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开门见山指出,这是片面理解。即使做到了人品好、能力强,其实,你也只是做到了“术”,未必能掌握成功之“道”。从底层逻辑上讲,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有四点:
第一、要看看你是否能上司带来利益。
行走职场,底层逻辑,不是人品,更不是能力,而是利益。人品好的人多了,能力强的人也多了,但是成功者为什么这么少呢?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到成功者并不是人品最好的人,更不是能力最强的人呢?人品最好的那个同事,往往一直做着基础工作,能力最强的那个同事,往往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主要原因就是,领导重用某人,底层逻辑是看他是否给自己带来利益。这个利益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物质利益,金钱开路,提职跟上。
第二种,就是助力利益,你帮他做好业绩,让他升职,他升职之后,才能回报你。
第三种,就是心理利益,你拍马溜须、投怀送抱,让他心理愉悦,在他不缺钱不缺物的时候,心理享受也是一种巨大利益,他高兴了就提拔你了。
第二、要看看你是否能为上司担责分忧。
为上司担责分忧,不仅仅是指:我埋头做好本职工作,靠实力靠业绩说话,就可以为上司担责分忧了。错了,这是为自己担责分忧,而不是为上司担忧分忧。有的时候,你越是埋头苦干,不注意抬头看路,反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其实,这是片面了解“为上司担责分忧”的含义。
有些“能人”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却得不到上司的欣赏和重用,往往对上司产生一种不满和怨恨:“不跑不送,原地踏步,又跑又送,年年进步”。他可能错误地认为,上司提拔的人都是“会讨好、会送礼、会巴结的小人”,自己因为没有送礼才导致自己不受重用。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有些人围着上司转,并非巴结讨好上司,而是善于替上级分忧解难,只是上司不告诉你罢了。职场上,能干事、有业绩的能人很多,领导并不缺有能力的人,你即使不干,很快就能找到别人顶替你。有专项能力的人,世界上有的是,但是,上司喜欢的是那种既有本事又能帮上司分忧解难的能人,这种本事是指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仅仅指工作能力。
作为下属,要消除职业恐惧,不是看看你能不能做好本职工作,而是能不能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什么意思呢?你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要知道上司需要什么?轻重缓急是什么?最关心的核心利益是什么?作为下属,能帮助上司担责分忧,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
我们有些人,片面理解了“能力”这个词,误认为:有能力就能得到上司重用。其实,能力这个词是狭义的概念,往往单指工作能力。广义的能力概念,还要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用人能力、掌握上司需求的能力、帮助上司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恰恰相反,那些仅仅有工作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往往思考不全面,往往专注于工作本身,并能完全替上司担责分忧。
第三、要看看你能不能在强化执行力中干成事。
行走职场,有能力的人,执行力强的人,其实很多很多,但是,为什么能干成大事的人并不多呢?想干事,只是一种动机。能干事,只是一种能力。干成事,则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和条件。我们很多职场人,常常抱怨,我就是严格执行上司的安排啊,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地,为什么上司并不重用我?
很多职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误认为执行力强就是有本事、有能力,就应该得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其实,这种理解又是片面的。往往执行力很强的人,只是干事型的下属,只会执行,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往往干不成大事。如果世界上,执行力强,就能成功,就能干成大事业,那么,成功的人实在太多了。
行走职场,80%以上的人都是执行型的人才,就是能把上司的安排落实到位的人。很多人就误认为,你能把事情做好,就是成功者,就是能得到提拔重用。恰恰是相反的,执行力强的人,往往有局限性,专注于把上司安排的事情办好,但是,在办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往往他解决不了。能创造条件或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才是成功者的好苗子,而不是那些有板有眼抓执行的人。
所以,我们作为职场人,首先要强调执行力强,能把上司指令落地,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遇到复杂问题,导致我们办不成事。我们会把遇到的问题报告给上司,剩下的事就不归我管了,因为超出了我执行的范围。这种执行型人才,往往都是干将,很难成长为领导者,因为他重执行,却不能干成大事。
第四、要看看你能不能既有个人业绩又能带团队出成绩。
80%以上的职场人,把自己定位比较低,认为我们只要把工作干好、干出业绩,那么,上司就应该提拔重用我们。如果这么简单认为,那么,80%的下属都可以当领导者了?做出业绩的人很多,但能提拔的人很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选拔领导者,不是选拔工作能人,而是选拔能带队伍的人。
我们大多数职场人往往是做事能力强、带队伍能力弱的人。比如,有些人工作能力强,喜欢单打独斗、单枪匹马,你让他带一个团队,反而带得一塌糊涂,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做不出事情,他就干脆自己做了。这种工作能力强,只是单一的能力,如果不能带领团队做事业,你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
古今中外,凡是能干大事的成功者,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干的,都是团结带领一群人一起做事业。能团结一群人完成你的心愿,这是一种很大很大的能力,绝不是那种单一的工作能力。带队伍,需要非常综合的能力,工作能力最强的人,往往当不了领导者,就是因为他专注于工作,就没有能力带队伍了。
能成为领导者的人,他们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都是比较综合的,未必都是最强的,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强大的领导力。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还要有胸怀、有同理心、有包容心、有亲和力、有个人魅力等等“软能力”,而且这些“软能力”是很多普通人能以具备的。所以,普通人很多,成功者很少,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有时现实就是那么打脸的,人品好,能力强的人一般都有傲气,不屑于吹牛拍马,但其实guan场也好和企业也好,这样的人都不大受领导重视重用。
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一个最简单的评判标准:看贪官的数量和比例!抓了那么多的贪官,正所谓“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人之相处及器重,脾气、秉性、爱好相同也。故,你看过贪官污吏喜爱秉性正直、能力强的人吗?!
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这要看领导自身是什么人了。如果是武大郎,你还奢望他用高个子的人。现在,对人的素质的好坏,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全凭“伯乐相马”式的由领导说了算,没有形成优胜劣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否则,哪有那么多的GP,不断地出事?那么多的人感到怀才不遇。
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领导有各种各样的领导,都有他的个性脾气和用人标准。一般领导都喜欢忠厚老实,踏实肯干,服从安排听话的下属。人品好能力强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不愿与领导走得太近,能力强于领导的可能存在危机感,怕你踩着肩头过去取代他的位置。尤其是人品好能力强的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爱露头角抢风头,有可能受到排挤。有能力的人要学会低调,多保持谦虚,有事多向领导请教,很有可能被领导重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领导各自有自己用人原则,主要看你的机遇中,占不占贵人相助,遇上伯乐识马的领导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有些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却不被领导看好或重用?
道理很简单,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大都天生一副正气、傲气、才气、骨气,他们“不不五斗米折腰",不会向领导献殷情、拍马屁,看不惯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阵炮火打过去,不看场合、不留情面,往往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久而久之,领导看到这个人就头痛,评先进丶提拔干部、入党,明明群众一致推选,领导就是不重用。这里面反映了少数领导用人唯亲和心胸狭隘,也反映了人品好、能力强的人不会察言观色、左右逢圆外加一副火爆脾气。我工作几十年多少次入党提干的机会失之交臂,原因就是平的得罪了个别领导,一提到我,他就作鲠。好在我把荣誉看得很淡,为人做事不违背良心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