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太史慈,甘宁,周泰…
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东吴的武将普遍比蜀汉,曹魏武艺要低一些,毕竟受到水战的影响,陆战确实不在行,比如几次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等等,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用诡计来获取军事利益,比如偷袭荆州。因此,东吴一直给朋友们印象大多不好,武将也弱的感觉,固然如此,其实东吴作为三国互相制衡中的一环,还是出现了不少作风勇猛的武将的,只是武艺不算特别出众而已,以《三国演义》为例。另外,说明一下,孙坚孙策父子的武艺和勇猛的作风在东吴属于顶级,孙策更是“江东小霸王”,但是二人属于主公,就不列入了。其余的有:
第一,接近超一流的太史慈。
此人属于三国上古的名将,连孔融都听说过他的大名,并接济他的母亲,应该解救孔北海的故事。太史慈的武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接近超一,在数万黄巾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和孙策大战一百回合平手;都是接近超一的表现。第二阶段,和程普三十回合平手;不能拿下或者击败会稽太守王朗(不知几合);和张辽七八十回合平手等等,证明太史慈武力退化了。
第二,强一流的甘宁。
甘宁是东吴将领中杀过敌将最多的,比如,射杀凌操,砍死邓龙,背射黄祖,射杀蔡曛,秒杀北地二将马延,张凯,链打朱光等等。特别是杀了在长坂坡中全身而退的北地四将之二人(大概弱一流),说明甘宁的武艺至少强一流。另外,甘宁“百骑劫曹营”,为孙权挽回不少面子。
第三,一流凌统。
凌操之子,作战骁勇,从来没有怂过,曾经找杀父之仇的甘宁麻烦,后来被甘宁所救而彻底化解。凌统又曾经和张辽,乐进分别斗了五十回合平手,武艺一流没有问题。逍遥津之战,护卫孙权以凌统和谷利最为得力,而且直到手下战死,凌统才撤退。
第四,一流周泰。
周泰战绩不多,不过夷陵之战能二十回合斩杀沙摩柯,已经说明武力水平。而且,在宣城,周泰为了护卫孙权,身收十二处伤;濡须之战,周泰先是数次救了孙权,后救徐盛,导致身负重伤,极其骁勇;可是,夷陵之战,周泰和韩当遇到关兴,张苞竟然躲入了阵中,算一个污点。
第五,一流程普。
孙坚四大部将之首,曾经和太史慈打了三十回合平手,武艺当在一流。
第六,弱一流黄盖。
黄盖战绩不多,不过几回合打中蔡瑁,两回合生擒黄祖,武艺还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黄盖在赤壁之战“诈降”的作用和风险巨大,没有一定的武艺不敢如此。
第七,弱一流的牙将谷利。
逍遥津之战,甘宁和吕蒙被截断,好在凌统和谷利挡住张辽,才让孙权脱险。特别是谷利,在战斗之余,还提醒孙权跃马脱险,后又和凌统全身而退,还是很难得的。
第八,祖茂。
孙坚四大部将中,程普可为一流,其余应该都在弱一流左右,祖茂便是。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孙坚军被华雄军打败,祖茂躲在林后要偷袭华雄,反被斩杀。虽然此战祖茂发挥难看,但是华雄毕竟是强一流高手,祖茂敢于以弱击强,还是很勇猛的。孙坚得知祖茂牺牲,也放声痛哭。
第九,弱一流孙桓。
孙权宠爱的侄子,从小弓马娴熟,很有两个武艺不错的部将,李异和谢旌,所以自身的武力更是出色。但是,孙桓的对手是强一流关兴,他的武艺甚至略高于张苞,所以关兴三十回合打得孙桓大败而走。
第十,弱一流李异。
被孙恒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部将,当张苞三十回合击败谢旌后,李异提着斧头和张苞打了二十回合,随后张苞被谭雄暗算,李异刚要斩,反被关兴所杀。李异的武力其实不错,可惜遇到关兴,张苞两个强一流的好手。
第十一,弱一流谢旌。
另一个被称为“万夫不当之勇”的部将,但是和张苞大战三十回合败走,其实谢旌的武艺不差,只是遇到武力更高,武学渊源更深的张苞而已。
第十二,弱一流丁奉。
丁奉前期就是二流武将,麦城之战中,丁奉还被关平打退,成功送出廖化去救援。但是,丁奉寿命长,后期随着经验提升进入弱一流的行列,比如张辽就是被丁奉射中,不治身亡;还有,东兴之战中,丁奉步战一刀砍翻韩琮,又飞刀射死准备逃跑的桓嘉,表现十分威武。
