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原来内卷真的没有现在严重。事物发展是一条曲线,到了临界点就拐弯了。现在,就是这个拐点,以后内卷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好好学习吧,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个中等偏上的薪资水平,努力爬进中产阶层,这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也是现实。

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吧。

一是市场的内卷。

我们公司成立前,对手公司拥有全国仅有的那张经营牌照,霸占市场98%三十多年。公司养了20000多人,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我们公司获取牌照后成立时只有600人,用了几年就抢占了60%的市场份额。现在牌照越来越多,价格战打得那个惨烈,谁也别想挣大钱。同样道理,未来很多行业,都将进入薄利时代,大家都把利润压低到极限,就是阻止后来者再进入内卷。整个市场规模并没有扩大,结果卷得谁也半死不活,谁也不敢松口气,这是何必呢?可是又能怎样?

二是职场的内卷。

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以小博大,就像鲶鱼,稍微把价格压下来,就呼呼抢市场份额了。对手卖5000元一吨,我们卖4500元一吨,市场份额就嗷嗷地涨。那个时候,随便招个人都能干,刚成立时,队伍平均职称居然是助理级。现在呢,求职的硕士博士海龟名校排着队来,把我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为什么不招名校生呢?从我们这些老员工心里也有心理优势啊。你说现在的求职能不卷嘛!其实,大多数岗位高中毕业就够用,现在都起步价就名校硕研了,卷得都没边了!

三是社会的内卷。

最近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你看看虎爸虎妈们为孩子拼学校都内卷成什么样了?以前为啥不这么内卷?你想想以前,物质紧缺的年代,摆地摊的那批倒爷都发大财了。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挂在网上啥破货都能一抢而光。自媒体刚热的时候,随便写篇烂文章都能上百万阅读。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导致大量基础岗位消失,人开始过剩。现在什么不过剩?就连人力资源都过剩(结构性过剩,大城市供大于求,小地方没人去),你说能不卷嘛?所以,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一直卷到死。这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大趋势,将来还要卷出天际线。

未来预测:

随着人口趋势下降,需要一个周期的消化,最终达到供求的平衡,慢慢走向供小于求,也许那个时代,咱们就不那么内卷了。正如西方职场一样,人工费很贵,从事体力劳动的岗位,时薪可不低。可是,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量减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用工总量,人口数量在下降,这两个数据是“人中和”啊。所以,现在内卷正走在“达峰”的路上,连“中和”的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内卷”一词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是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这个词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似乎“万事万物皆可内卷”。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

请注意,“内卷”可不是发型方面的空气刘海、内卷之类的意思哦。

“内卷”的出处

“内卷”是个舶来词,它的英文是involution,本意为“(生物)退化;纠缠(的事物)”等。

内卷化,最初是用于艺术领域的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维泽提出来。

他在新西兰考察时发现,当地土著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图案形式,很有名。

乍一看繁复精密,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它们不过是几种图形的简单重复,并没有多少创新。

于是,戈登维泽将其概括为“involution”(内卷化),即指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

后来,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印度尼西亚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水稻生产方式中,新的农业技术未被引进,增加产量的主要方式是增加人力投入。

可是,随着产量达到一定值之后,增加高密度的人力投入对提高产量的作用甚微,并未带来产量的成比例增长。

他还为此写了《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著作。

于是“involution”(内卷化)一词被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

在中国,“内卷”一词的流行,源于清华、北京大学的几张“学霸”的图片。

图片场景是这样的:有的学生的宿舍床上铺满一摞摞的书,有的学生边骑自行车边看书、看电脑学习。

有人便把这种“学霸”图片反映的现象定义为“内卷化”。即指由于学业竞争压力大,甚至出于攀比心理,学生只好无限制地消耗时间精力,即使这种投入对学业的提升甚微。

从而,“内卷化”开始在我们的朋友圈、网络上流传。

“内卷”的涵义

“involution”(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涵义是:

在封闭的生态系统里,发展到一定饱和状态,不追求生态系统的突破和模式的创新升级,只一味依赖大量简单重复的资源投入,结果成本高、效益低下,发展水平停滞在低级模式。

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具有“内卷”的特征。于是它的涵义被逐步延伸。

“内卷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可以促进精益求精、达到极致,还可以带动更多人追求上进。

但是它的弊端更为突出和严重。

特别是,效益低下,资源内耗、浪费严重,停滞、固化在低级型态阶段。

说白了,“内卷化”的本质,就是追求低水平的复杂、无实际意义的精益求精。

说得通俗点,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没有实际促进意义的瞎折腾。

“内卷”的社会现象表现

细想一下,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内卷”现象确实不少。

例如自古至今的文化考试制度。

古代的科举制度本是选拔人才、稳定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为之奋斗不息,不惜“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寒窗苦读,穷首皓经,以求得功名,入仕为官。

