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这就是办证小广告漫天飞的根源。对这个人表示同情,但应该辞退,尽管有他的难言之隐。比如,用人单位就是看“文凭”入门,他有真本事但没有文凭也进不了门,也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用假文凭混进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是诚信人品问题。这就是一个两难选择。不能完全责怪求职者,也不能完全责怪企业,应该从两方面同时入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依然解决不了。
招聘职场应该抓两件事,一手抓“看能力不看文凭”的文化,一手抓“做人做事的诚信建设”。正规企业,肯定重视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的,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所以,我们强调做人诚信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先给那些没有文凭的人打开一道门?但是这个矛盾,没有解决之前,要看企业家是什么价值观?如果以人品至上,那么,此人不留。如果以能力至上,此人要留。关键看企业文化。
比如,阿里出现一个抢月饼事件,阿里辞退了四个大牛。这四个大牛因为设计了小程序,多抢了几盒月饼。马云认为,违背了公司的价值观,就是诚信为本,这是最根本的价值观,任何行为不能逾越的红线,犯了红线就要付出代价,不管他们多么优秀贡献多么大。
所以,对大企业和正规企业来说,入门前要严格核实学历信息的,基本上对造假行为杀无赦。对一些小企业,就看老板价值观了。比如,核心骨干,造假是瑕不掩瑜,不会上升到人品层面,或者上升到人品层次也不要紧,企业以能力为导向,只要你能带来利益,你是什么来路不问。风险在于,此人会不会背叛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呢?所以,诚信,应该作为根本原则。
如果职场形成了重视能力的文化,那么,造假文凭的事件就会大幅减少。企业多给那些低学历人才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也至于冒险造假。目前,这是一道两难题,至少目前还有解决好。所以,我们呼吁还是要两手抓,一手抓重视能力的文化,一手抓员工的诚信建设。
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我以前就是用的假文凭,应聘到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当初跳槽的时候,发现装证件的袋子不见了,然而我又先给用人单位投了简历,并且通知我去面试。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没法补上文凭的,另外,我读书比较早,文凭在学信网上还查不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办了几个假文凭。
面试的时候,文凭只是看了看,复印了一份存档。后来在入职的时候,会要求填写一个真实承诺,也就是说,自己的文凭,经历,等等,都必须对用人单位开诚布公,保证真实。写这个玩意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是在撒谎,是在作假。
但是我随后想,回头入职我跟老板把关系搞好,再去坦白从宽吧。我准备在工作上来说明实力,而不是用文凭来说明实力。作为一种欺骗策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后手,单纯的欺骗肯定是不长久的,我深信,即使是用假文凭蒙混过关的人,只要在工作上可以表现出有用的实力,公司方面肯定也会酌情考虑,毕竟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当时我用假文凭顺利入职。那家公司当时内部比较动荡,业务开展不顺利,人浮于事。我是负责行政方面的工作,一到公司,就受命完善公司的文化制度,工作流程,奖惩机制。这一点,我的老板还比较满意,他觉得我还能插手一下商务部门的工作,当时商务部的老大缺席,没人管,所以我也担起了这个责任。
我们那个商务部门主要是招商和扩展,就是把旗下的门面租出去,同时完成网点布局建设。这两项工作内容我都动用了一些关系,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公司的经营指标,比如铺子出租率,我接手之前是60%,接手之后是85%,而网点扩展则签约了六个场子,总面积11000多平,符合公司的拓要求。基本在工作上树立个了一个人设,也就是多少还能为公司办点实事。
当时的老板,对我还算比较信任,我也隔三差五跟他套近乎,从喝酒开始,慢慢地跟他熟络了,彼此也会聊些人生志向,谈谈思想,说说过往,再到后来,大家一起下馆子,到他家做客,一起去娱乐城泡妹妹,就像兄弟一样。
在某一天,我跟他聊了我假文凭的事情,他没有特别的反应。当时我们在喝酒,说着说着就把心底的这个小秘密说开了。他的意思是,我的能力可以免除验证文凭,也就没有追究。其实这是我意料中的事情,我这人有个长处,特别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毕竟一直都在心理学领域学习,自然在接人待物上得心应手,心理学的学问就是解决人类行为和关系的学问。
我的这个前老板,跟我的关系到了我可以找他私下借钱的地步,你说我用假文凭就算是事实,在他那里也算不得什么了。离开那家公司之后,我也一直用的假文凭,我有几次面试总监岗位,都是直接跟老板谈的,绕过了HR,这些公司都不是太大的公司,资产几十亿的规模吧,各方面的管理,还是挺注重人治,人治公司的好处就是,什么可以谈。
当一个公司到了很大规模的时候,形成了完善的录用标准,假文凭可能不太好使。但如果一个人有过硬的行业资本和技术,没有文凭,我觉得还是可以撬开公司的入职通道的。不过,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对用人单位使假,有些特殊情况,可以做特别说明,但没必要用假文凭来蒙混过关。如果有实际能力,那就用实际能力说话。