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东吴并不会少名将,只是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也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罢,没有人从东吴的角度来写历史和演义。
但是即使这样。东吴仍然有许多出彩的人物,给后世之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首屈一指的,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周瑜风流倜傥,谈笑风生,其风采不亚于诸葛亮,关羽单刀赴会,其历史的原型和主角,其实是鲁肃,吕蒙有“吴下阿蒙”的典故,从一介武夫发展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陆逊“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陆逊之后,有陆抗。东吴下半场的演义,几乎全靠陆抗一人撑着,这有点像蜀汉的姜维,但是姜维没有入选七十二名将,陆抗有。
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则是有十二虎臣。从十二虎臣中,挑出个五虎臣,应该也是可以的。
比如太史慈,我觉得这名武将是可以媲美赵云的,与孙策一战,传唱千古,有信有义,忠孝双全,志向远大,是难得的完美将领,而且他箭术绝伦,不亚于黄忠。
比如甘宁,锦帆贼出身,又在东吴立下赫赫战功,是集侠义,将义一身的人物,本身就是传奇。而且在孙权心中,甘宁就是东吴的张辽。
比如周泰,则是骁勇善战,拼命三郎的将领。为了护卫孙权,几乎打得体无完肤,是东吴之中,高于曹洪,略低典韦,许褚的骁将。
还有吕岱,老将的典范,40岁出山,七八十岁还能骑马射箭,堪比黄忠。
其余如程普,黄盖,蒋钦,徐盛,凌统,贺齐等人,都是一时名将,只是他们的事迹,少人挖掘和宣扬罢了。
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东吴也有不少猛将,如小霸王孙策,太吏慈,甘宁,凌统,韩当,周泰,黄盖,丁奉,程普等,谋士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
在古代北方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们也较为强悍,象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褚,张辽,张郃,徐晃一大批一流的武将都生活在北方地区,那时候江南一带人口稀少。曹操拥有九州,孙吴只有二个半州。
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其实东吴出了名的猛将还是非常多的,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第一名:小霸王——孙策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东吴政权的主要奠基人。其作战英勇,堪比当年楚霸王项羽,人称小霸王。早年屈身于袁术,曾东渡长江,横江进攻樊能、于糜,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又在曲阿之战中大败扬州刺史刘繇。后与袁术决裂,被朝廷册封为骑都尉、会稽太守、讨逆将军,赐吴侯,命他讨伐袁术。后来孙策平定统一江东,成为一方军阀。孙策有智有勇,英姿勃发,其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堪称英雄豪杰。
公元200年狩猎途中,被仇家暗算身亡,时年26岁
第二名:孙坚战绩:只身上城楼,斩敌将,斩华雄,三英(加程普,黄盖)战吕布及李,郭二鬼,董卓唯一怕的同盟军将领,豪强!
第三名: 周瑜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后来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真乃江东第一名将也!
