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这句话,为什么受到广大职场人的抨击?恰恰说明,大多数职场人不是最聪明的那一小撮人。陪着你们骂这句话,大家都解气。但我凭良心说话,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大多数人要从这句话吸取教训,而不是大声责骂过过嘴瘾。PPT写的好,这是职场升华凝练,是一种职场水平体现,大多数职场人恰恰在这方面表现不足,说明总结提炼能力有待提高。

第一,累死累活就代表成功?那么,工地搬砖的都应该成董事长了?职场上拼的是累死累活吗?哪位成功者靠累死累活成功的?真正的成功,是对工作善于总结提炼,找到工作的规律,把握时代的趋势,发现行业的方向。PPT写的好,可能代表着对工作总结提炼到位,一张好的PPT,能说服投资人投资十个亿,这不是贡献?这种贡献难道比累死累活拖地的小?真正的职场人,要从这句吐槽话,学到教训。

第二,大家骂的是那种“不会干只会吹牛的PPT”,有些领导有眼无珠,甚至不懂基层。真正干活的,不会表现;不会干活的,就会粉饰;会干活的不会会吹牛的。这种现象,职场上确实有。我相信大家骂的也是这种现象。但这种现象这种人,不会干只会吹,最终也走不长远。

第三,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们要从这句话里吸取什么教训。职场上成功者,都是善于把握规律、抓住重点、创造机遇和利用机遇的人。只会干,不会写,不会说,你只能创造你自己那份价值。又会干,也会写,更会传播的,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复制推广价值。什么是成功者?什么是领导者?就是这样能把一个人的价值复制到一个团队,复制到一个大型公司,才能创造十几亿甚至几百亿的价值。

总之,不要单纯地骂这句话。你们看看,职场上容易成事的人,不是那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而是那些善于总结规律把握趋势的人。如果能把一年的工作,提炼成几张PPT,而不是在那里逼逼叨叨说不清楚,这种人是不是更容易成功。如果能把一个项目,用几张PPT能打动投资人,给公司创造大项目,这不是一种能力。

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先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完全客观,也先抛开情绪,至少说明了一个职场人必须清楚的现实:职场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职位、岗位,都是需要这方面能力的!

一、接纳现实:职场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身在职场,就得接纳职场的一个现实: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业绩,只是职场生存发展的要素之一!职场,是与人互动的环境。单单靠能力、水平、业绩就想获得发展,对于多数职位、岗位是不够的!

别不服气!别觉着不公平!任何理由,老鬼都懒得辩驳。现实就是现实!自己纠结、郁闷、感觉不公,那就继续!只要你认为这样有用,继续好了!

二、写PPT的?别瞧不起这种技能!

能够写好PPT,本身是一种能力。不同类型的PPT,能够写好,也是一种能力!

抛开一切的情绪、也先不要找什么案例来说明某人除了写PPT其他一概不会之类的内容啦辩驳。我们必须得承认:PPT能够做好,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无论是规划、计划类的PPT,还是总结、分享类的PPT,能够做出来,完整的呈现给他人,能够给他人带来思路的梳理、思想的启发、方案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啊!

别只顾着生气、郁闷,而将本来应该具备的能力也视为厌恶的对象!

三、别在“谁能干过谁”的问题、情绪里纠结了!有那个时间,我们也把做好PPT的本事学到手!

做好PPT不应该吗?

做好PPT这个技能我们学不会吗?

真的忙到了没时间、没精力去学好设计、规划、制作PPT吗?

为什么不利用学习的过程,更好的来梳理、总结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计划呢?

难道干好本职工作和“做好PPT”之间有冲突吗?

难道这二者真的不能兼得吗?

难道你看到那些不会干活,只知道/只会捣鼓PPT的人受到重视了,就认为“做好PPT”这种本事、能力也是不该学的?不该掌握的?

被因为自己情绪的原因,职场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就将某些本来应该掌握的技能,也归类为厌恶的对象啊!四、除非你是公司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人!否则,请重视职场生存发展各种要素的综合发力!

