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近日,一段视频火了!大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前人事经理直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大企业的招人真相让网友吵翻了。

记得一个段子:一个三本生的简历被招聘HR扔出来,说了一句,今天你瞧我不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个三本生发奋图强,成了大老板,然后收购了那家曾经羞辱过他的小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开除当年扔他简历的HR。解气不?!其实,当那个三本生收购之后,他也会要求招聘HR进行简历筛选的。屁股决定脑袋。

这句话来源于一段求职节目中,某名企HR的“肺腑之言”。只是这句话“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被人们单独摘录出来开始声讨。企业有用人权,名企有“歧视权”,谁让你们乌央乌央求着上门的?人家给高薪就不允许人家挑挑拣拣了?有本事你别去应聘啊。招聘门槛设置985毕业生,不属于学历歧视,只要是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合理设置学历和专业,就不算是歧视,这与性别、年龄、肤色、地域不一样。

这句话虽然非常刺耳,但是你想一想,现在每年1000万应届毕业生输出能力,本科生早已“水汪汪的”,一到毕业季,应届生就像大水漫灌一样。那些待遇优厚的企业,招聘门槛自然“水涨船高”,有权在茫茫人海里挑挑拣拣。在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名企设置985名校生门槛,也是一种高效、简洁、成本低、预期好的招聘措施。

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现在是供过于求,如果有一天供不应求的时候,应届生照样对企业挑挑拣拣。比如,南方一些工厂闹用工荒,不加薪就招不到人。这是最简单的市场机制的游戏规则。再说,真正的顶尖985名校生,人家国内的名企,看都不看,直奔世界500强外企去了。企业和应届生之间,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大家也不要责怪这位HR。无非是她讲出了真话。这也反映这个HR的素质一般,如果把控好,是绝对不能说出这样话来的,这种话只能做不能说。你扔了就扔了,但你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实事求是的讲,一些门槛高的企业,都是这样筛选简历的。简历实在太多了。通过简历看出“高分低能还是低分高能”,这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不要直接扔掉,从985里的简历选那些靠谱的,效率高、概率大、成本低。

这位HR的“非985的简历直接扔”,确实带有严重的歧视感。不要真的有本事的人,是不会在乎这种嘴脸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将来混好了,回来收购你。其实,不是名校生,为什么非要去名企与那些名校生PK呢,为什么要拿自己的短处去PK人家的长处呢?这是不明智的行为。比如,你一个三本生非要去华为与清华IT博士PK,就为了不服气?真的犯不着。你就算进去,看着一大片清华博士,你先天性丧失了跑道权利。

作为HR,当然要高效率地完成面试人选的推荐工作了,我们专业术语,就是网格筛原理,就像挑苹果,网格大一些,小苹果就掉下去了。剩下的大苹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再说,高考就是人人骂、但离不开的第一道网格筛,已经替HR筛选一次了。那么,会不会有高分低能的人,当然有,还有面试环节去发现吧。

作为普通本科生,神经没有必要这么敏感,找好自己的定位,选择一个匹配的公司,先努力干几年,等你有了技术实力了,还有那么多的社招呢。社招相对来说,更看重实践能力和行业内口碑了。如果你真有实力,再去那些名企应聘部门经理或技术总监吧,有什么“报仇心态”,到时候再说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也变了。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这位HR所言非虚,残酷的事实不会因为某些人不接受而改变。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企业挑人也是这样。企业自身条件优秀:排名前、规模大、收入高、福利好、有培训、有空间,大学生争相应聘,录取比例只有1/10乃至更低,985大学的应聘人数已经超过录取人数。你是招聘人员,也会直接从985大学生里挑选,省时省力,成功率又高,即使选人失败也可说从中国最好的大学中挑选的,责任也小。

如果企业一般,都没有985大学的学生来应聘,想扔其他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也没有机会。

在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并不会太多。与其群嘲这位HR,不如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她所说的的情况?如果你不是985的学生,如何在大学阶段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便将来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我是【职业咨询顾问陈凯】,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不错,欢迎点赞、评论或点击右上角【关注】,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成就快乐工作!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很多事情只是说说而已,认真就输了

FL中规定了FL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成年人的世界里真的会有绝对的FL面前人人平等么?各种事件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平等不公平的,某些人偷税漏税几万块就被拘留判刑,有的人偷税漏税数千万数亿照样啥事没有,补上钱财就可以了。平等么?公平么?不存在的。

规定中企业不得有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实际又如何?

