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诸葛亮和贾诩不是一个道上的。诸葛自少是以"管仲丶乐毅"自励,要为国家干一番大事,

他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在天下大乱时并不急于出山,隐居南阳,人称卧龙,等待良机。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献隆中对,欲助刘备效光武复兴之大业。

诸葛辅弼两代汉皇,六伐中原,最后病逝在北伐途中。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是一代贤相,智慧而又仁义。在平少数民族孟获,七擒七纵,攻心为上,最后很好处理边疆矛盾,改善关系。因而全力北伐,为统一中国而努力。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贾诩是一个有奶就是娘的角色。他开始曾为大奸臣董卓效力,先后为李榷丶张绣丶曹操效力,虽谋略过人,但是无政治原则和忠义观。这点比陈宫还差,陈宫脱离曹操而为吕布从一而终,最后宁死不降,他对说曹操说:吕布虽是匹夫之勇,可他不会像你滥杀无辜丶凶狠残忍。

诸葛亮不仅高风亮节,为匡扶汉室尽心尽力;

而且在精兵简政丶和夷政策丶联吴伐魏和培养姜维(九伐中原)丶和发明连弩箭丶流牛木马等,都为蜀汉和历史写下了精采的篇章!

诸葛亮是千古一相。贾诩是泛泛过客。犹如一座巍峨高山与一个小山坡,不可同日而言!

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如果比谁的老婆漂亮,这个不能断定,如果比其他的,姓贾的落败,诸葛必胜!

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贾诩是费尽心思的一流谋士,只对他所效忠的君王有作用(曹丕是他所看好的主子)。诸葛亮是一代名臣,为恢复大汉天下尽一生之能,虽未成功,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们伟大精神永远值得后世羡仰、推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两相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一【唐】杜甫《蜀相》

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沒可比性

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我个人觉得两个人还是能拿来比较一下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

首先从揣摩人心的层面来说,贾诩号称三国第一鬼士,在揣摩人心上,贾诩肯定是一流的,多次游走在不同政权中间(包括董卓,李淮,张秀,曹操),还都能够善终,并且为它们所重视,不可谓不神奇。

其次从奇兵谋略的层面来说,贾诩也应该比诸葛亮要强一点,洛阳毁于一旦,曹操长子曹昂之死都是因为贾诩的谋略。而诸葛亮更擅长稳扎稳打,在大方向上没啥问题,一直坚持联吴抗曹,但在奇兵谋略上好像没啥出彩的地方。这方面贾诩应该略强。

再者从内政治理的层面来说,诸葛亮应该比贾诩强,纵观三国,诸葛亮最擅长的就是内政,蜀国这个小个国家,人口也不多,要支撑大规模兵团作战要求不低,所以杜甫也称诸葛亮为蜀相,在丞相这一职务上,诸葛亮肯定是合格的。另外贾诩史书上对他内政的描述不多,所以应该没啥出彩的地方,所以这方面诸葛亮应该要强点。

最后从个人魅力的层面来说,诸葛亮为要比贾诩强,虽然贾诩智谋很强,但却多次改投,算不得正真的忠君爱国吧。诸葛亮却不然,从出山开始就辅助刘备,后面辅助刘备儿子刘禅,是忠君爱国的典型代表,所以也为后世所称道,人格魅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这个事见仁见智了。

诸葛亮能不能和贾诩比?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贾诩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或者说贾诩在同时代的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看《荀勖别传》的记载的一段故事:

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西晋晋武帝年间,当时的晋朝司徒一职没有人担任,晋武帝就问荀勖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荀勖说司徒属于三公高官,是需要一个名望高,而且众望所归的人,不能用不是这个类型的人,当年魏文帝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嘲笑曹魏。这里解释一下,三公是东汉最高一级的官员,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属于宰相,在曹魏时期同样如此。为什么孙权嘲笑曹丕任用贾诩呢?因为贾诩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做太尉,为什么不适合,因为在孙权看来贾诩根本不适合太尉这个位置。也就是很多人讲的贾诩做事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及立场。那么就会反复无常,这样的人道德上的问题就很大。所以孙权才会嘲弄贾诩。

我们可以看到贾诩的以下行为:

董卓死后,董卓女婿牛辅也被杀害,当时有传言说是要杀死凉州人,贾诩引领李傕郭汜团结西凉军攻破长安城。李傕郭汜之后纵容军队劫掠以至于关中残破,人吃人。户口大规模减少。贾诩为了保命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更重要的是汉献帝被比董卓破坏性的李傕郭汜掌握,汉朝的朝廷百官对于李傕郭汜痛恨不已,贾诩也知道后果只好逃走。李傕郭汜最后被杀死,贾诩出任曹操集团的官僚。

在张绣处的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随后在张绣婶婶被曹操霸占,又为张绣设计攻打曹操直接使得曹丕的大哥曹昂死去。之后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但是官渡之后被曹丕逼死,而作为主谋的贾诩,一直活到了曹魏建国,并且担任三公。

在曹操征讨关中的韩遂和马超的时候,又是贾诩设计让曹操离间韩遂和马超最后获胜。这种招数很阴险,颇有汉初谋臣陈平的风范。

最后是曹操征询贾诩立嗣的意见,贾诩说袁氏兄弟相争,刘表兄弟相争。曹操领悟到贾诩的深意。但是贾诩这并不是高招,要知道后来明朝的谢缙也试过,他当时在朱棣询问那个儿子适合做太子,谢缙说好圣孙。谢缙的结局是被锦衣卫指挥使纪刚给放在雪地里冻死。其中就是朱高煦的构陷。所以这谈不上贾诩有多高明,很多人书读的少,就觉得很高明。

说实在话贾诩的这些行为都是属于极其不好的行为,可以说是在钢丝上跳舞。

《三国志》记载贾诩的晚年可不是什么好结局。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贾诩自认为不是跟随曹操的老臣,而且自己又是搞谋略的人,害怕曹操的猜疑,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从来不外出,而且也没有结交一个朋友,自己儿子和女儿的嫁娶都是普通人家,没有结交高门。真难道很好的结局吗?

而有些人觉得《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是因为他们既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又没有看过《三国志》,很多都是他们自己凭借自己的喜好幻想的诸葛亮,没有经过历史的考证。

举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据李仪祉先生考察汉中的山河堰,这个堰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是诸葛亮在汉中期间修养时,曾对此堰作过整修。此历朝历代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这只是诸葛亮一生的一个贡献之一。唐朝时,诸葛亮被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我们再看看同时期人和《三国演义》诞生之前,别人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清朝康熙,乾隆也对于诸葛亮有过评论

康熙: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这些人对于诸葛亮的评价都很高,这说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人才,而且历朝历代都给诸葛亮祭祀,贾诩有谁纪念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