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我原来所在一个大型国企的机关部门,相当于地市级机关部门吧。这个部门属于核心部门,只有一位同事没有提拔副处的,提拔率能达到90%,也就是说,你只要不犯事、不惹事、不刺头,老老实实感到45岁,实在没有潜力了,也会给你提一个副处放下去,就算你能力一般,也会安置到一个清闲单位当副职。45岁没有提拔副科的,这么多年,基本没有见过。

但是,我最早所在的二级单位,是一个处级单位,45岁没有提副科的,占90%,与总部机关的情况,正好相反。道理很简单,一个处级单位,大约三万人,处级班子成员大约6-7个,科级干部职数才200个,提拔科级的比例大约是6%。很多本科生干到退休,也提拔不到科级的。

所以,40-45岁,没有提拔副科。与是不是老实人,虽然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层级问题。越是到高层次的机关部门,老实人按部就班,不惹事、不出事,一般也会解决科级身份问题,但是再上处级台阶,就靠各种条件和机遇了。但是到了省级以上部门,处级才是刚起步,没解决副厅都是难为你了。

第一,如果在地市级或大型国企及以上的机关部门,45岁没有提副科的,基本不要指望了,你是被淘汰的那一小群人。

因为在地市级部门里,科级就是大干事,都是具体干活的,处级有时候也亲自干。一般能选拔进大机关部门的,条件都是经过筛选的,解决一个科级身份(就是干活的大干事而已)不是难事,基本人人都是科级身份了,有的是科长实职,有的只是非领导身份而已。

如果45岁连副科也没有提拔,基本断定是个人问题,一般是三种情况:

一是犯过错误,不至于调离,但基本不会提拔。

二是个性极强,得罪所有人,尤其是一把手,人见人烦,没人替他说话。

三是“仙人”,每个单位,总有一两个仙人,无欲则刚,也不惹事,也不出事,谁也不巴结,谁也瞧不上,独来独往,也不求上进,没人会想帮他。

比如,我们单位那位唯一没有提副处的,就是一个杠头,六亲不认,特别坚持原则。就管一个公章,一把手的话也不好使,只认文件。领导死烦,但抓不住把柄,就晾了他一辈子。

第二,在县处级以下单位,45岁没有提科级的比比皆是,基本没有希望了。

县处级单位,科级是中层。有的单位,职数多,有的单位职数少,所以,不管怎么样,不可能是百分之百都提科级吧。总有提拔不了的。提拔的比例,与部门是否强势有直接关联。

比如,组织部、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县长办公室、财政、纪检等部门,部门长有实力,可以要来职数,也可以把人派出去提拔。其他一些弱势部门,就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在提拔科级上面,就会吃亏。这个无法攀比,不平衡的事情多了。

再加上现在搞年轻化,40岁没有提拔副科的,不是说没有希望,只能说希望渺茫。年龄,是一道硬杠杠。比如,你到了45岁,早就过了提副科的年龄。除非你表现特别优秀,不提你都说不过去,或者有人强力推荐你,此人说一不二,你才有希望提拔。换一句话说,你这么厉害,背后有人这么赏识你,早干嘛去了?

第三,45岁没有提副科,怎么办?摆平心态,让自己活得更幸福,才是王道。

假设你在地市级以上机关,没有提副科。在别人眼里,你就是另类,就是一个笑话。基本跟你的为人处世有关系。要么,你就无欲则刚,快乐就好,就别想这事了;要么,你就修炼自己,改变自己,找一个亲近的领导,诉诉苦,提拔起来,安排到下面的“肥缺”单位去养老,也不是什么难事。前提,你要引起上级的同情,先改变自己。

如果你在基层,45岁没有提拔,还有希望,但希望也不大。费了牛劲,提起来,也没有太大意义。工资涨不了多少,可能压力大不少。再说,你这个年龄提拔起来,上升空间也基本没有了,50岁,有的地方都退二线了。

指望逆袭,后发制人,那要看你有没有通天的能力了。如果没有,不能想想别的出路。

一是,45岁的老科员,也是混不吝了,谁敢惹?那么,利用清闲时间,修炼自己吧,如果有一技之长,可以想想其他合法的兼职挣钱的路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作,因为写作赚钱,不违规。其他的途径,要看当地政策怎么规定的。

二是,45岁的老科员,没有敢欺负了。你不如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好吃好喝,开心就好。工资也差不多少,不如照顾好家庭。

三是,45岁,提前申请内退或者请一个长期病假,自己开个店,做点生意,切忌不要违规,让人抓住把柄。熬到退休,估计你的退休待遇还是很高的。有退休托底,为什么不去做一点自己擅长的事业呢?

