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罗艺死前把燕云十八骑交给了罗成,说停止杀戮,罗艺死后,罗成让燕云十八骑把罗艺尸体带回大漠安葬,并且就此解散,各自回家!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隋唐初期,漠北首领率领10000人的大军攻入玉门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了第七天的傍晚,漠北大军正在休息,只见18匹战马朝着军营疾速驶来。每匹马背上都驮着一个人,手持弯刀,头戴面罩,只露出两只凶狠的眼睛。
突然,首领的副将察觉到不对,愣在原地无法动弹,眼神全是惊恐:“是他们,燕云十八骑……”
“啊?燕云十八骑?”
众人闻风丧胆,纷纷四处逃窜。地上灰尘扬起,战马嘶鸣,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后背发麻的凉意。
靖边侯罗艺带领燕云十八骑来为民除害,以18人之力,一路追杀漠北的万人军队,这群漠北人在前面跑,罗艺的燕云十八骑在后面追。
燕云十八骑像一把钢刀,直接插入漠北军队的心脏。
天刚刚破晓,燕云十八骑扬长而去,只留下尸横山野,辽人的一万多人军队全军覆没,而燕云十八骑没有一个人受伤。
自从这场战争过后,辽人所有部落全部搬走,离开了戈壁大漠,再也不敢进犯。
燕云十八骑返回的时候,每个人的马上都带着36个辽人的人头,辽人首领察哈合台的人头就在罗艺脚边。
……
以上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从现在看来,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燕云十八骑能够以十八人的数量被称为一支“军队”,肯定是有比一般骑兵部队厉害的身手,否则江湖上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传说。
毕竟从各种描述上来看这支部队各个都是极为优秀的马弓手,而马弓手这个群体盛产“开挂群体”,像关云长就是马弓手出身。
01,小说中“燕云十八骑”的来历燕云十八骑这支部队在我国古代就相当于是特种部队性质的队伍,虽然只有十八人,但战斗力非常强悍,一般骑兵望尘莫及。
至于燕云十八骑的来历有一种说法,燕云十八骑是指十八个幽燕之地的豪杰,又称十八骑燕将。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记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原文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十八个幽燕之地的豪杰,号称十八骑燕将,又称“燕云十八骑”。
也有另一种说法,这支军队是隋末唐初名将罗艺手下的一支骑兵部队。
至于为什么组建这么一支部队,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罗艺为自己准备的保镖队,也有人说是罗艺当初在镇守河北地区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组建的杀手团。
不管怎么说,燕云十八骑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的战斗能力相当于相当于现代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仅仅十八人纵横大漠,数十年来,未曾有过败绩。
不过,对于十八骑的数量,大家也有争议。
有人说,就是18个人,也有人说,十八骑只是一个统称,很可能是18只小分队,否则作战能力不会如此强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燕云十八骑出现,就会给人一种压迫感。
传说中,燕云十八骑清一色脸戴面罩,只露出杀气腾腾的双眼。腰间佩戴弯刀,一身黑衣遮住全身,更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严肃的感觉。
每个人身上背着一柄巨弓,配备18只羽箭,脚上穿的是胡人马靴,靴子里插了一把锋利的匕刀。十八个人,各个杀气凛然,叫人不寒而栗。他们能一夜在大漠中奔袭上千里,偷袭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和驻军。
无论是敌人还是队友,听到燕云十八骑的名号无不胆战心惊,如临大敌。
燕云十八骑由靖边侯罗艺一手组织,常年在漠北塞外行动,来无影去无踪,从来没有插手过中原的事情,是漠北异族眼中的魔鬼。
银枪弯刀是罗艺的杀招。但是,江湖上没有人见过燕云十八骑,更不知道这18个人长什么样子,姓什么叫什么,因为,几乎见过燕云十八骑的人全都死了。
燕云十八骑不会轻易出动,但是一旦出动将会是一场惨烈的大屠杀。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他们的战术只有一个字“死”。
靠山王杨林,曾经如此评价燕云十八骑:“快如风,烈如火,每到一处,寸草不留。”
就连罗艺的亲儿子都对燕云十八骑感到胆寒。罗成曾说:“燕云十八骑不是人,他们全都是从地狱来的魔鬼”。
王伯当则说:“银枪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
大多数人知道燕云十八骑的存在都是接触了小说《隋唐演义》或者是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再加上这支部队不符合现实规律的战绩,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这支部队只是后世创作者的杜撰。
