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儿子小时候经常沾惹邪气,他四岁时在放学的路上又碰到了脏东西,回家后就囔囔着头疼。我们询问后得知他即没碰到也没磕到,怎么会疼呢?会不会是孩子太矫情,我们心想睡一觉可能就好了。
第二天,他还是说后脑勺疼,小孩不会骗人,我们就开始重视。婆婆和我就带他去观香,让专业看吓着给驱驱邪,可是孩子还有点发热,她让我们带孩子去医院再看看,别耽误治疗。
这是孩子自出生后第一次来医院,当时我还怀着闺女,婆婆让我领着儿子在椅子上坐着,她去排队挂号。
等我们来到三楼儿科时,我被眼前的场景震到了,每次产检就让我见识到了医院人多,产科和儿科简直没发比,这才壮观呢!两个门诊都是满满的人,两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还有的三个,四个大人陪同一个小孩,人不多才怪呢!
大热的天,没必要站门口挤着,我们就在等待区等着念号。等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才到我们的号。我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子小心翼翼的和婆婆一起带孩子挤了进去。前面还有两个病号,我们要在旁边等一会。
在我们前边的是从县城赶来的,是给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看病。
男的抱着小孩给大夫说:“孩子这两天不喝奶粉,老是闹着哭。”
大夫问:“喝母乳吗?”
站在旁边的女人说:“他没喝过母乳”。
她的回答让我们听了有点意外,这个自称是孩子妈妈的女人身材很好,精神状态也很佳根本不像刚生完孩子的妇女。
大夫让男人把孩子的肚子打开看看,男人有点犹豫,大夫的脸马上变了,说:“你不让我看孩子的肚子,我没法给你家孩子看病。”
无奈,男人打开了盖在肚子上的一层小薄包被,大夫一看,发现了问题,孩子的脐带由于生产时没处理好,肚脐眼突出来了还有点发炎。
大夫立马说:“这孩子是你们的吗?”男的有点犹豫,还怕我们听见,最后张口就说:“是我们的”
大夫指责旁边的女人说:“你确定她是孩子的妈妈?”
男人扭头看了一眼媳妇,点了下头算是默认了。
大夫很生气,说:“你们先出去等着吧,这孩子的来路有点问题,我要弄清楚才能给看。”
男人抱着孩子和媳妇一块出去了,门口公公和婆婆急忙问:“怎么样了?”
男人的脸很难看说:“大夫发现孩子有问题。”
婆婆说:“为了孩子一会就告诉大夫实话吧!”
等他们出去时,大夫就和旁边的小护士说:“这个孩子绝对不是他家的, 估计是抱来的。”
我们给孩子看完,大夫给开了单子让我交钱去拿药,然后再回来告诉我们怎样服用。
等把药取来,走进门诊时,发现他们一家人在里面和大夫在交流,承认了孩子是抱养来的,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没结婚的女孩,被对象抛弃了,就把孩子生下来送人了,他们夫妻没有生意能力就趁孩子刚出生就抱来了,圆了一家人的心愿。
听了他们的对话,作为母亲的我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孩子不是非法来的就好。抱养孩子在几十年前很常见,放现在社会真还真很难碰到。
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我是一名儿科药师,虽然我不是儿科医生,但是我在儿童专科医院工作,但是也会听到和看到很多大众自认为是奇葩搞笑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看来,可能都是些太经常不过的小事情了哈,下面我就来分享1个会让你们泪奔的搞笑事情。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是感染科某男神医生值班,下面就是关于他的真实事情。我们知道每年秋天这个时期正是儿童秋季腹泻的高峰阶段,秋季腹泻,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属于传染性疾病,我们医院会集中在感染科专门看这类的疾病,不是在消化科看这类疾病,因此感染科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最忙的,每年的这个时期医生都会累趴,不对应该是看大便看的眼花。但比视觉和嗅觉系统冲击更大的是下面的这个事情:
大家都知道孩子腹泻了,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个大便常规,但是有的家长把大便送到检验科以后,还是不放心不过瘾,也想让医生看看宝宝的大便颜色和形态,于是就把尿不湿中剩下的那一大堆稀便便非得再拿给医生也看看,家长就双手兜着这尿不湿进入医生诊室,谁知道一不小心,脚一打滑,这个年轻的漂亮妈妈穿的又是高跟鞋,当时摔个人仰马翻,摔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伤到身体,可是结局是他双手里面的那好几公斤的稀屎,在摔的那0.1秒内,全部飞向了空中,想天女散花一样,撒到了医生的一桌子上都是,其中有一坨非常长眼,非常精准的掉进了医生刚刚还在喝水的的那个水杯中......还有他的头发里面、衣服里面......这个诊室都弥漫着...此处省略1000字。
那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地面有水啊,害得孩子家长摔跤了啊!这个就得说儿科诊室另外一个最最最常见的事情了,那就是随地大小便的高发之地。时光隧道得倒回3分钟之前,哈哈,原来在这个家长进来之前片刻,另外一个小朋友,穿着的是漏裆裤,正好刚吃完奶没一会,尿急来了,他也没有告诉他麻麻,直接自己就蹲在医生旁边的地上尿了起来......此处省略100字。前后也就几分钟间隔,医院的保洁工作人员还没有来得及拖地,结果导致了上述的尴尬发生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趣事太多了,在我们儿科人看来都是家常便饭!只要能够让孩子健康起来,只要能让家长能够开心起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在医院里工作时,遇见各种各样的搞笑奇葩的事情是很多的,见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就拿我个人亲身经历的一件奇葩事讲给大家听吧!