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我就是真实的例子,43岁才提拔为副科,并且从县直机关事业岗提拔到乡镇当一名副镇长,到乡镇去,刚好遇到“脱贫攻坚",我担任一个贫困村的指挥所所长,在攻坚战中困难重重,也不时被县、市、省经常督查到,最后还被第三方抽查到,并且顺利通过了迎检。我以前在县直机关原单位时性格直率,经常顶撞领导,一直被排挤,但我从不低头,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然后练习普通话,心中一直有个念头,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我在笔记本上写下"永不言弃",后来在一次大型活动中,我的出色表现终于引起了县委领导的注意,从而举荐了我,虽然我年龄比较大,但我从不自卑,也从不言弃。年龄大有其优势,更为成熟,更懂得珍惜,做事更有方式方法,不浮躁。人生易逝,岁月不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不要把提拔不了都归结为老实人,40多岁还是科员的,大部分是个人原因。

40至45岁正是奋斗的黄金年龄,在单位也属于顶梁柱,并且大部分应该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到这个年龄还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除了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单位由于人数多职数少不好提拔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个人原因。

在省直单位,副处级以下没有领导职务,只有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并且没有职数限制,一般都是到点就提拔,即便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提拔的,至多也延迟不了一两年时间。所以一名本科毕业生从参加工作到提拔副科,最多就是10年时间,到35岁之前肯定可以提拔为主任科员。虽然副处以上有职数限制,但如果在退休之前还到不了副处级别的话,那在省直单位属于混的最次的了。

在市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就有职数限制,一般单位的内设科室都是正科级,科室内就可以配备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和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在市直单位虽然提拔正科级领导职务也不是很容易,但是至少可以晋升为副主任科员,像题主这样40多岁的人,怎么也得副科干部了吧。

在县直单位,虽然副科级就算正儿八经的领导干部了,但是只要个人工作能力没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没问题,到40多岁肯定是可以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不要总认为提拔不了就是存在黑幕,其实更多时候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即便在县以下单位或乡镇,真的没有几个到退休还是普通科员的,除了公检法由于人数太多不好提拔外,这些仍然是科员的,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如果40多岁还是科员的话,就要多考虑自身能力问题了,也许你认为的拼命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却根本不值一提。“中省直遴选”专注体制内问题解答,欢迎加关注继续交流。

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百灵鸟认为:在新的《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规定》已经开始实行的前提下,40-45岁的科员,提拔晋升仍然有一定的希望,但是难度比较大,需要更加拼搏。

一、领导干部的提拔,与年龄和性格,没有关系。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因此,年龄不是提拔的必要条件,年轻干部有的能够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而有的人一辈子以科员的身份退休。其次,老实人不是不被提拔的原因,老实人只要符合晋升领导职务条件,一样可以得到提拔。

想要得到提拔晋升,需要“德、廉、勤、绩、能”五个方面都非常突出,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道德素质高,清正廉洁、有工作实绩,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40-45岁的人,一直没有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肯定是有原因的,也可以说,是“德、廉、勤、绩、能”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二、40-45岁一直未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未来有希望吗?

40岁,人生的黄金年龄,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候。40岁的科员未来有希望得到提拔吗?