其实在各路野史和非官史中,能找出不少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
02,小说中“燕云十八骑”的结局扑朔迷离燕云十八骑的结局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影视剧中,罗艺带3名骑士夜行,不料罗艺在晚上被暗害,一支冷箭直插心脏,罗艺忍痛吹响号角,召唤来其余的15名骑士。
罗艺的儿子罗成也闻声而来,临终之前,儿子罗成接过号角,接手了燕云十八骑,成为新的主人。
只是罗成并没有重用他们,交代他们把父亲罗艺的尸骨带回大漠安葬。并且特地交代,燕云十八骑办完事情以后,就可以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还有一种说法。罗艺胆大妄为,之前是太子的党羽,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被封王,但是之前做过不少对不起李世民的事情。所以罗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密谋造反,没有成功。
在大逃亡的路上,罗艺被自己部下暗害。燕云十八骑为了保护罗艺手下的所有士兵,最后战死,无一人生还。
03,历史上真实的罗艺是怎样的?事实上,真实历史上的罗艺也不是个忠臣,更没有罗成这个儿子。
罗艺原本是隋朝人,当时罗艺的父亲在朝廷里担任监门将军一职,史书里的罗艺根本不像文学作品中那般明事理重情重义。
他生性残暴并且刚愎自用,不过因为擅长骑马射箭等本领,凭借战功成为虎贲郎将。
隋朝大势已去后。公元619年,罗艺归顺了唐朝李世民。罗艺被赐“李姓”,同时被封为“燕工”,后来被加封为燕君王。
值得一提的是,罗艺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党羽,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罗艺的官职更进一步,成为开封仪同三司位比三公,身份十分显赫尊贵。
但是,罗艺毕竟之前得罪过李世民,虽然身居高位,心里却慌得一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叛。
贞观元年,罗艺率领大军反唐,占据现在的咸阳北部为根据地,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前去讨伐。可笑的是,朝廷的大军还没抵达战场,罗艺就被杨岌打得溃不成军,后来就逃到了甘肃,在大逃亡的路上被自己的部下杀害了。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罗艺。
04,燕云十八骑的历史真实原型燕云十八骑的原型是后赵天王石勒的十八骑,然而,这十八骑叫燕云十八骑是不准确的,叫河朔十八骑恐怕更恰当些。
石勒开创的后赵政权,曾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称霸中原的势力。应该说在前秦统一北方之前,后赵已经完成了一个北方的小统一。后赵崩溃,才使得慕容家的前燕、苻家的前秦得以崛起。
石勒最开始的家底就是十八骑,历史记载是“遂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
其实大家对石勒有一些误会,以为他很残暴。或许把他和后赵的第二代皇帝,也就是石勒的侄子石虎搞混了。
的确,石勒在攻城的时候杀过很多人,不过,这些都是阶级矛盾。
西晋太安年间,并州发生饥荒,导致民不聊生,很多人开始了逃亡生涯,石勒也是其中一员。
再后来,石勒被迫和别人一起给地主干活的时候,地主只要对他好一点,他就拼命干活,努力在田间耕作以此来报答地主。
但是,当时西晋的统治特别腐朽,官僚上层贪婪且不关心老百姓,只顾自己的利益。无论石勒和族人怎么努力,他们也吃不饱饭,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最严重的时候,差点被饿死。
有一次,晋朝一个名叫郭敬的官员给了石勒一口饭吃,石勒就感激的大哭,甚至为了以后都能吃上一顿饭,还给郭敬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石勒说:“你看现在这情形,还不如把胡人当成奴隶卖出去,这样朝廷能够有不小的收入,我们也不至于在这里受饿。”这个建议让人感慨颇深,为了吃顿饱饭,不惜把同族人卖出去。
果不其然,后来西晋并州知府还真的采用了这个建议,把胡人掠卖为奴。他们让两个奴隶带一套枷锁,这样就算逃跑目标,也容易抓回来。
他们把奴隶卖到了经济条件好点的河北地区,可笑的是,提出这个建议的石勒也被当成奴隶抓了起来被卖到了山东聊城。
不久之后,西晋八王之乱让天下形势改变,群雄四起,石勒也趁机召集了前文提到过的十八人然后起兵。
后来,这十八人有很多人都立下赫赫战功,有的还成为开国功臣。石勒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到将军,到王,再到皇帝的人。
05,石勒和历史上真实的十八骑结局因为石勒成功了,所以跟着他的燕云十八骑结果还是不错的。
根据历史记载,十八骑中的人很多成为了将领。
石勒“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
后来到了太兴二年,石勒建国称赵王时,十八骑中的支雄、王阳此时已经成为裁决胡人纠纷的官员。
除此之外,掌握大权的石勒并没有放纵胡人欺负汉人,因为自己之前被人欺负,尝尽了各种心酸,所以现在石勒很尊重汉人。尤其是对于汉人的高层,石勒也是尊敬有加。
