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我二舅在人寿保险干了十几年,听妈妈说几年前就不干了,现在成了一名看大门得保安。
跑保险要有一张好嘴我们都知道跑保险靠得就是嘴,我二舅就长着一张跑保险的嘴,他是妈妈兄妹七个嘴最巧的一个。可惜姥姥一家都是地道的农村人,也没有会做生意的亲戚,不然的话,二舅只能靠一张能说会拉的嘴做生意挣点钱。
二舅成为了一名保险业务员二舅真正跑保险也是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二舅家里孩子多,农田地也多,他一直在家务农也没想着老了能找份工作上班。
那是在去邻居家串门时正好赶上邻居买保险,跑保险的业务员和表哥是朋友,就这样他们就谈上了。
二舅了解到跑成一单能吃五年佣金,第一年是按保费的30%提成,第二年是20%,第三年是16%,第四年是12%,第五年是8%,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二舅也没事干,和家人说了一声就骑着电车开始干了。
他每个星期一都要到市里开会,每天早晨都要去当地的保险点开会,下午时间自由,想跑就跑,不想跑就回家歇着。
开始跑单子也许是进入那种工作环境,看到同事们都出单,自己也有压力,也想挣钱,二舅为了能完成任务,先从身边的亲人开始。
他每天开完会就往几个闺女家跑,当时表姐们的孩子都还几岁,二舅就让表姐给孩子买份保险,今天不买明天再来推销。表姐虽然过得不好,可被二舅一说入保险那么多好处,就紧紧手先给孩子买了一份。
下一步就开始拉动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其他两个舅舅都不信他那一套,很爽快地拒绝了。二舅来我家,我们兄妹三给谁买不给谁买,再说家里也没钱,能供孩子上学就不容易了,根本就没闲钱入保险。妈妈也拒绝了。
过了一段时间二舅又来了,他给妈妈说:“不给三个孩子买,你可以给自己买一份呀!”妈妈说什么也不买,因为爸爸放话了,“家里没钱,不能买保险”。总不能因为买保险吵架吧!二舅也不为难妈妈了。
看来我家是不能帮他完成一单了,二舅又去了小姨家。小姨就一个孩子,家庭条件是他们几个当中最好的。去了两趟,小姨就给自己买了一份医疗保险。(前几年小姨做了一个小手术,还真用到了这个保险)
跑完自己家人,就开始在附近几个村跑了,凡是认识的,能聊上话的二舅都会上家推销自己的保险。有新产品,他也会再往几个表姐家里去介绍一下。几年下来能买的都买了,不买的是真不想买也买不起。
跑保险钱没挣多少忙的不轻跑保险这几年,二舅也挣到了一点钱,经常见他西装革履的,人也胖了不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电动车换成了摩托车。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姥姥家,在半路我看到路对面二舅骑摩托车迎面骑过来了,我就给妈妈说:“妈妈,你看二舅,快给他打招呼。”只见二舅摩托车把上挂着一个公文包,头发本来就又黑又密,这一喷上发油,梳了一个大背头,还挺像个领导。
妈妈说:“打什么招呼,你二舅忙的很,现在跑保险跑的连我都不认识了。”我打趣地说:“看来二舅的业务能力很强跑得很好,都没空和亲妹妹聊上两句了。”
改行当保安也许是身边的人都买完了他的保险,也许是压力大,慢慢地他就不怎么往外跑了。
家人也不让他干这一行了,老表们都成家有孩子了,就劝二舅在家歇着。
也许是往外跑惯了,二舅在家待不住,快七十了就自己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挣得够他和妗子老两口吃饭的。
这就是我保险的二舅,最后没见挣大钱,还是过着普通的农家生活。
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亲戚做保险的,一直听说她月薪一万多,遇到搞活动,有新产品会,她一个月可以拿到四五万,突然一天听说她转行卖衣服去了!
