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现讲一个故事。某米的雷老板现在身价几百亿元,他曾经说过,感谢自己当年放弃了国企身份。在现在的商业巨头里,熠熠生辉的大咖,都是当年或主动或被动,放弃国企或是公务事业编制身份的。如果假设一下,马云、俞敏洪、丁磊还在编制里混的话,这个世界上了少了三个大佬,当然也会出现其他大佬代替他们。再看看,当年辞职下海的人群中,还有很多后悔不迭,早知道海水这么涩,还不如在体制内混到退休呢。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国企身份还是国家干部身份呢,私营个体户刚刚兴起,绝大多数家长是绝对不让孩子做“下等人”的。结果,马云放弃学校事业编,创办了商业网站,后来创办阿里巴巴。丁磊从一个邮电局编制辞职,投身早期的最没有前途的“软件”行业。俞敏洪由于在校外私自办培训班被北大处分,愤而辞职,创办了新东方。
我是不是在鼓励你从国企编制辞职,勇敢地跳入市场大海劈波斩浪呢?且慢。总结这些大佬辞职创业的经历,一是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在30岁之前辞职创业。二是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勇气可嘉,关键是眼光长远,踏上了一个产业的风口,顺风飞扬,直上云霄。
回头来看你的情况,基本信息不知道,不可能给你提什么建议。有几点大理念,可以供你思考:
第一,从国企辞职,放弃所有的编制,对有的人来说,是解脱;对有的人来说,是脱下防护罩。国企的特点是,长期安全稳定,不会轻易辞退你。放弃国企身份者,一般都是主动自愿的行为,只有少量是“处分”除名。国企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有能力有想法想挣大钱的人来说,(合法合规)的收入上有天花板。不太可能让你过上几千万过亿的富豪生活。
从国企辞职的人,大多数都是追求个人价值(主要是收入价格)突破天花板。一般人,就是想从国企年薪十万以内,辞职之后年薪达到三十万以上。有能力的人,喜欢自己年入百万几百万,最好是自己当老板,让公司上市,成立亿万富豪。
所以,对那些有想法有本事的人来说,从国企辞职是解脱,放下了原来的既得利益,没有退路,只能创出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否则,等待的就是后悔。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下海呛水?
对那些只有想法没有真本事的人来说,从国企辞职,就是脱下了防卫盔甲,到了海水里,不会游泳,不是呛水,就是淹死。你说,辞职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人说,只要迈出辞职那一步,就是死而无憾,可是你不养家糊口了?
第二,什么条件下,可以放弃国企编制?从国企辞职的人,主要有五种:一是在国企混得有本事有资源有人脉有经营能力的人。比如,一些国企二级单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是公司总部经营部、业务部、生产部、技术部、项目部等业务型领导。他们经过国企大项目、大队伍、大技术、大工程、大场面的锻炼,具备驾驭一个大型项目的上马能力。民企私企和外企,往往挖他们过去,直接负责一个公司或一个大项目的运营。年薪从国企的二三十万,直接质变到二三百万年薪。
二是在国企掌握资源的人。比如,一些国企的领导或者核心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手上有上亿甚至几十亿的资源调度权。以前都是私企老板围着他们团团转。他们的手下都是自己信得过的弟兄。这种人位高权重,都想再进一步,一旦提拔不上去,就心灰意冷。被老板一鼓动,就辞职去了民企,一般都是担任副总级别的高层,年薪也是百万起。老板就是看中他原来的资源和手下的忠心,目的还是通过他赚国企的便宜。
三是有技术有专业有能力的业务骨干。比如,国企的一些工程师、研究员、工程部主任、技术总监、安全专家等等。民企私企和外企,如果和国企一样的经营领域,直接挖国企人才过来直接使用。一般给出的年薪在三四十万元。对那些国企骨干,拿着不到十万年薪的人,很有诱惑力。
四是刚毕业的名校生、大学生,不适应论资排辈的文化,想闯荡想干事,但国企的氛围比较压抑,不干活,说你懒;干活了,说你出风头。这类年轻人性格比较直爽,氛围不喜欢,人际关系不喜欢,直接就辞职了。
五是在国企受到处分的人,感觉到没有面子,看着几千元的工资,哪里不能挣碗饭吃啊,抱着这个心态,干脆辞职,以免被人歧视。因为你受到处分,这一辈子就别想进步了。
第三,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心态,把握两点:谁说国企不能干大事呢?那些功勋,哪个不是在国企奋斗,干出的大事业?国企是大平台,有大项目、大工程、大技术,如果钻研进去,也能干出大业绩。不能说,国企就不给你机会了。当然不排除国企有压抑的企业文化,容易压制人的积极性,但不能否认国企也有大空间。
