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这让我想起了前年租车位的事,当时就是贪图小便宜,最后白白扔了一千多。
我们小区的车位是可以租给业主的,在物业租走正常流程要交2000元押金,半年的租金1000元,一共3000元。
租了半年车位到期,正好是夏天我很少开车,就让老公把押金退了冬天再租。
到了10月份天气降温,我让老公给我租车位。他在和朋友喝酒时听说私底下找工作人员租一年才1500元,还不用交押金。
回来给我一说,我感觉是好事,让他赶快联系那个人。老公也很上心,很快就把车位的事办妥了。
10月17日租的车位正常使用,那几天我天天开车,突然发现车出现了一点小毛病,由于车是AMT的变速箱挂挡有时失灵,本来就是新手就特别担心行驶安全。去维修店也没查出大毛病,维修师傅说这是AMT变速箱的通病。
眼看着该审车了,我去审车发现尾气排放不合格,我生气就想把车卖掉。
11月30号,老公找个个车贩子就把车从车库里开走了,从租车位到卖车一共用了一个半月。
我想碰着再买辆,买二手车就要碰,几个月过去了也没碰到合适的。
看着租的车位在那空着很是心疼,我给老公说:“车位租期还有半年多,不行就转手租出去吧!”老公嫌麻烦,还要托关系,他不愿意落落这事,我也只能干生气。
就这样花了1500元租的车位,用了40多天,真是看着省了几百元,没想到吃大亏了。
要是正常去物业租,起码能省500元。哎!多花那些钱,心疼了我几个月,直到车位到期我心里才好受点。
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的确有些生活方式看似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我总结了一下有如下几点。
第一,醉心于网上各种省钱的小攻略。这个看似省钱了,可是你要搭上你的精力和时间,你的精力和时间难道那么不值钱吗?
那些小攻略,就是把你限定在,一个省小钱的圈子里,让你无法自拔,而你满可以去挣钱的。
第二,捡或囤积旧物卖废品。这主要是一些老人爱这样做,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就没必要这样做。
我婆婆曾经捡了别人家扔的,一大块玻璃,放在车库里好长时间,有一次她去车库找东西,不小心被这块玻璃割到了动脉,血当时就喷出来了,还好就医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第三,买超市买一赠一的商品。很多人喜欢买这样的商品,觉得占到了便宜,殊不知那个赠的东西并没用,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到不如没有它清静。
第四,买打折的商品。买任何一件商品都要问问自己是否需要,如果这个打折的商品不是自己需要的,即使便宜也不要买。
我一个亲戚总爱买打折的品牌衣服,然后过一段时间,他就淘汰好多衣服,其实就是买的时候,不是自己需要的,然后过一段时间没地方放了,就大包小包的淘汰掉了。
第五,吃剩菜剩饭,看似省钱,其实有很大的健康隐患。
以上是我想到的,看似省钱,却得不偿失的生活方式,暂时想到这么多,希望朋友们踊跃补充,大家互相学习,以免入坑。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关注@至简情感花园 随时和你分享我的思想火花。
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我婆婆,一个自以为持家精明实际管一本糊涂账的绝佳例子。
厨房的水龙头永远不关紧,滴答滴答地往下滴水,据说这样水表不走度数。然后,为了接这滴水存这滴水,一口气买好几个小盆小桶,估计偷一年的水滴都不够桶钱的。再然后的某一天,为了省电半夜进厨房不开灯,被一地的盆拌一脚摔倒骨折了,得,这下估计偷一辈子水滴都不够住院钱了。
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我买了一条打折的品牌丝巾99元,小姑子知道了说我败家,她是摆摊卖袜子之类小件日用品的,用30元给我买了3条丝巾,周末给我送了过来,红黄蓝各一条,盛情难却我收下了,可是心里越想越别扭,这几条鲜艳的丝巾我压根没办法搭衣服,放到隐蔽的角落好多年了,搬家的时候实在不想要,就用那几条丝巾打包用,结果被前来帮忙搬家的小姑子发现,看着她一脸不悦的表情,我觉得好抱歉,不过也好,现在不用接受她给我的东西了,但女儿却开始抱怨了,每次去姑姑那,都会给她廉价东西,不收不礼貌,收了带到学校还被同学取笑。
刚上大一的儿子还给我吐槽一件事,姑姑给他批发了10几双袜子,儿子带到学校去穿,要么穿几次脚指头漏出来,要么脚底有个洞,我还看见有的袜子穿几次变形了。儿子说有次穿着袜子到上铺睡觉,被下铺舍友拍到了脚底有洞的袜子,要挟他买饮料,孩子虽然是笑着说的,可我听了还是有点笑不出来,小姑子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对我们孩子格外好,孩子们也很懂事,可怎么总觉得这么不是滋味呢?
老公老家在农村,公公婆婆婆婆种植了10亩苹果,这些年一直在果园辛勤劳作,可是我却从没吃过他们说的商品果,每次带给我们的都是有瑕疵的苹果,而且拿得很多,一袋子一袋子的装,反正是这一袋没吃完另一袋就过来了,还告诉我要多吃水果,除了苹果,还有少量的梨,当然也是有瑕疵的,现在我看见苹果和梨,真的有些极度不适的感觉。
可能是年龄大了吧,我现在很想过极简的生活,尤其是饮食上的极简,平素就喜欢清淡,好在孩子上大学住校了,虽然在一个城市,一两周才回来一次,可每次回来,都是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然后做饭累得人仰马翻,孩子走后一堆剩菜剩饭,还有半成品,看见这些剩饭,我真是有苦难言,倒了吧不忍心,有些只吃了几口,不到吧剩饭菜吃的人想吐,也不健康,好不容易挑些能吃的赶紧吃,能放的妥善放,倒了一些才觉得松快些,又过节孩子该回来了。
这些年,我是回婆婆家一次就闹肚子,现在也不回去了,现在孩子周末回家,我除了青菜自己做,其他肉类味道重的都是叫外卖,我是再也不吃剩饭了,胃太难受了,最近天凉了,总是感觉胃胀胃凉不舒服,过日子嘛,谁都知道要省钱,可总吃剩饭,守着果园吃烂水果的日子我是不想过了,得不偿失,还要被亲情绑架。
从今天起,不被表面的省钱绑架,不被亲情绑架,极简从让自己舒服开始!
