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就在三年前吧,自媒体平台补贴拉人头,流量特别大,补贴特别高,有的平台万次阅读补贴百元,很多人都搞副业写自媒体,朋友中收入最高的每月收入几十万。还有聪明人开始开培训班,大割韭菜。

那几年网上到处都洋溢着搞自媒体发大财的梦想,有两位月入五六万的朋友辞去了月薪过万的稳定工作,专职搞自媒体,以为按这个发展速度,马上就可以年入几百万几千万。结果到了2020年,自媒体平台之间的补贴大战打完了,圈地运动也告一段落,流量大幅下降,补贴寥寥无几。这几位朋友从月入五六万断崖式下跌到月入五六千,目前估计连两三千都保不住了。

前不久,几个人喝茶,那几位辞职专职搞副业的朋友悔不当初。

好吧,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如果把副业搞成主业,这个问题是不是又颠倒过来了?正如职业与爱好的关系,有人说把爱好当作职业是最大的幸福,也有人说把爱好变成职业就是灾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个时代,明明可以两条腿走路,为什么你非要自己打断一条腿?这个黄金时代,主业与副业是可以同时兼备的,没有必要二选一。摆在第一位的是主业与副业可以兼顾、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矛盾,至于收入谁高谁低,我认为应该摆在次要因素。

关于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模式,有几十种:比如,主业带来技能和经验,把技能和经验在网上再卖出去,教师、医生、设计、文秘、作家、画家、手工艺者,等等。主业与副业完全不搭界,教师去开滴滴,医生去买煎饼,公务人员去摆地摊,等等。副业是主业的孽息关系,主业有审批权,副业是变相的行贿受贿。主业是正当职业,副业是兴趣爱好,国企人员成为钓鱼大咖、幼儿教师成为摄影大V、社区工作者晚上是网红,等等。主业是在职人员,副业是悄悄创业,等等。

如果你的副业搞得红红火火,且可以持续发展,甚至成为一辈子的主业,关键是收入远远高于主业收入,主业又限制了副业的时间和发展,比如,主业月薪5千,副业年入百万几百万且持续发展,当然可以辞职专门搞副业,那是把副业变成了事业,而且是长期的事业。这一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但是,主业与副业是不是构成这种本质上的转化,这才是关键。大多数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很难实现本质上转化,即:副业能够长期变成事业,收入远超主业并持续增长。如果不能实现这种本质上的转化,我还是奉劝大家千万别辞职专职搞副业,也许真的会两头落空。

前不久,某大报倡导“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烟火”,最近又发表社论:副业更有力量。鼓励在职人员再搞一份副业,增加收入,充实自己。初衷当然是好的,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活力下降,很多人没有收入。但是,大报没有提倡放弃主业而专职搞副业啊,如果放弃主业,副业还能叫副业吗?

我觉得当下的时代,最好的主业与副业的模式就是四种,底层逻辑就是增量游戏,主业兜底,副业增量,即使副业失败,也不影响生存,如果副业飞起,人生品质实现升级。我想先说一个前提:如果你是年轻人,公司不错有前景,职业不错有发展,建议在30岁之前,还是集中精力发展主业,不要搞什么副业,因为实践证明主业发展好了才是王道,主业发展好了才能为你将来副业变现带来源源不断的资源。

第一种,主业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副业是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裂变,让收入大幅增长,主业源源不断为副业提供资源,同时主业给副业提供职业的月薪现金流保障和退休后的安稳保障。比如,很多教师、医生、公职人员做自媒体、直播、短视频玩得飞起,有收入更好,没有收入也饿不着。

第二种,主业是主业,副业是业余爱好。有的公职人员,喜欢钓鱼,成为钓鱼领域的百万博主,每年卖钓鱼竿、鱼饵、鱼食,年入百万。只要不违法,不影响主业,这种模式难道不香吗?兴趣爱好变成赚钱的机器,啥也不耽误。

第三种,主业是主业,副业是投资理财。主业,让你保持工作的状态,利用这种状态进行学习理财知识,利用理财知识进行投资理财,从长期收益看,跑赢通胀,让自己的主业收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副业就是投资理财,而不是盲目瞎炒,让副业成为一生的修行。

第四种,主业是主业,副业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搞电商,因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于搞个地摊、开个小店、搞点美食(这些副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坐在家里,坐在办公室也能赚得飞起。即使失败了,还有主业撑着。

为什么有些人副业月入一两万,还赖着几千元工资的工作混日子?我最后再从时代的角度分析,主业与副业完全可以做到相辅相成: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斜杠”职业蓬勃兴旺,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收入的现象越来越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例”。不能简单地从两手准备、预防风险、力求安稳等传统思维来回答,应该从“成功和幸福”的底层逻辑,来深层次剖析这个问题。以下,言简意赅写几条最核心的因素:

第一,“去中心化”的时代逐步走来,一个人可以打造“1+1+X”的职业模式。

以前,传统的职业观是“组织化”的,即:一个人在一个组织里(比如,单位、公司、社团等组织),这个组织的中心人员(管理层),决定所有人员的职业命运。这是“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引入了“去中心化”理念,一名员工,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但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同时为多个组织、多个客户、多个个体甚至是无数的虚拟用户服务。

第二,兼职收入超过主业的人都是聪明人,两种资源综合利用,为何要丢掉一个资源?