石勒去世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当年和他一起起兵的十八骑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老死了。
十八骑中的夔安,到石虎这个第二代皇帝的时候,官位做过侍中、太尉、守尚书令,这个官在当时已经高的不能再高了;而十八骑中的另外一个人郭敖,当时因为石虎还没当皇帝的时候,郭敖出面阻拦,后来石虎篡位成功,当即就解决了这块绊脚石。
剩下的十八骑中还活着的,到了后来大多数都是成为后赵的文官武官,被给予开国功臣的待遇。这些人也很知足,前半生打打杀杀,后半生拿着俸禄享享清福了。
所以说,石勒这个人还算是有情有义的,非常有感恩之心。
想当初在并州那个给过石勒一口饭吃的官员郭敬,后来石勒不仅救了他的命,还封了他一个大官做,也算是郭敬的善心得到了善报。
除此之外,当初石勒还是一个奴隶的时候,他的主人名叫师欢。也因为平时对待石勒不错,最后被封了茌平令。
写在最后:石勒的一生很努力也很励志,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蜕变成万人敬仰的皇帝,靠的是自己的意志力和十八骑的帮助。他也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如果没有师欢的照顾,没有郭敬的帮助,可能石勒要受更多苦。
最后,这两个帮助过他的人都得到了善报。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尽量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现在影视剧中有很多类似燕云十八骑的角色,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惩恶扬善,最主要的是来无影去无踪,做一些劫富济贫的事情,我们姑且看看当做消遣时光罢了。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里边瓦岗五虎,李元霸大战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元霸和瓦岗五虎虽然厉害,但是有一支神秘部队确实令瓦岗五虎等人都闻风丧胆,它就是罗艺的燕云十八骑!燕云十八骑是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相传他们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他们不受皇帝调遣,只听从自己的主人罗艺。眼中没有人情,平日里神出鬼没,仿佛从江湖上消失一样,只要主子有命令,全装备发去杀敌,毫不留情。燕云十八骑就如同现在的特种兵,他们究竟有多厉害呢?昔日突厥入侵罗艺统治的冀州杀掠,罗艺以燕云十八骑为先锋,数千骑兵跟进,一直深入草原追到突厥辽部的驻地,将突厥辽部几万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一个不留。历史上能达到这种能力的除了汉朝大将霍去病之外,没人可以做到。罗艺死后,燕云十八骑归罗成掌管,罗成不想厮杀于是就解散了燕云十八骑,其实这是不对的。历史上的罗艺投降了唐朝,而且罗成比罗艺死的早。罗艺与唐朝军队一起镇压刘黑闼义军,多次与刘黑闼部将高雅贤、苏定方交战,传说中燕云十八旗在与苏定方交战时被消灭,罗艺单骑逃回,从此以后多年,史上再无燕云十八骑的记录。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烟云十八骑,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烟云十八骑,以号角为令,只听命于其主人。靖边侯罗艺死后,由罗成将其解散!
烟云十八骑,在《隋唐英雄传》,罗艺麾下的一支精锐部队。是非常恐怖的王牌,骑兵部队,共有18人组成。
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指露双眼,外身还配着黑色的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个人背着18只弓箭,同时还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一般都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人人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烟云十八骑,可以说是古代战场上的一种特种兵。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于这类兵种的部队有很多,如战国时期的铁鹰锐士,秦国的虎狼之师,东汉末年,吕布手下高顺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五胡乱华时期的乞活军,元代成吉思汗的怯薛军,明代的蒙骑克星神机营!威震日寇的戚家军等很多特种兵部队。这些都是各个朝代的王牌军队,每一支军队都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但最厉害的还是烟云十八骑,因为在每一次战役中,都是零伤亡。
除了罗艺死后,罗成解散了燕云十八骑!这个版本以外,还有一个版本
就是罗艺归唐后,被封为燕郡王,你唐军一起镇压刘黑闼一军,在一次交战中,罗艺所带的部队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史书记载了,罗伊当时是单骑逃回,也就是说,在那次战役中,烟云十八骑为了养护罗艺突围而全军覆没了。
