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北上广本地人一般有一套或者两套房产,价值应该也在1000万吧?为什么不卖掉去三线城市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偏偏要在北上广拿着微薄勉强够生活的工资呢?

我一个同事放弃处级职位调到北京,原来有专车有秘书,现在一个人背着双肩背挤地铁。我们看他活得这么苦逼,问他为何来北京。他就说了一件小事:他女儿在家乡学习很牛掰,可是到了北京一所名校之后才发现,她是最LOW的,班上的同学有的在国际上获奖,有的被领导人接见,有的出版畅销书。一到高中,同班同学议论的都是美国藤校。他才知道国际化大都市的视野是与家乡不一样的。为了下一代,他放弃家乡舒服的工作,到北京打拼。因为来北京较早,被同事鼓励贷款买了房子,现在孩子在考上哈佛,自己的房子升值千万。虽然,他还是背着包挤地铁,但他不后悔,因为如果还留在家乡,他也就能存200万。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喧嚣热闹,还有视野人文和自由寂寞的心灵,房产本身还是保值升值的。也就是说,你呆在北京上海,你的房产你的资产你的身价,可能是一直在升值的,你的心灵你的视野你的见识也是不断积累的。如果你在小地方,这些东西可能是几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甚至随着岁月流逝,你一直在贬值,最终过一个平淡的人生而已。

假设你卖掉北上广深的房产,好吧,就算卖掉600万。你到三线城市,买所好房子100万,买个车子30万,装修家居,一共150万。你还剩450万,存银行,靠利息就可以生活了。但你也就这样的,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如果你在家乡,你以为你能交到真心朋友们,你没有融入工作中,你就是一个闲云野鹤。你喝茶的时候,别人在工作交往。你交往的时候,你们的思维频道不一样。你会很快发现,你依然很寂寞。你这种寂寞是真的寂寞。

我这位同事说,他喜欢北京的寂寞。你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很热闹,但没人认识你,你很寂寞很孤独,但又享受这份孤独和寂寞。你到职场上,有同事有伙伴有客户,但你回到家里,你关上门,这么寂寞的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你打开门,繁华世界,也是你的。你可以在一扇门里切换你的状态。然而你在三线小城市,你无法切换。

有时候,人活着,不仅仅靠一所房子,一个工作,还有城市的氛围,自己心灵的慰藉,还有视野,还有子女的未来。当然了,有人会说,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医疗好、教育好、旅游点多,等等。这些外在的方便是一个方面,关键是人,还需要心灵的安放。

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我举两个例子。

我认得一个老师,是华中某二线城市的教授。5年前在上海买房子。当然他在那个城市也有房有车。但是他说他为什么要在上海买房子。是因为有一次他违章停车,被拖车拖走。于是他就去交管局教罚款。罚款交完了,他就想把车开走。但是交管局跟他说,你的车被拖到了一个XXX停车场,如果你想从那把车开出来,得交三千块停车费。

于是他就下定决心要在一线城市买房子,因为,哪怕在二线城市,你是教授,你没关系也会遇到很多麻烦,你会被各种地头蛇干,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潜规则。而在一线城市,虽然房价高,但是你只要按规矩办,地方并不会怎么你。一线城市代表了文明。

第二个例子,

我一个亲戚,在江苏一个很富的三线城市。有点肺炎咳血,然后去医院照CT,出来片子之后,医院说,你得做个加强CT,PET/CT,具体的症状我就不说了,应该是怀疑有肿瘤,只有做加强CT才能明确。而在那个三线城市就没有条件做PET/CT,只有苏州、上海能做。而且上海还可以看的更直接。于是她就在苏州做了个PET/CT,然后又去上海找了黄牛看片子。

这就是大城市的价值,你在大城市的话,直接去三甲医院,最牛的医生都在那,你的病就容易发现。

当然,如果你的三线城市里北上深特别近,开车1个小时到,同时你在这个三线城市还路子野。那倒是可以买个房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行。

同时,我们可以有个期待,就是三线城市在未来也会像大城市那般文明化,同时也能一小时进大城市。那样的话,估计就有不少人回三线城市了。

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的人拼命往一线城市挤,为什么北上广本地人要往三线城市去?