如果你在企业中,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你的能力、业绩占据了企业很大的比例或者企业离开了你根本无法良性运转。你的某种技术、能力,是短期内其他人无可替代的,此时,你单单依靠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力、业绩,就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尊重、认可。甚至公司老板都会巴结你!

如果你只是企业众多员工中的一个。虽然业绩很好,工作很努力,但是,职场就是职场!

你需要知道、接纳并且按照职场的规则、法则、潜规则行事!

人微言轻时,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发展才是根本!

老鬼并非鼓励、提倡、引导大家对于现实中的不公平、不合理做出妥协、随波逐流!而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得先让自己拥有了实力、地位,才能够更好的改变现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胯下之辱......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能力、水平、地位等等还不到一定阶段时,自己只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怎么可能让自己拥有发展的空间、时间?怎么可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谈这么多吧。有火气的、郁闷的、迷茫的朋友们,冷静一下、理性一点!

只有如此才能心无旁骛的长本事哦!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老鬼从来不会为了照顾阅读者的情绪而写顺应他人口味的内容。有价值的、真正对职场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才是老鬼分享的主轴!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新东方的年会火了!其中员工的吐槽可谓经典:“干活的累死累活,却赶不上写PPT”的。据说,俞敏洪提前并不知道员工的节目创作情况,后来,为了鼓励员工讲真话的精神,还对主创团队奖励了12万元!

一句普通的吐槽,为什么能火遍网络,因为道出了职场人的心声。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吹得好,吹的好不如拍得好!”要说职场最重要的潜规则,这可能是其中之一吧。我在职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对此深有感触。底层员工,因为没有接近大领导的机会,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的创意,被领导据为己有;自己的付出,成了领导汇报时的成绩。

很多大领导,高高在上,深居简出,并不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他们的信息都是来源于干部(做PPT的)的汇报。而干部在汇报的都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对自己有利的添枝加叶,对自己不力的蜻蜓点水,甚至有的故意掩盖问题,对成绩大肆渲染,让领导如吸了鸦片一般陶醉在虚幻的繁荣里。等纸里包不住火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玄宗宠信高力士,大小奏折都经高力士筛选后上报,高力士认为不重要的,可以直接决断!为了固权,高力士报喜不报忧,时刻不离唐玄宗左右。玄宗非常感动,认为高力士很忠诚。结果,安禄山都起兵造反了,唐玄宗还蒙在鼓里!

看到一个笑话。工地上,有个年轻工友抱怨道:“活是我们干的,受到表扬的却是组长,最后的成果又变成经理的了,真不公平!”旁边一位工友笑着说:“你看表的时候,是不是先看时针,再看看分针,可是运转最多的秒针,你却看都不看一眼!”这工友看问题一针见血。时针是什么?高管!分针是什么?中层!秒针是什么?基层员工。在很多老板眼里,高层最关键,中层很重要,哪里会看到基层呢!

看不到基层,听不到基层的声音,恰恰是企业最大的问题。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一句话:“第一线的员工才是最知道实际情况的。你要尽量了解他们所知道的事情。”杰克韦尔奇为什么能够带领通用电气从全美第十到世界第二,因为他推行“无界限沟通”,他喜欢突然视察,往往让管理者措手不及。麦当劳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因为创始人克罗克把经理们的椅子背锯掉,推行“走动管理”。据说,马云每次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各楼层各办公室溜达溜达,与员工聊聊天,看看他们的状态,很多问题就是从聊天中发现的。然后就找主管领导,让主管领导大吃一惊。如果这么做领导,何愁团队没有凝聚力呢?员工又怎么会吐槽呢!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普遍存在的现象,干活的不如吹水的。

