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当年,当北京某公司开出月薪一万时,我立即放下三千五月薪的小城工作,孤身一人跳槽到北京。长途车进京时已是夜色深沉,路过东北四环弯道时,看见“城市月光”(北京望京的小区)四个大字闪闪发光,巧合的是,车里正在播放一首老歌《城里的月光》: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世间万千的变幻/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间聚散/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当时,趁着夜色,眼泪哗哗直流。北京夜里,万家灯火,有哪一盏灯属于我?哪一扇窗户旁有人在等我回家?城里的月光,没有照亮前程,也没有温暖我的心房,只是把梦照亮。
我来了,北京,为了月薪一万!
当时觉得月薪一万,相比小城3500的工资,翻了三倍,幸福感还是很高的。现实,狠狠泼了我一盆冷水。月薪一万,到手7400元,只相当于小城3500的一倍(小城工资都是说到手的数),幸福感立即跌了一半。
公司安排宿舍,四个人租一套四居室,我分到一个朝阳的主卧。当我搬进这个单间后,想起老家的三居室,不禁暗自忧伤。
就这?为了7400元,抛家舍业,一个人跑到北京,住宿舍,吃食堂,当上一个老北漂?当时,其实有些后悔了。
还好,年底的时候发了一大笔年终奖,才知道月薪是月薪,年终奖是年终奖。过了一年,提职加薪了,月薪大约14000多,税后超过1万元,因为公积金按高基数扣缴(让员工得利)。后来,随着月薪增长,年终奖增长,现在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医保门诊返卡就达到了10000元。月薪一万的时代过去了。
想起来当年,月薪税后一万元是什么体验呢?
1。后悔。一个月一万,真的不如在小城3500工资过的舒服。有个三居室,有个代步车,工资不高,福利超好,可以做到“工资基本不动”。早晨懒洋洋起床,散步几分钟去单位食堂吃早餐,然后上班,中午食堂吃午餐,回家睡个午觉,下午2:30溜达去办公室,下午提前下班,回家做点饭菜。平时每周有一两次应酬,吃点好菜,喝点好酒。一两周一次同学聚会,几家人开车去野外转转,重点是吃点农家乐,小笨鸡、炖大鹅、煮水库鱼,等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果论舒服,那是真舒服,我怎么就放弃这个舒服,折腾到北京来了呢?
2。穷。大写的一个字,穷。月薪一万,基本都能存上,但还是觉得杯水车薪,在大街上就是一具行走的屌丝。一是,相比房价来说,想买套一百平的两居室,至少需要600万,月薪税后一万,需要存50年。二是,有钱人太多,看看小区,感觉人人都比我们有钱,同事中有钱的人也多,感觉一辈子也追不上他们了。
3。幸运的是,月薪一万,基本都能存起来,刚性支出,公司包了。
(1)房租3000元,四人四居室中的一家主卧。
(2)水电气电话费,每月200元,单位报销。
(3)食堂一日三餐可以免费吃,饭卡里一天充100元,吃不了可以买米面粮油、牙膏肥皂等日用品,基本上自己偶尔做饭不花钱,日用品不花钱。
(4)一个月报销一次探亲路费,一次来回600元。
这样子的话,相当于省了6800元的刚性支出。如果让自己支出,真有点不寒而栗。
4。每月支出,不到一千元。主要就是大家聚餐,偶尔买件衣服。其余的支出,也是公司有福利支撑。比如,一年发一次电影卡500元,看电影不用自己花钱了。一年搞几次团建活动,运动衣、运动鞋、太阳帽不要买。公司租了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馆等场地,喜欢运动的也不要自己掏钱。公司给办公园卡,一般公园就够用了。即使自己花钱买门票的,北京景点门票都不贵。平时四个节日,都有2000元的福利品。坐公交也有交通补贴,当年是发公交卡充值,基本不花钱。
税后一万,如果自己租房子、自己吃饭,公司没有生活福利,在北京生活就是苦行僧的生活。光租房和吃饭两大刚性支出就要5000元以上,一半钱给别人来,而且还必须乖乖掏。
那么,在北京税后一万,已经是超过了70%的人,北京社平工资10680元,税后才7600元左右。税后一万,税前工资能达到13000以上,在北京至少排在中上等的。但是,没有房子的话,依然过得很苦逼。
所以,月薪一万的人,一定要坚持三条腿走路:
第一条腿:提职加薪,尽量让自己的年薪突破40万元。你的住房公积金就能达到封顶值6800元,用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30年可以贷一百多万元。国管公积金的贷款利息低到2.3%,你贷到就是赚到。先买个小房子,就当投资了。
