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35岁了还在用招聘软件求职,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大意是嘲讽35岁混得不行,还在用招聘软件找低层职位,35岁以上应该是猎头来挖啊。这句话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是35岁以上,大多数还是混不起来的,并不值得被猎头挖的,那么,他们不爽了,换个工作,没有猎头挖,就丢人吗?那么多35岁被公司踢出局的人。简直是笑话,说这句话的人不睁眼看看,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都在艰辛地养家糊口。
二是35岁就一定能成功吗?怎么在中国,就有这么年龄歧视吗?体制外,35岁,就要被踢出去,因为工资高、不好忽悠、精力下降,就要被年轻人取代。体制内,35岁,提拔都没有资格了,因为年龄过线了,管你有没有贡献、有没有本事。可是,35岁,有多少人提拔到中高层呢?毕竟还是少数吧。35岁了,是不是没有提拔,没有猎头挖就没脸了?
三是郑强教授曾经说过,奇怪了,火车上倒水的高姐,就不如飞机上倒水的空姐漂亮、收入高?国人就喜欢那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折腾自己人。年龄大了,就没脸混了?长得丑,就没资格倒水?这都是什么逻辑啊。职场风气,坏就坏在以外在取人,以金钱和职位看人,职位低钱少,就没有脸混了?
最后,强烈谴责这些歪风邪气,把国人搞得浮躁的狠。35岁不提拔,就没有机会了。35岁不创新,就被淘汰了。我看这些人贩卖焦虑没底线,无非就是想卖他们的升职加薪课罢了。我们坚决不要上当。35岁找工作怎么了,只要凭双手吃饭,就是光荣的。
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35岁”惹到谁了么?!
最近一两年,35岁的话题喧嚣至上。尤其是一篇华为裁员了35岁以上员工,更是把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大家对“35岁”人人喊打,让徘徊在35岁左右的人内心拔凉汗毛直立。35岁真的就那么无可救药了么?为了博得眼球,为了吸引关注,炒这个话题的人真是煞费苦心。如果35岁真的无用了,请告诉我35岁以上的人有多少?他们都失业在家么?如果35岁真的无用了,那些用工荒、延迟退休谁能给个完美的解释?不要为卸磨杀驴找借口,不要美化公司发展瓶颈。当时招聘员工时,那句“你愿意为公司长期效力么?”是谁说的?
35岁为什么不可以用招聘软件?要不然35岁应该去哪找工作?35岁本身就不该找工作么?
你有核心价值你在哪里都有饭吃,你没有价值,你十八岁也是没有用。如果这么年轻的年龄是硬性分界线,那还要能力做什么?
也许有人说,35岁应该用熟人介绍工作了,35岁应该有人来挖了,35岁应该很拽了。可是,一个公司能有几个领导岗位?一个公司能有多少长久不变的工作?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辛苦努力工作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地一帆风顺走到退休。不是每个人都是电视剧里演的霸道总裁,办公室强人。我们整体把任何事都用来比较的社会氛围对每一个人都太残忍了。
在这个新媒体传播时代,我们经常看到“二十岁如何年入百万”,“三十岁如何把公司做到上市”“三十三岁如何做到财务自由”等等,我不知道真的有没有这样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人占多大比例。我只知道我身边的人都是高等教育出身,每天超996的努力工作,但凡有空闲就去锻练身体学习技能,每一个人都拼搏进取,努力到无能为力,可是他们依旧是普通人,依旧在自己普通岗位上耕耘,依旧每年赚几十万而不是几百万,他们就应该被社会淘汰么?他们就是典型的年轻不努力然后自己造成了中年危机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正是人生大好年龄的35岁青年,却要被无情地打入被社会淘汰是你自己不够努力地深渊?
请停止制造焦虑吧,请不要把自己的流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个青壮年本来就为了工作和生活殚精竭虑恨不能三头六臂,真的就不要再无事生非了。年轻人不会经历35岁么?年长的不是从35岁走过来的么?
哪个年龄段都有强者和弱者。只要他们肯努力,肯去为了自己和家人创造美好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对别人宽容些呢?
35岁,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35岁是承上启下施展本领的大好年华!35岁,没毛病!
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
“35岁没有做到管理岗,终究没出路。”
“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招聘35岁以下,35岁以上的怎么办?”
关于35岁,以上的论调是不是都很熟悉?2年前,我看到这些内容确实会很焦虑,那时距离35岁不远,即使已经做到了管理岗,还是终日惶恐。现在我35了,面对这些言论,我的选择是“辩证地看”。
网上像这样对35岁带有歧视性的言论,除了贩卖焦虑,博取关注,对人没有任何帮助。而实际情况,也并非像此类舆论导向说的这么绝对。
35岁本是职业黄金期,我们不需要把为了博取关注度的,有失偏颇的舆论观点,往自己身上贴,自己给自己设限。
针对“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它有一定的负面评价在里面,针对这部分,无视就好。
但是去掉它的负面评价,它其实在说明一个事实,即:
一名在职场正常发展的35岁中年人,已拥有10年以上的职场经验;此时,你的资历、经验、人脉、资源,应该相较年轻人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你的就业门路,也应该比年轻人多。而不仅仅只有通过招聘软件这个单一渠道。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对待简历的打开度有这样一个顺序:
1、企业员工内推;
2、猎头推荐;
3、招聘网站收简历;
企业员工内推的信任度最高,其次是猎头,最后是招聘网站。所以招聘网站是相对不容易建立信任度,同时简历容易被错过的一条途径,效率比较低。但绝对不是不能用!
