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后,关羽为何不让于禁诈曹仁打开城门?
于禁也是曹操的心腹大将,虽然在曹操心中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地位重,于禁追随曹操比较早,起码比张辽、张郃、徐晃这些后来加入的降将要强,五子良将,于禁爵位是最早高于其他四人的,官位也是的…于禁和曹仁共事时间也比较长,于禁去诈曹仁不可行,曹仁也不是傻子呢
其次,关羽心高气傲,自认可以对付了曹仁,可以攻破樊城…
于禁投降后,关羽为何不让于禁诈曹仁打开城门?
讨论这个问题,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于禁是个什么样的人,二,于禁为什么要投降关羽。
于禁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合称为五子良将,于禁比他们的资格更老,是从曹操起兵时就长期追随的老人了。
多年的征战,于禁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对他的赞誉是: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也就是说,于禁是很有些名将风范的,名将风范,应该包括智慧,谋略,以及个人的气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于禁欠缺的是大难骤降时的心理素质。
于禁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兵败被俘,投降了关羽。这是于禁为将生涯的一个败笔,也折射出于禁性格中的一大弱点,怕死。
虽然,于禁的失败最大的因素是天时的原因非战之故,关羽有水军,于禁都是步兵,这样的战斗根本就是一也倒的结果。但是庞德的宁死不降,却把于禁衬托的太缈小了。
于禁怕死,投降了关羽,但是,于禁不见得会就此掉转枪口攻打曹操,即便是于禁有此心,也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
大泛临阵投敌,就立刻为对方效力纳投名状的情况,是原来效忠的对象己经到了土崩瓦解不可救药的地步了,或者是自己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打击的地位,才有反戈一击的动力。
于禁却没有这种境遇,于禁的投降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式的特殊情况。
如果,关羽用于禁诈曹仁开城门,于禁很有可能会重新倒向曹魏一方,这一点,关羽还是非常明白的。
于禁投降后,关羽为何不让于禁诈曹仁打开城门?
问题是吕布死了以后,关羽看谁都是插标卖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