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不讲自己经历的回答都是耍流氓。先说一个没人说过的底层逻辑(预判趋势),再说我的经历和体会,然后带出我的观点。
我说一个观点,大家先喷着。放开二胎后,生育率持续下跌,2020年新生儿已经跌破1000万,跌倒历史冰点。上面放出试探气球,可以探索东北地区放开生育,网上一篇悲观,放开也不生。为什么不生?如果东北经济始终不发展,生孩子容易,养好教育好不容易,如果长大跟他爹一样混成草根,何苦让他来人间遭罪?
这就是恶性循环了!孩子越少,幼儿园、学校、医院就越不景气,很多乡镇的学校常年出不了一个本科生,再加上新生儿越来越少,学校越来越办不下去,优质老师纷纷逃离。如此恶性循环,县以下还有好学校吗?你把孩子送到这类学校,如果不是智力超群,能培养成名校毕业生吗?如果不能考上大学,高薪就业市场早就竞争成红海,拿不到大城市的好工作,就不能在大城市买房扎根,你的孩子只能回到家乡,你的孙辈又开始复制新一轮的循环。
我不久前分别回到我爱人的老家和我自己的老家。
我爱人的老家在湖南乡村,故乡早已凋零,故乡小路上已经是荒草萋萋,路边那些老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倒塌,故乡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炊烟袅袅的景象,已成为明信片上的风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不仅仅吸走了年轻的劳力,也吸走了年老的故人。稍微有点本事的人家都搬到镇上、县上居住了。
再说,我十多年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的故乡。大工业时代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那个时候企业办社会,企业比城市还牛掰的,不但有武装,有公安,还有大学、中专,中小学无数,记得“职工子弟小学”这个历史的回忆吗?现在企业剥离之后,传统工业逐步没落,以前在婚恋市场上,企业职员看不上地方职员,现在地方公务员瞧不上企业职员了。当年,先生产后生活,在生产区建造的居民区,已经是人去楼空,成为逃荒者、种蘑菇者的天堂。那些曾经漂亮的居民楼已经破败不堪,在风雨中飘摇。为什么?因为企业职工都搬家了,到县城里居住了,单位提供了班车,谁还住在小地方呢?没有好学校,没有好医院,没有好的综合体。恶性循环之后,以前副处级架子的职工医院也逐步衰落,好医生都走了,医院门口长满了草。那些生活区的小学,纷纷关门。生活区已经荒凉一片。
——我落泪了。那里,曾经是我洒下青春、播种梦想的地方,现在像一个破烂的扫把被遗弃在广阔的荒原之上。
企业的厂部搬到县城,随着企业的衰败,县城也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十年前离开的时候这个样子,这次回来看它,除了中间的大街搞得形象工程还行之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变,没有新鲜事物发生。
企业里剩下的都是老职工,一提孩子的事,大家都坚定的说,千万别让孩子回来,这里看不到希望。实际上,考上大学的孩子,基本没有回来的。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通过劳务派遣等形式,在企业里打工,每月收入二三千元,好在有父母在,有房子住,他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我上大学时有个梦想,就是在北京买一个街角的三层别墅,门口是一条洒满银杏叶的安静小巷,在上海也行,门口必须是一条长满梧桐树的安静街道。一楼开个书店,就当自己的书房,二楼开一个咖啡店,就当自己高朋满座的会客厅。三楼居住,书香门第的老婆,一儿一女,聪明可爱。每天是接送孩子上学,然后上午在书店写作,下午是呼朋引伴在咖啡店里吹牛,晚上是一家人去吃各种特色美食,择一城终老,岁月静好。
毕业工作后才发觉,要在北京上海实现这个梦想,没有一个小目标是不可能的。在北京工作11年后,如果卖掉北京房子,到一个风景小城,倒是可以实现,可是工作、学校、教育、孩子的未来,根本割舍不了。来了北上广,以后想离开,已经很难很难了。
11年前,看着自己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下定决定跳槽到北京了。当年,坐着大巴车,进京时已经是黄昏。车子路过东北四环的时候,远远看见四个大字“城市月光”(望京楼盘的名字)。车上轻轻放着那首老歌《城里的月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当时,泪水夺眶而出。北京,我孤身一人来了,谁温暖我的心房。车窗外,万家灯火,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一盏灯属于我,给我温暖的港湾。
11年了,多少辛酸,多少奋斗,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在北京扎根不容易,主要障碍是买房和户口。当你拥有户口、买了房子,你才真正觉得你在这里有家里,扎下根了。没有这两项,你永远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北漂。一旦扎下根了,你会发现,生活成本并不高,心情会很舒服。用一句话形容吧:打开门尽享世事繁华,关上门独享宁静安详。你的生活,没人管你,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是说,你现在的生活才是生活。在家乡那家企业的时候,你24小时属于单位的,你不跟上下左右搞好关系,你被排出主流生活模式,你很难真正的自由和开心。