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文凭只是敲门砖,能力更重要。当然学历造假说明这个人不够诚实,任职重要岗位需要斟酌。
其实在唯文凭是举的今天,动辄要求名校毕业,有些公司非985、211不要,有能力又没有上名校的人只能屈居下流,他们自然心有不甘。
我以前呆的公司就有这么一个人,只有高中毕业,那时假证泛滥,他办了一张名校毕业的假文凭,在公司任销售工程师,业绩相当优秀。后来全公司都知道他文凭造假,老板与他交流后,不光没有惩罚他,还把他提拔为销售部经理,结果公司的销售额大幅提升,大家也不得不佩服老板用人不拘一格,自然公司兴旺。
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想起的就是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唐骏的学历被方舟子指出有造假的嫌疑,并发出多条微博来打假唐骏。后来唐骏不得不出来澄清,学位是真的,只是没那么好而已。侧面回应了学历造假的事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唐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曾经辅佐过三大首富比尔盖茨,陈天桥,陈发树,打工净赚10亿元,创造了日薪50万元的记录。从一个小程序员到成为微软中国总裁,只用了8年的时间。就是这么一个这么厉害的人,却因为学历造假从神坛上跌落。
看看唐骏被指出学历造假后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学历造假的风波愈演愈烈,其曾经就职过的微软,盛大,新华等多家公司也受到了牵连。其中盛大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唐骏学历更是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他的母校也迅速被大家所认知,被网友翻出一大批博士毕业生名单国内多家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赫然在列,随后掀起了一大批学历更正风波。
学历造假门事件使得唐骏多了一个人生中不可磨灭的污点,如果没有造假门事件,唐骏现在仍是叱咤商界的打工皇帝,赤手可热的职业经理人。很可惜,学历造假让他从风光走向了落寞。虽然后面重新来过,但是再也不是那个打工皇帝唐骏了。
唐骏尚且如此,不知道普通人又是各种光景。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是诚信,丧失了诚信的光环,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不会再看你一眼。没有诚信,哪来的立足之本?
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可以在单位发现前离职,用心考个真文凭!
如果一直隐瞒下去的话,结果不可逆料,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用人单位深究的话,会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
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两种方式达到目标:一个是顺取;一个是逆取。
绝大多数成功者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跨越,走的是顺利之路。
极少数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采取隐瞒、欺骗,甚至于巧取豪夺等方式实现飞越,这叫逆取。
顺取也好,逆取也罢,只要不违反法律,要想恒久下去,你只有顺守一条路。《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顺守”,是说既已取得成功,就要顺应民心,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以守住胜利的成果。
创业难,守业更难!
如果有人持假文凭应聘成功,但又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知道真相后该怎么办?
我同学,最开始在广州应聘学大教育,她是大专,那时98年以前毕业的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的。
她办了个假的本科毕业证,成功应聘进去做语文老师,其实她讲课还是很不错的,后来学校里都开始纷纷办教师资格证,那时教师资格证没有现在那么难考,要教师资格证必须拿出真实的学历,因为这个原因她没有考,也特别后悔。
再后来,回到老家了,依然进教培机构当老师,还是拿的那个假的本科毕业证,因为她在广州学大几年,教学经验丰富,所以依然成功应聘,但其实老家的教培机构门槛很低,有99年出生的大学生大专毕业,这会的大专比以前大专就水了很多,两个非师范毕业的应届大专生,他们竟然也应聘成功了!
后来教培机构查的特别严,教课的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于是同学又办了假的教师资格证,这个证也不知道是谁办的,她说去风景区游玩时拿出来都可以用,没人发现。
所以她也不打算考了,考了公办学校也进不去,年龄超了,没有必要考了!
她的课确实讲的不错,有同行还会请她去兼职,只是在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上都是造假了。
但是没人知道,或者知道也无所谓,毕竟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那了。
如果是正规的大公司估计就会查出来吧,如果你的能力出类拔萃,我觉得倒不防和用人单位坦白,如果只是一般,查出来比较丢人,不如直接走人。
像我同学这样,已经无所谓真假了,因为她的教学能力确实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