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名企挑选大学生就像果农挑选苹果是一样的,大苹果品相好的一箱,送往精品超市买100元一箱;小苹果品相差一堆,就在村口摆地摊,10元一撮论堆卖。你不服气,凭什么接受同样的阳光雨露,大苹果就要摆在超市,我小苹果就甘心摆在地头?说不定小苹果味道比大苹果还甜呢?!名企选大学生,也是用的“网格晒”机制,我不管你的味道,小苹果被网格晒掉了。你服气不服气,那是小苹果的事,我选大苹果那是我的事。

所以,在名企外企还国际化企业,或者一切自以为高大上的企业,宁选“贵的”,不选“合适的”,千万别怪人家是势利眼,人家这么做追求的恰恰是大概率事件。在一些职业中,985毕业生就是比普通院校毕业生有实力啊,人家当年考高分,不是智力强就是学习能力强啊,那么,智力和学习能力在职场上同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啊。至于你跟别人理论情商和吃苦精神,好像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低分高能”了,“学习差”就“情商高”了,那也不一定吧?现在的趋势,甚至是985的“智商”和“情商”比翼双飞了。

当然,985比普通本科竞争力强,也不一定啊。主要看行业和职业领域。比如,我们公司招不到985,即使有985来,我们也不愿意要,因为人家留不住啊。这是资深HR才能体会到的,有些行业有些职业,比的不是智商,而是坚守。举例说吧,石油工程行业,985的学生还真看不上,因为比较艰苦,所以,这些企业不想招985,当然了想招人家也不来啊。实践证明,普通的石油院校的学生,就踏实了,经过十年奋斗,扎根一线,熟悉业务,很快成长为技术专家,如果到了海外工程项目,年薪也是百万了。那么985喜欢去的那些名企,达到百万年薪的也不多吧。这个竞争力怎么比呢?

985名校生自带光环,心气也高,期望值更高。普通本科,自我认知好,工作踏实。可能985在入职名企时,敲门砖效应好,但长期实践来看,职场发展拼的不仅仅是学历和智商,还有踏实的作用、长期的坚持,也许,五年十年之后,普通本科生后来者居上,在职位上和事业上超越那些名校生,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高考只是一条路,文凭只是一个敲门砖,人生路漫漫,需要无数个敲门砖,谁敲开成功的大门,不看你这么来的,要看你怎么干的。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竞争肯定是很大的,如果你公司一样的工资招聘,985的和普通大学生,都愿意来到公司来,你会招聘那一个呢?就像国家招聘选调生,都在985大学里选,而不要普通大学的。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985大学和普通的大学真的相当大的差距?那这学生肯定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了,也许我们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填报志愿一定要报考985大学,当然了,你这个分数也达不到,你报也没用。985重点大学,其实并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一般同学只能考入普通的大学。能考入985大学的学生们,真的可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都是自己学出来的。相信这句话在所有人上高中的时候都会听到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一个学生的自制力非常好的时候,只要智商不是特别低的,真的可以靠自己的学习,考上985工程的大学。

看到这个问题内心真的感觉很残酷。不是不愿意回答,而是有的时候我真的是不忍心回答。985大学生无论是表面竞争力还是真实竞争力,其实都要优于普通大学生。这不是个人偏见而是残酷的现实,因为我本身就是普通大学生毕业,而我深深地体会到和985大学生之间的差距。真实竞争力从入学之前就有了差距,首先是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其次,入学之后是师资力量与学校氛围的不同使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眼界、格局上拉开了差距;然后是社会资源的对接上。教育资源的差距,不得不承认的是,985类的高校在教育资源上是领先普通的高校一大截的。所谓教育资源,无非就是两种,一为金钱资源,二为师资力量。可以想象一下,普通的某某学院对于学生做科研投入的经费和985大学的投入,肯定是有着天壤之别。

说得残酷一点,985大学生站在大学生学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生物链的顶端。从总体看,985大学的学生是高考中的胜出者,他们进入了全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享受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毕业后,社会认同度也远高于一般大学生。很多名企都是直接从985大学招收应届毕业生,其他学校几乎没有机会。 那么,985名校和普通大学的差距有多大呢,我们可从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这一点上来做对比,就很容易看得清楚。985名校毕业,大企业抢着要;普通大学毕业,学生抢着去企业面试,这就是二者间质的差距。一般来说,进985名校招聘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在国内能叫得上名号的大型企业,从这最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校好,优势真的很大,你不能不正视这个问题。 如果在毕业后,想要到社会历练,那么无论985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大多都是选择私企。私企在招收毕业生的时候,常常会利用薪资优势吸引那些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比如同一个岗位,招收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薪资只有5000,但是并不妨碍该公司愿意花8000元来招收一名985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如果没有薪资优势,985学校的毕业生有可能会选择国企、央企这些大型集团。

