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当年高考填志愿,儿子不闻不问,也不着急,就跟不是他自己的事一样。我们夫妻很着急,但又不敢越俎代庖,怕以后落埋怨。最后,儿子被逼急了,告诉我们:除了公务员、老师和医生,其它都可以。
当时,我们夫妻俩很悲催,感觉无比风中凌乱。因为本人是公务员,老婆是老师,家里还有亲属是医生!
过后,跟儿子聊天,问他为何看不上公务员?他说:当了公务员注定买不起奔驰,买得起也不敢开。我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应该是:当公务员的人生太平淡,没意思。
我在东北,干了一辈子公务员,如今是三调实职正科,再有几年就要退休。在“行将就木”的时候,说句实话:如果人生可以从来,可以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再选公务员,尤其是东北的公务员。虽然东北的公务员在东北“有地位”、“有面子”。个中原因不说了。或许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吧。
题主说“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
首先,对你这个“很多”不敢苟同。至少东北不是这样。东北公务员的孩子,一大部分通过上大学离开了东北,这在东北人才流失中占了不小的比重。无法离开东北的,首选还是公务员。考不上公务员的,也通过公益岗位、“三支一扶”、选调等多种方式,往机关和事业单位里挤。
其次,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选择了比公务员更好、更高的职业。能买得起奔驰、敢开奔驰的职业。二是考不上公务员。
概括就是:看不上和考不上。
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我身边五十岁左右的同事,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体制内。为什么呢?往下看。
①很多同事的孩子很优秀,看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因为父辈都是公务员的缘故,所以下一代接受的教育一般都不错(我们这十几年前基本打个招呼就能上重点学校),再加上家里给提供的物质条件也不错,因此很多下一代都很优秀,名牌大学不少,很多还是出国留学的,之后找的工作也很不错,自然瞧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了。
②有的价值观不认同,不喜欢一汪死水的工作环境。这种也不在少数,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两位老同志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家里鼓励孩子考公务员,可他们的孩子连报名都不报名,就是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老的生活,认为是对生命的浪费,这种情况一般是那种思维比较跳脱的人。
③想当公务员,可惜死活考不进来。这就看各自本事了,公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考试,水平不够自然考不进来。我们这一位老姐姐的闺女就是这样,年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年年考不过,现在在我们这当临时工,一个月拿两千块钱工资。
基本上就这三种情况,其实公务员也就是′普通工作,唯一的特殊可能就是稳定一点。
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我爸是公务员,现在55了,科长一个,没关系不会送礼(主要是也没什么钱送不起),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多少年没涨过,最近涨工资了涨了200块,年终奖1万多,这就是公务员,可能不是发达的城市吧,稳定是稳定旱涝保收,省吃俭用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是不想考公务员,而是大部分人奢望的高收入大城市公务员太难考了,而且没人脉,基本上也就会相当稳定一辈子。我不想考公务员的想法是从研究生毕业开始的,在我奶奶的大院里,我爸是公务员,有个叔叔是某个种子公司的职员老婆是推销保险的,几十年过去了,我爸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那个人现在是种子公司的副总(我也很惊讶,这么6的吗,那人过年回家开着个60万朝上的奔驰),我自己当时也是一腔热血要靠技术吃饭,来了南京某还算知名的公司,来了以后发现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想当副总怕只能想想了。工作了几年,觉得还是公务员好,报了南京几个城区公务员(听说南京公务员工资高),平均招1个人200多人报名感受到竞争压力巨大,可能有不少人都是年轻气盛想年轻时候闯一闯,也有可能确实他们有才能不想在官场搞关系搞人脉,也可能过两年,或者996的生活的时候发现其实公务员也挺好。
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父母是什么职业,他们的子女往往有两个极端,要么很爱父母的职业,工作后励志从业,要么很反感父母的职业,打死也不干父母类似的工作,公务员也不例外。