第二条腿:副业创收。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稍微动动脑子,赚钱的机会很多,因为大城市消费规模大,小项目的基数大,一些金点子就可以赚钱。比如,搞了读书会就赚钱,做做自媒体也赚钱,帮别人策划赚钱,自己卖点网课也赚钱,业余搞点微商、电商、短视频直播,都来钱。
第三条腿:就是学会理财。你把主业年薪收入和副业收入要合理配置,实行极简主义,能不买的统统不买,把钱尽量省出来。你说你要消费,问题是你“配”高消费吗?所以,把钱省下来,不要简单地存银行,那会跑输通胀率的。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外地人,工作六年,两人在不同的屌丝国企。我算上年终奖税后一月平均1.6w吧,每月700的交通补贴。老婆平均税后一月1.1w。两人早午餐都是单位。公积金每月将近9000,每月支取。算下来能拿到手的大约在44-45万。
14年买房,丰台老破小,每月房贷将近7000,去年摇中号买车,每月还贷2000,孩子马上上幼儿园,找到最便宜的,每月保育费加餐费加托管费1800。
上述每月大概1.1万。每年支出13万。
信用卡花呗等每月平均大概8000~9000左右,主要包括水电煤,加油,请客吃饭,衣服,孩子玩具等购置,手机置换,看电影,带孩子玩儿,给父母买保健品,正常看病等。
上述消费支出大约10万多。
人情随礼,年底给弟弟妹妹奶奶姥姥等压岁钱,一年大约5千到1万不等。
综上,每年能攒20万不到。
这是在每年不旅游,孩子还没有报班,家里都没买保险的前提下。
感觉过的异常苦逼,平常过的比较省。还得给孩子攒钱换房,明年准备买点保险给家人和自己,给孩子报个英语班和兴趣班。要想在北京想过的滋润,两口子年薪得七八十万以上。
唉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北漂15年的我,看到这道题,冲动的立马点开了。我最最真实的感受: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就相当于三四线城市的两三千而已,没有任何的幸福感而言。
我,2003年高中毕业,8月底,我踏上从长沙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始了求学之路。
四年之后,大学毕业,理所当然的做了一名北漂族。
最先在一家部队医院做医疗文案,包吃包住,税后到手工资三千。那时候,单身一个人,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又因为单位包吃包住了,不需要什么开支。所以,我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些钱。工作一年多之后,工资涨了点,每个月到手的工资4500。
后来,因为面临结婚了,经济压力立马来了。结婚,就得要买房子,以后再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得考虑一大家子的生计,吃喝拉撒了。
我离开部队医院,去了民营公司,继续做我的文案。最先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一万五,再后来,慢慢又涨了一点,每个月到手是两万。
但就是这工资,我在北京都过的特别拮据。我买不起北京的房,市中心的房,没有七八万,压根就买不到。偏远一点的地方,比如昌平的天通苑,也得要三四万一平,通州的梨园附近,也得几万。这完全就超出我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了。
最后,无奈的在与北京一河之隔的燕郊买了房,均价8800,楼层高点的,每平米加点钱。到我这个楼层,每平米9200了。因为我们都是靠自己努力的人,父母没有能力帮我们。所以,付了三成的首付之后,再也没钱了,只能是按揭贷款,每个月还。
我每个月的工资,看着是挺高的,但压根就不经花。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每个月都得交托费。房贷,每个月也得按时还。再加上家里的正常日常开支之类的,七七八八下来,每个月剩不下钱。
而我大姐,在我们老家县城上班,每个月的工资五千。但过的相当舒服,一个孩子,上初中。家里房子是全款买的,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吃是跟着我爸一块吃,住就回他们自己家去。
每个月挣得工资,除了孩子花点,平时买买生活用品、衣服之类的,每个月还能存下不少。
所以啊,别以为北京的税后工资一万,是有多么的了不起。北京的北漂一族,大部分都是房奴,然后有孩子的,还是孩奴,孩子的托费都比较贵,一个月一个孩子两千算是便宜一点的幼儿园。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之类的,每年单纯一个孩子的开支,就至少得四五万。
孩子上小学,如果上私立的小学,一年就得三万五,贵的很啊!