烟云十八骑,无论是解散也好,无论是全军覆没也好,但都随着罗艺的去世,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是传说中的烟云十八骑!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那得看哪个说法了,按着隋唐演义的说法,就是在罗艺死后被罗艺的儿子罗成给解散了,因为罗成觉得燕云十八骑作为一支短突击力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燕云十八骑嗜杀成性,在边疆以报复性打击为使用是为辅国利器,对敌的震慑力更甚于打击力;进入中原战场后,过分杀戮则不利于军民团结。
在真实历史上,燕云十八骑则另有解释。在古代北方地区,采用军垦屯田的战略。以一军为一旗,进驻边疆,由军保民,由民为军提供军需。这也是清朝八旗军制的由来!也就是说,燕云十八骑实际是燕云十八骑旗,分别对应幽燕十六州,加上代郡,云中郡这几个北方边关!总共十八个州郡。这是古代中原地区唯一生产战马,也是屯驻骑兵的地方。既,骑兵旗部队!按着隋军的编制,一个旗编制在五百人左右,比如,秦琼就当过旗牌官。罗艺统属的燕云十八骑累计人数在九千余人左右!这才是燕云十八骑打不死的原因!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看过聂远、黄海冰版《隋唐英雄传》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知道,剧中提到过一支特别恐怖的队伍,叫“燕云十八骑”。他们属于罗成父亲罗艺麾下部队,一共十八人,脸带面罩,头蒙黑巾,都配弯刀,踏胡人马靴,靴上配有匕首,且每人都背负大弓,箭十八只,极其骁勇,不过一般在沙漠活动,很少在中原出现。
靠山王杨林评价燕云十八骑:快如风、烈如火,每到一处,寸草不留。王伯当则说:银枪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
而根据罗成所言,他曾亲眼目睹过燕云十八骑的恐怖战绩。在罗成十六岁那年,辽部察哈合台带领辽军一万人入侵雁门关,罗艺带着燕云十八骑暗中偷袭,一夜之间杀了他们三千多人。察哈合台带领余部逃回大漠,十八骑穷追不舍,沿途再杀两千余人,一直追到察哈合台家乡。一到那里,他们见人就杀,女人孩子都不放过。两万余人,一夜之间全部诛灭。自此以后,辽人所有部落都远走戈壁,多年来都不敢越国界。(后半部分是魏文通所说)
罗成甚至亲口说:天下间居然有如此残忍的人,连孩子都不放过。他们不是人,都是地狱出来的魔鬼。
后来,罗艺被杀,燕云十八骑交给罗成管理。罗成不爱厮杀,更接受不了燕云十八骑,于是他就解散了这支队伍。
实际上,这只是电视剧的改编,正史没有燕云十八骑,《说唐》《隋唐演义》也没有。所以从小说或正史探寻燕云十八骑的结局,是不可能的。
虽然不能说结局,但是可以研究来由。
大家不要觉得只有《隋唐英雄传》电视剧里有燕云十八骑,其实很多小说中都有类似的“十八骑”,他们虽然没有燕云十八骑那么恐怖,但是给人的感觉也很厉害。
比如《三国演义》里,张飞喝醉酒丢了徐州后,是“十八骑燕将”保护他安全离开;《五代残唐》中,李存孝带着十八骑“误入长安,火烧戌字永丰仓,夺五名马,摔死巢弟黄珪,杀进正阳门,直抵五风楼,射了黄巢一箭”;《五代秘史》中,李存孝“以十八骑,冲突万军中,不损一将,连战连胜”;《明代宫闱史》中,李自成兵败时,也是十八骑带着他突围……
所以,我们可以据此探讨一下,为什么“十八骑”那么厉害呢?
查阅资料后,可以推测,“十八骑”应该是演变而来的。因为文献中多次记载过“十八骑”,最早在晋代,而且是记录在正史中。
(石勒)遂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徵、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
石勒从一个奴隶,一路爬升,最后做了皇帝,可谓是逆袭成功。他的成功,与十八骑离不开关系。也许,从那时候开始,能有十八骑相伴左右,便是一种实力。
《元史》同样记载过十八骑。
会致兄子复以千骑来冲,珣选十八骑突其前,复令左右掎角之,一卒以枪剌珣,珣挥刀杀之,其众溃走。
元史甚至还提到“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显然早在元代时,李存孝十八骑攻下洛阳的故事,就已经很有名了。那么,这段故事产生时间则更早。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就大肆渲染了李存孝与十八骑的故事
除此之外,《明史》还提到过“扩廓仓卒以十八骑北走”;《清史稿》记载“傅恒率十八骑,以是月戊申抵哈坎”。到了近现代,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也说乔峰带着“燕云十八骑”赴少林寺。
当然,如果再往上推,可能是因为项羽。
项羽兵败之后,带着二十八骑突围。面对数千大军,项羽和部下斩杀一百多人,只折了两骑,确实很厉害。虽然他们最后全部身死,但是故事传了下来。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越到最后,剩下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一定都是骁勇善战的忠义之士,否则也不会活下来,更不可能一直跟着主人。
所以,“十八骑”给人很厉害的感觉,是有着历史渊源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