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长期在家里说工作好,对工作满意,很少抱怨工作生活上的不足,孩子就会受影响,觉得父母的工作不错,长大了自然会更向这方面靠拢。反过来,父母经常抱怨工作累,工资低,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在这种抱怨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反感父母从事的职业,认为这种工作不好,以后就不会再选择与此相关但行业。
当然,除了家庭教育影响,父母是公务员为什么孩子不是公务员,有其他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公务员因为有资源优势,整体相对素质也比较高,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很多孩子从小上好的学校,成绩都不差,可以考上好的大学,专业都不错,工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能赚更多的钱,不进公务员队伍是很正常的事。这就是阶层的作用,条件好的家庭,孩子一般都差不到哪里去,是普遍规律。尽管很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刚刚好够过日子而已。这对于从小在温室长大的公务员子弟而言,没有丝毫诱惑力。由于从小物质生活比较好,起点好,人往高处走,他们只会向往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对于父母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根本考不上,毕业不考公务员是很正常的事。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部分可能会成功,但大部分当在社会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真正知道公务员的好。很多人回头来考公务员,于是喜忧参半,不见得人人斗能考上公务员了。
第三,确实有部分公务员父母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路,认为公务员工资低,且辛苦,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就业观。这和很多医生、老师不建议自己的孩子从事本职业是一样的道理。
第四,公务员的工作环境比较死板,话不能随便乱说,事不能随便乱做,为人处事各方面都要注意,甚至出国出境都要报批,稍不留神就要被问责被处分,自由度不高,对于比较外向、喜欢自由的孩子而言,太过约束,很多人因此也不愿意考公务员。
第五,公务员不好考,难度不亚于高考考一本和重点大学,很多素质差点的公务员子弟不见得有能力考上。
公务员子女不干公务员在大城市比较普遍,但在经济条件较差、就业机会不多、环境相对较小的地方刚好相反,越是基层、越是小地方的公务员,其子女越可能去当公务员。原因很简单,小地方工作难找,工资也不高,于是相对稳定、待遇还算可以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加上有父母铺路,以后发展也会顺利一点,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家族化”就成了普遍现象。这也是小地方阶层固化、更重人情和关系的原因所在。
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这个问题我有亲身感受。我是职校老师,我的大哥是老公务员,他的儿子就不考公务员。
我大哥是首批过渡的公务员,现在退出领导岗位,当巡视员了。儿子是985毕业,川大硕士毕业,很优秀。但大哥却坚决反对儿子去考选调生和公务员。刚毕业,侄儿考着玩去报了一个省级部门的公务员考试,没想考了第二名,顺利进入面试,侄儿人高也帅口才又好,如果坚决面试过关问不大,没想我大哥坚决反对。最后,侄儿没去面试。
在大哥几十年区县领导干部生涯中,他算是成了精的公务员,看遍体制内的一切。听他讲,正因为儿子优秀才不建议走自己走过的路、过自己厌倦的生活,从政是命运安排,没办了,要是还在大学教书肯定比现在好,自己退下来的生活远比不上当年同是教授的同事,他们一个比一个日子过得好。
其实,我侄儿在一天天感受大哥从政经历中长大,本来打心里就不喜欢从政为官,去参加考试也是想去试下身手,是陪女朋友考,闹着玩的。所以,大哥一反对,侄儿也就顺坡不去了,其实心理乐呢!
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位肯定令人羡慕,因为工作轻松稳固有权,别人常求你,自然飘飘然。但政治生命(特别是基层)很短,一旦没有了职务,就再也没人理会,真的清淡得很。我大哥在位时,几乎年年春节团圆饭就差他,平时,电话不断,多说几句都没时间,而且还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部门。退下来这几年,数我陪他最多(我还在任教,因为学校安课照顾我们老同志,闲时多点),以前的同事和下属,在不在位的都难得联系他。听他关系较好的一个副职说,他不管在哪个单位人缘都不错,还算少数不讨厌的一个领导。他尚如此,何况其他?
如果不走仕途,那些退下来还吃香更受人尊重的职业还不少,也可以选一选,使自己过得尊严一些。
当然,目前或者今后很长时间,在中国,公务员仍然是最佳的职业之一,不然,每年的公考都会被挤破头呢?
侄儿喜欢策划和翻译工作,对专业很痴迷。也有本科同学进公务员队伍的,想必有所闻。
我们是教师之家,在尊重孩子的选择时,适当引领也是必要的!!!
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
我几个公务员朋友不是不希望孩子当公务员,而是没考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