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流着泪看一个笑话。
简介一下电影主题和主线:
民国时期,一所乡村四位教师,用一头驴谎报教师编制,骗取工资,四个人分五个人的工资。因为当时是乡村教育体制改革,废除私塾,兴办现代教育,受到农村抵触,学校一共才六个学生。这些人为了骗取教育部的美国奖金,用当地小铜匠(类似叫花子)冒充吕得水老师(驴的名字)。美国奖金每月10万,教育部只给学校3万,克扣幅度之大。一串闹剧之后,教育部的考察官员知道了真相(假的吕得水英语老师),为了骗取美国人更大的奖励,教育部官员与学校共同合谋上演了一出好戏。最后被小铜匠的凶悍老婆搅黄了。就是这么一处黑色闹剧。
但其中的主线是张一曼女教师,从头到尾,她算是一条主线。张一曼老师是一位性开放又率直,简单快乐的女教师。为了学校的“大局事业”,主动睡了小铜匠,睡服他合伙造假当老师。这一举动,直接伤害了想娶她的男教师裴魁山。当小铜匠凶悍老婆找上门了“打破鞋”的时候,为了学校的“大局”,说了很伤人的话,即:我和小铜匠睡觉,但在我心里,小铜匠就是一头牲口。引发了小铜匠的疯狂报复。也遭到了男教师裴魁山的疯狂报复。然后,校长和其他教师,在教育部的权利和无力压迫,在学校经费的利益诱惑下,全部变得懦弱无能,甚至帮助他们羞辱张一曼。导致张一曼疯了,最后自杀。
开心麻花的上乘之作电影《驴得水》,虽然不如其他几部电影搞笑卖座,名气不大,但真的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好作品,用喜剧手法表达悲剧,嘲讽民国教育的体制机制、抨击人性的变化和丑恶、悲叹人生的无奈与坚守。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张一曼这一个角色,整个电影的讽刺和无奈,表达的都是非常不错的。
女性开放主义的女主张一曼老师,为何引起观众的惋惜和心疼,这是因为弱者同情的效应,她的结局最悲惨,她又是贯穿电影的主线,演技又好,性观念开放,很自然引起观众关注。怎么看待张一曼呢?
张一曼在当年包括现在,也是少见的一个人物形象,她对性的开放、对爱的不屑,非常特殊。但她又敢做敢为、直率无拘、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这种注定最后是悲剧。我的理解与许多回答不一样。这个悲剧是张一曼自己造成的,虽然这个影片表现的是人性的变化和丑陋,但张一曼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与整个大背景关联度不大,用不着抨击大背景。所以,为何我流着泪看完这个笑话,就是对张一曼这个角色的又爱又恨。
张一曼的悲剧在于:她故意激发了人性的恶。所以,人,做事,要有余地,不要激发别人对你的人性之恶。你招惹别人别过火,否则,就要防范别人凶残报复。这是一个人性命题。
张一曼对爱慕她的男教师裴魁山伤害很深。张一曼一直与裴魁山睡觉,但嫌弃他体力不行。两个人就公开在学校会议上说这些事,其他人也满不在乎了。但是裴魁山爱上了这个女人,不管她当年多么烂、多么放荡、就是一座公共厕所,那是人们不懂她,他懂她,要娶她。对于裴来说,他说这个话是悲壮的,甚至有点英雄主义情怀。
但张一曼什么态度?翻译过来:我就是和你(男人)玩玩罢了。我以为你(男人)也是跟我玩玩而已。没想到你(男人)还一本正经说爱我。我去。我可不愿意和你(男人)玩认真。所以,以后我不跟你(男人)玩了,就怕你认真。
张一曼对小铜匠伤害更深。小铜匠不愿意合伙造假。张一曼在一群老师面前表态,我今晚就睡服他。说这话的时候,满不在乎,笑嘻嘻的。本来张一曼就想玩玩这位小鲜肉。张一曼教会了小铜匠各种姿势。让小铜匠迷恋上了她。同时,当裴魁山表白之后,张一曼居然这么毫不顾忌地睡小铜匠,彻底激怒了裴魁山。
小铜匠迷恋张一曼之后,被凶悍老婆发现,理由是小铜匠会了许多姿势,肯定是你们这里的坏女人教坏的。为了打发凶悍婆娘的干扰,学校又让张一曼顾全大局,承认是她教坏的。凶悍母老虎要打张一曼的时候,小铜匠爆发了,保护张一曼。但张一曼为了让小铜匠死心,说出了最狠毒的一句话:你以为你是啥?你是我心目中只是一头牲口。
