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是的。郑成功在明末清初时,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行为,完全符合民族英雄的定义,因此,郑成功完全当得起民族英雄的称号!中国历史承认郑成功成为民族英雄。

郑经不学无术,竟然和自己的奶娘通奸并且生下儿子,这种家门不幸让崇尚礼教的郑成功饱受刺激!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断绝了台湾的粮食供应,吕松的华侨被西班牙殖民者残酷迫害,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老家的祖坟被清政府给挖了,自己的父亲郑芝龙和亲信在北京北清政府处死!各地传来的消息全都是噩耗,一系列的精神打击加上急性的疾病,才让国姓爷英年早逝!我想那时候郑成功精神打击,算是郁郁寡欢而终。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这是官方结论,也是史学界主流观点,更是全社会的共识,毋庸置疑。岳飞、袁崇焕等人早就不被人认为是民族英雄了,要论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是。

郑成功的一生重大事件大多是抗清,但这不是他被认为是民族英雄的原因。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率军进攻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网络上有很多人指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私心(割据台湾,对抗清廷),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影响郑成功的民族英雄形象。

郑成功的死,与其说是病死的,不如说是累死的,身体累,心理累。郑成功大多数时间都与清廷对立,后来与父亲分道扬镳,坚决不投降清廷,父子决裂,父亲后来还是被清廷斩杀了,母亲被清军侮辱而死,都没能善终,郑成功的祖坟也被清廷给刨了,在台湾的郑成功回不到故乡,加之内部军事动荡,儿子还不争气,这一切综合起来,让征战多年的郑成功最终病倒了。死时,还不到四十岁。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关于民族英雄,曾经有过很热烈的讨论,最后中学教材上删除了对岳飞民族英雄的定性,但是郑成功、林则徐等依然被认为是民族英雄。我认为这是对的。

高晓松说郑成功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大倭寇,这其实是错误的说法,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但郑成功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率军英勇作战,赶走了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为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最大功绩就是收复了台湾。对于汉人而言,郑成功还是抗清英雄,甚至为了抗击满人他不惜和亲生父亲决裂,坚决反对投降。后来郑成功带领17万精锐之师北伐,一路打到了南京,但麻痹大意,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最后兵败南撤,大明王朝最后一次光复的机会也就没了。

郑成功是病死的。也死于当时内外交困的环境。其父亲被清朝斩首,祖坟被挖,到台湾后军队思念故乡,加之又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另外,也有说郑成功是被毒死的。

谢谢关注,欢迎一起交流文史知识。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郑成功收台湾也没想到民族英雄啥的,不过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儿。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怎么说呢,当时的情况还是挺复杂的。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来说,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而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就昭告天下说将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并且表示永远不会对清朝统治者屈服,从这就一点来看,就不是站在中华民族的整体上了,毕竟那个时候的民族观和现在相比还是有些狭隘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郑成功理解为一个明朝忠于职守的将军,也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他写下了下面这首《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一副解脱之情油然而生,长年被荷兰人所占的明朝疆土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对于中国而言实乃是一件幸事。无论是站在如今还是过去的角度而言,郑成功都是一位英雄,至少是一位汉族英雄。

并且,郑成功的汉族民族意识非常强烈,还有些护犊子,格外的重视保护海外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早在还没有收复台湾的时候,他就提出要率兵教训一下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因为他们侵犯了菲律宾华人的利益。在收复台湾后,他便派遣使者前往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严厉地谴责其杀害华人的罪行,并且强调如果西班牙人再如此就别怪他不客气了,不过西班牙人还是屡教不改。

这个时候郑成功哪里忍的下这口气,在他眼中虽然明朝没落,但是和海外蛮夷相比中国人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所以他必须要让西班牙人见识见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于是便积极的筹备军事力量准备教训一下西班牙人。可是,偏偏这个时候,得知家里有点事情,急火攻心,加上水土不服,最终因为染上疟疾而去世,终年三十八岁。在他死前大呼:“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吗?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39岁就早逝呢?

郑成功有眼光但是实际能力不如乃父郑芝龙,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因其子郑经之事而气急,最后病死,反正老郑家是一代不如一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