但是科举制的考试范围一直跳不出四书五经的窠臼,以致于最后应试文章流行“八股文”。同时,也出现了众多“范进中举”式的人生悲剧。

最终,科举制度走入僵化、黑暗的死胡同,而被新时代所抛弃。

到了现代,类似现象也有遗风。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是:学校不停地给学生施压、打鸡血,攀比升学率;考试出题机构挖空心思,出一些刁钻古怪的考题,以考倒学生而自豪。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业压力大增。本应是学习新知识、遨游知识海洋的愉快过程,成了填鸭式教学、应试型学习、比拼考试分数、家长互相攀比的竞赛,奥数班、家教盛行。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成长空间受到挤压,被学业压的喘不过气。

现实结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靠考试分数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其余被淘汰的,不乏近视眼、驼背体弱、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于是,高考现场,家长们烧纸拜佛祈祷;毕业后,学生们集体撕书、烧书发泄,便是“内卷化”的映射。

当然,由于国情特殊,这些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幸好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进。

还有,社会上的各种贪大求洋、追求表面形式的行为。

例如你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做出一个直径巨大的月饼;我就做出一个体积巨大的粽子。他会做出一个硕大的火锅,组织百人千人聚餐。

而且还以此壮举为荣,纷纷自豪地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内卷化”还有一个典型特征,或者说是其重大弊端,便是“内部恶性竞争”。

例如教育“内卷化”。近些年流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家长们竞相攀比,不惜重金,拔苗助长,将幼儿们送进各种各样的早教培训班,使孩子自幼就被培养成“鸡娃”,接受各种人生成功学的熏陶。

很多家长和孩子们,即使不情愿或者经济实力不允许,却也不得不被裹挟其中,成为事实上的受害者。

再如职场“内卷化”。很多公司盛行“加班文化”,其实是内部管理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一味依赖加班弥补。有的是管理层不希望员工闲着,或者是为了给上级、老板做样子看。

如果一些单身无聊或想表现的员工响应加班,那么其他人也就不得不被迫假装愉快地拥护。即使加班时无所事事,还空耗公司的水电,但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以求保住工作机会。

其实,很多事物都可能出现“内卷化”。这也就是“内卷化”这个词流行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要看透“内卷化”的本质,警惕其弊端。

要避免进入故步自封、简单重复玩花样、资源内耗的沼泽。而要不断更新思维,引进新的动力,不断追求创新,大胆突破,改进方法和模式。

这样,我们做事才能达到精进,从量变到质变。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也才能不断进步。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先举个例子再说明:

你在一公司后勤科室,一共5个人,每月带薪休班4天都能休完,朝九晚五,都挺舒服。

突然有个新人接替了一位老员工,这个人一心想升职,但工作效率一般,又没有特别的能力学历,本职萝卜坑工作也没啥机会表现,别的单位也去不了。

然后这个新人不是去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或者干脆考更好的单位,而是选择了每天晚走一小时,每月只休2天,深得领导欢心,又弄得别的同事难堪。

领导心里想,正好市场经济不好公司效益不好,要是都这样科室4个人就够了,能省钱。

同事们心想,我还有家事要养,我都40 岁了,我还有房贷要还等等,我不能走,我准备每月只休一天班,每晚呆到8点再走,这样被辞退的肯定不是我!!然后就内卷咯,低能无意义消耗。

映射当今很多大厂改革开放赚了钱不去花钱研究基础科学,核心技术,硬专利,而是投资房地产,搞贴牌,搞代工乐此不疲。

映射当今互联网科技公司,不花钱研究科技,不去海外竞争开疆扩土,拿牌照在内地去放贷,去山寨游戏,去团购蔬菜等。

映射当今大厂不开源,通过996压榨员工省钱。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不说人话的装逼说法,显的自己比较高端,指的就是同阵营个体相互之间竞争造成对总体的损耗,俗称窝里斗。或者叫损人不利己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内卷: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池塘里,活着很多的鱼,有很多条水渠小溪流向池塘,带来大量的饵料,鱼儿们个个都过得很舒服,突然有一天,水渠小溪都被截流了,池塘里饵料少了,所有的鱼儿都开始了内部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池塘里大鱼也饿死了!池塘变成了一潭死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卷化!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到底内卷是指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说:这是个贬义词。可以举个例子:你家的孩子读初中,成绩中上等。每年这个班级的绝大多数都可以考上重点高中。按照往年的形势你的孩子的成绩是可以考上重点高中的。你也没有让孩子去校外花钱补课的想法。可是现在其他的孩子都开始补课了,你担心自己的孩子名次下降,于是你也不得不花钱让孩子去校外补课。大家都补课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名次并没有变化。于是本来不用花钱补课就可以考上的重点高中最后变成了花钱补课才能考上。这就是内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