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两个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可同日而语。90时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下海经商机会多,挣钱也比较容易,当时形成了“下海弄潮”的景观。当然了,也别过分夸大,那个时代经商的,要么是没有工作的二赖子,要么是停薪留职的公务人员,所以,并不能说明他们多勇敢,而是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他们有退路,没有退路、真正裸辞的公职人员并不多。
那个年代,百废待兴,社会需求大,市场机会多,好像做点生意就能发财。政府单位的工资很低,才几十块钱。有的人在门口卖油条,一个月能挣几百,是工资十倍。卖茶叶蛋的比造导弹的赚钱。有些政府单位的人员,为了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勇于下海经商。但是这类勇敢的弄潮儿也不是很多。
当年,真正发财的政府单位人员,是那些有权有势有资源有人脉的公务人员,这批人轻轻松松发了大财。比如,有一位处长,手里本身就有钢材审批权,给人家批条子,让人家一倒手就赚几万,眼红了,还不如自己做。处长自己办了一家经贸公司,专门倒钢材,原来的审批人员早就穿一条裤子了。处长很快就成了暴富的大老板。
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内部资源批条子的好事基本没有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职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到处鼓励创业,但创业失败概率到了95%以上,全国创业公司平均存活率不到两年。现在的大学生早就看透了,创业风险太大了,还是铁饭碗保险。所以,这些年来,国考一直过热,有的岗位竞争比例高达2000:1,一是图公务员的稳定性,二是图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三是图公务员晋升后的社会地位高。
其实,创业本来是一项小众的职业,肯定不是人人创业这个概念,全世界都是这个2:8的规律,20%的成功人士,80%的普通员工。大多数人都是打工的,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的。哪里有人人当老板的?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逻辑。前几年,也兴起一阵子创业热潮,但是这几年看看,大多数倒闭了。这些热血青年彻底歇菜了,后来的年轻大学生终于学乖了,与其创业找死,还不如考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呢。
总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里有利益人群往哪走。90时代,创业经商利益最大,当然吸引一些能人去弄潮儿。现在社会,创业失败风险很大,生活压力这么大,谁的抗风险能力都无形削弱了,大学生更加务实,更追求稳定和安稳,所以,职业最稳定的公务员成了香饽饽。
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饭碗的份量不一样,毕竟时过境迁。
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因为那时公务员工资低,下海能捞钱。因为现在公务员福利待遇好有面子,工作安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人各有志,什么工作都会有人做得好,就看你是不是够优秀。
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90年代公务员工资还不是很高的,而外面经商相对来说竞争不激烈,做老板赚大钱,谁喜欢公务员这样单调没多少钱的生活?现在公务员待遇提高很多了,外面竞争激烈,形势已经变了!
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90年代,社会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而如今社会基本没有任何机会了,下海无异于死亡
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90年代初,我老公辞职下海。当时他只有26岁,作为市交通局第一个交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已经是市交通局的副科级,工资只有100出头,当时交通局没有福利房,如果结婚只能租房,各种压力下,我老公辞职了,这些年也挣了点钱,有房有车。对比一直在交通局呆着的同学,基本都是局长副局长了,住200平方的福利房,甚至不止一套,这些年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辞职下海的收益。而且,年纪越大,越懂得“稳定”的可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