张一曼率性可以,放荡不羁可以,自由自在可以,但做人做事不留任何余地,伤人太重,这是导致两个男人人性扭曲的导火索。虽然电影说,男人本来就会在金钱利益和权利压力下变坏。但这部电影里,还是张一曼的刺伤,导致男人不顾一切地羞辱她。
张一曼的疯和死,主要原因还是她自己,次要原因是校长他们的软弱无能,直接导致因素是教育官员的武力压迫。但观众往往有同情弱者效应,对张一曼同情多于批评。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教训就是,自己不要轻易去激发人性之恶。
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张一曼+铜匠媳妇=田小娥
当然我承认这仅仅是文学作品给予我的刻板印象,因为你当然也可以说张一曼表现出的是一种原始的狂热的欲望(美其名曰自由吧)像曹禺《雷雨》里的繁漪;其为了大家而牺牲自我的命运又像极了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对于形象的归类取决于你的最深刻的认知的代表形象。而在我心目中,足以体现女性对于男权的抗争的、以满足自身欲望为自由来对抗传统的、本质上又保有淳朴可爱天真的传统女性的代表形象是《白鹿原》中的田小娥。
张一曼来这里的初衷是什么?她想脱离世俗的纷扰,凭本心自由的生活,向往浪漫的爱情,什么是浪漫,当她唱起“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就要天亮”的时候,当她洒起剥了皮的蒜当雪花的时候,所有的观众不能不为之动容,此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纯情的小姑娘,一个内心极其洁净的小女子。
是的,你可以说她的本心是自私的:其他的知识分子都美其名曰地来搞”伟大的农村教育事业”,唯独她坦诚自己的初衷只为了自己的自由。你也可以说她是放荡的,她随口肆意的说着些调侃男人的荤段子,露骨的勾引每一个男性来满足自我欲望。
但我必须要问:当她从纷纷扰扰的上海滩(我也不知道她从哪来的,反正不是上海就是重庆)脱离,遗世而独立,追求自由而来这个四人集体后,她自由了么?!恰恰在接下来面临种种利益纷争的时候,她都是为了所谓四人集体的利益而做了“丑恶”的行为(这里不得不提我们倡导的伟大的集体主义)如果说“睡服”铜匠的行为,是出于迎合自己肉欲的需求而为了集体,为了学校。
那当她被逼向铜匠媳妇承认与铜匠的关系的时候,如果她确是肆无忌惮的、放荡的“臭婊子”,她就完全不假思索的承认啊,但她想到的也还是不可以承认,她说到,只要她承认了,铜匠的一生就毁掉了,此时的她,想的并不是自己的青白,而是铜匠的人生。
那么即便我承认此前的肉体牺牲不是屈服于集体利益的话,可最终她还是为集体所迫向铜匠媳妇承认了,而她又再一次为了集体而逼走铜匠时,迫不得已的骂出伤人的话:铜匠是畜牲!张一曼内心明白这句简单的话对于铜匠的伤害不仅仅在于他紧握的那一丝幻想的爱情的破灭,更重要是人格的侮辱与价值的否定。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铜匠的第一次改变,铜匠起初有一个卑微的身份与一个“屈辱的不光彩的”家庭,但他有着天生的资质,在如假包换的“吕德水”打包后萌生了突破传统、现实的五四抗争精神,但可悲的是,这种转变是凭借着张一曼特有的“女性的风情”得到的,而她对于妻子的抗争、对于西方先进文明的向往仅仅是缘于张一曼那一缕头发的幻想。
这点脆弱的支撑,这点天真的信念,支撑着他不畏妻子的强暴(你出轨你还理所应当了?当然在五四新观念下,这种弃封建原配而寻找自由爱情的不计其数)。但一旦张一曼对他否定,他建立起的脆弱的新的进步价值观念就会轰然倒塌,与之而来的就是人性的异变,就是占有不成的报复欲。好像有些扯远了,此处稍微提一下,铜匠对于爱情另一方的女性与裴魁山是如出一辙的,都是没有被满足后的横生报复,只不过铜匠来的自然,裴魁山来的卑鄙。
