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秦王李世民用了10个月才打下洛阳。为何一怒之下把应天门烧了?是嫉妒还是羡慕?

应该是久攻不下,后来终于攻下了,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所以就烧了

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则天门——是隋朝的皇宫正门!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故宫的午门。

这个城门不一般,不一般呀不一般。

一代女皇武则天,城门上边翻了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就是在这个则天门之上。而为了避讳。则天门改名为应天门。

说起这个应天门还有一段故事:那个时候李世民(干的事和李自成差不多)还不是太子,他只是秦王。他和王世充在洛阳决战,本以为能够几天就拿下洛阳。

结果这一仗打得苦,打了10个月。还是破了东面的虎牢关,才攻进了洛阳。

李世民同学呢,一进洛阳城。没有见过世面呀。这么大的城门长这么大第1次见。

李世民同学当时的心理反应是这样的:

乖乖隆地洞,李世民一看:额滴神啊!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牛掰的城门。搬又搬不回去,那帮土包子一定也没见识过,我只是个秦王,又不是太子。不中,我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它!烧了省心!

结果最后呢,大家也都明白。李二通过不正当手段杀了自己的兄弟,自己干上了掌柜的。不仅又怀念起洛阳应天门的繁华。于是又重建!结果被武则天,在上边儿翻了天。成就了一代美名“一代女皇武则天”。给单调的清一色男性帝王,增加了一抹鲜艳的牡丹。(都是男皇帝,多没意思呀!)

结果到了现在,应天门又逢盛世。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应天门遗址保护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花开盛世!应天门为中华盛世亮灯。这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再后来,应天门改名为五凤楼。知道五凤楼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我们下回再说。

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谢谢邀请!隋朝末年,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中原大地成三国鼎立之势,关中李渊的李唐政权,洛阳王世充的王郑政权和河北窦建德的大夏政权。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兵东征王世充,拉开了历史上著名洛阳之战的序幕,这一战李世民足足打了10个月,最终还是洛阳城内的王世充由于孤立无援,粮草绝尽,自己出来投降的。这一战属实让年轻气盛的李世民恼火,甚至可以说是气急败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进入洛阳城后的行为看出来。

秦王李世民攻陷洛阳城后,坚持要做四件事:一要杀掉单雄信,就连徐世绩求情都不管用;二是拆掉洛阳皇城端门的门楼;三是烧毁洛阳城宫城正门则天门;四是烧毁洛阳紫微宫正殿乾阳殿。这些事在《资治通鉴》中都是有记载的,隋末,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出于对隋炀帝的愤怒,亦“命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史书中认为李世民的不理智行为是源于对隋炀帝昏庸无道的愤怒,但是在我看来,他的这些失态行为,是出于对近在咫尺的洛阳久攻不下的恼羞成怒。

其实我们是可以揣测一下当时李世民的心理活动的,尽管史书中对此并无描述,但是通过很多细节我们都是可以看出当时李世民的气愤之深,我觉得用抓狂、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这些词来形容十一点都不为过的!

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筑东都洛阳城,在筑城的同时兴建重大城门,其中就包括应天门,隋代时叫作则天门、紫微宫门,王世充政权时称为顺天门,李世民攻占东都洛阳后,因嫌弃太过奢华一把火将其烧了。

解放后,这里开了一条路叫:鼎鼎路,宫门被路压住,西边是洛阳日报社,东边是周公庙但被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90年代以后都迁走啦。

这次复建,这条路估计要完了……

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谢邀,古代战争之后都要发泄,项羽火烧咸阳宫。

秦王李世民用了十个月打下隋朝都城洛阳,为何要烧则天门?

烧了一个则天门,来了一个则天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