要想从国企辞职,要把握两点,做出决定,就不会后悔。一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国企就是稳定安全,但是收入是有封顶的,不要指望过上富豪生活。如果你的梦想,就是住别墅开宝马坐私人飞机,那么,你就辞职去市场上闯。
二是你有没有离开体制活得更好的本事。我说的是真本事。就是你到市场上,凭本事能挣得更多、且长期持续地挣得更多,那你还待在国企干啥呢?放弃所谓的身份,就是解脱了,就像鱼儿放进大海,海空凭鱼跃。
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取决于自己的追求,如果是有更好的选择,放弃所谓的编制,也没所谓。君不见,当前环境下,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放弃现有的编制开启新的征程,相对而言,决定了就不必留恋。
从题主的提问来看,应该是个不错的国企单位,常人角度而言,的确令人留恋。编制是什么?一张长期的饭票,能获得长久的收益预期,最大的好处是稳定。为什么小猿说决定后就不必留恋呢,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难以获得理想中的稳定。其实这样的例子一点也不少,当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国企的职工下岗或买断工龄的情形谁能预料到。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有着优厚的福利待遇,从出生、上学、日常娱乐、就医、就业等等,企业一手操办。但面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国企的改革也不得不进行下去,许多人不得不走向就业市场。当前,东北经济困难有多重因素,但与人们眼中的编制、稳定、本位思想没有关系吗?所以如果追求稳定,不妨往机关单位努力下。
二、正确看待这类企业。国企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其兼有常人眼中的盈利导向,但是因其身份原因,有着浓厚的机关作风。无论是国企还是其他,为的是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即便不是国企,其他私企或外企,只要能提供达到心理价位的薪酬,为什么不可以去呢?
三、更多的选择和个人发展。当前就业的主体是私企,百万千万的工作岗位主要是由私企提供。主要走出自己的发展认知,眼光长远一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兴趣、个人特点找到匹配自己的工作,且市场就业有着巨大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点。当下,华为在5G通信问题上引出的话题特别多,但能参与下一代通信项目难道不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吗,而且其薪酬也是获得市场广泛赞誉的。所以工作选择,完全不必局限在编制或国企这样的窠臼,走出一步。
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放弃的如果是懒惰,依赖别人的软弱,那么恭喜你。
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亲身经历过,对我而言是毫不犹豫的放弃。70年生,90年进入地方供电公司工作,当时属省管企业,后来并入南方电网,属于央企。97年3万多元拿了一套单位房改房,2003年单位集资建房,770至800元每平米,又拿了一套。2017年裸辞(辞职时工资月到手3300至5000这样,公积金个人1024公司补1024)。为什么放弃这个工作?因人而异吧,我觉得再呆下去也是领这些,没有发展前景,加上近些年自身其他资源优势的发挥,基本实现财务小自由(是财务,不是财富),这时候渴望的是自己时间上的自由,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上。
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考上公务员,就不可惜了
放弃国企有编制的工作可惜吗?
这个得分人,有的人可惜,有的人不可惜。
有的人,才华横溢,天赋异禀,学富五车,如果束缚在国企这个环境里,可能不能让他任意的发挥本事,出来更好,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如果呆在国企平平淡淡,安安稳稳过一生,实在是浪费。
而有的人,挤破脑袋进的国企,或是通过死板的考试,或是走的关系和后门,或是因缘巧合而进去,而本身没有多大本事,也没有多大野心,也害怕竞争,进去国企呆一辈子也是你最大的福分了,至少有个保障。
所以,你看你是哪种人吧?有想法,有才华,有本事的,出来可能更适合你,而平庸的人,在里面好好呆着吧,没事别给自己添堵作死。
而我们大都是第二种人,你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