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外包员工深夜加班吃了公司一桶泡面,被内部员工怼注意素质,外包人员该反抗吗?
作为资深HR,平心而论,外包员工和正式工都应该各打五十大板。职场不是非黑即白的,即使说“制度无情”,但我们也提倡“操作有情”。正式工因为一桶泡面怼外包工,根本原因在于“心理优势”。外包工想要对抗,来源于被正式工怒怼的“屈辱感”。所以,这个问题,要站在“法”、“理”、“情”三个角度来看待。
第一,要深入了解外包工在正式工面前的长期屈辱感。现行的用工模式中,外包人员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劳务外包(派遣)工,就是在公司上班,劳动合同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派驻到公司工作,与正式工在一起混岗工作,但不是公司的人,待遇往往低一半左右。
第二种是业务外包(相当于派遣)工,变相的劳务派遣工,就是把一部分业务假装外包给一个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招人签劳动合同,其实还是把人派到公司来工作,不是公司的人,身份还不如劳务工。这种外包工驻在公司工作,但待遇比劳务工还不如。
第三种是纯粹的业务外包(员工不属于派驻性质)。如果是这样性质,这种外包工不常驻公司,相当于乙方来服务的,与公司没有关系,就是纯粹的外人。
尚不清楚题主说的外包工属于哪一种类型。
现在许多企业为了减轻人工成本和管理难度,采取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方式,从用工模式的出发点,就先天带着对“外包工”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不要讲大道理,人人应该享受用工制度上的平等,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追求。可是,企业是逐利的,本身与社会文明发展是相悖的。
假设一个场景:这家公司有正式工,也有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工,但正式工待遇、福利、安全感、归属感都要明显优越于劳务工和外包工。正式工和外包工都加班到深夜,外包工饿了,就拿了一包茶水室的泡面吃。
正式工的优越感在于,这种泡面,只有正式工能享受,外包工怎么能跟自己一样的待遇呢?于是,怒怼外包工注意素质(不要吃不属于你的福利泡面)。
外包工长期处于不公平对待的境遇,感到了受到侮辱,压抑的愤怒,借此想宣泄。
第二、正式工与外包工的各自反应。正式工有一种优越感,在外包工面前,有一种“主人”感觉。外包工是给主人打工的,是外人,是二等员工。不应该享受公司免费福利。更可气的是,不请示正式工,就拿泡面吃,这是“偷窃”,这是“占便宜”,这是侵犯了“正式工的优越感”。
外包工有一种屈辱感,在正式工面前,有一种“佣人”感觉,有一种二等员工的感觉。外包工感觉公司对自己不公平,脏活累活,都让外包工干,但薪酬和福利却低人一等。骨子里有一种想追求公平对待的想法,于是加班时,拿了一桶泡面吃。可能是想表达,我们都是平等的员工,凭什么不能吃公司的泡面,甚至只是一个故意的抗议。
当然了,可能还有一种是纯粹的外包工。比如,公司某项辅助业务,整体外包给乙方。外包工就是来公司做事的,就像来公司修理马桶的维修工一样。不能动公司一针一线的,公司员工给你水喝,你才能喝水,不能自己去茶水室拿水喝吧。这种情况,不请自拿泡面,不懂规矩,不礼貌。正式工怒怼注意素质,有理有据。
第三、公司方和员工双方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作为公司方,面对外包工这一群体,理应有一套细化的管理办法,其中,要包括能不能享受公司正式工的日常福利,包括能不能吃茶水间的食品。
建议公司应该明确,外包工应该与正式工享受同等待遇,不要在这类小事细节上搞三六九等,这样做,最伤人心,非常影响工作积极性。
外包工的消极怠工,造成的人工成本上升和工作效率损耗,比几包泡面大的多。正常的公司,在薪酬和常规福利上,是压低外包工的待遇的,但在一般性的日常福利上,比如,吃食堂、过生日、茶歇、团建等方面,回避身份差别,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正式工,理应照顾外包工的心理感受,这是职场成熟的标志啊。设身处地想一想,外包工的心理感受,不要有意识强化二等员工的差距。遇到这种情形,正式工应该主动请外包工吃泡面,体现出大局思维。
作为外包工,心理上有屈辱感是正常的。如果公司有规定,可以享受茶水间的食品,那么,你吃泡面没有问题,大大方方的。如果公司有规定,外包工没有权利享受公司食品福利,那么,就算你有屈辱感,也要忍住手,不动人家的任何东西。把屈辱感化作努力奋斗的动力,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理应搭建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其实,外包工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应该向外包公司(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反映,让外包公司与用人公司协调,让用人公司尽量保持日常待遇上的平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