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高管与员工不是一起就业,既是待遇,也是特权,但你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管不着人家,只能干瞪眼。所以,你来问这个问题,显得你好“天真”啊,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吗?再说了,绝对公平就对吗?正是因为有待遇和特权上的差别,才导致人们奋勇争先,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为你也想吃“小灶”,那你就先当高管,这就是人性的动力。
不仅仅是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与员工分开吃饭,可以说大多数单位都这样。比如,我们所在的公司,食堂是分为三个层次的。集团级的高管在小餐厅,部门长一级的中层,在中餐厅,部门长之下的员工在地下一层的大餐厅。门禁卡,就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小餐厅,恐怕很多员工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进去过。
高管与员工区分吃饭,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官本位思想严重。高管是官,怎么能与民同乐呢?他们就要高高在上啊,否则,人家当官干什么?不就是享受这样特权吗?
二是待遇不同。很多企业的高管都是薪酬包制度,其中,包括了伙食补贴。高管每天100元,员工每天10元。食堂是自助餐形式,100元能吃的比较好,当然要分出餐厅了。再说了,食堂也是看领导脸色吃饭的,个人每天补助100元,食堂再贴100元,200元的自助餐,怎么能让员工享用呢?这是待遇啊。
三是工作方便。员工食堂,人多的时候,要排队,浪费时间。高管都很忙,不愿意排队。员工食堂乱哄哄的,嘈杂、脏乱差,高管都是讲究人,肯定不愿意与低档食堂为伍。高管之间在吃饭的时候,互相交流,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
四是接待方便。我们公司来人了,就是高管食堂接待就可以了。到外面饭店吃,成本高,在食堂吃,只要环境好,边谈事,边吃饭,还是非常方便的。
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不光银行是这样,就连民企也一样,我曾经就职某民营企业,就餐的标准分三类:一类是老板和公司总监以上人员,在小食堂就餐,伙食的种类比较多,有米饭、面食、鸡蛋羹等,每月交50元伙食费;第二类是中层管理人员,伙食标准和普通员工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伙食费也是每月50元;第三类就是普通员工了,一般情况下是三菜一汤,三菜中一荤两素,米饭随便吃,伙食费标准是每餐7元。这个就是我们的国情,工资高的人吃的好、花的少,工资低的人吃的不好反而花的多,但这样做也变相激励员工上进,只有工作努力才能吃的好、才能做人上人。再说一下外资或合资企业的食堂吧,前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和某中德合资企业有过接触,那家企业德国人占大股,总经理是老外、副总是中国人,下面还有不少德国人是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有一次正好赶上中午,在那里吃了顿他们的工作餐,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分职务高低统一在大食堂就餐,全部是中餐、共10多种菜,主食是米饭和馒头,还有两样水果、苹果和西瓜,苹果也都切成块,所有人员都是自助,吃多少打多少,据中方总经理讲他们车间工作是三班倒,一天提供四顿饭(包括夜间)而且都是免费餐,人家就餐是真正的不分领导和工人,都是一样的标准。
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这种情况难道不是很普遍现象么!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尤其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内部管理制度严苛,层级分明。什么级别的领导,可享受多大面积的办公空间,都有明确的约定。更何况是吃饭这种事情呢!
或许,领导会偶尔与下属一起在食堂排队就餐,那是关爱下属、与群众打成一片。但平时更多的时候,领导会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甚至会有单独的小食堂,这既体现出领导的尊严、也是职位应该享受的待遇!
