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忍让迁就,别人越是看不起你?

武侠电影经常有这样的桥段,面对歹人百般羞辱,高僧(高人)总是忍让迁就,歹人越发猖狂,高僧被迫出手,打得歹人跪地求饶。高僧经过修道,慈悲为怀,忍让迁就,善良的人尊敬他们,不善良的人觉得他们好欺负。高僧必要时出手,让看不起他的人老实了。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之说,孔子还说了一句话:以直报怨,就是用坏人的方式回击坏人。毛伟人也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当今世界,仍然是以武力和经济实力说话,西方谚语,还是用拳头说话。普帝最近的名言:原谅他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务就是让他去见上帝。

一味地忍让迁就,从心理学上有三个特质:一是讨好别人的人格;二是害怕惹怒别人,自己吃亏,所以忍气吞声;三是自以为是的修炼内心,以忍让为德行。那么,从心理学上看,你忍让别人,实际上是让自己吃亏受委屈,自己把苦水咽下,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都不珍惜自己,自己都不保护自己,怎么赢的别人的尊重和敬畏?自己不强,别人就喜欢捡软柿子捏,这是普遍规律,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中国人比较认同“忍经”,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得胯下之辱,忍得云开雾散。这种“忍经”与孔子的“忍”不是一个概念。国人的“忍经”,骨子里是胆小怕事,根子里随大流。比如,日本侵略中国,有的村的百姓一盘散沙,任人欺辱。这个忍,其实就是胆小怕事,而且还怕“枪打出头鸟”,你先跳出来你倒霉,别人倒霉了我就安全了,没想到敌人用机枪扫射。

职场不易,必要的忍是必须,但不是一味地忍让迁就。什么能忍,什么不能忍,这是一个人职场修炼问题。该忍的不忍,你要出事吃亏。不该忍的你忍了,你被人家瞧不起,惹来更多的欺负,这基本就是职场规律。怎么把握这个尺度呢?还有一个是怎么把握忍耐的阈值呢?

我认为有一些东西该忍,有一些东西过了阀值就不要忍。比如,对工作本身的苦,要忍;对工作本身的难,要挺;对工作本身的寂寞,要熬。因为这种“忍”,对事不对人,是厚积薄发的前期积累。在人际关系上,对一些鸡毛蒜皮、不伤及利益的小破事,不是忍,而是不听不入,就是说让这些破事不入心,也谈不上忍。对那些伤及你利益、损害你尊严、破坏你前途的人和事,一定要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别人知道你的底线和反击力度,就不敢招惹你了,反而为你创造了更加“和谐平衡”的环境,让你集中精力做大事。

为什么越是忍让迁就,别人越是看不起你?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