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文革期间。父亲进了牛棚,母亲发配到五七干校。我和妹妹都跟着母亲一起去了。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每天只能上半天学。下午就没有什么事做了。学校只有两个老师。是一对夫妻。我是孩子头,当年是十岁多。有一天闲得无聊,在田埂边玩腻了,就想到哪里去玩玩。想来想去,想到了曾经去过北湾,就想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玩。时间是下午一点左右。我们说走就走,和家长都没有打招呼。我们沿着公路开始了艰难的旅程。主要原因是:我最大10岁,我妹妹七岁,其他五个小朋友,都是六七岁,身上没有带钱,也没有带吃的东西。季节是深秋。我们走到天快黑了,终于远远看到了北湾的街道了。商店关门了,街上行人很少。这时,我感到如果再不往回走,可能半夜也到不了家。所以忍着饥饿,往回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我们就顺着小路往回走。可能是田里刚浇了冬水,所以走起来非常吃力。眼看着天渐渐的黑了,我们却陷在泥泞的小路上。经过思考决定,往公路那边走。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找到公路了。我们排成一队,(主要是为了防狼袭击)向着五七干校的方向艰难的行进着……,望着满天的星星,看着模糊的公路,想想真有些后怕。有几个小一点的孩子,饿的直掉眼泪。我的心理也非常自责。就在我们陷入绝境的时候,真的走不动了,远远的看到有汽车的灯光闪烁。我们顿时欢呼起来!汽车开到我们身边停下来。第一个下车的是于大象叔叔,他们把我们紧紧的抱在怀里,生怕我们再丢了似的。回到五七干校的驻地。食堂的阿姨伯伯们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当然了,当时的条件就算是最好了,有白菜炒粉条,红烧土豆,炒萝卜丝,还有一盒午餐肉……,直到现在有没有吃到过这么香的绿色食品了)。我们一言不发,眼里浸满了泪花。想一想七个六到十岁的孩子走了三十多公里。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在宋朝我们也想智取生辰纲呢。
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童年记意最深的就是和哥哥、姐姐一起到野外去玩。山青水秀。江水绿如蓝,江岸边的野百合红的象火,红色的柳树刚刚发出的嫩牙酸酸的,还有一点清香味。有时候可以拾到鸟蛋……
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我曾记得爸爸开车带我去郊游,那时我才八岁穿着妈妈给我买的白色连衣裙,扎着马尾辫,头上佩戴着一朵我喜欢的粉红色向日葵🌻小花。
我好奇的东张西望,问这问那,爸爸很耐心解答,我们玩的很开心。就在这时爸爸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抱起我就往车座位上一丢,很着急的样子吓得我没敢说话。
车飞驰一般的开到他们的单位,我眼看着爸爸开门下车,也没和我打一声招呼关上车门就走了。没办法我只好玩魔方积木,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的家!
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早些年,父亲所在工作的县级印刷厂,因体制和政策问题停工倒闭,也似乎是那一年所有的单位都犯了太岁,就连县城内的香馍馍烟草公司也倒闭了。父亲一夜之间没了工作,家庭气氛沉重压抑。庆幸的是这份压抑没有持续多久,天生乐观主义的父母经过了慎重的了解和琢磨,选择了一门生意,开始每日起早贪黑得忙碌了起来,而我,刚上初中的我,也由母亲的每日接送,变成了自行的走读。
同时也就在此后不久,她来到了我家的这个院子,住进了她的外婆家。我到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她的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眯着月牙一样的眼睛,指着我的自行车问我是否可以教她骑自行车。就这样,又因为在同一个学校,她自然而然的成了我每日上学放学同行的小伙伴,而在她学会骑车之前,我的车后座就成了她的常座。我们一起上下学,一起上山找茶扇,一起走很远就为了捡几片夹在书本中的银杏叶,一起在楼顶放烟花,一起听周杰伦,她是狂热的杰伦歌迷,追他的每一首歌,每一张专辑,每一张磁带,也影响了我,年幼的我们追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乐此不疲。
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十岁那年,夏天刚下过大雨,门前的河里涨满了河水,几个一般大的小伙伴在河边玩耍,河沿旁边有个小渠,小渠的水也往大河里流,别的小伙伴都迈过去了,我那时个头矮小没迈过去掉到水里了,幸亏有一个看秧田的叔叔救了我,真的谢谢那位叔叔,不然就没有我现在了,我也算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不过我现在生活的很幸福,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儿时的什么事情会让你记忆深刻?
十七岁下乡插队做知青,九分钱一盒的卷烟,诠释了生活的苦涩:
下乡的第一天,是先到的公社大院儿,我们几百号人坐在院子里的土地上,等着公社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大声的叫名字。
叫到自己的名字就站起来出列,走到前边排好队,等着村里的干部来领人。
我们三个学校的七个人被分到了孙庄子,村里的支部副书记宝锁开着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村里。
支书已经在大队部里等着我们,热情的把我们让到了屋里的土炕上。随后就把炕上的烟簸箩推到我们几个男生跟前,亲切的招呼:抽烟,抽烟。
看我们不会卷烟叶子,支书和宝锁就亲自给我们卷好递给我们。当时我还纳闷,咋第一天就教我们抽烟呢,我可是好学生从来不抽烟的。
为了不在大家面前落个没有男子汉气概的名声,忍着呛嗓子的辛辣把一支老旱烟抽了一多半。
于是下乡的第一天,我学会了抽烟,这一抽就是四十五年了。
第一年到农村没有收入,还添了抽烟的毛病,从家里出来时带的那点钱越来越少,又不好意思找家里要钱,这小日子就紧巴了。
刚开始抽烟是到村里小卖部买恒大烟,那时天津卖两毛九一盒,村里卖三毛一盒。看看兜里的钱快空了,就舍不得买恒大了,开始抽大港烟,战斗烟,绿叶烟都是一毛多钱一盒的。
又一次村里小卖部不知从哪里进来一批白皮包装的卷烟,叫红花烟,烟盒就是白纸包,白纸上用戳子盖了个小图案,是一朵小红花,图案下方两个红字,“红花”。
红花烟九分钱一盒,自从有了红花烟,我就再没有抽过其它牌子的烟。
那时候有个顺口溜叫做:省中华,市牡丹,贫下中农两头尖。
说的是省级干部抽中华烟,市级干部抽牡丹烟,农民只有抽自己用烟纸卷的两头尖尖的旱烟叶子了。
其实我抽的红花烟还不如乡亲们的旱烟叶子好。
旱烟在地里生长时,靠近地面的两片叶子叫土叶,是最差的烟叶,这两片土叶要是卷成烟卷抽舌头是苦味的,讲究的人是不抽土叶的。
我感觉红花烟就是用土叶子生产出来的,染上了抽烟的毛病,又没钱买好烟,只有用这劣质的烟来哄自己了。
靠着这便宜的红花烟,再蹭蹭老乡的旱烟叶子,熬过了下乡的第一年。
年底分了红,兜里有了钱,我告别了那苦涩的红花烟。
后来红花烟也销声匿迹了。
敬请关注,奉献给您更多故事。
谢谢平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