我们单位就是这样,虽然没有小食堂,但领导的确很少与我们员工一起吃“大锅饭”的我们集团公司下属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大楼(16~18层、其他出租)。右半侧的裙楼,除了公司食堂之外,还有几个不错的饭店。
而其中一个饭店有几个包厢,就是我们领导的定点“食堂”。曾经有幸吃过几次,那个条件确实比我们好很多。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有,荤素搭配,餐后水果。哪像我们的大锅饭,虽然也是自助,但品种、口味、服务,却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领导么,年纪偏大一点,吃完饭还得小憩一会,甚至在就餐之余还能与其他领导进行适当的沟通。有一个相对私密的、安静的环境,还是有必要的!这应该不能算是特权,只能说是“身在其位”,是应该享受的待遇。
这与公司还安排了专车、配备专门的司机负责接送,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这个职位、这个级该应该享受的待遇。我们除了羡慕之外,更应该努力,争取坐到那把“椅子”上才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是一种特权思想在作怪。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这不是金融单位一家独有的现象,在很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同样存在。
在某些单位,分为职工大食堂或餐厅,领导用小餐厅。能去领导用小餐厅都是特定的高层或个别享受待遇的中层人员,其他人等一概排除在外。因为小餐厅的伙食标准相对高一些,不管是菜的新鲜程度、种类还是主食的品种和花色都是专门厨师做出来的,色、香、味俱加,而且全都赶上时令。像我在东北,吃了四年的小餐厅,小餐厅的特色菜,春天则有野菜、秋天有“三烀一炸”(烀苞米、茄子、土豆;炸鸡蛋酱或辣椒酱)、冬天的炖菜(炖干菜、南瓜炖土豆等),时不时地包饺子、包子和手擀面条。在小餐厅,往往设有大小几个包间,方便外来关系单位,做一桌好菜,备上好酒,以尽地主之仪。当时在小餐厅吃饭时,早上5时50分左右开饭,主要有粥、饼、花卷、煮鸡蛋、六个炝拌菜;中午11时左右开饭,基本上八个炒菜,再加上一大盘子沾酱菜,主食有米饭、馒头、花卷等。
而职工食堂都是三到四个大锅菜,包括咸菜都要自掏腰包购买。记得有一次,职工多次反映大食堂的饭菜贵而且质量差,职工有时吃到的菜都是凉的。领导非常生气,安排每周一次,其他领导都要到大食堂去吃一顿饭,看看饭菜质量。结果呢,吃了三天,还是照旧,都跑回小餐厅了。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领导利用吃饭的时间,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将要决定的事情通通气,这也是在大食堂人多嘴杂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要做到取消大小食堂之分,只要领导思路不转变,是根本不会发生变化的。
我爱好文字若干年,没有成就,倒也乐在其中,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若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评论,我们共同来探讨。
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大家才知道啊。德先生早就告诫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尤其是在金融系统那是一级一级压死人。金融系统中的银行更是其中的典范,等级森严,下级特别注重同上级之间的差别。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基本上稍微有点社会经验,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哪个是更高职位的人员银行人员,哪个职位更低一些。
吃饭就餐也是如此,德先生去过很多银行,不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在其内部食堂就餐时,等级分的还是非常清楚的。给大家讲讲大银行和小银行的一些见闻吧。
在一些大银行,尤其是全国股份制银行,基本上到了省级分行高管行长级别。普通员工是根本在职工食堂是看不见的,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就餐区域。包括,就餐时间如果不固定,那么食堂会有专门师傅等着他们就餐后才会下班。这些特殊的就餐区域同职工食堂的入口是不同的,员工一般也见不着他们。
但是在大银行,除了省分行行长级别之外,剩下的所有基本上都去了职工食堂。银行的食堂一般都是自助餐形式,内部有着补贴,所以花的餐费低,但吃的比较好。有人问是管一日三餐还是两餐还是一餐?基本上在分行总部都是管三餐的。
在一些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总部。那行级领导享受的待遇就更高了,虽然他们如果放到大银行,可能连个处长都不是。但在小银行,他们就是king。而且越小的银行总部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一方面是一种隐性福利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员工从早晨到晚上都固定在银行,办事也比较方便。我曾经见过某农商行员工,早晨必须集中跑操,然后吃早饭,一直到下午吃完晚饭后才能回家。
其实领导同员工分为两层,也不算是特权。因为有时候行级领导吃饭,可能会同其他人谈及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不方便给其他人听到的,所以他们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去用餐。
当然了,银行的食堂肯定是一种隐形福利,是一种待遇的表现。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银行员工的工资含金量那么就更高了。
所以如果去银行工作,那么就努力上进,争取做到行长级领导单独在一小区吃饭,享受与众不同的感觉吧。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听说有些金融单位的食堂,高管和员工不在一起就餐,是特权还是待遇?
我们的国家是公开等级制社会,不同级别的人有着合法的不一样的待遇享受。我们平时反对的是超越有关规定的不该享受的享受。不过,政治上是提倡人人平等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在执行纪律法规面前应当是人人平等的,原则上是不存在特殊公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