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从下属公司新调入上级部门,目前还不太熟悉各种人情世故,但感觉部门内的关系非常微妙。前天部长找另外一个同事编写一篇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报告,该同事认为报告不是客户所要的材料,写报告纯属浪费时间,直接把部长布置的任务否了。恰巧我新调入,之前也是技术人员,就被部长直接安排了写报告,明知道写了会得罪同事,以后可能在部门内树敌,不写又会得罪领导,只好硬着头皮先接下来了。但这种事情以后可能还会出现,如何处理比较好呢?

写了,得罪同事,有可能会被同事针对和孤立;不写,直接得罪部长。这是两难选择。有三点建议:

第一,就事论事,把握机遇

面对两难选择,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硬着头皮接下来了),就不要患得患失,先就事论事,把眼前的事做好,以后怎么样,无非就是见招拆招而已。

身在职场,竞争在所难免,如何取舍,无外乎利益二字。按照你的描述,你所在的部门,以后类似的事情肯定还会不断发生。既然迟早都要面对,也没有必要在意此一时、这一事。这是“就事论事”的另一种意思。

在你无奈接受部长任务,有可能付出得罪同事的代价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机遇:

一是为部长解围,维护了部长的权威,特别是面子。这点,从你硬着头皮接受部长安排那一刻就已经得到了。但是,究竟是不是机遇、如何把握好机遇,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研判。说白了就是:这位部长有点怂。

二是拿到了上手工作的机会。即,你可以独立完成这篇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报告。你不要在意这份报告的用途,也不要顾忌另外一个同事的观点,专心把报告写好,尽可能展现出你的能力和水平就足够了。相信,如果你真能把报告写得让人眼前一亮,会对你今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第二,坚守初心,做好自己

这是大方向、大原则,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间正道。

坚守初心,做好自己,就是要有自己的底线和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清醒、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要什么;什么样的事不能做,什么东西不能拿。

题主描述的只是一个具体问题。类似的,以及其它具体问题,今后还会遇到,不可避免,也无法避免。如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游刃有余,办法就是要有自己的初心,要坚持做自己,努力做好自己。

坚守了初心,做好了自己,就不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迷失自我,被别人当枪使,稀里糊涂成为别人的附庸。

第三,两利从重,两害从轻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这是处理题主这类问题的基本准则,通用办法。

乍一听这话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吗!世上的好事哪能都由着自己。

我的说法有个前提,就是在坚守初心,做好自己的前提下,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比如,面对题主的问题,写这个报告,有可能得罪同事,作为一个新人,今后有可能会被孤立;不写这个报告,直接得罪部长,而且还是无妄之灾。从另一个角度看,写这个报告又蕴含着很大的好处和机遇。

如何选择,首先,要坚守初心,做好自己。在此基础上,那种选择对自己好处最大,害处最小,就选哪个。

最后,说一句,

如果换作是我面对你的问题,我的选择跟你一样。

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表面看,你担心接受这项任务会得罪同事,不接受会得罪部长,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部门工作整体看,部长安排你写这份报告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你先接受这项任务是对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处理,才能让部长和同事都高兴呢?

避免:思路不对,努力白费。

从你的问题描述中可知,同事不是不会写,也不是不想写,而是认为报告不是客户所要的材料。这一点很关键,如果同事的判断是对的,那这份技术性很强的报告真的没有必要写。

所以,你在接受任务后,应该与部长作个交流。交流的内容为报告的受众是谁?需要包括什么内容?给受众看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你既能知道报告如果编写,也能明白这个报告究竟有没有必要写。

在与部长交流一致后,你还应该与同事进行沟通。因为不论怎么说,给客户一份材料是肯定的,至于是叫什么报告,还是方案已不太重要。因此,你与同事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告诉他刚才部长的表述确实有瑕疵,同事作为前辈,你主要是请教他这份材料通常会包括哪些内容。

格局大的同事,会真心与你交流,并且会向你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或类似的底稿缓你参考,并会来上一句你辛苦了。如果部门勾心斗角氛围大些,同事也可能直接你去问部长…

但是,不管同事属于哪一种类型,你都向他表达了你的诚意。即使同事小气,也不是你主动树敌,而是他自己不近人情。这样,今后相处的主动权就在你手中了。

主动给同事一份惊喜:在报告的眉眼处标注你是编写人,同事是审核人。

你刚到上级部门工作,一是不了解各种人情世故,二是你对报告中涉及的技术资料也不一定就有。所以,你在编写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需要与同事交流的问题。

如果你自己的格局不大,你去找部长,部长把资料再要给你,这样,还真会激化你与同事的矛盾。因此,你在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同事当前辈,虚心请教。哪怕他说的你全懂,你也要去请教。

这样的请教,至少有二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如果你在技术环节处理得当,同事听了之后会从内心对你刮目相看,认为是棋逢对手;二是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对他的尊敬。

当你把报告写完,请同事“把把关”时,他是不是觉得你把他当前辈和行家?当他拿到手一看,你只是个编写人,而他却是审核人。是不是会由衷佩服你的为人处世!

