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鬼节“寒衣节”,定在每年十月一,有何说道?当天有啥忌讳?
马上就要到2022年10月25日了,这一天也是十月初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衣节”,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相传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
那么在这一天都有哪些忌讳呢?整理一下还真不少,多达十余条,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01、忌半夜晾衣服因为“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被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老人说这一天夜里幽魂会四处出没,如果半夜里晾晒衣服,就如同给幽魂设下陷阱一样,会招来麻烦。
02、忌披头散发不管是我们在《聊斋志异》里面看到的文字,还是一些恐怖片中,幽魂基本上都是披头散发的样子,如果披头散发的样子,会被误认为是幽魂。
03、忌夜游我们常说的游魂都是半夜三更出没,所以在这一天的夜里,不要去偏远的地方,以及人少的地方,特别是相信一些说法的人,八字轻的人更不要去夜游。
04、忌半夜过生日我们经常说什么时候出生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于是就会有人恰逢“寒衣节”这一天过生日,有的人平时白天比较忙,于是想着晚上过生日也一样,但这一天如果过生日,还是选在白天最为稳妥。
05、忌说“鬼”字不管是在“寒衣节”,还是在“清明节”,亦或者是“中元节”,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变得谨言慎行,特别是在说话的用词上,更是会多加注意,别口无遮拦,更不能说与“鬼”相关的字眼。
06、忌乱踩冥纸每到“寒衣节”、“清明节”,甚至是“中元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按照老传统烧些冥纸给逝去的先人。虽然现在三令五申的不让大家烧,但仍旧会有人用这种方法祭奠先人。而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不要乱踩乱跳,因为传说在焚烧时幽魂们会在边上抢这些冥间流通的“货币”。
07、忌乱拍他人肩头传说活着的人身上都有三把火,分别在两个肩膀和头顶上,是用来辟邪防身的。而这一天如果乱拍别人的肩头,据说会把对方肩头上的火拍灭,给对方带来不利。
08、忌将筷子插在碗上这一点应该不用特别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将筷子插在碗上,因为这种形式就好比把香插在香炉上一样。
09、床头忌挂风铃风铃确实是生活中非常不错的装饰物,特别是在盛夏的时候,如果把风铃挂在床头,风吹过的时候会发出特别美妙的声音。而在“寒衣节”这一天不要这样做,因为据传风铃会招阴。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在供桌上摆放的祭品,都是为了祭拜先人的。可能有些人会忍不住偷偷拿来吃,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就如同与幽魂抢食一样,对自己影响不好。
11、忌尽量不要回头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走在灯光不好、人烟稀少,甚至是在荒野郊外,可能因为天黑的缘故,自己会吓自己,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幻听,中感觉有人在喊你,这个时候尽量不要轻易的回头去张望。
12、忌下水游泳这里说的下水游泳不是说在游泳池,而是在户外的河流、湖泊中,因为有些水域发生了溺亡事故,幽魂会为了投胎拖人下水。
13、忌吹口哨这里说的不让吹口哨也是指晚上的时候,特别是一个人呆着,或者在户外行走的时候,如果吹口哨会显得很刺耳,会引起注意。
14、忌呼喊名字特别是晚上外出的时候,如果两个人相距比较远,为了确认对方,于是有人会高声呼喊对方的名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据说这样会被幽魂记住名字。
15、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有人说如果是晚上在路上看到有散落的钱,千万不要捡起来,因为有人说这些钱是幽魂为了贿赂牛头马面的,而被你捡起来,会侵犯他们。
16、忌中午之后去扫墓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一般扫墓祭祖都会选在上午,这时候的太阳光会非常强烈,而等中午之后,就不适合去上坟扫墓了,因为阳气渐弱了。
17、忌结婚嫁娶因为寒衣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本来就具有悲伤沉痛的色彩,而结婚嫁娶是一个欢乐的时刻,这一天不适合结婚嫁娶,并且一般人也不会选在这一天。
18、忌乔迁和结婚嫁娶差不多,乔迁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而寒衣节是亡人收过冬寒衣的时刻,如果这一天举行乔迁,对新宅不利。
19、忌衣着艳丽寒衣节这一天因为气氛沉痛,特别是去扫墓、上坟和祭祀的时候,更不能穿着艳丽的服装,因为这样对先人不敬。
20、忌身体虚弱之人去上坟、扫墓因为寒衣节被称为“鬼节”之一,这一天的阴气会比较重,特别是在坟墓上会更重,身体虚弱的人,以及儿童是不易去上坟、扫墓的,会对身体不利。
三大鬼节“寒衣节”,定在每年十月一,有何说道?当天有啥忌讳?
