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现实中,很多领导表面上鼓励你往上走,不管什么渠道,但一到关键时候比如签字同意时就找很多借口拖延甚至不签字,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心里状态?又是什么原因?

谢邀!

遴选,是指上级机关直接从下级机关选拔、挑选公务员。虽然遴选也要履行规定的程序,但是参加遴选和被遴选上的公务员,首先,必须是人才,其次所在单位不得阻拦和拒绝。

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原因很简单。

第一,不是不愿意下属调走,而是不愿意能干活还听话的下属调走。任何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既能干活,还听话。但是,现实中,这种希望是奢望和幻想。因为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鱼龙混杂。有能力强的,听话的;也有能力差,干什么都不行的;还有刺头,总是跟领导对着干的。

对能力强、听话的下属,领导会千方百计拉拢、阻止他们调走。反之,对能力差,特别是刺头和反对自己的下属,领导会通过排挤、打压等种种手段促使他们调走。

第二,不是不愿意下属调走,而是不愿意不经过自己同意调走。任何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能完全掌控下属,在单位有权威。还有一些领导有私心,贪得无厌,言外之意就是:你得给我好处我才能放你走。

通过遴选调走的人,一是都是单位能干活还听话的人;二是领导拦不住,还得不到好处。当领导的当然不愿意这类人通过遴选方式调走了。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我当过领导,实话实讲,我可以允许下属调走,但是如果下属通过遴选调走,我真的很不爽!

我们单位有20位职工。在我主政期间,调走了5个人,调进来2个人,在我下台的时候单位里只有17个职工了。

在5个调走的人中,有4个是通过申请调动的形式调走的。我知道他们4个人中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有关系,有的人窝囊,巴不得他马上调走。有能力有关系的人,我拦不住他们。窝囊的人,他和我尿不到一个壶子里,我想处理他,但他又有关系,所以巴不得他们马上调走,眼不见心不烦。

只有一个人通过遴选的形式调到省级单位去了,为此我十分恼火,你埋汰谁呀?看不起谁呀?!

通过遴选调走的这个人,他是业务骨干。一般的,有点能力的年轻人,情商都比较低,都不太听领导的话,这个业务骨干就是这样,为此我没少收拾他。

原本他已经上升到业务科长的地步了,我到单位任主要领导后,他对我并不待见。我们一起讨论业务上的事情,他经常不给我留脸面。我提出我的看法,他直接在会上点出我对业务的无知,这让我很恼火。

好了,你不是凭着业务趾高气昂吗?你不是业务上很厉害吗?我以多岗位锻炼为由,把他轮岗到非业务部门,让他去管后勤、管清洁乡村工作。把你轮岗到非业务部门,看你还神气没有?!

谁知道他并不收敛,继续在大会小会上跟我对着干,让我很下不来台。

怎么办?正好有驻村任务,我派他去驻村。一天天的,眼不见心不烦。

谁知道他还没有到村里报到,就看到省级上级部门遴选公告,他直接去应聘去了。由于他业务突出,专业性强,人家还真的选中了他,来商调他了。而来商调的部门正好是我们的上级部门,我能不答应吗?!

这回,他从县级跑到省级去了,变成了我的顶头上司,你说气人不?!

我拿他也没办法。上级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我能违拗吗?!

在单位里我打压你,你却通过其他途径展示你的能力,这不是给我啪啪啪打脸吗?!

看了题主的问题,想想我当年的情况,我认为,一个下属通过遴选的形式调走,领导不愿意签字,主要是下属是被领导无辜打压的下属,是有能力的下属。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遴选,就直接打压他一辈子了。可是,现在他通过遴选,成为了上级的人,自己会不会被报复?会不会被打压?

另外,你通过遴选的形式调走,遴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那你以前在单位里被打压,这不间接说明,我这个领导是一位睚眦必报的小人领导吗?

