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职场火锅先讲一个故事:某公司员工意见比较大,老板就问,谁能提出意见?结果全部员工举手,每人都提出了许多问题。老板再问,你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举手回答。老板再问,那么谁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结果没人再举手。明白了吗?

看样子题主是生产型或业务型的基层管理人员,你想培养一名基层员工做管理人员。首先,对你有这份心表示赞赏。那么,具体回答,普遍有三种答案:一是继续培养观察,再给他一段时间;二是你自己不是“帅才”,怎么能培养出“将才”。三是及时止损,既然你当初看走眼了,就要止损换人,否则害人害己。

职场火锅根据长期职场实践,认为:如果不是你的培养问题,那么你就应该及时止损,不要影响了大局。即使你这次不淘汰他,以后他也会自我淘汰的。

第一,并不是每一位员工都能培养成领导者的。

有一句毒鸡汤,“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许多基层员工经常抱怨,只要给我机会,我也能当老板。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很多情况下,给你支点,再给你一根撬杠,你也撬不起地球来。许多员工不服班长,但你让他当班长,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不讲大道理了,实践已经证明了,大多数一线员工,很难出头当领导,别看他们都不服气。

第二,你当初看走眼了,如果现在发现真的不行,就是及时止损。

你当初看这位小伙子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具备当基层管理者的样子,你给他压担子,重点培养。结果发现,这小子扛不住事,吃不住力,镇不住场子,很令你失望,关键是员工也不服气啊。

比如,有些员工个人能力很强、个人业绩也突出,但不适合带团队。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角色定位不准。做管理,就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管理中,但许多业务型人才还是钻在业务和技术里,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看家本领。角色不切换、定位不准、精力投入不足,都不能胜任基层管理角色。其他的,人品、性格、威望,就不用展开说了。

第三,他不适合当管理者,就培养他做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吧。

许多大型企业,都是三条人才成长通道,管理型、技术型和技能操作型。以前,所有人都想做管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因为只有当官才有地位、工资高。现在,为何打开三条成长通道,就是让不适合当官的人才,各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工资待遇也同样提升上去。

比如,我们公司部门专家享受部门副职的待遇,有的部门首席专家甚至超过部门正职的待遇。那些技术人才,不适合做管理,就让他们沿着技术序列发展。同样道理,你发现这个员工不适合做管理,那么,及时让他转型走技术或走技能通道,对他对你都是一种解脱。

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培养了很久的员工并不适合放在管理层,想来是一件心塞的事情,继续培养,如果能力真的不行,那么硬是赶鸭子上架,是不是会拖你的后腿或者加重你的负担?如果淘汰,那么你是不是会被理解为没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呢?相信最初,是这名员工的某些优点,让你第一眼看中,并且这些优势绝对是和管理相关的,比方有良好的性格,或者坚毅的品格,或者活跃的思维。你看中了这些优点,所以你把他列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非但没有取得进步,反而让你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有50%是你用错了方法,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方这个员工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善于思考,也善于独立完成工作。可是你偏偏怕他出差错,事事掣肘,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以为让他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倦怠的情绪,因为知道你会干涉,所以事事向你请示,要你定夺。然后呢,然后你就会觉得他能力欠缺,不适合做管理。这个时候,你不妨再给他一次机会,真正放手,让他处理问题。或许这样会存在一些风险,但是万一他成功了呢,你岂不是多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当然还有50%,是他能力有限,确实不适合做管理。这个时候,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识人出现了失误。可是人生在世谁又没有点失误呢。这时候,必须尽快调整。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不适合做管理,或许做技术会非常不错呢。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耽误了他的时间,更耽误了你的时间。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精英菌点个赞哦~点击右上角关注无忧精英头条号,了解更多职场支招!

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里面有一句名言:“ 你希望自己带的人是什么样,你带的人就是什么样”。

如果你培养了很久,结果发现这个人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很大程度上要找一下自己的原因。

但是人通常难以看到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喜欢发号施令的领导,并不觉得自己发号施令有什么问题,但是当他听到其他人发号施令的时候,心理却很不舒服。

所以说,你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否存在沟通方面的问题。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行为,你向外传递着信息,同时也接受着他人的回传,而聚精会神的倾听,是给继任者或者员工授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听都胜于说。

也只有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才能从培养对象的言谈举止中,发现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发现这个人只是为了迎合你的喜好和风格,那你就应该检讨自己做管理者是否够好?如果你在倾听和观察中,发现自己的风格并没有影响到这人,那你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直接淘汰会比留着这样一个“定时炸弹”有更长远的好处。

但是正如“沉没成本”理论说得那样,你毕竟投入了时间、精力去培养他,也不想承认自己是“有眼无珠”,你就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又该怎么办呢?

那你就需要聚焦答案,不要关注你们两人的关系如何,不要关注自己的形象,只关注他是否能变成你“希望的那个人”。

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麻烦的处境就是,特别喜欢找原因,比如某个员工表现不好,我们会使劲深挖他为什么不好,分析不理想的行为是怎么开始的。一旦你过于纠结寻找原因,到头来你会把它归结为个人过错。

正如你花了大量时间培养的人,如果还要继续培养,那就是看他能不能修正之前的行为,是否能做和从前不一样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

所以聚焦于解决,而不是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最后一点很重要,抛弃做继任者的救世主的幻想,把那些“没了我,你们应该做不成这件事情”或者 ”我真是不可或缺的人”,扔掉这些念头,你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的人。

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深有体会 给了太多机会了还那样,我根他生气了,结果这个老底层跟我急眼了,彻底闹翻,忘恩负义的东西,他会有报应等着他的。敬告各位领导,千万慎重选择培养对象,怕搞不好看错一个心理变态就就培养一个白眼狼

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继续培养 不然下一个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呀

如果我发现我培养了很久的员工不适合放在管理层,应该如何继续培养还是淘汰?

放在他适合的位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