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迁豪强?

地方豪强不服中央的各项政策,这个和中央对着干

汉武帝为什么迁豪强?

华夏自古以来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质就是分权分利,诸候有封国、士大夫有食邑丶大姓豪强也有自己的势力。

如此一来,天下就形成了完整的利益分配体系。各级统治阶层与天子执掌的朝廷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天子与天下利共而不独,天下人当然愿意与天子一道去保家卫国,去替天行道了。所以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名义上大家是天子的家臣,替天子守护和管理天下,实质上是自行其道,只是给天子一个面子而已。

因此上古是以礼法和宗法治理天下,天子的主要作用,是以天地人三界之中的人界的象征而存在的。因此上古朝代存续的时间都较长。反叛天子不但风险巨大,而且反叛者个人获利也不多。

秦始皇扫平天下,一统江山,改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改变了天下利益分配格局,引发了天下既得利益集团的愤恨。尽管秦始皇拘禁了原有的天下诸候的嫡宗,将天下豪门大姓迁往秦都咸阳。然而就是那少量的漏网之鱼,发动了反秦暴动,依然能摧毁秦朝。而且大姓世家士弟,唾骂秦始皇超千年。

汉随秦制,依法治国,而且也实行中央集权制。汉天子当然知道大姓豪族对皇权的危害,当然会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因此汉武帝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1,大肆宣传匈奴的危害,激起天下人的愤怒,然后讨伐匈奴,为大汉子民消除长期的祸端。

2,利用伐匈奴,掏空各个诸候国,为削藩创造了条件。

3,利用舆论,利用恩赏,迫使大姓豪族出钱丶出人丶出力去追随朝廷讨伐匈奴!

最终结果就是汉魂铸就,诸候国崩盘,大姓豪族损失惨重。于是汉武帝立马将大姓豪强迁往长安。自此汉朝从高祖到武帝,历经几代,终于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皇朝,而且有效防范了豪强们的反叛。地方上没有豪强掣肘,也能顺利的推行国家的法度了!

汉武帝为什么迁豪强?

汉武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帝王,自有他治理国家的韬略。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在酝酿后推出了两大国策,以政令的形式推行:《推恩令》《迁茂陵令》

《推恩令》使得分封诸侯王的子孙都有继承权,诸侯王的封地会越分越小,对中央政府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彻底解决了诸侯威胁中央的问题;《迁茂陵令》是迁徙资产300万钱的豪强到长安茂陵居住,当时的资产300万钱最少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资产主要是土地、房产,汉朝政府根据土地和房产来计算财富,确定名单。(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为什么要迁豪强地主?

汉朝建国初期国家积贫积弱,用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治国,文景时期,民众得到休养生息,赋税非常的轻,在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财富到哪儿去了?财富的分配却严重不均衡,朝廷的权贵和地方地主豪强分得了大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只是满足了个人家庭需要而已。聚敛了财富的豪强对财富的追求毫无止境,兼并土地,扰乱市场从中牟利。到汉武帝初年,财富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农民已经没有了土地,被迫依附豪强地主或者权贵,国家的税收受到严重的影响。

汉武帝看的更深远,如果放任豪强地主继续兼并土地,面临的后果是有三:第一,国家的税收持续减少,威胁到国家的运转;第二,如果失地农民太多,生活不下去可能导致农民起义;第三,豪强地主壮大,国家势力变弱,如果遇到大的政治变动,这些豪强会直接威胁中央政权,甚至取而代之。大家都是非常了解三国的,看一看那些割据势力,大都是豪强地主(譬如董卓)和权贵相结合,最后取代了汉朝的国祚,汉武帝的眼光非常独到。

因此汉武帝综合分析形势后,果断推出《迁茂陵令》,迁徙豪强到茂陵,抑制他们的发展,汉朝中央采取软硬两种措施将政策执行到位。

政策如何执行,执行标准如何?

奉旨迁徙的豪强举家搬迁到茂陵居住,国家划出专门的地方建设居住的地方,每一户迁徙的豪强有20万钱的迁徙补偿费,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个别的豪强还会得到政府爵位或者官职的奖励,也可以脱离商人身份,成为贵族。

古代的财富主要是土地和房产,迁徙后的房产和土地怎么办?小地主不敢买,农民又没有钱,只有政府以低价的形式购买豪强的土地和房产,没人敢和政府争着买土地的!政府购买的豪强土地再分配给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一定的赋税(远低于豪强的租赁土地费用),他们也有服兵役的义务。国家的赋税有了保障,兵源也有了保障,这是征讨匈奴所需的最基本要件,没有这项政策,卫青和霍去病根本不可能运转大批的军队,并击败匈奴主力的。

汉朝中央政府详细列出各地豪强的名单,让地方官员严格执行。(卫青剧照)

《迁茂陵令》的阻力是如何解决的?