说起这个亲戚,我的天……她卖保险全部卖给亲戚,亲戚们买了一堆没用的保险,最后把亲戚得罪光了。现在卖保险这个亲戚卖衣服去了,有保险上的事情找她,连人影也没有,电话信息没反应。
这个亲戚的人品没法说了,对保险一窍不通,胡乱给推一堆保险,她自己连三七二十一都弄不清楚,纯属坑亲戚,为了她的业绩。
先说说她卖保险给我家,我生宝宝刚出院到家,她来到我家。人家都买着礼物过来看我,给孩子包上红包,她空着手到家,到家就掏出一堆资料摆餐桌上,对先生一堆洗脑。
先生被洗脑后,给孩子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保险,其中还有大病保险!后来我家孩子碰伤住院,打电话问保险理赔的事情,她说:具体我不懂,你去柜台问问,再说你们没买意外险。
先生这时感觉到被忽悠了,买了半天小孩子最重要的意外保险居然没有。因为是他的亲戚,他明知道被忽悠了,只好闷在心里认栽。
然后又打电话叫先生买保险,先生不理她,又打电话叫我买保险,我当时对她不客气,我说:差不多点行了,忽悠个没完没了,忽悠给孩子买一堆没用的保险还不够,再是亲戚也不应该这样吧?为了拿提成用得着这样吗?要真是想拿提出和奖励,我不买保险,直接把提出和奖励给你。
从此以后不给我们打电话了,又开始给大嫂打电话,大嫂说:我实在没钱,我买不起。
又给大哥打电话,大哥出于面子问题,给孩子买了个医疗保险,最后才罢休。有一次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听见大家说,原来大家都被她忽悠了,她现在连大家的面也不敢见。
去年她又给大嫂打电话,大嫂老实好说话,把大嫂和大哥的身份证号码要过去,给买两份保险,然后让大嫂去退保。意思是她卖出去的保险,她把提出拿到手了,她自己垫钱,然后让大嫂去退保,钱会退回她卡里,她不但没损失,而且拿到奖励和提出,属于他们内部的活动。
她对大嫂说是帮别人买的,帮别人的忙,其实傻子都知道。而且退保可没那么简单,需要身份证的本人去柜台申请,然后要跑几趟。大嫂上班没时间,对亲戚说:我没时间去办这些,我出去请上假,我的全勤没了,而且扣工资。
亲戚说:没事,你去办吧!扣多少工资算我的,我一次性补给你。
大嫂见亲戚这样说,碍于面子去帮忙办了,大哥在矿山,请上假帮忙办好了。然后亲戚消失了,大嫂两口子请上假给她办好,承诺给工作损失,到现在都没一句话。她拿到钱就不管别人了。
她不知道听谁说我怀二胎了,风风火火地跑我家,对我说:给你介绍一个保险,孩子生下来28天就可以买保险。我先让你心里有个底,你生了我过来给你办理。
我说:别说我没准备要二胎,就算要二胎,我也不买保险了,上一次当不够,又继续上当,我脸皮没那么厚。你专门做保险,难道就为卖给亲戚?专门为亲戚服务?你心也太善了吧!
亲戚不说话了,我说:我家宝宝的保险,如果不是先生急着在你这买,我会去朋友那里买。我朋友说了,她只要一个名额,什么奖励和提出都给我。我们在你这买的一堆,如果在朋友那里买,会退给我好几千。
亲戚脸上很难堪,还是不说话。既然你不认人,我也不给你面子。亲戚之间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是什么狗屁亲戚。我故意说这些,就是不想再见到她。
其他亲戚家买的保险,出了点意外想理赔,找卖保险的亲戚,卖保险的亲戚说:不要找我,去网点问问吧!我不干了,这些我也不管了。
亲戚感觉被她骗了。她一直吹自己做得多牛,每个月有多少新客户,一个月工资一万多,年底搞活动,一个月轻轻松松拿四五万。既然做这么多为什么不干了?
经过打听她去卖衣服了,被忽悠的亲戚找到她,被忽悠的亲戚对卖保险的亲戚说:哎哟,这不是某保险公司的某经理吗?不是一个月拿四五万的工资吗?咋卖衣服了呢?这店你自己开的吧?
会忽悠的人脸皮永远最厚,卖保险的亲戚顺着亲戚的话回答:是啊!店是我开的,事业到了一定程度,必须做到副业,才更有安全感。
把亲戚气得不行,亲戚说:这个时代,拼的是脸皮!
我不是对这个行业的歧视,我对卖保险的人无好感,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了卖出去保险,为了业绩,不择手段。拿着一堆合同忽悠,什么条条框框都有,当时买保险的什么都不懂,更不会认真去看合同,那么厚看着头疼。所以卖保险的人抓住这个弱点,使劲忽悠。
到最后理赔的时候,拿出合同,某条某款说得清清楚楚,买保险的傻眼了。所以卖保险本没错,首先把自己的工作性质搞清楚,给买保险的讲得清清楚楚,让买保险的心甘情愿地去买保险,而不是让买保险的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无论做什么行业,诚信为本,不带忽悠不带欺骗,做真正的良心人,要明白做保险的初衷是什么?初衷是帮助到别人,而不是去骗人。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认真做人, 不然真让人看不起。
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80%的人都会离开保险行业改做其它行业。
10%的人会离开保险代理公司转而进入保险经纪公司。
6%的人会专职进入内勤。
剩下4%的人就是那些在保险公司一直做下去,并且有自己的团队的人了。
没有足够的耐心与金钱,保险行业是做不下去的。所谓的耐心就是你要忍受连续几个月不开单,一直在无休止学习的状态。所谓金钱,就是你要连续几个月购买自保件,另外保险怎么也说是金融行业,既然是金融行业肯定是要考证的,考证虽然不能让你增加工资,但是至少能给你脸上贴金。
不得不承认的是,做了保险的人,再去做别的行业都很得心应手,毕竟当时确实属于不要脸了。
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看了一下回复的,都是虚头巴脑的!我做保险第13年了,从陌生拜访开始做起,一路走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但还是抵御不了时代的推进,电销、互联网保险、短视频,让我们做传统保险的生存越发艰难,再加上保险的负面口碑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更快更准确的推送到客户端,客户在不知所云的情况下,人云亦云,最后拒绝保险和退保率急剧加深!现在真的是做个保单越来越难了!