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马上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寒衣节”了。“寒衣节”现在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主要流行在北方地区。不过,古时候的“寒衣节”可是相当的隆重的,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
关于寒衣节为啥是在十月初一,民间有两个著名的传说:
一、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俗话说:“十月里来十月一,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十万里”。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这十月一寒衣节的由来,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话说,孟姜女历经千难万,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一连很多天都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自己的丈夫早就累死了,尸骨也被埋在了长城底下。孟姜女悲痛万分,跪在长城边上,连续哭了七天七夜,结果感动了上天,长城突然倒塌,露出了丈夫的遗骸。于是,孟姜女就把带来送给丈夫的寒衣,在尸骨旁焚烧,只见寒衣灰烬缓缓飘起,稳稳落在了骨骸上。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十月初一,随着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故事的流传,也由此产生了十月一寒衣节。
二、慧娘还阳
相传,蔡伦的哥哥和嫂子见蔡伦发明的纸,卖得很好,就也学着造了一批纸,结果技术不到家,造出来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
这下可急坏了两口子,后来嫂子慧娘想出来个办法,让这批纸销售一空不说,还让烧纸祭祀成为了一种习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查阅一下《慧娘还阳》的故事。
当然了,传说也只是传而已。据史料记载,十月一寒衣节,最初源自周朝的“腊祭日”,后来随着唐朝“授衣节”的兴起,及至宋代被正式确立在农历十月的朔日,也就是十月初一。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始裘”。
农历十月,北方天气渐渐寒冷,人们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御寒,为免祖先挨冻受寒,人们在祭祀先人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寒衣),所以十月一又被叫做“冥阴节”。
此外,寒衣节除了烧寒衣祭祖外,还有着不少传统讲究。
1)男不跪,女不哭。
2)磕三不磕四。
3)忌有墓而野祭。就是在家的人要去祖坟拜祭,不能在路边祭祀,不然便是对先人不敬。离乡远者,无此忌。
4)烧纸钱、寒衣时,不要随意拔动。
5)到坟前祭祀时,忌动土。
6)祭祀完毕后,忌走亲访友。
小结
俗语说:“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十月一寒衣节,不光是烧寒衣、祭祀先人的节日,也是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生活,注重孝道,感恩父母的一种精神寄托!
三大鬼节“寒衣节”,定在每年十月一,有何说道?当天有啥忌讳?
有慧娘还阳的传说,天渐冷,用冥纸做成寒衣来祭祀先人,周朝时确定为十月初一。当天不要走亲访友。
三大鬼节“寒衣节”,定在每年十月一,有何说道?当天有啥忌讳?
寒衣节,俗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是中国三大祭奠节日之一,它代表了一种隆重和庄严的祭祀文化,在这一天祭扫,纪念故去亲人,谓之,送寒衣。
中国的寒衣节寄托着沉甸甸的哀思,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其中,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民间叫做“过十月一”。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孝”文化极为突出,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追忆远方的亲人,不忘祖先盛德,并抒发追远怀念之情。
寒衣节的习俗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后来,有的地方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吃面条
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清代诗人席佩兰在《寒衣节》中这样写道:“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青烟生浩渺,别绪入云霓。旧貌应难忘,凭谁问老衢。”
那些逝去的亲人,因怀念在生者心底长存,十字街头,烟火明灭,烧一纸寒衣,寄托思念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