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去年秋招和今年春招,我们公司一些普通岗位,竟然有不少海龟应聘,甚至有些还是全球知名大学的毕业生。这些基层一线岗位,不是正式工,而是劳务派遣制,工资也不高,但这些留学生依然来应聘。可见这几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让留学生做起赔本买卖了。怎么看待呢?
第一,留学成本巨大,工资水平偏低,造成教育投资的“短期亏损”。前几年留学是一种风潮,一是好学生想去美国的常青藤学校,费用一年至少40万元,穷人家恨不能砸锅卖铁。二是考不上国内重本的,觉得丢脸,与同学攀比,也要去英、美、加拿大、澳洲、法国、德国去留学,一年不会低于30万元。三是从高中出去留学的,累计投资几百万,大学出去的投资也是上百万,研究生出去的少点,也要六七十万元。如果找一份五六千元工资的工作,短期内严重亏损是必然现实。
第二,留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以前是香饽饽,现在满大街都是。世界名校生,大家都认。那些杂牌子大学,企业听都没听过,怎么会高看你一眼呢?你花了几百万教育投资,回国后依然和国内二流学校毕业生一起排队面试。现在的企业招聘人员也不傻,那些不太有名甚至无名的国外大学生,他们都知道这些人当年考不上国内重本才出国的。一是不会高看一眼,二是不会给高薪,三是有排斥心态的招聘官,更不愿意招留学生。留学生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加剧了就业矛盾。
第三,留学生所学专业比较集中,加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留学生普遍是经济、金融、计算机、医学、机械等专业,国内大学也普遍开设这些热门专业,导致这类专业供大于求,加大了留学生的竞争难度。还有一些留学生,学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专业,比如,社会学、人类学,等等。这些专业在企业里不受欢迎,学那些冷门专业的留学生不好找工作。有的留学生只能降格以求,甚至去争那些月薪三四千元的行政、人资等岗位。
第四,如果家里砸锅卖铁,每年40万元供出一个留学生,他们对就业薪资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更加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比如四年美国大学花费160万元。如果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暂不考虑提职加薪,他需要25年才能回本。到底怎么办呢?
一是不要好高骛远,留学生就业难是现实。不要非高薪岗位不求,别忘了,你挑企业,企业更挑你,有的留学生几年不就业在家啃老。先找到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先减轻家里负担,然后骑驴找马,立足实际,等待跳槽的机会。
二是摆平心态,脚踏实地。你去美国留学,四年花一百多万。这已经是沉没成本,不要念念不忘,非要找一个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自己标榜自己是宁缺毋滥,其实是不甘心罢了。最后你还是要向现实低头。人生路很长,起点低,不一定代表未来不高远。
三是扬长补短,稳扎稳打。现在许多岗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入职之后,学历高低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更多靠努力和韧性。留学生不要自高自大,非让人家高看你一眼。其实,在工作实践中,大家起点虽然不同,但跑道是一样的。留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奋斗,才是职场王道。
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刚好是19届应届毕业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霸手高眼低
我们学校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3500。我有个同学是一个学霸。他的要求是底薪5000以上,5000以下的他看不上。但是他虽然成绩不错,但是普通话说得不是特别流利,跟他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情商不是特别高。
我记得有一次他考试忘了带身份证让我帮他送到考场,我坐公交转共享单车来回折腾了3个小时,其实打的来回只要60块,但是他没有主动提这事,我只好倒公交给他送。
说实话我是不想帮他送的,帮他送就意味着我一天的时间表都要打乱。但是考虑到我不帮他送就没有人可以帮他了,那时候其他舍友都没有空,他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
学渣专业水平不够硬
现在很多大学生大学都是在混日子,考试全靠突击或者作弊。不求100但求不挂科。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到了毕业的时候除了一张毕业证书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这种情况下,工资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只要肯努力,其实三本也可以玩转大学
我们学习是二本院校,隔壁学校是一个不入流的二本院校,也就是以前的三本院校。
但是还真别看不起他们,尽管我们高考起码比他们多考了50分,但是我发现通过4年的努力,他们很多人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有的考了教师资格证,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而我有的同学别说证书,能不能毕业都是一个问题。
最近看了不少人物传记,我发现不管是杜月笙也好,还是李嘉诚也罢。他们早期都非常努力,为了出人头地丝毫不敢松懈。哪怕卖梨,刀功也能玩出花。哪怕是在茶楼跑腿也不忘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
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我来说一说自己女儿的事。
