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太祖本纪》和《汤和列传》没写汤和叫重八去投军,也没写重八拜师高彬,这些说法哪来的?
重八拜师高彬这个缺乏历史依据,好像没有史书记载
汤和比朱元璋早投军的,当时朱元璋还在当和尚,外出化缘要饭,再到投军参加红巾军起义
《明史·太祖本纪》和《汤和列传》没写汤和叫重八去投军,也没写重八拜师高彬,这些说法哪来的?
汤和叫朱元璋的说法,出自《明太祖实录》与《皇明本纪》。
四年后的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一支军队经过了皇觉寺,寺庙遭到焚毁,僧徒四散,朱元璋也为了躲避乱兵而逃出了寺庙。当天晚上,朱元璋回到寺庙,面对寺庙的残垣断壁,他决定通过占卜寻找出路。关于这次占卜的结果,《明太祖实录》与《皇明本纪》保持了高度一致,即结果显示只有参加红巾军起兵才是出路。然而虽然结果如此,朱元璋却没有立即出发,这其中或许有谨慎,或许还有不知如何进见的担忧,因此他仍旧留在了寺庙中。不过没过多久,一次偶然的事件,最终帮助朱元璋排除了所有的顾虑,促使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在这次占卜后“未旬日”,朱元璋儿时的一位朋友汤和从濠州红巾军中寄来一封信。在信中,汤和劝朱元璋加入他们,朱元璋看过信后就立即将之烧毁了。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元璋很快就得知这封信的事情已经泄露,他面临被元廷抓捕的局面,已经失去了最后的退路。因此,朱元璋走出了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步,出发投奔汤和所在的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而朱元璋拜师高彬的说法,却缺乏史料基础。
根据朱元璋御制《朱氏世德碑记》的记载,朱元璋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父亲名叫朱五四,母亲姓陈,家中“世为农业”。朱元璋长至十七岁时,遇上大饥荒,父母及长兄均相继去世,只有次兄尚存,因而“家计日窘”。朱元璋与兄长商量后,同意于皇觉寺出家。入寺才五十日,“寺主”就“以食不给,散遣其徒游四方”,朱元璋不可能再在寺里待下去,于是便在这段时间“西游庐、六、光、固、汝、颍诸州”,历时三载才再度回到皇觉寺。《皇明本纪》称朱元璋正是此后才“始知立志勤学”。
这里面只提及了寺主,但没有提及名字,所以不确定皇觉寺的寺主叫什么名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