我就是这种感觉,别人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在北京找到了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话总结:在家乡那家企业,我的工作是中心化的,是由上级决定的。在北京,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去中心化的,我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就比如我写这个回答,我不需要请示谁,不需要照顾谁的情绪,不需要顾虑损害了谁的利益。不知道大家看懂我这句话了吗?请慢慢体会。
11年后,我再回家乡,看看那些同学、同事、朋友。最大的感觉就是,他们十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正如那里的企业、那里的街道、那里的生活,没有啥什么变化。而且是,工资收入,十年来不涨反降,11年前走的时候,工资3600元左右、年终奖1-2万元。11年后,工资3300左右,年终奖还是1-2万元左右。这些人里面,比我厉害的人大有人在,可是他们被时代抛弃了。他们都说,我们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好好培养孩子,让他们考名校,去全世界飞。——可是,从这些地方考出来的孩子,有几个能考上名校的?县上仅存的那个职工子弟中学,经常高考被剃光头。有本事的人家,谁不把孩子送出去上学?
我的观点,绝不是贩卖焦虑,因为不用贩卖,人们也焦虑。你可以不认同,请各抒己见。
1。城镇化,是国家战略,也是世界普遍的趋势。我们国家的城镇率还有很大空间。有些国家,城市化率高达90%以上,一个国家90%的人口居住在首都,这种偏激的模式,咱们不学。但是,城镇化的进展不会停下脚步。这是大趋势。
2。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依然“吸力”强劲。小地方的人口、资源、红利、剪刀差,依然向附近大城市转移。这是客观现实。
3。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小地方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走向下坡路吧。人们更加向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集中的中大型城市转移吧。为什么呢?我家乡的同学都说了,我们这一代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凡有点本事的,谁不能孩子向好学校转移。小地方的学校,没有好老师,没有优质生源,高考业绩不佳,越来越走向没落。
4。全球竞争时代来了。以前,县城上的香油坊,扬名十里八乡,足以让店主过上富裕生活。现在呢?十里八乡的人可以在拼刀刀上选购全世界的香油,大商家打好营销组合拳,低价销售优质香油。线上的香油坊倒闭了。因为他面对的是全世界的香油坊的残酷竞争。人呢?竞争不激烈吗?哪怕是县城的公务岗位,也是全国大学生都可以来报名竞争吧,这些岗位不能内定给当地的孩子吧。商品可以停产,商铺可以倒闭,学历低考试差的孩子怎么办?能把他们退货吗?
5。优质资源向当地的中心城市、区域内的中大城市、大片区的超大城市聚集,这是滚滚的车轮啊。不是咱们写几句评论、吐槽几下答主就能阻挡的。不仅仅是人口的迁移,将来房价也会体现,房产的增值保值,还是中大城市可以实现,小地方的房子能守住不贬值的趋势吗?
6。有本事的让孩子去中大城市吧,其实,也没有必要非要蜂拥而至到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因为他们的门槛太高了,当然了,有大本事的人尽量去这类国际化的一线大都市。没有能力在一线城市迅速扎根的人,我倒是建议南下。2020年GDP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十大城市,除了北京,其他9个都在南方。南方将是创业的热土。可以选择那些房价不高的二线好城市,南京、武汉、郑州、成都、重庆、海南已经大湾区的那些中型城市,东莞、无锡、珠海,等等。发展的前景,比北上广深要宽广,生活的压力要小一些。这是历史趋势的潮流,你可以拒绝它,但不要否认它的滔滔江水。
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这句话在当年我先生想带我回老家发展时我也曾说给他听!转眼十年了,我们家的变迁证实了这句话的意义。
我们十一年前开始在上海工作,当时工资俩人加起来不到七千,上海中环的房价普遍两万多,那时公婆不同意我们留在上海,婆婆觉得上海不是凡人待的地方!
可能缘分使然,最后决定留下来,13年买的房子,结果当年年底婆婆在老家查出癌症,婆婆本来准备在老家治疗,后来在我们坚持下到了上海。通过上海的同事推荐,找到复旦肿瘤医院,在上海看病当天就被安排住院,第三天就作了手术,手术结果显示癌细胞扩散之快连医生都表示后怕,再晚两天基本上就得保守治疗了!