很多时候人心和规定是两码事。有的公司老板就是硬性的规定了只要985的,如果不是985的,再出色都不要,作为企业招聘人员,你敢去和老板争论么?你只能执行老板的要求,虽然老板的要求“不合理”,但是在企业内部,这个要求非常的合理。

有些事情是潜规则,放在台面上就难以让人接受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老板或者领导要求只接受985的,那么招聘人员及时不扔掉非985的简历,也会把他们的简历和985的简历分开放置,最后放在一边,最好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把这些简历带走,回到酒店或者回到公司再扔掉,只是有的人把这种潜规则直接放在了明面上,很多人感觉到了被歧视,实际上这个世界一直都存在歧视。这就是现实。

想不被歧视?你也去考个985把,既然你考不上,凭什么觉得自己被歧视的时候受委屈。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现实的世界,有各种等级划分,无论是成绩,学校,家庭财富,甚至身高和颜值。然而,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和接受的。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杰叔要说的是:非985大学的简历如何不被扔?

985只是名企筛选的其中一个关键词

名企筛选简历有985、211之类的关键词,但还会有其他关键词,比如拥有xxx证书、熟练xxx技能,英语口语流利,xxx大赛获奖者,这些关键词你能有一个就会让HR亮眼,有两个就会让HR亮瞎眼,他们立马就会向你发出面试邀请。

你有名企实习经历

比如申请财会方向职位的:毕马威实习项目与精英计划、安永校园大使与寒暑假实习生项目、德勤实习生项目与德勤俱乐部,普华永道发现之旅、Leap学生俱乐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有的公司更看重这些关键词,甚至比985还重要。

你在技术(专业)有深刻见解,直接得到内推机会

虽然你在双非普通学校学习,但不妨碍你瞄准一个技术或专业方向深耕钻研,你在相关专业技术论坛上很活跃,经常发表自己的文章观点与实操经验,那些大咖大牛会直接给你内推的机会,你的简历直接就摆在了HR总监的办公桌上,秒杀那些用985筛选简历的人。

举个例子,莘皓旸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大三学生,他回答了互联网大佬的一个问题,结果直接收到了该大佬公司的面试邀请。后来他10天入职滴滴快车团队。莘皓旸说:

“自从我在pmcaff上面开始产出文章,基本面试就特别简单了。起码面试官知道你是长期对产品问题有思考的。自从我把pmcaff的二维码贴在简历上之后,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翘楚产品,一个北京巨头公司在面试过程中都表示想要我。面试滴滴的时候,面试官一上来和我说,看了我在pmcaff上面写的文章,感觉很有水平,所以在面试之前也知道了我是一个大概什么水平。”

你需要做的是:从大一开始研究招聘启事,然后用三年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量身定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考该考的证书,做该做的实习,磨砺自己的金刚钻,最后才能揽到瓷器活儿。

既然出身不好,就要绕开出身问题,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一样能够赢得名企HR的芳心!

加油吧,双非院校的小朋友们!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论第一学历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问题一直都在啊,说实话我觉得不公平,因为我就是非985的毕业生啊,但是如果你是985的高校毕业生,你觉得没什么,很正常。如果你是招聘单位呢,千千万万个学生应聘,你会怎么办,野鸡大学和重点大学,你选哪个?

从源头看起,为什么家长都期待孩子们考上985高校?为什么你愿意高考得高分,不就是想上好的大学吗?为什么我们都想挤破头进重点大学?因为好大学就是好大学啊,各方面师资条件暂且不说,将来找工作就是一个门槛啊,好大学出来的不一定是好学生不假,但是不好的大学出来的也不一定是好学生吧。如果我们作为招聘单位,重点大学里的优秀学生和非重点大学里的优秀学生,我们会选谁?

说实话,很多招聘单位喜欢重点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是用来撑门面,他们确实是厉害,有资本吸纳重点大学毕业生。另外一方面,大部分重点大学出来的高材生能力方面确实是强,进入工作单位做什么都很上手,用人单位尝过这样的甜头,有这种想法在所难免。有的单位就是这样,招聘的时候,直接点名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生,我投了N多次了,初审从来没通过过,硬碰硬,没用。我只能是选择那些可以吸纳我,接受我的学历的单位,互相选择才最好。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在看不惯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简历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讨人喜欢,如果学历上过不了,那就选择那些能够接受你学历的单位,总有一家适合的单位是属于你的。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如果有个北影的来应聘,不扔干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