中供桌上,除了历代列宗列祖的灵位牌,遗像,香蜡火烛之外,还要敬献上各种应时果蔬食品之类,以应列祖列宗随时享用。
古时,在未发明照像术前,有钱人家还会请画师,根据主人的描述,画出各位列宗列祖的遗容,每当春节举行祭祀时,悬掛在厅堂的一周,而现在这些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简单的"悬掛式族谱",(集市上有卖现成印好的),上面只需按先后次序填入先祖的名字即可。
直到现在,象这样的"家堂"並没有减少,起码在我们家乡几乎家家如此,而且是很重视的,如果掛几年陈旧了,还会另买一幅新的,重新填写。
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别的地区过年期间,究竟是掛不掛祖宗家譜我不清楚。在我的家乡大连庄河地区,过年掛祖宗家谱。还是那样照掛不误,只是在文革时期破四旧虽然烧了不少。但是大多数人偷偷将家谱上的亡者名单,按照辈份记下文革过后。百姓们都买新家谱将亡者名按辈从上到下,按男左女右两边写上。每年春节都掛上,摆上香烛供品一应俱全。一直延续至今并没减少,只是都在父母家中供俸。后增的分家小户为了清静,因为他们的父母家庭供俸。所以他们就不必费事了,所以有人就因为过年供俸祖宗家谱的人少了。别的地方怎个情况如何不清楚,起码我的家乡庄河还是这个风俗。
我们这个地区是在腊月三十上午把家谱掛上,供桌上摆上香炉蜡台点上香。家中的女人在灶台上忙活炒菜熬碗,然后摆在供桌上。下午女人忙活包饺子,男人忙活大鞭架子和准备晚间去请。老祖宗回家过年的香纸灯笼等,在五点左右女人下地煮饺子。老年人带上儿孙和香纸鞭炮礼花,和其它本家族的其它人一起到几百步外的西道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
正月初三,三天年己过完晚上吃完饺子。本家族的老老少少又把老祖宗送走。这个春节就算结束,初四早上把家谱取下卷好放在供桌上。再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把家谱掛上供俸一天。正月十六再把家谱包好放在家谱盒里,等到下一年再用。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掛家谱供俸老祖宗的习俗,这也是我们的老祖宗从山东闯关东带来的家谱。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谢谢悟空您的邀请。
感谢广大网友们的阅读和评论。
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 小时候过年,三十中午吃饭前,父亲就把老宗谱张挂在房屋的东墙上,宗谱已经老旧不堪,上面的字迹斑驳难认,好像有一二百年的样子。父亲拿一张黄纸在屋外点着,嘴里说:过年了,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了,让我们把鞭炮点着,迎接逝去的先人们回家过年,父亲拎着黄纸,一路嘴里不停地唠叨,引着逝去的祖先到供奉宗谱下的供桌下。我们在宗谱下跪下,嗑了三个响头,然后才开始吃年夜饭。初二的晚上,八九点钟,父亲点上一张黄纸,嘴里说:过完年了,请回吧!还是我们小孩点几只小鞭炮,送走了逝去的老先人们,父亲把张挂的老家谱取下来,小心翼翼的叠好,放到仓库中,母亲把供桌上的菜,馒头收好,等过正月十五时在请一回先人们回来过十五。等我们渐渐长大,父亲一年年变老,有一年,父亲说:宗谱实在老旧了,就升了吧。然后在过完那年的正月十六日,把供奉多年的宗谱烧了。从此再也没有接老先人们回家过年这一过年才有的景象了。
随着老辈人的过往,年轻一代接受了新思潮,这些认为封建的旧东西就很少有人继承了!
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我们苏北是这样子的: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家里有供桌,供桌上方牆面上貼着:上联:敬祖宗清白二字,下联:教子孙耕读两行。横幅:清清白白做人。一般是在长子家里,我大伯过世早,二伯伯客居四川,三伯伯当兵在外,所以供在我家。供桌上摆放着木刻牌位,上面写上逝者姓名,生、卒的日期。牌位的摆放是上一代人摆放在上首,以此类推。每个牌位前放一只香炉,留着过年过节给祖宗上香用。过年过节了要在家中堂屋里供桌上上菜,摆上筷子,酒杯,倒上酒,然后给祖宗一份一份烧纸钱,记得父亲还说这份给谁的,这份又给谁的,一份一份烧完后。接着把每份菜夹一点放烧完的纸钱上,倒上酒。然后论资排辈给每个前辈的牌位磕头。
这个祭拜活动多数是冬至日、大年三十年中午举行一次。
然后三十晚上还有上供一说:放上家里的各种菜,放上馍头,筷子,表示祖宗和家里人一起过年。
自从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农村人把这些牌位丢掉了,费除了。那个时候叫“除四旧。"谁家保留了,红卫兵会找你麻烦。
现在一般都到坟墓前去送纸钱,寄托对长辈的思念。希望长辈在天堂里保佑全家人平安。
过去过年有很多家祖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挂家堂,现在为什么少了?
小时候每逢过年,孩子们好开心哦!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接连不断,每一项都那么正式、隆重,非常的有仪式感。特别是请去世的先辈魂灵回家过年,大人们尤其地重视。
到了除夕的傍晚,一切好吃的都做好了,父母会告诫那些急不可耐的孩子们不准动,要等到老爷爷老奶奶们享用完了才能吃呢。孩子们只好满怀崇敬地帮助父母在供桌上摆放刚刚做好的各类美食,然后焚香跪拜。大年初一早上,父母还要到祖先的供桌前祭拜一番。
过年的这些习俗基本上都没有了,过年没有了年味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吧:一是破除迷信,反对封建的结果。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没有任何意义;二是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人们觉得没有必要的繁枝缛节就算了吧;三是最重要的,孝道文化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许多的知识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教育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了空间。加上计划生育的严格控制,独生子女们被视若珍宝,一边在应试教育上严格要求,一边在物质生活上溺爱放任。逐渐形成了“学习好就是好孩子”,“不惹事就是好孩子”的衡量标准。不少年轻人因工作忙等原因对自己的父母尚且漠不关心,不管不问,更何况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先人呢!
过年过节祭拜一下去世的祖宗先人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缅怀、一种纪念、一种感恩。不忘先辈之恩,孝敬父母,方能坦然前行,无悔余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