女儿大学毕业以后,原本通过学生,找到了一家与她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美国上市公司,且公司老总是学生的朋友,女儿只要愿意去,应当发展不会太差。
但是,女儿没有这样做,没有去我学生介绍的公司,而是自己向外投档,共投了40多份,并有多家给予了面试机会。其中,包括现在很红的学而思。尤其是学而思,已经同意录用女儿做讲师。但是,女儿没有答应,而是到了一家保险公司。
去保险公司前,女儿给我打了电话,表达了想去保险公司的愿望,虽然从内心讲,我也不希望她去保险公司。但是,女儿一边哭一边对我讲,她想去试试(她的男朋友也在这家保险公司),让我给学生讲,把他介绍的公司名额留两年,如果保险公司做不下去,就去美国上市公司上班。否则,就一直在保险公司干下去。
为了不让我的学生感到她不懂事,女儿又跑去给我的学生解释,一边哭、一边解释了很长时间,弄得我两名学生也眼泪直淌,最终支持了我女儿的做法。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她充分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也体会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刚进保险公司不到三个月,女儿就瘦了整整25斤,让我看了以后十分心疼。女儿甚至后来跟我讲,她的出租房门口有一家小商店,里面有一种饮料,她十分想喝,但是,为了不向家里拿钱(她认为自己工作了,不能再向家里拿钱),硬是忍着不喝,直到第三个月拿到了5000元工资,才买那种饮料喝。那几个月,女儿每天几乎都只吃两顿饭,早上出去见客户,晚上7、8点才到单位,下班都在十点左右。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女儿的业务做到了全国前列,成为单位的明星。
所以,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吃苦,能吃苦到什么程度。如果既不想吃苦,又想拿高工资,这是不可能的。必须眼睛向下,从最底层做起,让自己懂得什么叫不易、什么叫吃苦耐劳、什么叫坚韧不拔。
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一笔糊涂账:教育投入几十万到没有上限
2019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8月底部分高校就将陆续开学,开学之前,家长们比较关心的,便是给孩子多少生活费合适,在这里可以算一笔简单的帐,普通高校学费一般在5000-7000元/年,住宿费每年1000-1500,生活费每月1500-2000元,其他杂费500元,每年的交通费及其他支出大约5000元,如此算来,大学四年的费用最低也要10万元左右,加上中小学阶段各类辅导班,游学等项目支出,每个家庭用在孩子教育上的费用几十万绝对不夸张,多的都可以没有上限。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因学致贫的现象也不少见。
艰难的现实:近千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再来看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状况:高校毕业生大约834万,加上海外回国人员,将有将近900万人流入就业市场,就业难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2019年高考人数时隔11年后再次超过千万,结合2018年录取情况,绝大部分省份录取率超过80%,但是其中大约一半是被高职院校录取,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专科和高职院校,甚至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难以理解的劝学鸡汤面对这样矛盾,我们往往只能用“读书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短的桥”,“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等话语来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但是对于急需要解决生活难题的大学生来说,缺乏切身体验,很难深刻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不上大学又会怎样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在大学生比例高达80%以上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来说,会有多少人有更好的出路呢?也许有人会说学技术,打工等挣钱会更多等等。但昨天我看到一张动图:一对小夫妻兴奋地数着刚发的工资,老公数一张给老婆一张,数了几张后,老婆忍不住一把抢了过去,然后二人相识一笑,这是他们的小幸福,但是从这个场景也可以看到,他们小幸福的背后,是工作的累和苦。
考上大学你真的尽力学了么当你抱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不妨问问,对待学习你真的尽力了么?虽然录取率不是很高,但是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大门为每一个努力的人敞开的,即便不能进入这些名校,在普通高校里也有绝大部分同学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理想的研究生或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你不能把自己的懒惰归结为社会的不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因为上了大学么?恰恰相反,是因为没有好好上大学才会找不到工作。
你能准确认识自己,没有眼高手低么然后不妨再问问,你找准自己的定位了么?前段时间,华为百万年薪聘请了8位顶尖人才,引无数网友羡慕,也有人愤愤不平,他们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一位网友就曾发感慨:为何别人百万年薪,我还在家里蹲?应届毕业生最容易犯的毛病,便是眼高手低,只看见别人的高薪,看不见别人背后的努力,看到的工资上的差距,却看不到投入上的差距,满腹牢骚有缺乏方向和动力,更缺乏主动提升,主动找工作的积极性,找不到工作能怪工作不来找你么。