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剧情转折上有些略生硬人物塑造的不饱满,略有些惋惜。
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张一曼被大家评论得很多,一个具有超前性观念的独立女性。性在她眼里是玩乐,在别人眼里是交易,亦或是契约。她可以做到拔屌无情,别人做不到。得不到她,就要野蛮地毁灭她。她过于天真,当理想国崩塌的时候,精神防线就容易被摧毁。
张一曼看重的是得到的婚姻,而得到驴得水的时候,其实也是现实自身得到自己喜欢的驴得水的交换,而张一曼看重的是李雪莲一年才能得到的2000元(其实有矛盾,一个人占便宜,另一个人吃亏),但是张一曼并不会对于驴得水不满,她也接受婚姻是等价交换的理念,所以,一曼对于优渥环境的向往,对于李雪莲得到的关注,都没有得到满足。
片中张一曼没有服过软,在陌生人的挑衅面前,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但是面对熟络或客气的朋友她没有一点的架子。这种高傲的架子,是她自己端起来的。为什么?为了保护自己。
没有人愿意坚强,人为什坚强?因为不如意,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才要变得坚强。张一曼也一样,是什么让一个娇贵的大小姐变得坚强?是生活,是为了活着。
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首先是为他悲剧的结局惋惜,可以说张一曼是电影中最纯粹的人,他为了自由可以放弃更好的发展条件,虽然身处偏远的小山村,却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风流、大胆,主动向男士示爱缺不为名利,这样一个纯真、善良的人最后却落得自杀的下场,这当然令人唏嘘。我觉得张一曼是这部电影塑造最成功的一个角色。
从一开始他就是剧中最追求自由的那个,虽然电影里面没有说过他的身世,但是从几位教师的对话当中不难发现,张艺曼应该有一段,被迫着、不自由、甚至出卖自己的悲催生涯,后来被校长所救,来到这里,来到这个“没人管的自由之地”
当她被自己最信任和心爱的人出卖和辱骂,被最信任的人剃发、被曾经喜欢的人痛骂、被强烈保护的人无视......任所有人的内心都会看穿那些虚伪的人到底是谁,而为这个实则真心和善良的张一曼,为之心疼惋惜和唏嘘吧。
电影《驴得水》里,为何观众会对“张一曼”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1942年,从京仁大学毕业的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孙校长及其女儿,五个人跑到西北高原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能得到一笔教育基金,五人虚构“吕得水”老师。
可没想到教育部派来特派员视察工作,无奈,他们只能找到村里面的一个铜匠来冒充,顺利过关后,“驴得水”又被包装成农村教育家,借此申请美国慈善家的助学基金。
但在关键时刻,铜匠却不干了!
张一曼淡然地说:“没事,让我看来睡服他。”
经过这一睡,还真的帮学校争取到了三万法郎的教育基金,与此同时,这也让从前对张一曼爱得疯狂的裴魁山心生嫉妒。
但没想到,铜匠的媳妇发现了两人的苟且之事,一直没能找到发泄机会的裴魁山借此大发雷霆,对张一曼更是明嘲暗讽。
最后在校长的暗示下,张一曼无奈只能站出来承认。
没想到,一直唯唯诺诺的铜匠竟然直接站出来维护张一曼,可他自以为的英雄举动,在张一曼的嘴里去成了猴子把戏,而且还说是因为想要利用他才会发生关系。
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铁匠让所有人都骂张一曼,裴魁山恶毒的语言让张一曼痛苦不已,完全没有活下去的欲望。
到最后,张一曼用枪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