所以人的层次越高,可选择的机会就越多,这是优胜略汰的较好体现。很多就业单位校招时,企业只会定点去或者较好的高校招聘,校招的管培生也几乎都是大学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即使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十分刻苦,但是毕业选择时,可能就没有高校的普通学生有竞争力。高校的学生去、垄断性行业,这也就意味着会有一份更好的薪水和平台让他们发展。不管你承不承认,985院校毕业的学生和普通的大学生真的不一样。985院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的学习交流平台,大学期间结交的朋友也都是很优秀的,这是一种很宝贵的无形的财富。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是一个985院校毕业的学生,那么不管是公司还是一些学校,他们都更加的会偏向于你。而他们会对普通学校出来的大学生鸡蛋里挑骨头,各种看不顺眼,就好像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能985、211学校的学生从表面实力和真实实力总体上都比我们普通生强,但是当他们成为单独的个体,我相信,我们普通生也有很厉害的人。所以,不管是在研究生面试还是求职面试中,普通生要不卑不亢,985、211的学生要不骄不躁。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深深地体会到和985院校毕业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认可,可能985院校毕业生表现平平,但是领导依旧特别喜欢他重用他,这就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人不赞同给大学生贴标签,985大学毕业生并不意味着走向社会就是精英人才,反之,普通大学甚至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也有很多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竞争力,归根结底要看工作能力,名校背景固然能够说明学习能力,但是不能决定工作能力。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当今社会,对985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差别待遇越来越显著,在长辈心中,985大学生就是好就业,高薪的代名词;普通大学生就是毕业即失业的没前途的名片。特别是在就业中,一个学历要求就让无数普通大学生望而却步。普通大学生真的就这么差吗?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呢?

首先,对比985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

1. 在实力上,985大学教育资源多,资金充足,师资力量雄厚,获得的专项扶持也更多。相比较,普通大学教育资源缺失,资金不足,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难以获得专项扶持。

2. 在平台发展上,985大学校友平台广阔,能为学生提供更优秀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而普通大学本身资源就不充足,很难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举例来说,我朋友就是毕业于985院校,在大学期间,朋友就跟随导师参加了很多实验项目和各种课题,学校内部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实验设备,让她接触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些在普通大学很难实现。在找工作期间,朋友大学间丰富的经历和学术知识成为职场上的闪光点。在加上校友的帮助和推荐,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普通大学生梦想的职业。

其次,对比985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眼界。

1. 在抗压能力上,985大学生具有更高的抗压能力,985大学的课业比普通大学更加繁重,对课业要求也更高。而且,除了课业压力,同辈中的竞争压力也更大,身边都是学霸人才,都是厉害的同辈人,受环境影响,不自觉的会更加努力。

2. 在眼界上,985大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眼界决定人生格局。别看短短的四年时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当然有的普通大学生的眼界也很高,但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更多。而985大学生是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就被影响的。

在求职过程中,HR只能通过一纸简历来衡量求职者,学历往往能直观体现出教育程度,三观和目标,学历越高越说明曾经的努力和坚持。985大学生的竞争力往往比普通大学生要高上许多。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985大学生VS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毋庸置疑,985大学,当然是中国第一档的大学,从常理上说,从个人来说,应该比普通大学生在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见识接触面等方面要更好、更广。但是,985大学生每一个具体的人也并不绝对就一定比一个优秀的普通大学生更强。这就是通理与个情的客观和辩证的关系。

在提问中,你这种问法就让大家不太愉快。原因很简单,全中国🇨🇳不过也就39所985大学,每年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也不过数万人。每年985大学高考录取率,不过2%左右。而更多的211大学、双非一本、二本大学,从你的提问字面和语气来说,似乎显得无足轻重。985大学也并不是所开设的所有专业都强,如果你懂行,你就该知道的。

竞争→社会竞争中,虽然社会选才择人的通则是从高往低、择优录取。但这高低、优劣,肯定不只是你毕业学校的高低、优劣,而是被社会中的企业、单位、公司等具体使用中你所拥有和展现出的能力。

我一直就反对绝对主义。当然社会和企业选才用人的通则,是出于最低成本即先看毕业学校,来设置用人门槛的。这只是你所处院校的毕业文凭所展示的通识而已。

真实竞争力,首先是你个人通过学习、实践和积累奠定,再通过实际岗位和具体工作展现出来。至于你的真实竞争力如何,那只能由具体用你的企业来评判,这时就不会管你是985→211→双非一本→二本→专科的学历和牌子的差异了。

文凭,就是一道入门的门票。而拿到这样的门票,后面是什么?不是说,而是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