一顿简餐:让你彻底融入团队。

这份报告凝聚了你和同事的智慧,部长肯定会十分满意。当部长看到你是编写人,同事是审核人,也会对你大加赞赏。

从你个人的角度看,既完成了部长安排的任务,又愉悦了同事。如果你借机在周末安排个简餐,邀请部长和同事参加。席间彼此推杯换盏,畅开心扉,感谢部长的信任,感谢同事的指导帮助,所有的疑虑都会烟消云散。

部长看你这位新来的员工如此轻车熟路,会对关爱有加;同事看你替他做了事还不好大喜功,会对你由衷佩服。

当然,你做了事,还帮部长协调了人员关系,部长会对你说,餐费报销…

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那领导觉得你可以啊!是骡子是马拉来溜溜,这不是你的优势吗?先把当下的事做好,以后的事情,再说以后。这个这个报告写好,领导满意,认可你的工作能力,你可以更好的打开局面,想太多人际关系没必要。

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我到一个新局担任局长,吕A来向我汇报工作。几年不见,他已是头发花白,再也没有以前的意气风发,但根植于他灵魂深处的拈轻怕重、偷奸耍滑的劣性,却依旧没有丝毫改变,也许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这是他事业失败的根源。这还得从我给他担任助手的那段历史说起。

拾起别人不想做的工作

刚进入行政机关工作时,我被安排在吕A同一个办公室,相对而坐。吕A比我大5岁,早三年进入这个单位。他高高的个子,轮廓分明的脸,梳着奔头,每天都穿着笔挺的西装,很帅气的一个大哥哥。

在我到来之前,他是这个股里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人,承担档案管理、文件收发等琐碎杂务。在行政单位,干这种活的人往往是新入职的人员,如果年纪一大把了还在干这个工作,一般是公文写作能力差、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差的人,让人瞧不起、也没多大前途。因而,吕A曾经向领导提出过几次,请求调整工作岗位,但都因条件不具备,而未实现目标。这一次,我的到来,无疑让吕A看到了希望,自然我的座位就决定了下一步工作的走向。

果然,领导安排我给吕A当助手,向他学习档案管理、文件收发等工作,吕A则作好工作交接的准备,在这过渡期间,当好我的老师。因而,我跟吕A一起开展工作的时间比较多,对他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当领导安排他写材料时,他说要去整理档案、清理相关资料,准备跟我办理交接,领导便不会把写材料的事儿交给他。他便叫上我一起到档案室去。可还没进档案室的门,他却说自己要做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叫我按照他的要求把档案室收拾好,把档案整理好。于是,他便离开了办公楼,不知到哪去了。

档案室脏得一塌糊涂,文件、资料无序地堆码在屋子的角落,已成卷的档案有的没有编码,有的虽有编码,但摆放顺序已经乱了,查阅档案很难迅速检索到需要的资料。阅档桌上全是灰,像是很久没擦过,估计吕A已作好准备将这个摊子交给我来收拾。

我把档案室的清洁卫生做好,将所有没有归档的资料逐一进行清理,分类归档,将所有档案卷宗科学编号,按序存放,做好防虫、防潮等工作。当领导或其他同事需要调阅档案时,我能迅速检索和提取,并能准确归位。把前期工作做到位后,我用不着在档案室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向股里的其他同志学习业务工作,学习公文写作。

凡是我能做的工作,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尽可能地去做。做的事儿多了,接触的面更宽,学到的知识和工作方法也越多,积累的工作经验也多起来,工作干起来更加顺畅。

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事

没过多久,单位领导将一项全新的改革工作任务交给我们股来完成。对于马上要启动的工作,重要的是要起草工作方案、领导的讲话提纲,召开会议作好安排布置。我连公文的基本写法都没掌握,对单位的工作也不熟悉,要来完成这些工作,难度确实挺大,但领导还是把这项工作安排到我的头上。

也许领导是不放心,或者是为了对我们进行考验,便安排我和吕A同时起草这两份材料。股长将与这项工作相关的上级文件、资料交给我们,限定时间完成。第二天早上,股长催要稿子,我们都按期交了出去。奇怪的是,稿子雷同,原因是我们都没动脑子,完全照搬照抄上级文件和相关资料,更没结合实际,没有具有操作性的实际落实措施。当领导说到这个问题时,我感到无地自容。

领导继续安排我们两人重新草拟这两份材料。我开始深入研读上级文件精神,找来与此项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相关资料,深入分析其关联性,找到他们的区别和结合点,并认真分析本部门的特点、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将工作要求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办法、措施,把问题分析透了之后才开始动手写作。这时吕A趁领导不在办公室,懒洋洋地对我说:“你新来的,多练练笔,把稿子写好,我呢应付一下就行了。”我不知道吕A是试探我呢,还是出于其他什么考虑,无法回答他的话,只淡淡地笑笑:“领导安排我做,不管能不能写好,我都应该做。”

又一天过去了,我们把完成的稿子交到领导手里。吕A仅将前一篇稿子的语句稍作修改,整个结构及内容未作任何调整;我的稿子完全推翻重来,整个稿子的结构和内容体现了整体感和从实际出发,自然,领导选中了我的稿子,并肯定了我对待工作认真踏实和虚心接受领导批评意见的态度。

吕A虽然没有被批评,但被丢弃的文稿,比被批评还难受。他对我有意见,但领导给的机会是均等的,是他自己没把握住,也找不到理由责怪我。从那之后,吕A对我的态度异常冷寞,总是拉着个脸,几乎不跟我说话。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不再热情作答,更不会以一个大哥哥的姿态帮助我,甚至冷嘲热讽:“你比我能干多了,哪用得着我班门弄斧呢?”