如果你身边有北漂的朋友,请你多心疼心疼他们吧,他们在北京,表明看着光鲜的很,实则早已经疲惫不堪了!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对象税后不到一万,租房每月不到3000,车一个月花销多少我不清楚。
早餐我俩大概10元,中午晚上他们公司管吃,一般晚上回家我做或者出去吃。我们公司中午吃饭扣4块钱。
平时衣服都是淘宝,他不挑剔,轻仓的特价的,买什么穿什么。我夏天T恤不超过100,裙子不超过200。
平时他开车上下班,我坐地铁上班,晚上他接我。
周末出去吃饭的话,一顿大概二三百,北京周边想去哪玩就去哪。平时家里买东西不管大件小件,他没让我花过钱。
房在香河买的两居室,月供2500左右,他公积金比这多,所以也不觉得有压力。以后结婚有孩子了可能会有压力吧。
在北京月入过万的人很多,但是按实际工资上保险和公积金的不多。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一年攒几万块钱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看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了。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本人女,三十岁,身在国企,工作稳定,收入不高,税后八千。
年终奖每年到手有个四万五万,所以平均了一下,我就厚着脸皮来回答问题了。
牛逼没得可吹,也没什么值得哭惨的,就说说我每一天的真实生活。
已婚已育,老公每月税后一万到两万之间飘忽不定,没啥年终奖;
家庭和睦,孩子三岁,天真可爱。
刚毕业的时候单身,在北京租房,半地下的次卧,每个月1300元。当时月薪税后四千(不算年终奖),看上去挺拮据,但日子过得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月都有结余。
2014年和现在的老公恋爱,当时他月薪税后也就五六千,但公司给他租房(也是间小次卧,不够我们俩人住)。想了想我就重新租了一间带阳台的主卧,两人一起生活,他也跳槽去了更好一点的公司。平时俩人自己烧烧饭,周末出去逛逛吃吃,每年出境游一次(比较屌丝的那种旅游,人均1-2w撑死了,不过我老公负责详细攻略,玩得都还蛮开心)。总的来说,没有房贷好嗨哟。
但紧接着面临结婚,我妈觉得还是买套房子心里踏实,就这样公婆出了90万,我妈出了35万,合并首付,上车了小两居,月还款五千块,毫无负担。这算是个英明决定吧,因为剁完手的第二周开始房价快速上涨,一年之后,我闺蜜结婚,在我同小区看同户型的小两居,价格已经接近翻倍(当然后来又回落了很多)。
再后来生了小孩,其实小孩出生后的两三年内个人感觉花费并不多,我婆婆来京坐镇带娃,省去了高额月嫂、育儿嫂费用,对婆婆的辛苦付出感恩不尽。纸尿裤和奶粉基本都是买一线大牌的,但是小孩衣服比较随便,买买开架打折款,优衣库zara老海军,夏天衣服大多是我婆以及婆の闺蜜亲手做的,成本大概十块钱/件,哈哈哈。也报了个早教班,算是一笔较大支出(事实证明早教班也么得卵用)。
我和老公俩人物质欲望不是很高,他的衣服大都在奥莱买一些大众品牌的打折款,tommy啊polo什么gant之类的玩意儿。我就更屌丝了,tb输入“连衣裙”跳出来的都是二三百块钱的,低消费人群说的就是我。包也无所谓,LC啊MK之类的平价包随便背背。也逛商场,但经常被一两千块一条的连衣裙吓退哈哈哈。
吃的方面,平时在普通超市+盒马类型的生鲜超市购买,工作日我婆掌勺,周末老公掌勺。也经常出去吃饭,日常就去人均100-200左右的吧,超过人均300的店就只能靠纪念日之类的了。
旅游的话,还是保持每年一次出境游,但是地点确实绕不开新马泰港日韩,只去过一次欧洲,计划近年带全家再去一次瑞士。去年考虑到娃还小,只带他在国内玩耍了一下。
出行方面,由于已经五六年没摇上号了哈哈哈哈好惨,打车居多,周末开一开那种共享车。不过真的要吐槽,共享车怎么都那么脏,大家能不能共同爱护一下!这两年有位同事朋友常驻国外了,将其爱车借给我们随便开,感恩的心~但是停车也是个问题,所以开车还是少。
房子方面,眼看着小孩要上幼儿园小学了,卖了之前的房换了套西城房子,并不是排名靠前的学区,主要是通勤方便+上学兼顾吧。毕竟小升初还十年呢,我们不是特别纠结学区是不是最好的这,差不多就行。只是老破小入手,肩上负债更多了,向父母借了大几十万,月还款额也增加到了一万多。
我们在北京的普通的一对夫妻,生活就是这样的。体验还可以,吃、吃得起,住、住得上,买、买得着,学、有得上;只是吃不起更好的,住不上更大的,买不起更贵的,进不了最好的学区。但这就要看各人的价值观了,有的人介意,有的人不介意。我们就不算特别介意吧,毕竟北京有太多有钱的、有权的、优秀的人,向上比就没有尽头了。我们只和自己比,这两年有没有比前两年感觉过得更好了点?有,就很开心;没有,也没事,继续加油。非常佛系的中年人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最好的事还是遇到了我的老公。刚认识的时候他也是没车没房,月薪超低(虽然现在也没高哪去),但是对我关爱有加、勤快上进、有家庭责任感,这就挺好的。虽然初遇时我的学历、户口条件和家境都优于他,但因为我俩相处愉快,我和我全家都从来没有嫌弃过他的条件。外加公婆也对我很好,我觉得蛮开心的。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固然自由,组成家庭也是另一种幸福,各有各的快乐之处吧。
以上~
(当然了,希望有生之年我还能回答一下“中了一千万彩票大奖是什么样的体验”(*╹▽╹*)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体验?