由于我们的行政体制是分为国家、省、地级市、县区乡镇(街道)五个层面,对应的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不同的领导职务层级,领导职数有很大的差异。而领导职务层级越高,领导职数就越高。

40岁的你,如果是在乡镇街道工作,提拔副科级,大有希望。

一般情况下,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乡科级正职,领导班子成员是乡科级副职和乡科级正职,而乡镇的普通工作人员是科员及以下职务。

40岁的乡镇干部,,正是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成果不断的年龄。我在乡镇工作过,当时所在乡镇的很多副科级干部或者是党委领导班子成员,40岁以上的年龄居多,而且,大部分是在40岁以后才得以提拔进入班子成员序列。2012年,我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我们办公室主任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当时,他已经42岁了。

因此,40岁-45岁的乡镇干部,正是人生的好时光,提拔应该就在眼前。

40岁的你,如果是在地级市及以上的行政部门工作,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希望渺茫。

众所周知,国家行政体制中,行政层级越往上,领导职务类型越多,领导职数越多,公务员提拔晋升的概率越大。很多年轻人,只要达到了领导干部任职的年龄要求、工作经历要求、学历要求等硬性规定,一般很快就能得到提拔。

我的很多同学在我们市的市级机关工作。小宇,是与我同期考入的公务员。就在6月份,随着职务职级并行的执行,他刚刚提拔为乡科级正职,职级为二级主任科员。

当前,也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能够这么顺利的提拔。我现在对口的上级单位,有一位老同志,一直未得到提拔重用,主要原因是个人学历较低,文化水平有限,不符合干部提拔晋升的有关规定。

因此,在地市级行政单位,公务员提拔较为快速。相反,如果40岁了,仍然得不到提拔使用,那么,充分说明你自身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想要得到提拔,希望比较小。

在职务职级并行的政策下,40岁以上的公务员,仍然可以享受副科级待遇。

根据职务职级并行的有关规定,一级主任科员工作满两年,既可以晋升为四级主任科员,相当于原来的副科级待遇。

即使你现在得不到提拔,不能成为领导干部,但是,你仍然可以通过该职务职级并行,享受副科级领导干部的相关待遇。

但是,职务职级并行,也有相应的职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到晋升。

三、40岁-45岁的公务员,如何让自己活得提拔晋升的机会?

一是深刻全面剖析自己。作为公务员,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我们要分析一下具体原因。是因为自己受学历、知识、工作经历等客观因素制约得不到提拔,还是因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工作业绩不够、政治素质不高等主观因素造成,亦或者单位人员较多,提拔进度慢,人员流动性差,提拔时机未到。找到了未提拔的原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科学的采取改进措施。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设,多学习政治理论,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平时要多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读原著,悟原理,让自己的政治素质永葆先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提拔领导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选拔、培养一个领导干部花费的成本很高,因此,必须选拔那些能力突出的公务员。我们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注重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让自己的综合素质过硬。

四是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清正廉洁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让公权力姓公,让公权力为民。我们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做一个守纪律、懂规矩、身正、心正的公务员。

五是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不管自己能否提拔为领导干部,既然我们在这里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端正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并且要能够创新性的开展工作,争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做好工作,作出成绩,这是领导提拔重用你的资本。

40岁-45岁,不能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原因众多。想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关键是看你自己,要努力做到“德、能、勤、绩、廉”样样超前。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超强,提拔晋升的机会才有可能落到你的身上。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是职场百灵鸟,专注职场领域,喜欢聊聊职场的经验,喜欢谈谈公务员那些事。欢迎关注我,欢迎讨论沟通!我的评论区,始终有你一席之地!

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0多岁没当上副科,拼不拼,同样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状态。

如果是在中央部委,恐怕找不出40多岁的科员。在这个层面的机关单位,40多岁保底是正处,很多已经是副厅、正厅了,如果40多岁捞不到一个副科,要么单位人事疯了,要么是自己疯了。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能够让一个人在一个部级单位熬十几二十年科员熬不出头。

如果是在省级机关,40多岁的科员估计也没有。在省级机关,主任科员以下的人事权在本级机关人事部门,基本上到年限就提,按部就班三年副科、两年正科,在30岁之前基本上可以到正科水平,40多岁大概可以混个副调或正调,如果只是个科员,小公工作这么多年,真没听说过。有,估计也是个奇葩,不足为道。

如果是在地市级机关,40多岁的科员非常少见,但肯定有。常理来说,在地市级机关,40多岁的公务员不说走得多快,正常水平混个主任科员是没问题的,至少也应该有副主任科员,长期停留在科员水平,多数与自己性格有关。要么与单位领导有矛盾,长期被压制,要么自己不合群,缺乏群众基础,没有人帮操心提拔的事。