那时我在实习的时候,刚刚由内科转入儿科,正是秋高气爽的秋季,由于在秋季是季节性疾病的多发期,所以,患秋季腹泻的宝宝是很多的。那时候我们在实习时,护士的事情也让我们帮忙做的,每天早中晚给宝宝测体温,询问宝宝的饮食,大便情况等等,就都包在我们几个实习生的身上了。那天正好来了个新患儿,这时忙碌的护士和带我的老师,叫我去给新患儿测一下体温,顺便问一下大便的情况,我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健步如飞的到了新患儿面前,开始询问,宝宝大便了吗?宝妈妈回答;有,大了。我又问,大便多少次啊,宝妈妈回答;一两,我很惊讶,然后又问,宝宝大便一天多少次啊,宝妈妈惊恐的回答;一两吧,要不二两,一下子把我整蒙了。在患病期间,了解宝宝的病情病史是相关重要的,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样的奇葩事情是很多的,应该好多宝妈妈在带宝宝就医时也都遇见过,作为儿科医生也就习以为常了。
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其实奇葩好像有点贬义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有趣好玩的事,这样的事其实挺多的,略说一两个有趣的诊室插曲。
一天在儿保诊室给一个42天宝宝体检,宝宝躺在诊室的床上,我坐在右边,宝爸宝妈坐在左边。其中一个检查项目是检查宝宝的视力和听力,我拿着一个红色的摇铃左右移动,吸引宝宝的眼球左右追视。这个宝宝可能看到陌生人有点怕生,无论我怎么弄红色摇铃眼睛都死死盯着左边的爸爸妈妈。
“嘿,这个小宝贝眼中只装着爸爸妈妈,根本不把医生放在眼里,年纪这么小就有点目中无人了!”我假装有点生气地说。诊室顿时哄堂大笑,气氛缓和了起来。宝爸宝妈也是喜逐颜开,在他(她)们的配合下,宝宝慢慢放开了紧张的心情,顺利了完成了全部体检项目。
还有一次,一个身高170+的宝妈带她的小孩体检,两个多月宝宝身高体重发育一切正常,但宝妈还有有点懊恼地跟我说,宝宝爸爸身高也有180+,为什么宝宝的身高也不见得比其他小孩子高呢?
我和妈妈说, 姚明刚从娘胎生出来的时候也不会比我们每个人高多少啊,遗传上的优势需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它慢慢发挥出来,别太着急!
诊室其他人听了也笑了起来。
其实还有一句我不太好意思和宝妈说:姚明还是受精卵的时候,他的细胞直径也不见得比别人的长啊!
哈哈,我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是太阿Q了!
更多医学科普问答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悬壶小儿科
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谢邀。手札君是生殖科医生,但每个医生都有实习的经历,下面就分享个手札君实习时在儿科遇到的“奇葩事”读研之前手札君在大学的附属医院实习,转到儿科时已然是夏季,南方的夏季闷热潮湿,诊室的空调清一色调成除湿模式。某日下午,儿科诊室来了一大家子,奶奶、妈妈、保姆和爸爸,奶奶抱着一个约1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奶奶把一个裹的像粽子一样的婴儿放在我们的检查床上,还没开口就哭上了。我们看着这个婴儿外观发育和应答都是正常的,摘下口罩准备问家长时,一股酸爽的味道排山倒海扑面而来,屎臭混合着腐肉的味道比解剖室内福尔马林泡着的尸体味道要浓郁的多。为了自救我们带上了口罩。把孩子身上裹着的毯子、外衣、毛衣、衬里一件件扒开,我们看到孩子的肚脐位置挂着一根鸭肠似的组织,黏糊糊,与肚脐藕断丝连,肚脐处有血性渗出。
带教我的Z老师哭笑不得“你们给这孩子做过脐带护理么?别告诉我出生到现在一直这样裹着?”,孩子妈妈明显感觉有人撑腰了,委屈的带着哭腔“医生,我婆婆说就得这样捂着,我怎么说她都不听,说她看的孩子比我吃的盐还多,妈,我就说这样不对吧,您非不听”,孩子奶奶也感觉理亏,哄着孩子不再吱声。
这是一例典型的因脐带护理不佳导致的新生儿脐炎。脐带是宝宝和胎盘之间的纽带,每个宝宝脐带脱落的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在出生后1~2周均会脱落,这期间的护理只要掌握两个小技巧就能平稳度过这段“尴尬期”:
1.脐带断口保持干燥:
如果在洗护时不慎沾水,要用干净棉签擦拭,不要在脐带断段涂抹婴儿护肤品,避免过多衣物覆盖脐周。
2.避免摩擦:
婴儿尿裤的腰带建议高过肚脐位置,避免脐带被拉锯式摩擦
奶奶疼孙子心情可以理解,但过于“厚重”的爱孩子可承受不起。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额额额,这个问题感觉企图挑起咱们医患之间的是是非非啊,换个问法“你在儿科诊室遇见过什么笑出声的事”,这样分享起来才是活泼有趣。
某天,来了一个腹泻的娃,我们照例要询问便便的情况,“小孩的大便是什么样子的?”话音未落,只见妈妈胸有成竹从包里摸出一个碗,拿到我面前,说“医生你看!”。是的,我直观的看到了一碗便便。哭笑不得ing……
另一个故事,小孩大概5、6岁在候诊,玩的无聊了开始吵吵,机智的妈妈立刻打开手机游戏给小孩玩,小孩安静了,认真的玩起了王者荣耀。所以说,农药里你永远不要猜你的队友是谁。
儿科是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的科室,希望未来工作中,医务人员心理能更放松一些,家长们能多理解一些,为医疗环境一起添砖加瓦~
想要了解更多真实的医学,请关注“医学界儿科/妇科频道”
医学界作者 李土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