五年了,自己还是一个经济穷光蛋。。
本人男,29岁,身在一家还算大的企业,工作稳定,收入不高,税后一万多。
年终奖每年到手有个三四万,所以平均了一下,我就厚着脸皮来回答问题了。
牛逼没得可吹,也没什么值得哭惨的,就说说我每一天的真实生活。
已婚未育,老婆税后几大千,有时也上万,最近几个月待业。
——————————
刚毕业的时候单身,在北京租房,6平米的隔断,每个月600元。当时月薪税后四千(没有年终奖),看上去挺拮据,但日子过得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月都有结余(几百)。
2015年和现在老婆恋爱,当时月薪税后也就七八千,换了个小区的房子,和同学一块合租,次卧每月1100。平时只能在公司吃饭,周末出去逛逛吃吃,很少和女朋友去旅游,可能去北京其他地方较多,花费也不多,人均一两百撑死了,生活也是悠哉悠哉,总的来说,没有房贷好嗨哟。
但紧接着面临结婚,在老家三线小城市买套房子心里踏实,当时交首付自己把仅有的4万块钱拿出来了,家里拿大头,合并首付,上车了小三居,月还款三千块,在北京工作毫无负担。这算是个英明决定吧,因为后面房价一直在涨,现在也算靠房子增值了一些,但是又不能卖[捂脸][捂脸]。
因为还没有小孩,其实也在计划中,老婆血小板很低,生产时风险很大,怀孕过,努力争取过,不过还是没能留住,现在老婆待业就努力调理血小板,也算个疑难杂症了。
我和老婆俩人物质欲望不是很高,不会经常买衣服,就算买也很实际,一般都在两三百左右,超过500我就觉得特别贵,有时候还在拼多多上淘一淘,也逛商场,但经常被一两千块一条的衣服吓退哈哈哈。
吃的方面,平时在普通超市加美团送菜,周末也会自己掌勺。也经常出去吃饭,日常就去人均100-200左右的吧,超过人均300的店就只能靠纪念日之类的了。
旅游的话,很少!很少!没有出过国!
出行方面,在北京一直没有自己的车,本来想买车又被限号限行,买车也搁浅了。每天上下班挤地铁,挤公交,真的是挤,必须挤才能上去的那种。赶到周末或平时加班可以打车,公司给报销。
房子方面,在北京买房真的不敢想,动辄一二百万的首付款对于我们两个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天方夜谭。靠自己现在的工资想买房也不实际。户口问题也是遥不可及,可以靠积分,但是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也轮不到自己。
—————————
我们在北京的普通的一对打工夫妻,生活就是这样的。体验还可以,吃、吃得起,住、租得上,买、买得着,当然自己的消费水平就这样;只是吃不起更好的,住不上更大的,买不起更贵的。但这就要看各人的价值观了,有的人介意,有的人不介意。
谁也不会闲着来体验漂泊的生活,可能就是为了挣点钱吧,说实话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一年下来存不下来钱,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三年前还想着那年底自己会有50万存款,结果到现在也没达到,反而越来越低,庆幸的是,公积金帮我攒了一点钱。
对于我个人而言,在北京生活的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现在的老婆,还有这几年的北漂经历,自己心里也知道要在北京留下来是多么难,也可能过两年就带着老婆回老家了,也过上了小城市平淡的小日子。但经历的这些,都不后悔!
这就是这个收入水平的北漂真实体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