当《迁茂陵令》推出后,执行的并不顺利,各地豪强都采取观望态度,迟迟不能推行。这时一个闻名后世的人物出现了,游侠郭解是闻名当地的豪强,称霸一方,他的父亲因为行侠被汉文帝处死,他的名字也在朝廷迁徙的名单中。

为了不迁徙到茂陵,郭解花了不少的钱贿赂大将军卫青,大将军卫青向汉武帝说郭解的家产没有300万钱,是否可以不用迁徙?汉武帝直接说了卫青,“能请动你大将军卫青的人,怎么可能没有300万钱?”。汉武帝对迁徙的豪强“零容忍”,名单中的一个也不能少,还要看看各地有没有遗漏的豪强,这是一大国策,岂能儿戏!大将军卫青因为此事,被汉武帝疏远,卫青心知肚明,他看不清国家大事之所在!

郭解迁徙到茂陵后,对提名他成为迁徙豪强人员名单的地方官吏杨县掾怀恨在心,暗中指示人暗杀了他,砍下了他的头颅,这还不算,将官吏的父亲也杀死了,为了泄私愤,其实郭解本人就是睚眦必报的人。杨家的人告到中央政府,汉武帝知道了此事,大怒!捉拿郭解,归案后,郭解家族被灭。(郭解剧照)

迁豪强到长安茂陵后,各地失地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国家赋税和兵源都有了保障,国家内部的威胁也解除了。豪强们来到长安后,为长安城的建设做了不少的贡献!(霍光剧照)

后话。

迁陵”制度本来是汉武帝制定的一项长期国策,非常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大将军霍光居然废除了这一政令,遗患后世,国家大政方针出现严重的失误,算不得什么名臣。汉元帝时期一度想恢复这一国策,无奈阻力太大,只能作罢。

汉武帝为什么迁豪强?

谢邀,问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豪强。

《子弹飞》里,黄四郎那就是豪强,一个县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他的,老百姓都是他的佃农,依附于他,他才是县里真正的老大,县长除了跟他合作,没有办法了,

在县里,县里土地都是他的,老百姓都是他的依附人口,老百姓交的赋税,都会被他截流,他隐匿人口,隐瞒赋税、土地面积,把一点残羹冷炙交给皇帝,赋税的大部分给他截流了,老百姓都怕他,都听他的,不听皇帝的。

县长是皇帝派下去管理地方的,但是,如果一个县长不跟他合作,是坐不稳的,这样皇帝派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豪强跟皇帝争土地、人口、赋税,他可以杀人,他说的话就是法律,皇帝派官员下去,还拿他没办法,你是皇帝你怎么办?

像刘秀他们家,在西汉时代就是豪强,有人杀了人躲在他们家,官吏不敢进门,他们家可以藏亡匿死,

到了西汉末年,起来造反的大多数都是地方豪强,比如刘秀、刘演、刘杨、阴丽华家族、耿纯、耿弇、祭(zhài)遵等,

地方豪强实际上是一种割据了,除了没有军队,其他跟诸侯王没区别,但是到了东汉就不同了,因为依附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大,东汉地方豪强开始有了部曲,也就是私人军队

东汉刘秀就是豪强出身,他知道豪强对国家的危害,但是,他没有办法对付豪强了,豪强在东汉就坐大了。

为什么没办法对付豪强?豪强到了东汉,就走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从政了,皇帝手下官员,宫廷郎官都是豪强出身,用豪强怎么对付豪强呢?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世吏二千石”、“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就出现了,就成了门阀士族,开启了门阀政治,

而豪强这种人,在西汉时代的势力还不太大,没有发展私人武装,但是,他们还是跟国家争夺赋税和人口,成了地方土皇帝,汉武帝肯定想打击他们了,

豪强这种生物,在宋朝以后就没有了,宋朝以后的豪强跟宋朝以前的豪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豪强的危害,

宋朝以后的豪强相当于大地主、富商,在地方上有威望,但是不可能有一县的土地,依附人口也不可能数万人。

而在宋朝以前,豪强垄断地方、成了一县的实际主人完全是可能的。

汉武帝为什么迁豪强?

豪强的根基是乡党。迁徙可以避免其坐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