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作为一位曾经的滴滴司机从业者,此类事情要想避免,还是有可能的。

此事的起因是双方沟通出现了问题之后,乘客的行为激怒了滴滴司机,出现了悲惨的一幕。

当时乘客所使用的滴滴账号的注册手机并未在自己身边,其以信息的形式通知司机不要打电话联系,但滴滴司机可能未注意,仍旧拨打了电话,双方也因此起了争执。

乘客被滴滴司机赶下车之后,乘客用塑料瓶砸向了车辆,此后出现了司机驾车冲撞乘客,致其死亡的悲惨现场。

以下为具体分析第一,不要出现车等人的现象

首先乘客叫车时间发生在凌晨,等他跑过来接乘客时却未发现乘客,因为打电话产生争执。其实在凌晨一般司机都是较远距离派车,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出现车等人的现象,尽量能做到提前等候车辆。

第二,要彼此包容

司机可能是因为没看到信息提醒,误打了电话,引起了争执。这时如果双方能相互理解和包容一下,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悲剧。

第三,司乘双方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目前滴滴系统司乘人员的联系形式仅有系统内的信息和外呼电话这两种形式,信息这种联系形式对于行驶途中的司机来说,确实不方便,电话直接联系也会经常出现注册电话关机、停机等现象,强烈建议滴滴在双方系统端开通系统内直接语音呼叫的功能,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第四,作为曾经的滴滴车主,经常被乘客瞧不起

我做滴滴那段岁月,在旅途中遇到过曾经温暖的时刻,但更多的是被人瞧不起,乘客认为我们就是的司机,而乘客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如果司机能忍受一下的还好,如果不能忍受,就会出现一些争执。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政府出来监管,交通部出来规范平台规则规范,物价局出来定价。司机跟乘客没有本来的矛盾,是因为平台过分规定条款,过份压榨司机,导致司机投入大回收困难,没有人权在平台乘客面前是案板上的鱼肉。乘客说什么就是什么,平台说什么就是什么导致司机跟平台乘客慢慢激化。有人说不跑。都是生活所迫,没文化,年龄大,工作难找等等导致这种情况,其他什么都不会,也就只能付出时间身体去开车,做这种最简单的工作。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平台要做到公平对待,如果做不到公平那这些事件还会发生,该是谁的错就是谁错如果平台一心想讨好乘客和顾客,什么错强加司机身上那样谁能长期受得了。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实际上很难,无论政府做再多的事情,商家做再多的事情,此种事情都很难避免。

因为有些人的家庭教育就是不行,性格就是不好,无事他们也能“作”出事来!

比如此案中的乘客,完全就是在“作”。

打麻将打到凌晨快三点了,和女朋友二人打滴滴回家,两个人应该都有手机,明知道可能吵醒自己的老父亲,可他还是用了父亲的电话卡叫车。

是为了让父亲出打车费吗?

这个不知道。

虽然他确实“请”了司机不要打电话,但是这种把自己家的小事随便指示让他人负责的行为,正是不可理喻的行为!

为什么所有人都要依着你的生活习惯来啊!为什么你的“孝心”需要别人去成全?而你不孝在前。

当然了,司机也有行为不妥的地方。

但是,司机打电话,拒载,始终都是某种职业行为不当,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正常人遇到这种服务,尤其是在深夜的街头上遇到这种服务,为了安全起见,多数也就算了。

可是乘客出口伤人,水杯砸人。

才点燃了司机的雷霆之怒。

这两个人都不是省事的人。

整个社会避免此类型的事件再次发生很难。

但是,我们每个人,每个读到此头条回答的人,完全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认怂”就认怂 ,不丢人。

离某些烂人远一点。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根据官方通报的情况,福州一名滴滴快车司机高某某接到一名男乘客和一名女乘客后,男乘客认为司机夜里打电话影响家人休息,司机认为自己到达订单起点后联系乘客无过错,双方因此发生口角,女乘客及时进行了劝阻但未果,后司机开车连续冲撞男乘客致其身亡。

什么事情都无法彻底杜绝。我们《刑法》规定了那么多犯罪行为,但每天都在发生。就像这起案件,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仅仅是口角纠纷引发。根据媒体报道,这个司机在30秒内3次撞击碾压对方。如果从这个行为来看,那有可能涉嫌的是故意杀人犯罪。我们想,要是有一方是稍微理性一点,那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但恰恰相反,两个不理性的人碰到一起。那小事情也能变大事情,小纠纷也能变大矛盾,小口角也能引发命案。至于滴滴公司,这些年因为这类案件已经不断的改善和完善相应的措施。但有些事情是具有突然性,具有一定人为性,确实难以避免。