人才缺口巨大,真的会找不到工作么最近几天,媒体报道各大城市抢人大战再次升级,杭州将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将作出调整,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不仅是应届硕博士补贴金额提高,应届本科生留杭也有补贴。
不但城市抢人,各行业各领域也缺乏优秀人才,仅人工智能一个领域,我国的人才缺口就高达500万,这也是华为之所以愿意开高薪招揽人才的重要原因。从文中两张就业统计表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就业率最低的法学就业率也有85%左右,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1%,真正找不到工作的只是极少部分,何况这还只是毕业半年后的数据。好的学校就业薪酬也不低。所以对于题目问的问题,彼以为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回答好上面三个问题要说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就认真回答一下上面三个问题就好:不考大学你会怎么样?考上大学你真的尽力了么?你真的对自己定位准确了么?最后还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别被动等待,机会真的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现在的我还是有资格说话的,来省会十多天,工作没着落,本来是不想从事本专业,后来没办法,开始投简历投本专业,可是只有小公司,还让我去外地,我不太愿意,因为我想留在省会12月份有国考,工资2000多不管吃住我不想去,因为马上过年了,想挣点钱。后来没办法,投简历,保安。结果遇到一个前院学姐,说我学历高去做保安,结果打电话通知我去应聘销售经理。说的让我等结果,但是我感觉凉了,明天出结果。然后赶回省会,在贴吧找工作,找的保安。为什么找保安,因为工资高,到手工资高。网上投简历投保安,没人要,都知道你这学历保安是临时工。贴吧投了一份保安,工资高,然后面试,过了。无意间打听到招其他工作人员,自己学历也够,体检过后就可以上班。不知道这次会不会黄。没有工作的我现在就是这经历,住在郊区,每次上午出去面试,下午回去,天都黑了。天天跑,有时候一天一顿饭,一直赶车。生活真难
大学生,就业难,花了父母几十万,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不妨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一下。
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农民工就其业来一般都比较顺利。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急着挣钱。
不管是多脏多累多辛苦,多危险,只要能挣钱就行。工钱给的多了更好。如果没人多给,给少也得干。
因为他们需要钱,需要自己用血汗挣钱,支撑起他们自己的家庭,养育自己的儿女,孝敬自己的父母。不管怎么样,他们是不能让自己闲起来。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一一必须挣钱。
大学毕业生虽不是学富五车,也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这个群体真的就业难吗?
其实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难就难在,这些人挑肥拣瘦,高不着低不就。
那么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么挑呢?
一是这些大学生们上了大学以后,感到自己已经是个人才了。只想做那些体面的、工资高的、省力气的、无风险的、有保障的工作。而现实中这样的工作职位确实不太多。那么多的大学生都想有好职位,还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二是多年来他们一直花父母的钱,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他们看来。真的就不了业,无非是再向父母要点儿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说白了,就是大学生们缺乏就业挣钱的紧迫感。
因此,现在的大学生宁可闲着。也不去做那些平凡的、辛苦的、工资比较低的工作。
他们这样的就业态度,反倒让大学生的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招聘的公司给大学生们开的工资越来越低。让大学生们就起业来越来越难。
网上有个段子曾调侃说,去,一天200元找几个农民工。
回答说,一天200元,你就想找几个农民工?你想多了,找几个大学生还差不多。
可见在现实用工条件下,人们宁可给农民工多开点工资,也不愿意给大学生多开工钱。
要解决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大学生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父母用血汗钱供给自己上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毕业了,不想办法就业,再去花父母的钱,从良心上讲,已经很对不起父母了。
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如果能够像农民工那样迫切,那样随便随和。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一个大学生不论工作好坏,不论工钱多少,首先有一份工作先做着,让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再考虑其它问题。才是比较正确的就业观念。
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挑三拣四,迟迟不能就业,仍然靠父母的钱维持自己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耻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