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从后浪的全文来看,就像一个长篇广告词。事实上,B站也公告,这就是一篇广告词。既然是广告词,犯点夸大其词、渲染气氛的毛病,实属正常。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呢?可以说冰火两重天、褒贬不一呢?主要有几个问题:
第一,这是B站向主流媒体靠拢的计策,用这种正能量手段,想获取主流的认可,获得主流的资源和支持。这一点,B站的广告策划,本身的意图,就在这里。实锤如下:B站让何冰这位前浪,替代后浪代言,向主流表态,我们后浪一定按照前浪们希望的那样好好表现。好像学生要班主任表态,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逻辑问题,偷换概念。在时间的河流里,只有潮水的方向,不管什么浪,都不能逆流而上,本质上没有前浪和后浪的区别。用后浪代表年轻人,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感。但是,后浪们没有这种共鸣。前浪,也不希望被拍死在沙滩上。
第三,催人泪下的五个字,选择的权利,但是,没有提选择的能力。你有选择的权利,有毛线用,你有购房资格吗?你有买车能力吗?
第四,描述的美好生活,只针对一小撮“后浪”,对,就是在大城市里的高级白领憧憬的生活。要知道全国本科生只占4%,大城市里的本科以上人员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更低。广大的后浪,都是小镇青年、农村青年、农民工。他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冲浪、出国游、穿汉服。
第五,年轻人就是学语言、学艺术、学智能化吗?错了,为什么不提这次抗疫的逆行者?为什么不提勇于救火的逆行者?为什么不提那些在最底层默默奋斗的普通工薪族?
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谢谢邀请。
昨晚,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在央视一套播出,并登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国家一级演员何冰 登台演讲,点赞当今年轻人的专业态度及自信、大气等优秀特质,配合青春影像混剪,充分诠释了年轻人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态度。当家长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能够走向人生巅峰,如果孩子能过得比父母更幸福,每一个家长做个美梦都会笑醒吧!但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超越父母的成绩,取得更高的收入,因为想要赚钱或者是事业有成,还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长江后浪推前浪,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当重担落到90后、00后的肩膀上,他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白衣执甲,冲锋陷阵,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是好样的,他们堪当大任,可以托付!“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或许这句话就已经足够说明我的态度了!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年轻人自己给出了答案
“五四青年节”Bilibili做了一个《后浪》视频,我看了,我也澎湃了,但是我又觉得哪里不对,我再看了看文稿,发现自己可能不在“后浪”的范畴里。
我很希望我自己也是如此轻松快乐的青年一代,但事实上,我基本没有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我是乐观积极的人,但不是视频里说的年轻人,没办法脱离现实洋洋得意。
更多的青年人在负重前行这个视频的弹幕我们来感受一下。真的振奋人心,我当时也是热泪盈眶,甚至马上到头条转发了文稿。
但是我微头下的评论让我马上清醒了过来,再去B站看看不同的声音。
这才是大多数的年轻的一代吧,我是一个90后,重点本科毕业,我想了想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除了家里条件好的,真的活得都不轻松,很多人连婚都不敢结。诚然和上一代对比,我们的物质条件真的好了很多,但是竞争压力增加得更多吧,多少人在996,多少人连996的机会都没有!集体财富增加了,但是贫富差距更大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我们的心态是真的很好,但是生活并没有因此对我们更温柔!
"五四青年节"是谁的节日《后浪》视频展现出的年轻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刺激,自由,都是美好且年轻的好词,但是这后面的条件是什么?财富,背景......这个不是我酸吧,没有钱,这些美好都是空想。但这是“五四精神”吗?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果当初巴黎合会后,因为国家受到不公对待而走向街头抗议帝国主义抗议资本强权的先烈们,看到如今的“五四运动”是向资本献媚,歌颂社会不公!我想他们会很失望吧!
我是@微光心理学,您的关注和点赞是我创作的动力!
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年轻人早就学会了不说话。确切的说是学会了跟谁讲话,跟谁不说话。但是在中年人里面有一个毛病就是流行假装自己知道年轻人心里怎么想。嗯,不过事情是这样子的,只有当你承认你不知道和你的无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年轻人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确切的说,我觉得这个宣传片根本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我真的打开两分钟,我就听不下去了。这个世界铁定是年轻人的老年人就不要上来刷存在感了。什么样的老年人才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就是你去创造你自己的世界,不要在我的世界里边蹭存在。
人家用得着你夸呀。你夸不夸骂不骂人家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你老一代的人有个什么毛病,你做出成就来了,他要蹭上来夸你一下,你做的不好吧,他又要打击你,说你不走正路,然后教训你给你上课。仿佛他们不做些什么事情跟你相关,他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
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后浪》作为一个商业宣传片,引发这么大的关注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的是成功的。毕竟它选择的发行时间也很有意思,并不是五四青年节,而是在五月三号。面向的受众也是B站的使用者,而不是所有的年轻人。
可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会把《后浪》当作热门话题,在这个商业宣传片中讨论年轻人呢?有人说这样的后浪是前浪的消费品,有人说这样的后浪,中国更没希望,也有人说这是在传播小资生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话题和事件有不同的解读,这很正常,也值得鼓励。当世界只有一个声音,那才让人绝望。
而我在看过《后浪》,心中竟然也升起了一种绝望。一种明明都是年轻人,但那里竟然没有“我”的身影的绝望。难道“我”是个例吗?恐怕不是。
我在开头也说了,这个视频是商业宣传片,也不是在青年节当天发行的。那么这个视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的批评呢?只要简单的怼一句,不是评价所有青年人的就OK呢?恐怕也不是这样。
我们看一个明星代言的广告,都会潜意识的相信这个明星相信它,使用它。可是如果这个明星下了台转过头对身边人说这个产品相当差劲,你觉得这有问题吗?这个明星在欺骗大众吗?这个广告在欺骗大众吗?
