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弱于男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前不久,公司搞竞聘,几个女职员够条件,但没有报名,问她们为什么不报名?她们回答,反正选不上,何必去参与?也有回答,竞聘上岗了,工作压力大了,无法照顾家庭。职场女性弱与男性,一方面是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心理,另一方面是女性自卑和自我逃避的心理。
千百年来,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工业时代,男性由于体力上的优势,占据职场的绝大数职位。但是,现在是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和智能机械的兴起,体力已经不是职场的分水岭。现在的信息时代,女性的优势正在崛起,但女性回归家庭的比例却在上升,这是为什么?
一是职场对性别的歧视。从全球范围职场看,中高层中女性的占比不到22%,在中国甚至低于10%。这是因为职场博弈,更多看中理性思考和果断决策,然而女性往往是感性思考和犹豫决断。这就是职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认为女人就不适合做管理,不适合当企业家,因为女性太感性、太温柔、决策不果断,下手不够狠,不适应职场竞争。
二是家庭对性别的依赖。据统计,生育对女性提职加薪的影响是巨大的,生育前后,女性的收入和职位都是下降的。然而,男性的提职加薪曲线,没有受到生育的影响。家庭生育的负面效应,只让女性一个人来承担了。这就是家庭对女性的依赖。生育期,对女性的职场生涯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男性一方面占据生育期的优势,一方面又打压生育期的女性,真是岂有此理。
三是女性的自卑和自我认知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女性优势的崛起,但女性回归家庭去生育的比例反而在升高,全球都在搞女性赋能计划,但中国却把女性赶回家庭。这里面有女性自己的心理自卑因素,比如,孩子的事情更加重要,老人的照顾更加重要,如果女性不做出自我牺牲,就是自己太自私。为家庭做出职场让步,也是女性奉献精神的体现。导致女性不够自立自强,如果女性经济上不独立,职场上就会处于弱势。
职场女性弱于男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这个观点先入为主了,职场女性中,杜拉拉式的强人比比皆是,尤其在很多行业,体力已经不是竞争优势,智力和技巧的因素日益变得举足轻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高。
比如媒体行业,很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都是女性,尤其中层这个层级,女性比例更高,根本原因还是女性心思细腻、方式灵活且野心有限或者说忠诚度更高,男性领导用起来顺手。相比而言,男下属难免会有锋芒,且社会角色定义中,男性的事业属性更大,这也是职场江湖更多的是男人之间的互撕,直到分出胜负为止。如果留意观察,一个强势的男性领导,在可能的情况下,更愿意被女性下属围绕,此处略去100字……
当然从全世界来看,行业领导人大多还是男人,男权社会并未被动摇,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基础提升,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体力日益变得不再是职场重要竞争因素,我们未来再次迎来母系社会的可能并非不存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