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上世纪40、50、60出生的人,很多有吃苦挨饿的痛苦经历,即使现在吃穿不愁,但他们生活方式没有多大改变,确实存在很多表面省钱,实际上得不偿失,吃大亏的事情。
比如说:有的为了省钱,不让子女读书,子女成人后,没技能技术,只有靠体力挣钱。有的为了眼前利益,不交社保、医保,造成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结局。有的买家用电器,只图便宜,用不了几年,要么维修,要么报废换新的。有的买劣质材料装修房子,化学污染严重,造成自己和家人健康受损,这种现象很多,不足为奇。
2002年5月父亲去世后,母亲跟我来到城里生活,每天剩菜剩饭,她要么吃完,要么放冰箱里,即使放变质的食物,舍不得倒掉,多次出现发热、呕吐、拉肚子的情况,花了不少钱才治愈。我多次责怪她,她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有时还骂我说,才吃几天饱饭,就忘本了,我真的拿她没办法。
母亲帮忙买菜买肉,图便宜,专门购买临近到期的食材,而且一次性买很多,根本无法在保质期消耗掉,浪费不少。她生病不治疗,自己硬撑,不给我们讲,在地摊上弄一些草药、树根树皮等泡水喝,越治越严重,小病拖成大病,差点造成严重后果,自己受罪不少,花钱更多。
带她去买衣服,凡是贵的衣服,总是找借口说不合身,颜色不好看,凡是几十上百块钱的衣服,她非常满意。有一次我给她买了一件上千块钱的羽绒服,穿在身上非常合身,特别暖和,她嫌贵了,要求退货,我说退不了,她唠叨了很久,才勉强接受,但舍不得穿,像宝贝一样压箱底,几年不穿,最后生虫了,白白浪费了一件好衣服。
母亲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现在生活好了,但她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这种不计后果的省钱毛病,确实伤害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确实造成钱财的更大损失,令人痛心。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该节省的钱物,一定要节省,该花的钱物,必须要花,不能为了省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我是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哪些生活方式只是表面省钱,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要节俭,每个月挣的就是这么多,但是所有的开支都是固定的,不节俭不行。
但是如果太过于节俭的话,不仅没有达到省钱的目的,有时候还会得不偿失。
我家堂姐虽然工资待遇不低,但是一直很节俭,除了吃饭和生活费用,其它的开支能省就省。自从退休后,收入降低了,她就差把一分钱掰开来用了。
堂姐省钱是有原因的,她新买了一套商品房,正在攒钱装修呢。
堂姐为了省钱,经常花时间去每个装修材料的店铺转悠,看看有哪些店铺在搞活动,她说,趁活动价买材料,划算。
堂姐参加的活动,一般是这样子的,活动期间,购买指定商品有优惠,过了活动期,商品恢复原价。
堂姐的房子装修刚开始,很多材料都还没用到,但是堂姐就想着,趁着活动价,先参加活动购买,反正到时候装修都要用的。
于是,她就不断地去参加不少店铺的活动,先按活动价买下想买的商品,等装修需要用到时再来取走。
堂姐这样做一来是省钱,二来也是瞄准了这种活动的各种礼品,价格高的送电饭煲、电风扇,价格低的送洗衣液,洗洁精,这些东西对她来说,是白捡的,她非常开心。
她妈妈也提醒过她,这种商家活动有风险,万一商家倒闭了呢,你的钱就全部没有了。
她不屑一顾,人家店那么大,哪有那么容易倒闭的。
可是上山多了就会遇到虎,堂姐去年在一家店里下了一个一万多块钱的订单,订的是一个集成灶,当时送的礼品是一个洗衣机,堂姐开心地笑到见牙不见眼。
堂姐有个好朋友和这店家老板有点熟,一天,这好朋友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这家店快倒闭了,让她赶快到店里要些货来抵存在店里面的钱。
堂姐当时外地,无法抽空回来,就电话了店老板,老板说没货了,只剩下一台集成灶的样品,你可以拉走。
堂姐就叫老板把集成灶送到家里,因为是样品,集成灶外表有不少的坑坑洼洼,还有不少划花的地方,看上去有点令人不爽。
我跟堂姐说,这样品能不能用还不知道,还不如不要呢。
堂姐轻轻说,要了这个样品,我还有几千块在他那里呢,算了吧,先拿回多少是多少了。
经过这次事情后,堂姐热衰转悠各种装修店铺的习惯改了不少,想必也是怕了吧。
其实有时候商家就是抓住一部分人喜欢贪小便宜的心理,各种打折优惠,送送送,让你觉得非常划算,然后把钱存在那里,但是钱放在商家那里,始终没有放在自己口袋安心。
所以这种表面省钱,实际上得不偿失的做法真的是不可取的,我们都要引以为诫。
(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侵立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