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挂职常委副县长,属于破例和高配,类似破格提拔干部,机会难得,应该去。
挂职,是指选派干部到下级、上级、其他地区机关,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被选派干部的人事关系不动,占用原单位编制,挂职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挂职时间通常为两年。
挂职,通常都是“跨级”和“降格”。比如,国家部委干部到市挂副市长属于正常,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等),甚至直接到县里挂职,属于破例和破格;省里正处干部到县挂职普通副县长属于正常,再挂常委就属于破例和破格。市里干部到乡镇挂职,由此类推。
因为涉及干部交流任职,所以,挂职都是由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包括国有企业)。也就是说:题主所说的“机会”,是省委决定的,省委组织部具体实施,所在单位只是负责推荐并配合组织部门对拟选派干部进行考核。
处级,在省级机关属于中层干部,下一个台阶是副厅,也就是单位副职。由于省级机关处级干部职数多,由正处升副厅在省级机关里属于一个“大坎”。在省级机关正处位置上,能有机会被组织选中,到基层挂职锻炼,弥补和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对于有志于仕途的人来说,无论挂职结束以后组织如何安排,都是难得的机遇。同时,挂职锻炼,也是当下职位升迁最快捷的途径。
省里下派干部,不占用县里的编制和领导指数,在省里还有人脉和资源,县里都会高看、厚爱,给予方方面面的照顾。对于下派干部本人来说,除了需要住宿(通勤)外,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和不便。
总之,树挪死,人挪活;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往今来,成功者都属于那些善于创造和把握机遇的人。省里机关处级干部到县里挂职是机遇,挂职常委副县长,更是难得的机遇。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挂职这种事,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位有政治任务,必须有一个人去挂职,这时,单位就派一个闲散人员或者是单位里准备被边缘化的人去了,去顶个数。去了之后,单位资源没有跟上,由你单打独斗,自生自灭。所去挂职的县,看到没有带什么油水来,于是也不鸟你,你就自生自灭、自娱自乐吧!
二是政治任务也是政治锻炼。省级单位领导极端重视,你是后备干部,要提拔你到更重要的岗位,但是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你去挂职,是去镀金啊!你去了,单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紧跟在后,确保你做出成绩,做出优秀,茁壮成长。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去啊!
那,怎么判断单位让你去挂职,是准备边缘化你还是准备重用你?关键看两个地方:
1.看你自己。
你自己还年轻吗?如果你已经是准备达到“船到码头车到站”,那你基本上没戏了,还是在单位啃老等退休吧!如果你年轻正当时,建议你去,这种情况,肯定是单位准备提拔你啊!
你还有提拔的机会吗?单位领导重视你,和你经常来往。你在单位里,各种优秀也是拿到手软,你是后备领导培养的对象,那么你就必须去!如果你在单位是领导打击的对象,是刺头,是老油条,领导平时就不待见你,建议你别去,你去了,没有资源跟进也就算了,关键是回来旅差费报销都难。领导不是不给你报销,而是拿着发票,在那里看半天,发票都皱了,还没有给你签字,你站在那里好不尴尬。
2.看单位。
单位领导想有作为吗?单位领导有情怀,想做事,想创新,想出成绩,你可以去。你去了,各种资源会跟进,你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单位领导是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况,他只想安度晚年,平安落地,你去了,也是完成派选干部挂职任务而已,这种情况,最好别去。
单位有资源吗?单位是清水衙门,没有一分钱支持你。你去了,县里一看,来的是一个穷鬼,他们对你是不待见的!即使你是省级单位派来的,没有经济实力,或者是政治资源,你去了也白去!如果单位经济实力殷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不到县里广阔天地去闯一闯,呆在机关里干嘛?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体制内挂职有平挂、上挂和下挂,从省直机关到县区挂职就是典型的下挂。组织上安排一名干部下挂,一般有三个目的,不同意图的下挂最终结果截然不同。
第一种是程序性挂职。每年组织上都要安排一批干部到下面锻炼,由各省直部门自己推荐人选报组织部门,再由组织部门统一下派挂职。挂职期满后,哪儿来回哪儿去,谁去都一样。这种政治任务性质的挂职如果不是自身有丰富基层履历和经历的需要,去与不去都无所谓。
第二种是培养性挂职。个人没有基层领导履历,也不具备基层工作经验,为了下一步提拔晋升,必须补上这一课,且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强烈需求,那么这种挂职就有一定的培养意味了。一年或两年挂职满后回到单位,很大概率会得到提拔使用,走上更高层面的岗位。
第三种是指向性挂职。组织选派某个干部到县里话常委副县长,很明显是为下一步使用做准备,比如留在县里任职进而主政一县,或者挂职期满后火线回单位提拔。这种挂职的组织意图相当明显,去了无非就是过桥,在丰富履历的同时谋求下一步提拔重用。这种形式的挂职比培养式的挂职更有目的性,当然背后需要的推力也超出想象。
不管何种形式的挂职,一个省直机关处级干部要不要到县里挂常委副县长,个人认为需要权衡两个因为:一是年龄,年龄小,尚有发展空间和追求,有机会下挂县委常委、副县长对于大机关的干部增加实干经验、开拓视线眼界绝对会有很大帮助,这是未来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此前没有类似经历完全可以一试。反之年龄偏大,在前途方面已经没有太大希望和期望,去不去则由个人想法决定。个人不想折腾,留在机关显然更好,也有利于晋升职级;个人觉得在机关没有意思,出去挂职两年走走看看,既不用担责也不需为单位操心,一举两得也是很多省直机关干部混日子的一种选择。二是助力。有足够的推力帮助自己谋划下一步在缺乏基层履历的前提下有必要下挂,反之像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不去可能比去好。不去还有可能利用挂职这段时间谋求变化,包括取得职级晋升,去了远离单位核心那可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你了。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县级经常有组织派来挂职的副县长,这也是干部交流、锻炼的重要方式,多数人期满挂完职回原单位,极少数会借机会留下来。回原单位的,有基层经验,了解基层情况,以后出台相关政策不至于脱离基层实际,有利于工作(比如你是农业农村厅下来的,省厅制订的三农政策就更贴近基层)。留下来没回原单位的,努力工作,利用好各省级机关人脉,积极帮县里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地方发展。一个身边的例子,他是省农业厅(现在叫农业农村厅)下某县挂职副县长,开始常委都没进,后来进常委,先后任农工部长、宣传部长、纪委书记、副书记、县长,这次可能要做县委书记,历时15年。有挂职机会,去与不去,在于自己的综合考量吧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不知是处长还是我副处长,或者是四调,三调还是二调。对于正处(含一二调)来说,除非省委组织部对这批人有明确政策,明确怎么提拔,怎么使用,否则,划不来下去,县长一般不会直接从省直部门派。
如果是副处级,倒可以下去锻炼一下。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到底去不去?
现在省直机关干部下派县里挂职一般都是降级挂职,比如说在省机关是正处级,一般下到县里挂职任副处级副县长。按往常下派干部一般不升级是不会降级使用的,但现在都是这样,一是降级使用二是挂职锻炼,最后调回后一般会重新安排工作,大部分会提拔使用。因为下派挂职锻炼是考验你能否能上能下,能否吃苦耐劳,实际也是给你增添基层领导工作的经验和能力的机会,最后得以重用。我一老乡原是省机关正处多年,也是被下派挂职到某市(县级)任副市长三年,后调回省里,如今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因此我认为: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有机会到县里挂职常委副县长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不要认为当副县长降级了,有想法而不去,而应果断坚决地服从安排,到基层去锻炼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