做事的不如动嘴的。

老板看不到你做事的成绩和样子,只能看到你PPT和演讲的演技。

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最近这句话很火。因为戳中了痛点,引起很多人共鸣。起初,小公也很义愤填膺,凭什么老实干活的忙死忙活拿钱那么少,而有的人光做几个PPT就能拿高薪,太不公平了。后来细细思来,其实这句话没毛病。社会有阶层,公司也有收入差别,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不同岗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价值自然也不同,体现在工资上就会有高低。没错,新东方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按理应该拿更多钱,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个钱从哪里拿的,还不是从公司拿,公司的钱从哪里来,和基层员工密不可分,这是公司活下去的基石,但创造更多价值的可能正式那些做PPT的,因为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了新东方,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由此带来的客源。没有他们,基层员工干得再好,也只是在练内功,不能打出去创造价值带来利润。这就是岗位的区别。人家拿钱多没毛病,你觉得不服,也可以凭实力争取这个岗位。有差距才能有动力,如果所有岗位都一视同仁,和吃大锅饭有什么区别?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干得好,也要讲得好。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过去的老套路,现在这个社会,能干还要能说能讲,你只有把自己抬高了,抬出去了,让更多人知道了,才会有机会获取价值。新东方的这个吐槽节目,何尝不是这个手法,一句干得再好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引起了俞洪敏的关注,并因此拨了12万元奖金,你能确定他们不是故意为之,用此吸引老板注意进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凡事无绝对。做任何事,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不受委屈的人;你觉得人家优秀,也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成那些你认为优秀的人。抱怨改变不了现状,唯有付出和努力才能实现逆袭。这才是真理,才是根本,才是人生赢家的法则。

在职场上为什么干得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遵循的规律永远如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什么埋头苦干的最终干不过写PPT的,因为那些写PPT的是做规划和总结汇报的人,而干活的人只是为这些行为奠基者。

你得清楚老板逻辑是什么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老板逻辑究竟是什么。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一家企业的决策者又或是中间各层级的领导,职位越高他们离基层也就越远,他们也就越关注结果,管理目标追求结果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效的。

老板说“谁的付出我都看得见”那其实就是谎话,因为他之看得见最终产生结果的人,但往往结果是一群人做出来的,可最终汇报的却是那个写PPT的人。越大的老板越不会关注结果产生的过程,到底是多少人熬了多少夜干出来的成果,老板只关心成本和产出是否合理,利润是否可期。所以那些什么熬了多少夜,改了多少遍方案的东西留着感动自己就好了,说到底没人关心。最多也就是你领导的一句“辛苦了”。

老板喜欢在大多数人面前唱高调,其实却根本就不会在乎自己说过什么

很多人也许会发现,当一家企业开大会的时候,老板在公司全员面前进行讲话的时候,说的话往往会有些真情实感,他往往会表露出对基层员工的关怀,表露出对所有人的感谢,但这些高调只是作为讲话时政治正确的选项摆在了老板面前,大部分都是非常虚的说辞而已。

有些良心的老板如果能够拿出每年利润的10%来作为员工激励都已经是绝对的良心了,而无论老板拿出多少来激励员工,大部分在过程中也都会落尽那些做PPT的人口袋里。因为老板的眼睛只看得到他们,老板可没空去关注每个员工做了什么。

学会如何做事远远比单纯的埋头苦干要重要的多

之所以很多人抱怨任劳任怨的最后干不过会做PPT的,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参透工作的底层逻辑。说到底你做了多少是一回事,让领导知道你做了多少是另外一回事。很多写PPT的人,汇报做的漂亮,语言逻辑清晰,也许最终甚至没能执行但是却给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反之,有些人汇报没有依据,语言表达混乱,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实际成果领导依然不满意。

职场中的考试说到底就是汇报,而PPT就像是你的试卷,你平时的努力就像是习题,为了最终的考试而做,但最终还是得考试成绩说了算。你说我都懂都会平时很努力,最终还是唯成绩论。

所以,经常说自己干的累死累活最后不如写PPT的就是还没明白职场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如果成果无法得到充分展示,再多的努力也都只能是感动自己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