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发布“996”典型案例,警示了谁?
最近,多家权威部门联合指出“996严重违法”,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劳动法属于基础性大法。劳动法里早就规定了,每天加班不得超过2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累计)36小时,给加班费也不行。
十年前,超长加班现象就非常严重了,而且还不给加班费,已成为企业惯例。今天才被认定“严重违法”的事,在此前都是堂而皇之的“明规则”,很少有人监管。很多大厂为了“避法”,让员工签订“自愿放弃加班费”申请书。员工向老板申请“我自愿放弃加班费”,多大的讽刺啊!
直到2019年,才爆发“今天996、明天icu”的员工大控诉。充分享受996红利的大厂竟然说“996是福报”,彻底激怒了大媒体,给予严厉驳斥。
然而,996现象并未得到扭转,为什么现在突然开始打压加班文化了?大概有四个原因:
第一,多年以来,国内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压榨人工成本,工资上升后,超长加班是变相降低成本的利器!说白了,那个时代要发展效率,只能默认加班文化。现在,国内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大家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能靠拼时长了,关键是现在急需消费拉动,打压加班文化火候到了。
第二,在高速发展时期,人们为了追求高收入和个人成长,很多人是接受加班文化的,既是企业需要,也是个人需要。当家底开始殷实后,加班费带来的那点获得感,不足以覆盖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性价比不合算了。说白了,以前为了发展,需要加班,现在日子好了,不想加班了。打工人和其家人对加班文化深恶痛绝,民愤很大。
第三,最近爆出太多资本的黑幕,让人们觉得自己的忍辱负重太不值得,所以,躺平的声浪很大,宁愿躺平,也不想被资本压榨了。人们开始追求实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了!这种负面情绪的音量慢慢加大,不出来矫正不行了。
第四,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人口红利是重要推动力。现在,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击”,刺激生育成为第一要务,一切给三孩“挡道”的因素必须移除。房住不炒、学区房、双减、校外培训、名师轮岗、教育资源平均、打压明星收入、共同富裕示范区、三次分配,今天到了打压加班文化,下一步还会有连锁动作,比如,幼儿教育非盈利化,男女双方的生育假,职业教育的蓝领精英化,等等,都在为“多生孩子少躺平”趟开路子。
权威部门发布“996”典型案例,警示了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996”典型案例。臭名昭著,令劳动者深恶痛绝的“996”、“007”工作制,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但“996”工作制,让劳动者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中午休息2小时,一周工作6天,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已经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了。但由于企业处于强势地位,而劳动者是单一个体,处于弱势地位,往往是被迫害、被剥削剩余价值。公布“996”典型案例,当然警示那些处于强势,胆敢违法,自己违法制定“规则”的企业。
一、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违反社会道德良序有钱并不是拥有一切,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游离于法外之地。任何人没有“特权”,不执行国家法律,不遵循社会良序,去制订违法的“规则”,然后让弱势群体去遵守、去执行“规则”。企业家与劳动者人格是平等,都是劳动者,企业不是“独立王国”,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利,劳动者也有对企业违法行为、侵权行为说“不”!这次公布的某快递公司快递员维权结果,快递公司赔了8000元给员工了,并且取消了“996”工作制。每年春节返乡,我们这边的农民工都说企业加班,老板不给加班费,不按《劳动法》支付节假日工资,他们在企业最多只干一年,然后换一家企业干。企业家不是皇帝,农民工也不是臣子和奴隶,劳动者是有宪法赋予公民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从1949年10月1日,“站起来了”!
二、“猝死”、“过劳死”年轻化,我们应该让劳动者有“喘口气”的时间员工是生产力,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家与员工是“鱼水关系”,企业家是鱼,员工是水,没有水,鱼会死的。剥削、压榨工人还说是“福报”简直是没有是非,没有黑白,欺负工人阶级。我们在企业打工的人,没白天,没黑夜,加班、熬夜,睡眠不足,出现猝死、“过劳死”,是人应该讲点良心,人之初性本善,应该让员工有“喘口气”的时间。由于员工是弱势地位,维权成本太高了,又“法不责众”,大多以维权失败而告终,这更加助长企业家的嚣张跋扈,肆无忌惮了。多部门公布“996”典型案例,就是警示那些把自己当“资本家”、当“奴隶主”的人,要遵纪守法,违法了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被发布的那个快递公司被当成“黑典型”了,也开始8小时工作制,学乖了。
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监察部门要天天查,不能“民不告,官不究”很多员工不知道维权,也不愿意去依法维权,他们遇到劳动争议、讨要薪资问题,往往是采取极端手段、非法手段。维权成本大,取证难度大,没有证据也无法维权。対于员工,希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监察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行为。经常性的去民营企业去调查走访一下。企业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不能凌驾于行政部门之上。没有政府支持,你企业家什么都不是,你的名字会戛然消失在媒体之上,你的“光环”会消失在公众视野,记住没有员工,也就没有企业!企业家应该有家国情怀,有企业形象。
权威部门发布“996”典型案例,警示了谁?
国家应对996的企业处以重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