后来的化疗放疗因为在上海有房子有车,免去了很多波折如租房之类的。我们还能一边正常上班一边照顾婆婆,那一年过的艰辛但是特别踏实,一家人咬牙挺了过来。放疗结束后公婆就开始研究怎么能过来生活,再不提上海压力大了。觉得上海空气也好水也甜,啥啥看着都好。对这里充满了感激!
大城市压力大,可是大城市有边缘啊,中心进不去边上还挤不进吗?早上车早安心,晚上车也能上就是代价高。但只要是努力生活总归都能有一席之地,所以不是说老家不好都应该去大城市,而是每个时代都有行驶的方向,想游的远就只能顺流而行,借势而为,这没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大时代带给每一个人的命运!
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我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事实,一,如果你在北上广深杭南没有特别稳定的工作,就不要去 ,一个月一万多工资,看起来高大尚,其实除了房子租金等话费,你会发现没有余款,买房给自己及下一代,包括下一代教育等于零,一个月两万多都不够用,十几年后你会发现房子也没有买,余款没有 ,孩子教育等于零,连一个最普通的学区房你都上不了,二,如果不是你和爱人家境都非常好,能提供几百万给你付首付,就不要去,你们夫妻会感觉奋斗了几十年连首付都付不起,除了房租,教育孩子,生活费,感觉银行存款和自己没有关系,看起来是在北上广深杭南工作,其实就是给这些城市打工,赚的钱又还给了这个城市 越奋斗越付不起首付,三,如果你感觉你特别有能力,有本事 ,有韧劲,能吃苦,就留下,否则,那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单位效益不好,跳槽的希望都没有,可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用现在稳定的收入来计算十几年后,几十年后,计算到退休,一切都存在变数,四,如果你现在很年轻,二十左右,能赌一把,也许赌赢,输了撤回来,如果你已经三十多了,你自己想想,北上广深杭南会给你机会赌吗?只怕四十几岁就被淘汰了,最后什么下场,三十五岁以上,最多四十岁如果在单位还没有混上去,一有风吹草动就拿你开刀,找人都没有,五是,小地方讲人情 讲关系,北上广深杭南一样的,它讲公司斗争,一点都不少,情商低一点点,根本没有办法混,不信,你可以多看看描写北上广深杭南的电视剧,再不相信 可以找度娘搜一搜,看看怎么斗争的,越是底层越斗的厉害,底层明着斗,高层暗地斗。六 是如果还不相信,还想去赌一把,就看看历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赚的钱百分之七十还给了李家成,好在香港有完善的医保体系,特别是商业保险,你有吗?没有,万一生病了就是杀猪盘 ,最后一无所有的离开了这些城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不懂,学习历史,看看历史,一其被忽悠去做人口红利,不如踏踏实实在三线城市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只要能吃苦,肯干,肯学习,保证一辈子舒舒服服 快快活活的 老婆孩子一大家其乐融融,敢生二宝 敢生三宝,什么也没有这些幸福。这才是正真的为下一代着想,有了几百万存款,等你的孩子愿意去北上广深杭南发展,就特别轻松了。
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人活着不能这么累,既然孩子以后想努力去北上广,他就自己努力去。就我们个人而言,这辈子不是为了孩子而活,请找准自己的定位,想去哪就去哪。我不赞成什么为了孩子,父母就应该一生都做自己不适合不喜欢的事情。
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我认为年轻人选择居住地最基本的考量因素是工作机会,从这一点来说,大城市明显优于小城市。在国内,北上广当然是人气最旺、发展最迅速、与国际接轨没完美的城市,自然,工作机会也是最多的。
大城市因为工作机会多,聚集的年轻人就多,这些年轻人都是有追求的年轻人,年轻人彼此碰撞更增加了大城市的活力。生活居住在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当中,人会保持年轻,持续学习,以跟得上城市的发展建设。
大城市工作生活显著的好处是收入高,业余生活丰富,信息管道畅通,人们思想意识活跃。当然通常大城市的高校多,有利于自己的进修及后代的成长;大城市房子不容易贬值,有利于个人财富积累。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就有弊。大城市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像上下班通勤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高房价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因此,当你无法决定到底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定居的时候,首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看自己喜欢哪一种生活。如果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就选择大城市;如果喜欢安逸轻松的生活,就定居在小城市。不需要考虑子孙后代是否未来去大城市打拼,那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看待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来?
离开老家闯大城市的基本都是无权无势的,你的孩子还是要拼命回来,是因为在老家,无权无势的你根本不可能帮助你的孩子改变阶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