那么,除了招聘网站,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渠道建立我们的“应聘矩阵”呢?
现有人脉内推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工作有交集的人等等。甚至都不需要直接认识,如果有哪一个公司特别中意,多问问身边的人,用二度、三度人脉,内推一份简历,都是可以的。
现在的企业对内推成功的员工有奖励。只要你的经验与岗位配适度高,对方都会乐意内推。
联系猎头一般在企业做到管理层,或者资深岗位,自动会有行业内的猎头给你打电话。也可以做好简历放在猎聘、卓聘等招聘软件,会有猎头来主动联络。但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同行业内跳槽,不太适合跨行转型比较大的。
拓展人脉1、社交媒体
上领英、脉脉等职场社交媒体,更新自己的主页介绍。主动找猎头群,或者找你想进入的行业员工,单独建立关系。
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让更多人的看到你。这件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2、入社群
进入行业人脉社群、学习型社群,混圈子,积累人脉。比如有HR群、公关群、运营群等行业资源群;也有专业技术学习社群,或者兴趣型社群,通过社群人脉寻找就职机会。
所以,35岁不是不能用招聘软件,而是这个渠道的效率较低。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众多应聘方式中的一种,甚至是拓展人脉的工具之一。
35岁真正可怕的不是外界的评价,而是我们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偏见和否定。与其介意舆论的歧视,不如专注在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
🔘我是@青禾说生涯 ,品牌营销专家,生涯规划咨询师;在职场升级打怪的路上,与你同行,欢迎点赞关注!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谢谢邀请
咱们生活的圈子很小。
用招聘软件找工作没有什么不正常!
用这个软件,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多方位衡量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个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好
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作为负责招聘工作的员工,茉莉觉得你多少岁和你用什么工具没有关系。
第一,招聘软件招聘软件是我们找工作的其中一个工具,茉莉个人来说,觉得招聘软件也挺好的,公司都是自己了解过才投递的,对于公司来说也是认真看过简历,同步也和你多次沟通后才确定这个招聘和入职的事情,茉莉跳槽也挺多的,也只有一次是通过别人介绍入职,其他都是靠着自己在网上投递简历成功的,而且都是知名外企或者是国企。
所以我个人认为,招聘网站是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求职渠道。
第二,人际关系而且通过人际关系找工作未尝不可,这个也真的和年龄没有关系。比如说,茉莉的一枚实习生,现在入职一个知名的出版社工作,她的成长经历就是海外读书归来,在大陆实习了半年,也算是一个应届毕业生,现在进入了国企。很简单,她家里人有这样的资源,而且她的知识层面和她过去的自媒体经验也很适合该公司的要求。所以人际关系和年龄有什么关系呢?只是说,我们这些老的职场人,打滚的时间比较长了,积累的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也能一定程度帮助自己找工作。
第三,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少岁找工作,用什么方式找工作,本质来说还是依靠自己。我们都是普通人而已,茉莉讲一个平均分,我们以前读书时候,如果自己的成绩能在平均分以上,就相对比很多同学都优秀了。同理,在职场中,我们也是要做到在目前的平台的平均分以上,这样你的选择就会多很多。
提升个人竞争能力,核心的技能,永远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找到饭吃。
如何看待“35岁还在用招聘软件找工作”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35岁还用招聘软件找工作,真丢人!”。
这句话有一竿子打一船人的意味,但是,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其一,35岁后不应该主动辞职
一般来说,35岁以后,由于家庭责任等原因,是不应该主动辞职了,否则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
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跳槽的频率就越高。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年轻人找工作相对容易,但是对于35岁的人来说,找工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其对工资和岗位都有要求,不像年轻人那么随便。
其二,35岁的职业规划应该确定了
到了35岁,如果职业规划还没有确定,那就比较晚了。大部分人,他们的职业规划都已经确定,因此,他们不会轻易跳槽。那些主动跳槽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
其三,35岁的人早招聘软件找工作是很掉价
那些厉害的人,一般是不主动跳槽,而是等着猎头的电话过来挖。这样找工作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上。
因此,35岁以上的人,还在招聘软件上找工作,是一件很掉价的事情。一方面说明你的职业发展太慢,另一方面说明你没有上进心,或者没有抓住机会,职业发展停滞不前。
当然以上是一些人的刻板印象。其实,不管通过什么手段找工作,适合自己的现状的就可以。只要能够帮助你找到工作,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包括通过熟人找工作。
因此,作为个人,没有必要对这一点耿耿于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