福州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3月14日凌晨,福州市长乐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网约车司机冲撞乘客致乘客死亡。

凌晨2点多,因为司机未按照乘客要求打了电话吵了家人,乘客和司机发生争执,司机逐客,乘客怒将手中瓶子砸向车子,司机冲撞乘客致死。

公安机关案情通报

又是一起悲剧,生命如此珍贵,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我觉得凡事有偶然也有必然,对于此类事件,各个方面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防微杜渐,不要让悲剧重演。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是网约车平台方面。网约车平台红利期结束后,平台对司机的约束和要求日渐增多。一方面是司机收入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是平台对乘客需求的倾斜态度,不断挤压司机的生存空间,乘客对司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个别乘客甚至恶意投诉导致司机收入受损。很多网约车司机每天不得不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不断下滑的收入和不断加压的工作要求导致网约车司机群体一直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同时平台对司机准入门槛和资格审核是否严格,是否有犯罪前科的人员冒用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营运,这些因素也积聚了风险。

二是网约车司机方面。高压的工作环境之下,甚至有犯罪前科的人员混迹其中,使得网约车司机群体积累着不安定的因素,一些突发的事件成为引爆的导火索。同时个别网约车司机职业技能不足,服务态度差,也会激化矛盾。例如在这起事件中,凌晨2点多司机还在接单,因为没按照乘客要求拨打了电话,双方爆发争吵激化了矛盾,最后乘客砸来的瓶子瞬间点燃了心中蓄积已久的魔鬼,酿成惨剧。

三是乘客方面。作为消费者,平台和司机在需求上已经有所倾斜,乘客对自己的需求要有合理的预期。将心比心,司机也不容易,互相尊重。个别乘客觉得我付了车费,司机就低人一等,必须无条件为我服务,提出不合常理的服务要求,甚至使用差评给司机施加压力,无形之中都激化了矛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呢?

一是优化平台规范。首先平台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严格进行资格审核,严厉打击冒用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营运,提升网约车司机质量。其次是加强网约车司机技能、服务和安全培训和心理疏导,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优化司机奖励标准,引导司机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司机收入水平。合理规定司机单日工作时间,防止疲劳驾驶。

网约车平台发布的通报

二是网约车司机提高服务质量。顾客就是上帝,从事服务行业应该做好服务工作。既然选择成为网约车司机,要加强技能、服务和安全培训,加强自我心理疏导。开好车,认好路,保持车辆干净整洁,对乘客礼貌得体,开车不接打电话,不疲劳驾驶,不带着情绪开车,对乘客合理的要求要满足,遇到争执要忍让。司机不要成为激发司乘矛盾的那一环。

三是做一个令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乘客。顾客是上帝,乘客支付了费用换取平台和司机的服务,理应得到服务和尊重。但是司机和乘客之间根本上是两个平等的个体,乘客享受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应该给司机基本的尊重,而不是抱着我付了钱我就是大爷,你就是低人一等的态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尽量早一点到达上车地点,司机就不用打电话给你而打扰到你了,司机也可能不用因为临时停车被抓拍或者被物业保安驱赶。车子进不去的巷子就不要为难司机师傅开进去了,对乘客就是几步路的距离,对司机可能就是卡在巷子里进退两难,如果剐蹭的话,司机去维修的费用和时间影响的就是司机的收入。更没必要现场用差评威胁司机,即使司机确有不妥,先完成行程或者合理结束行程,真有不满,事后投诉,不要现场激化矛盾。

主管部门做好引导和监管,平台是基础,通过优化规则缓解和消除矛盾。同时国家在不断发展,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

站在人的因素来说,这起事件,一边是网约车司机,另一边的乘客据说去年也做过网约车司机,按理说应该更有共情才是,遇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何苦酿成惨剧。两个中年男人,都是35-40岁的年龄,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因为如此琐事争吵,导致两个家庭瞬间崩塌,何苦如此。生活如此不易,家中妻子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都是不愿向生活低头的打工人,遇事多些和气,少些火气。遇到争执火气上涌时,想想家中的妻子老人孩子,你就是家中的全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愿大家生活安好,平平安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