现在的职场人,对成功和幸福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除了第一条“去中心化”的概念外,兼职人员更懂得综合利用多种资源,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副业收入能达到几万元的人,智商和技能都不会低,互联网+时代,这类聪明人更懂得“多条腿”走路、多种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很多人的副业,来源于主业的滋养,或者互相滋养。两种资源,统筹利用,获取利益最大化。

第三,管理层的用人理念,已从“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对人才智力充分涌流持宽容态度

以前,传统的用人理念是,“我招聘你,给你发工资,你就是我的人,你必须为我服务,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就叫“为我所有”,你这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和智慧必须“被我拥有”。目前,职场生态和业态,都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85后、90后、95后以及将来的00后,不再接受“我被老板拥有”了。现在的管理者也开始扭转观念,我用你的能力、智慧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拥有”你整个人呢?

第四,补充一些常识的原因。

一是为了对抗不确定风险。主业收入少,但毕竟是正现金流,保持生活运转。副业具有不稳定性、不持续性,今天月入2万,明天可能喝西北风,甚至还产生亏损。

二是为了两条腿走路,心里踏实,有利于安心发展副业。每月有几千元工资收入,这是托底的职业饭碗。正是有了这个饭碗,做副业才能从容、安心、持续深入。如果辞职,全职做副业,要承受很大的焦虑感。

三是为了社保、缴税和退休的最优化设计。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工资哪怕不高,但公司给你缴纳社保,提供医疗保障,管理人事档案,这些琐碎但专业的事务,不但省你的事还省你的钱。从主业上退休后,你可以享受退休金待遇,为兼职人员解决了长远的后顾之忧。

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主业是稳定的长久的,比如你可以偶尔KFC,但是米饭得常吃道理

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哈哈哈,您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人的副业依附主业,没有主业就连副业都没了……

一、主业是平台,副业来创收。

我是一名市级电视台记者编辑,我们单位一线记者每月工资,如果是台聘或者事业编制的,工作量平均水平的话,一个月能拿到7000-8000元。如果是中级以上职称,采编绩效又前茅的话,一个月10000元出头还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小城城区的房价,最好的地段就是10000元左右。据我所知,有一些脑子灵活交际能力强的一线记者,收入惊人。记者A,年仅30岁,通过采访关系认识了一家企业的老总,然后关系打得火热,2016年该企业内部增发,他通过高管代持的方式,以不到4元的价格购入5万股。2019年7月,该股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今日(2020年2月5日)该股的价格在70元左右,不到4年的时间,记者A投入的20万元变成了350万元市值……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你别看记者收入不高,但是路子多,所以混得好的记者,驾轻就熟,虽说平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路子多意味着副业多,副业收入高。所以啊,哪怕主业再怎么样,他们都不会轻易辞职的。因为,没主业哪里有副业啊?!

二、主业保生活,副业改善生活。

对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群体,他们的主业就是一份人生安全保障,旱涝保收,虽说工资收入不能让他们大富大贵,但是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公务员成为中国内地丈母娘最喜爱的职业。另外,现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您有一技之长,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赚钱改善生活是不难的。好比老师可以做在线教育、医生可以做自媒体分享知识、记者可以做抖音短视频……这些群体,只要你卖力去做,收入都不会比主业差。人都是这样,在没有真正实现财务自由可以任性的时候,都会先保证自己能够过下去,然后再去想过得更好!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B,是我们市政府里面的一个公务员,平日上班朝九晚五过得潇洒,压力不大。但是她颜值高,又会做蛋糕,然后从2017年开始做微商卖蛋糕,现在在本地已经有了2间实体店。年前朋友相聚,有人问她2019年收入怎么样?她也是毫无保留地说了,卖蛋糕一年大概赚了130万元。要知道,她的公务员工资一年就是10万元左右。但是她说,她还会一直做公务员,不会辞职,因为她也害怕,哪一天大家就不喜欢她的蛋糕了。

三、没有达到财务自由时,一般人都不敢任性辞职。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天晴防下雨。副业之所以没能变成的您的主业,这说明副业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可能今朝有肉明朝无米。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精力充足,又有一份稳定的主业,应该做好主业然后兼顾副业,给自己和家里人最好的保障。但当你的副业已经完全可以取代主业,并且前景无限时,我也建议你可以大胆取舍,毕竟人生难得几回搏,自己要小心看准就是了!好好努力,不负韶华,未来可待!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要分享的就是这些。如果您有什么想要更详细了解的,或者还有什么其他观点,欢迎通过“评论”的方式说出来,期待您的观点。

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我家情况确实就是这样,三个都是上班挣钱保障养老和医保,是主业,虽然扣后到手仅有区区7千元月收入,比副业的夜市生意及房租,差好远好远。但我们没一个因为苦累而想辞职,毕竟漫漫岁月,充满风险压力,单一收入的家庭,抗顶能力太虚弱,例如今天天灾肺炎疫情,我家一下子副业夜市生意和房租全没了,如果不上班没工资,物价一涨再涨,实在心虚。

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怕呗,留后路,一般主业比较稳,副业能挣多挣点,主业稳当当

为什么有的人副业比主业收入高,还是不辞职呢?

因为副业收入多只是暂时的,眼前的,不敢保证“收视长虹”。

而主业是稳定的清闲的,可以驾轻就熟做到退休。想到未来的退休金也是不该辞职的。

人要把目光放长远点[祈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