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还喊着招不到人是为什么?
去年秋招,职场火锅牵头组织公司招聘,为各地分公司拟招50人,报名1000人,笔试按照1:8比例有400人进入面试,面试那天来了200人,衰减了50%。二面按照1:3比例,有150人进行三面,最后按照1:1.2比例进行公示。目前,已确认不来的,已经有30人,估计到六七月份,实际到岗的可能只有15左右。
这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什么呢?
招聘的时候,雷声大,到岗的时候雨点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公司在北京招聘,报名者很多,参加面试的时候,就问能不能留在北京,给不给户口?其实,我们公司主要为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招人,最后到岗率只有30%左右。
职场火锅不讲大道理,也不讲大政策,从职场招聘实践中,已经得出了结论,实事求是地讲,大学生就业市场,这样的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几十年来,既有天子骄子的心态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有社会行业结构化矛盾的问题,板子也不能只打某一个方面。
这个现实例子,以小见大,反映出三个矛盾:
一是行业和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拿职场火锅的秋招的实践来说,北京等大城市,吸引力很强。听说要派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地市级的一线工作,逃跑的大学生达到了70%。西部城市的分公司,没有一个学生去报到。
二是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需要多的岗位是专业性的岗位,比如,互联网、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主体专业,但是报名的文科、法律、财务等通用性的专业占90%。企业想要的核心专业,报名的人少,过于饱和的通用专业乌央乌央的。
三是薪酬结构的矛盾突出。我们给出的工资起点一般,但晋升通道顺畅,如果踏实肯干,五年之内可以达到市场的70分位,但一些名校高材生,肯定不听你的,等不及五年提职加薪。
以上是职场火锅代表资方(公司方)抱怨,劳方(大学生)太挑剔,眼光高,等不及,恨不能白纸黑字,承诺一年两年三年就要解决户口提职加薪等等。企业的心态是,你还没有好好干呢,我就承诺给你提职加薪?
下面,是职场火锅为大学生说几句公道话:
这个结构性矛盾的责任,不完全在应届生一方,板子打应届生的心态是不公平的。职场老油条就可以挑三拣四,为什么责怪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良禽择木而栖,这都是人性的基本定律。凭什么把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架在“就业的道德制高点”上呢?明明是待遇不到位,还责怪大学生眼高手低,谁不是从不会到精通慢慢磨练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许多教育专家的观点是:大量生产型的企业,急需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人员,应届生2018年毕业将近1000万人,都不愿意去工厂里打工,天子骄子的心态扭曲了就业观。
这样的观点,表面看上去很有道理,大量的工作岗位你不去,还抱怨就业机会少,板子打在应届生的群体上,责怪应届生好高骛远。
职场火锅说句公道话:这样的专家,你愿意把你儿子送到工厂里打工吗?你不是倡导蓝领精英收入高于金领吗?为什么很少有专家和官员的孩子送去蓝翔技校呢?作业一线的工人中,99%的工人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咱们能不能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职场火锅的真诚建议:
一是倡导大学生改变就业观。这是前提。中国经济虽然在转型,但蓬勃发展的态势没有变,就业空间非常广阔。社会的创富业态非常丰富,许多途径都成就一番事业,不一定非要大城市、大企业、大政府就业有前途。
二是倡导企业善待大学生,许多企业都喜欢招成熟人才,对应届生求全责备,哪个人不是白手起家成长起来的呢?不要一上来就打压应届生,多培养多关心,让他们加快成长。
三是倡导国家和行业要改变就业导向。提倡青春洒在一线没有问题,但只对一小部分热血青年管用,大多数应届生都是务实的,钱不到位,凭什么给你奉献呢。你鼓励他们去西部,但是他们去了西部,看不到出来的希望,钱也没给到位,换作你,你愿意去吗?
四是倡导国家和学校要改变教育结构。除了基础学科之外,要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培养的知识和技能要超前一点社会发展,培养的学生出来之后,学业与社会过于脱节了。
职场火锅的呼吁:
2018年应届生将高达1000万左右,今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企业埋怨学生不愿意来,学生埋怨企业提供的岗位和薪酬不满意。那么,用简单的逻辑来推理,企业缺人找不到人,肯定是薪酬的吸引力不够。那么,企业提高薪酬就可能亏损了。结论是,国内的落后企业太多,以前就靠劳动力红利发财,如果工人们不那么好骗了,企业就埋怨应届生眼高手低了。这是一个社会大问题,一定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来解决,不是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