如果是在县一级或乡镇,40多岁还是科员的,就非常普遍了,毕竟平台有限,领导岗位和职数就那么几个,有人当领导,自然有人当科员,几年甚至十几年二十年原地踏步的很正常。没有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跑。到了这个年龄没提拔,虽然只是小小科员,但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基本上也成精了,“老科员”成了老油条,不是领导,却胜似领导,到底拼不拼,完全取决于自己。

第一,假如自己还有点心气,还想干点事,那么不妨继续坚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问心无愧。你的付出,领导是看在眼里的,说不定哪天就用你了,四五十岁提拔个副科当个副乡长、副镇长的,在县一级很正常。小公有位老哥,在乡镇像个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辈子提拔无望了,突然在48岁那年被领导看中,先提拔他当乡镇组委,一年之后转副书记,后来有当了镇长,现在55岁已经是县自然资源局的局长。55岁当个正科在外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可在县乡那绝对是个人物,更何况还是掌握着土地、规划等权力的自然资源部门。

第二,假如对工作已经失去兴趣,那么不妨把重心回归家庭,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把心态调整好,把家庭照顾好,把日子过好就可以了。工作是为了生活,辛苦了一辈子,提拔无望,找点工作之外的诉求点无可厚非,只要不耽误正常工作就行。在这一点上,基层的领导是有认识的。大家都是人,你提拔不了人家,难道就不允许人家找点乐趣?40多岁的科员,工作也有二十年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无论是哪个领导都不可能把你扫地出门,因此只要应付基本的工作,领导一般也不会来找你麻烦,为什么很多40多岁的科员、副主任科员在乡镇一线日子过得很潇洒,或许就与此有关。

40-45岁的老实人还没当上副科,还能拼吗?

40多岁了,还没有提拔晋升到副科级职务,这种情况,在省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省市级别高,领导职位多,晋升为副科级以上干部非常容易,分界线是在副处甚至更高。出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在县区、乡镇一线基层。

县区的部门也才是正科级,下属事业单位也是正科级为最高级别,还有副科级、股级的。按照领导职数与编制数的核定比例,50名编制以下的单位,只能核定一正两副三个领导职数。县区党政机关多半都是十来名编制,多点的二三十名,因而多半都是一正一副,或者是一正两副。事业单位编制稍多点,但受级别影响,同样也多半都是一正一副,或者是一正两副。二三十个人争两三个副科级以上职位,可想而知,竞争之激烈。县区(包括乡镇)晋升副科级以上(管理八级)的比例是50%,也就是说有一半人终其职业生涯到退休,都晋升不了副科级(管理八级)。

在县区党政机关,如果晋升不了副科级实职,还可以晋升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按规定,县区党政机构可以设置三分之一左右的非领导职务,这是既不突破领导职数设置,又可以提升公务员级别的一种变通手段。非领导职务虽然不是实职,但可以享受该级别的待遇,还可以转任实职或者晋升正科级等更高一级的非领导职务,这样晋升副科级以上职级的机会又增大了。再加上后来实行的“职级并行”,按照任现职年限和工资级别,晋升非领导职务,又解决了一些老职工因领导职数限制,虽然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优异,但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难题。2019年6月1日新《公务员法》实施,将“职级并行”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党政机关的干部职工晋升职级,又变得容易了许多。虽然有名额限制,但无论如何是多了一条道路。

对于事业人员来讲,目前依然受困于晋升难的问题,不得自拔。事业人员没有非领导职务的说法,类似于公务员“职级并行”的制度,目前也只是在宁夏、海南等地试行,离推广还差得远。事业管理人员终其一生,按管理九级退休的多的是,暂时也没有另外的出路。但不提拔晋升,并不代表就可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也不代表可以应付差事、庸政懒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如果因态度问题,出现工作遗误,不仅会对公私造成损失,还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其位谋其政,认真工作、尽职尽责是本分。不能提拔任用,应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断努力提高,获得组织认可。也可以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大力提升,走另外的发展道路。如果对自己的前途不满意,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等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不能自我放弃,这样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会对工作造成影响,结果只能更糟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