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我就是做保险后的人,怎么样了呢?没有再从事保险相关的工作啦。
这个问题首先看两方面,一是保险行业,二是人(公司和行为人)。
一、保险行业,客观的说一个行业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要需所产生的一个结果而已,从这上面讲是没有好坏可言的,甚至可以说更倾向于积极正面形象。简单的举一些我们熟知的例子就很能理解了,比如汽车需要交强险,商业险;公司职员需要意外险等,这些都是保险行业范畴,最终的风险都转换为经济补偿形式落在保险行业的保险公司身上。只这一点就能说明保险行业是能为社会稳定安定提供支撑,能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压力转移风险。这是不可辩驳的一点。
所以我是认可保险行业的,认为保险确实是能够为我们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服务。
二、人(公司和行为人),先说公司吧,仅从我工作过的保险公司谈感受。公司作为社会上最主要的盈利组织形式,其最最主要的营业目的就是盈利,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从这一点看,那么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和慷概激昂更多是为了企业形象从而更便捷更多的获得盈利渠道而已,当然肯以慈善的方式盈利一定是比不做慈善的企业家还是要好得多得多的(这都是题外话了)。那么保险公司自然是不例外的,保险盈利是风险概率盈利,可以说是100%盈利的,且是暴利。
保险公司之所以可以是暴利,就是因为保险公司只为一次性短时间小概率风险提供保障,怎么理解“一次性”“短时间”“小概率”呢?这里的一次性短时间和保险公司提供的类似终身险显然是一个概念上的“误会”,没有研究过保险条款的人会觉得“很划算”,其实这样的划算除非是死亡,才会有所谓的划算,否则后续的保障和生活是再也没有类似的保障可以购买。所以所谓的终身制保障是短时间且一次性的;再就是“小概率”,这个账是最好算的,从保险公司来讲,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来说的,拿整个国内市场也是非常大的蛋糕,落在每个人身上自然是盈利相当大,而风险的概率又是不同时发生的,这样,钱在保险公司就可以被充分的用于投资盈利。
再说人,也就是为保险公司创造营收的员工,保险公司工作压力到底大不大?通常是不大的,为什么很多人干不下去?是因为保险公司的模式驱动,让人感觉压力大。对保险公司而言无论是职员还是客户都是客户,这就造成可以自销,因此很多人入不敷出。业务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保险公司只认业务员工号内业绩,不论真实虚假,通通视为有效,从而既坑害了业务员自身也坑害了很多客户,这是业务模式导致的人性驱使,很多业务员能够尽早离职也算是及时止损了,这是业绩一方面带来的不良性之一,其次是晋升机制,通常保险公司的晋升更多看人数,就是人海战术,通常是1+4模式,各个保险公司会略有差异,但大差不差,这模式也就是说除自己以外再招4个人放在名下,再每个人完成最低多少业绩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职务晋升。同时,那4个人的晋升模式也是1+4,如此滚雪球般团队壮大相当迅速。像这种情况会演变成什么样,在保险公司相当普遍,为尽快晋升很多人会虚构下线人员信息,虚做业绩挂在虚有的下线工号上实现自己的更高职务津贴收入。
在保险公司里,像*安一个总监的年收入不过千万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太*洋总监年收入至少也得是百万以上,他们名下都是号称几千上万人的团队,但是去他们职场看,或者调组织结构,很多的虚假人力帮他们撑着架构。
保险公司就没有那种踏实做业务的吗?有,也有很多是自己拼上去的,做得非常好。但是要说在保险公司有没弄虚作假的吗?凤毛麟角,除非是专做业务不晋升的人。
要说做保险后的人都怎样了?照常而已,也有好处就是以后保险观念会更强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也会在每个自己家庭中延续下保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
做保险的人后来都怎么样啦?
做保险的人流动性很大,上了保险有时候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人,有人换了别的保险公司,有的跨了别的行业,不过干保险的也非常锻炼人,大多口才好,有韧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