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请把广州去掉,谢谢,目前我国城市房价第一梯队是北上深,第二梯队是:广州、杭州、厦门、南京。第三梯队是:成都、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

所以,按照100平米房子均价来算,北京大概需要560万,深圳需要570万,上海需要510万。

差不多,这三个城市如果拥有两套房子,基本上价值过千万了。

那么为什么不卖掉一线城市房子,套现1000万,回三线城市发展呢?

其实就是机会成本过高,不划算

三线城市虽然房价很低,1000万可以在三线城市过上好的生活,但是其实你的资产会在三线城市贬值。举个例子,你在深圳有两套房子,现在价值1000万,但是五年后,你的两套房子,价值翻倍,达到了2000万,也就是说,你的被动收益高达1000万,每年的平均被动收益是200万,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肯定深圳五年内房价会翻一番,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深圳关内的好地段房子,比如后海,这里的房子五年内翻一番是很正常的。

而如果在三线城市,虽然部分三线城市房价也在上涨,但是涨幅比较小,所以,如果选择三线城市,其实是你的机会成本加大了,你放弃了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机会,你的资产在贬值。

《世界平行论》里面有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将面临很多选择,你放弃的一个选择,就是你做决定的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什么意思,你放弃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利润,去到三线城市,机会成本过高,这就是最大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不会把一线城市的房子卖了,去三线城市,特别是位置好的一线城市房子,例如北京的西城区、朝阳区。上海的浦东、深圳的南山中心区。这些区域的房子,永远都是上涨的,因为城市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些区域,而人口和财富都在不断增加,所以,稀缺资源的房子,必然是抢手货。

其次,机会成本还体现在,子女教育身上,如果你去三线城市,那么教育质量,子女眼界就会跟原来在一线城市不一样。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和一个三线城市长大的孩子,其实获取的社会资源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北京参加高考,和在三线城市参加高考,录取比例是不一样的。目前全国高校录取比例排在前列的城市就是天津,天津号称高考升学率最好的直辖市,所以前段时间,天津开始在全国开放落户政策,一夜之间,几十万人报名,不就是为了天津的高考升学率高的优势来落户的嘛。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的选择,其实都是由机会成本决定的。

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这个提问我试着来回答。凡是老年人大多都有两个心理依赖,一是医院,大城市的三甲不是一般城市的医院能比的。老年人的病多是些耍命的病,医疗水平至关重要。有医保不怕花钱。这是一个实际离不开。二呢是故乡难离。不是生活突发重大变故,一般老人是不会选择主动离开。老人的生活的习惯和生活所在城市紧密相关。吃贯了卤煮,炸酱面,去别的城市就吃不上这一口了。老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了很多,所以也不会轻易主动离开。大多数老人是这样的。至于去别的城市生活,也是选择侯鸟式。有小众的算是主动离的一个去向,是追孩子去了国外。干脆卖掉了房子,在国外买房生活了。还有变成小户型,变现成房车,去全国旅行。这些都是个别的,极小众的人。一般说来,在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很难去适应小城市的生活,会感到处处不方便,另外是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会少很多。当然也有人去青木川,巫江,北海等地去养老,图个靠近大自然。我自己也考查了几个地方,威海,福建的一个靠海的小城,还有湛江东边一个风景很好的村庄。我因为喜欢潜水玩,所以不愿离海太远。其实青岛挺好的,房子地角也非常好,只是觉人有一点多。我更喜人少清静的地方。在这样的地弄个小院,养几个兔子,种点莱,日落而息日出而做,没事就坐着一个人发呆。这个在得等,父母八十加九十加了,自己六十加,应该是等得起,应该是。

北上广本地人为什么不卖掉房子去三线城市?

去北京出差打的士,一个70岁的老司机开车,北京司机很健谈,在车上跟我们唠嗑唠的非常好。快到东直门,老头抬手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子跟我说他家在上面,我问他他的房子得值多少钱?他说大概900多万吧,然后我们就聊起,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开出租车,把房子卖了去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不是挺好的吗?当天北京的雾霾特别厉害,天灰蒙蒙的很吓人。老师傅说在这里从小长到大有感情,房子再值钱也是住的,不可能到老了还离开自己的故土去外面生活,这就是大城市原住民的思想。其实提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数是从三四线城市来到大城市之后,有了一定的积累又开始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才会纠结这个问题,在大城市呆久了,朋友也不是很多的话,应该都很想回到故乡,本地人大多数是不会这样想的,因为大城市就是他们的故乡。所以说这个问题要分开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