再说到最近的一件趣事,在某平台有人带货,很多同行都跑到下面捧场,这被有些读者认为是虚假欺骗,并且点了举报,还发文说要实名打假。当然我这里不是在评判这件事是对是错,我想说的是读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恐怕就要说到真诚了。他希望卖东西或者说推荐商品的人真正用过,觉得好用,所以才推荐的。可是他发现这些人竟然只是为了流量在互相评论,那么他觉得受到了欺骗,而且是相当大的欺骗。
那么好了,再说回《后浪》,虽然我举得两个例子不算恰当,但是《后浪》作为蹭着五四青年节的热点发布的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题目的视频,该不该接受批判呢?如果它说这只是在讨论B站用户,无关他人,你觉得对吗?恐怕还不是这样,这个视频就是在谈论所有的年轻人,包括你,包括我。
而这个视频通篇在谈什么?吃喝玩乐、玩艺术、拍视频、环游世界,这绝不是所有的年轻人,也没有资格成为年轻人的标签。这又是两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后浪》代表的一部分年轻人就是这样,没有任何问题,但后浪里有多少真正是这幅模样的?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土孩子,唯一算得上奢侈的大概就是寒暑假上的辅导班了吧,除此之外,在上大学之前连县城都没出过。就算是这样,县城里的好多娱乐场所也和我无缘。所有关于外面的世界,都要从书里去找。
长大了,走出县城了,面临的又是高房价,是用了父母半辈子积蓄也只能付个首付的命运。人类最精彩的现代文明,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重要吗?我不敢说我能代表所有的年轻人,但来代表80%的年轻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我们不享受人类一切文明的成果和智慧,我们也没有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没有学习一门语言,没有自由学习一门手艺,没能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自由的选择。
视频中那些高空跳伞、出国旅行、穿着汉服弹乐器的梦,不好意思,我梦不到。(作为不属于他们中一员的年轻人,我酸了)
这些是属于富裕家庭的年轻人,这些让人看着就头皮发麻的兴趣爱好,别说农村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不敢想,就是一二线的普通家庭,恐怕也望尘莫及。
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耀眼的在每个时代都是少数,无论前浪还是后浪。
再说第二个话题,你认为真正的后浪该是什么模样?
我认为,是抗疫中的年轻护士、年轻军人、年轻工人,他们在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难道不是更好的诠释年轻人的风貌吗?很多年轻人觉得这种视频能让前浪对他们有所改观,真就是这样吗?更好的玩就正能量了?抗疫的后浪们只配在视频中出现几秒钟吗?
我希望,可以在五四把目光投向所有的后浪,玩音乐的后浪、出国跳伞的后浪、抗疫的后浪、打工的后浪、渴望读书翻身的后浪、和上不了网课的后浪……我希望,真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你好!我是微凉。在我看来,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后浪》更多是对年轻人的鼓励。
1. 《后浪》的演讲者不是年轻人,而是一位有资历、有影响力的前辈,借五四青年节之际,致敬中国的年轻一代。
作为不再年轻的“前浪”代表,抨击的是同龄人倚老卖老的 “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是为年轻人正名,对发声的群体而言,是一种克制和自我警醒。2.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必然会老去,慢慢地跟不上时代,把建设时代的任务交给新的继承者,这是每代人都必然要经历的命运。何冰老师的发言,也让我从“前浪”的身上,看到了时代必然越来越好的希望。
因为有幸认识到我们的前辈,也越来越优雅从容。作为一名前浪代表,他有更宏大而开明的视角,去接纳时代的变化。3. 如果总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固步自封,社会就很难进步。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前赴后继的前辈们建设和传承的结果。正如作品中所说:
“是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年轻人才因此得以享有了如此美好的时代礼物。4.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前辈鼓励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热爱的梦想,早已不是首次。年轻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5. “你不必活成我们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时代越来越自由开放了,年轻人也以各种新奇的方式引领潮流、改变世界。长辈们以如此谦逊诚恳的态度鼓励年轻人,年轻一代也应该当仁不让地接过橄榄枝,积极地实践前辈的教诲和希望。
6. 作为群体之间的对话,视频传播的是一种礼敬和理解,初心是为了打破两代人之间的壁垒。
我看不出这种努力和示好有何不妥,即便转发的不是年轻人,又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年轻人也应该有继往开来的大气和担当,不必恶意揣测。
7. 当然一个作品能够展现的层面是有限的,寥寥数笔的画面当然不足以概括年轻人的全貌。年轻一代的生活并不容易,也有许多隐忍和委屈,有想要倾吐的辛酸和弦外之音。
任何一个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解读,必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和反馈。这是合理的。
8. 我们不用全盘接纳,也不必全盘否定。我们怎样解读他人和世界,都是自由的。
但作为年轻人,我更希望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一切,用建设性的心态去推动未来。因为这样更容易快乐,也更容易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9.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惧怕不同的声音。从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论是作为“前浪“还是”后浪“,都应该用一颗宽广的心去迎接这个变化中的世界。
无论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批判,还是“我对你们满是羡慕和敬意”的赞颂,我们都照单全收,年轻人经得起批判,更经得起表扬。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