从那之后,股里写材料的工作几乎不安排给他,我便承担了全部材料的起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不过我都坚持加班加点地完成,从不推卸。因为我又要管理档案,又要写材料,承担了2个人的工作任务,而吕A则非常清闲,于是领导又叫吕A从我手里把挡案管理等工作接回去。吕A有怨气,坚决不接受,便申请调到另一个单位。

再相见时已是经年

我当了股长、副局长,当我升任局长时,竟然与吕A又走到了一个单位,我成了他的上司,他已是这个单位的中层干部,负责一个股的工作。

经过这么多年,吕A成熟了不少,但做工作始终能推就推,能卸就卸,即使是自己的份内事,也是按部就班,从没想过如何去改进、去创新。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出成绩、出特色,干五年、八年都 是一个样,每年写出来的工作总结找不出哪一点工作措施有所不同、成绩有所突破。

像他这样作股长,不但自己不能进步,也会压制他们股室成员的成长,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他是不适合担任股长的。但是我能怎么办呢?我如果免掉他的股长之职,不仅是他,连别人都会认为我是不记老朋友感情的人,或者是一个用权力算旧账的小人。我只好让他继续担任股长,可是工作干不出成绩怎么办?我把他叫来批评吧,他能接受吗?这么多年的毛病都没改掉,难道我批评两句就一定改得了吗?

经过反复权衡和沟通,根据他本人的长处和性格特点,将他调整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他本人满意,整个局里的工作推进得更顺畅。

总结

我的实践经验证明:别人能干好的事,你能干好,这不算本事;别人干不好的事儿,你却能干好,那就叫出类拔萃。当领导把别人不想干或干不好的工作交给自己时,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具体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不要辜负领导的信任。领导把别人不愿意做或者别人干不好的工作交给你做,这说明是领导对自己的看重和信任,应当认真负责地完成,尽可能让领导满意。试想,如果同事不愿干或干不好,交给自己干时,自己瞻前顾后,不接受或不认真干,领导必然很失望,甚至让同事看领导的笑话,坐实是领导的安排失误,会让领导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长此下去,一个单位就会出现政令不畅,管理不顺,上下不齐心,工作难以开展。

2、不要让次要矛盾扰乱主要矛盾。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力求周全,照顾到各方面的感受,但是,万事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缺憾。当矛盾发生时,我们要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关键和重点,先解决主要矛盾,再抽出手来处理次要矛盾。我们到单位就是来干工作的,如果为了与同事保持一团和气而不干工作,或者为了看同事的脸色而不服从领导安排,那就是颠倒了主次,是非常错误的。因此,服从领导的安排,是每一名职工的应尽之责;至于与同事的关系,可以用多种方式得到理解和支持,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都出于把工作做好的公心,自然会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3、不要放弃成长的机会。每个人有各自的长处,也有各自的志向和各自成长的机遇。当自己的目标明确后,要努力克服他人的影响和制约,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条件。当别人不愿干或干不好某项工作时,只要自己有能力能干好,就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有别人的陪衬,更能突显出比别人出众的能力,让领导和同事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有利于今后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得到重用。别人不擅长某一方面,因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放弃自己的长处;当别人展示自己的长处时,你又不会,那岂不是给别人留下你什么都不会的印象?

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一个问题能联想到这么多的人际关系,说明你的职场敏锐性和洞察力非常优秀!

直接否部长的同事,不是对领导不满意故意对着干,就是有关系有后台。

你刚调入,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这些话题和课题无需思考,你不知道的内幕慢慢的自然也会了解的。

刚来的话需要用能力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主要矛盾,其他的都是次要。如果部长是你的直属领导,先把活干完,完工以后找机会主动的找领导私下谈,大大方方的分析利弊和基本的职场关系厉害。领导会觉得你不仅专业还非常职业化。

如果部长是大领导,中间还有你的主管上级,这个就更好办了,会后把这些思考过程告诉你的主管上级,听他的意见,很有可能他会在中间把问题协调出去。

一个问题能联想到这么多的人际关系,说明你的职场敏锐性和洞察力非常优秀!

领导当面布置给新人另一个同事不愿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比较好?

建议你说这样三句话:

1.我觉得这件事也只有你能做,其他人的能力我真不放心。

2.拜托了,为我分担。

3.等你的好消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