被打压的下属调走了,通过遴选的形式调到上级去了,确实不爽。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首先纠正题主,这不是绝大多数,仅仅只是少数。俗话说,挡人财路者,如同杀人父母,而断人前程无异谋财害命!现实中,只要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相互竞争,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断人前程、阻挡晋升。领导更是如此。这方面,我就很佩服我们市直单位的一把手。

我们单位有个科员,姓刘,个人能力素质较强,文字功底也不错,因为一次职务晋升的问题,与单位主要领导产生了矛盾。无论是大会小会,只要有发言机会,刘科员就会说单位处事不公平,用人不公正,搞得一把手下不了台。甚至一次巡查组到市里巡查,刘科员到巡查组实名反映单位问题。后来巡查组专门到单位巡视,找所有局领导谈话,组织所有干部问卷调查,查阅了相关资料文件。最后,巡查组给出结论“提拔用人程序不太合规、班子成员酝酿不够严谨、听取群众意见不够充分”,要求单位作出整改,并向市委组织部写出整改报告。刘科员实名反映问题这事,在市里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组织部长还专门找我们一把手谈了话。因为提拔干部的事被组织部长约谈,这在我们市直单位是第一次,让一把手很是没面子。

单位一把手对刘科员实名向巡查组反映问题这事很是恼火。但是又能怎样呢?人家是实名反映问题,巡查组又查出了一些问题,难道你还能对他进行批评或者指责?这是绝对不行的。无论是单位调整刘科员的工作岗位,还是在大会上批评他,这都会激起刘科员的奋起反抗或者搞个鱼死网破,或许会去上级反映单位打击报复,甚至做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对单位不利,对领导也不利。最后我们一把手选择冷处理,绝口不提此事。

发生这事后,刘科员自知在单位混不下去了,也不会再有任何的发展前途。于是选择了遴选备考,参加省委宣传部遴选考试。在局长的授意下,办公室毫不犹豫给刘科员开出同意报考证明。刘科员运气也很好,笔试第一名。到了考察阶段,省委宣传部提前一个星期打电话通知单位做好准备。我们单位一把手迅速组织副局长、科长、副科长等人员开会,要求大家务必为刘科员说好话,决不能向考察组提起刘科员实名反映问题的事,科室其他人员也要做到。

单位没有一个人说刘科员的不是,刘科员顺利通过了考察组的考察。刘科员的调令下达的第一天,局长第一时间签了名,同意调动。

刘科员调到省委宣传部后没几天,我到局长办公室汇报工作,谈起了刘科员遴选一事。我对局长说,我很佩服您,有“宰相肚子能撑船”的气度。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四点:

①提拔晋升不可能绝对的公平公正,作为领导,我也有我的难处,但是对刘科员的提拔,我们做得确实有些不到位,这次就算是补偿他。

②断人前程无异谋财害命,无论是谁,只要品行端正、遵规守纪,对他的调动、遴选,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

③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把事情做绝了,到时连缓和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会产生更坏的后果。

④做领导的要有大胸怀、大抱负、大肚量,气概要大度一些,胸怀要宽广一些,下属有些不足,甚至做出一些一时难以理解接受的事,都应该给予包容。

刘科员调到省委宣传部,后来又来单位办理手续,流泪向局长承认了错误。局长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私自掏腰包请副局长们陪刘科员一起吃饭送别。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现实中,很多领导表面上鼓励你往上走,不管什么渠道,但一到关键时候比如签字同意时就找很多借口拖延甚至不签字,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心里状态?又是什么原因?

对于年轻干部往上走这个问题,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领导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就我所在的税务系统而言,因人多职位少,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了几年顶多也就是个股级干部,积极性大受影响,领导心里也清楚,但办法不多。所以对于年轻干部有机会、凭本事通过遴选、选调等方式到更高的平台,大部分领导还是支持的。但也有些年轻干部一心只想考走,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一概不搞,这可能是少数领导找借口甚至不签字支持往上走的原因,毕竟单位招你进来是搞工作,不是让你全身心准备考试的。

而且领导的想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举个列子,2016年,我们当地纪委搞纪检派驻,找单位要人,可以直接调过去。当时单位不少年轻人都报名了,有的还是副科级干部,有的领导认为不能过多流失优秀人才,主动劝说优秀年轻人留下来。结果到了2018年,机构合并,人员严重超编,这时领导又开始转而支持年轻干部到市委、组织部挂职,积极参加遴选考试,也有不少优秀人才去了市“四大家”、去了省里、去了总局,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因为一个单位真正干活的就那几个,有能力通过遴选的,差不多也就是那几个干活的,干活的人跑了,往后的工作谁来干呀,当然想把干活的人留着,自己当领导的也没那么累呀。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一般领导还是希望下属通过选拔调走的,这样也能体现他的成就感。只有那些心胸狭窄,眼界不高,不思进取的领导才会卡住人才不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