第四名: 陆逊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善于忍辱负重,不计较当前得失。巧夺荆州一战,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而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陆逊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与“王佐之资”的周瑜相提并论。
第五名: 吕蒙吕蒙东汉末年吴国的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后来跟随孙权慢慢受到重用。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第六名:太史慈太史慈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太史慈的射术确是史上有名的。他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棼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可惜太史慈死的太早了。太史慈临亡之时,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孙权知道慈死,十分悼惜。
第七名:甘宁甘宁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后来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先后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第八名: 陆抗陆抗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他曾经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能以弱吴逼退强晋三路雄师,成功平定步阐之叛,陆抗功不可没。此战之后,羊祜认为有陆抗在吴国就气数未尽,故而暂停灭吴大计。他与他的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 ”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很快吴国就被晋国所灭。
第九名: 周泰周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第十名:韩当字义公,善骑射,体力过人。早年跟随孙坚征战四方,功勋卓著,是江东政权的主要建立者之一。参与过赤壁之战,随吕蒙攻打南郡,随陆逊一起参加过夷陵之战,大破蜀军。老将韩当有万夫不当之勇,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第十一名:程普程普,字德谋。是东吴将领中资历最老的一个,辅佐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跟随孙坚征讨过黄巾之乱、董卓作乱,斩华雄、破吕布,跟随孙策平定江东,赤壁之战时任副都督,和周瑜一起大破曹军,攻伐南郡。历任裨将军,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荡寇将军。
第十二名:黄盖黄盖,字公覆,早年追随孙坚,辅佐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善使铁鞭,曾经生擒刘表大将黄祖,赤壁之战时诈降于曹操,后用火攻大破曹军,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之一。后平定武陵、益阳,历任偏将军、武陵太守。
三国东吴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为何东吴少猛将?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汉末三分时代,东吴的战将们武力值普遍比较弱,根本不能与曹魏和蜀汉相提并论,能拿的出手的真没几个。
矬子里选将军,筷子里拔旗杆,咱们就把东吴战斗力排名靠前的战将列举一些,并将其武力值与曹魏和蜀汉的同层次战将做个对比。
一、孙策(魏之夏侯惇、蜀之李严)
孙策肯定是东吴战斗力最强悍的猛将,在江东这片区域他排头名。虽然神亭岭一战他与太史慈大战数百合未分出高低上下,但孙策的战绩和杀伤率远远高于太史慈,攻击力要更胜一筹。
那么在曹魏阵营中,与其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夏侯惇了;在蜀汉阵营中,比较接近的是李严,属于比五虎将低一个层次的猛将。
二、太史慈(魏之张辽、张郃,蜀之魏延、关平)
太史慈号称是东吴第一猛将,武艺精熟,箭法出众。但太史慈的战绩并不理想,平局多,未斩获过敌将首级,而干掉的喽啰兵不少。
合肥之战,太史慈七八十合与曹魏猛将张辽战成不分胜负,武力值基本上就属于这个层次;在蜀汉阵营中,比较接近的是魏延。
三、甘宁(魏之夏侯渊,蜀之姜维)
甘宁的技术全面,战斗风格实用而多样化,他是东吴阵营中战绩最好的猛将,除了带病上阵挨了沙摩诃一箭外,其余所有战斗都获得了胜利,斩将数目排在东吴众将之头名。
东吴排兵布阵,往往以太史慈为将首,那么我们就将甘宁的武力值定义为略逊于太史慈。在曹魏阵营中,比较接近的是夏侯渊;蜀汉阵营中姜维在同一层次上。
四、凌统(魏之乐进、臧霸,蜀之关兴、张苞)
凌统是东吴将二代的代表人物,年轻一辈中就属他武艺高强,作战勇敢了。凌统的缺点是没有斩杀过一名敌将,也没有取得过一次胜绩。
濡须口之战,凌统分别与张辽、乐进打成平手,说明他的防御力还是蛮不错的。像凌统这样的武力值,在曹魏阵营中同一水平的有乐进和臧霸,在蜀汉阵营中有关兴和张苞这俩年轻人。
五、程普(魏之曹仁,蜀之王平)
程普是东吴的三代元老,在江东诸将中威望很高,武艺也不错。当年在刘繇大寨前曾经硬磕太史慈三十回合未分胜负。那么就将他的武力值定位于比太史慈略低,但短时间内也不会败阵的水平。
在曹魏阵营中类似的战将有曹仁,在蜀汉阵营中王平接近于这个水准。
六、周泰(魏之李典、蜀之马岱)
周泰是东吴阵营中比较另类的战将,他是以悍勇闻名,实际战斗力则并不算很强。合肥之战中,他与韩当联手都只能与许禇战平。
在曹魏阵营中也就是李典的水平,蜀汉阵营的“一刀流”马岱的武力值比较接近。
东吴其他的武将就都不算理想了,韩当、黄盖稍微强些,至于潘璋、徐盛、丁奉、蒋钦那些战将,在蜀汉五虎面前都是“战不数合”的水平,就不一一分析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