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秦朝灭亡后,秦始皇所铸造的十二金人可能也随着秦朝一起消亡。

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可能和大禹铸造九鼎的意义类似,不过不再是象征王权,而是象征皇权至高无上,表示秦朝已经统一天下。秦始皇希望秦王朝可以传承千秋万代,但是没能如愿,秦朝二世便亡了。

秦朝覆灭之际,西楚霸王率军攻进咸阳,而项羽和秦结有世仇,因此项羽屠戮了咸阳,杀光了秦宗室之人,最后又放火烧了秦宫。十二金人很可能被销毁一同销毁,或者带走,毕竟十二金人是青铜所铸,如果铸成秦半两,相当于46000000多枚秦半两,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

《史记》记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并下令将平民改称为“黔首”(秦崇尚黑色,黔有黑色之意)。同年,秦始皇下令从民间收集兵器,全部集中在秦都咸阳,然后将这些收缴来的兵器重新熔化,铸成编钟,以及十二个金属人像,故称为“十二金人”,放置在宫廷之中。

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百姓反抗。毕竟当时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用金属制作的兵器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收集天下兵器,可以防止别人武力夺权。如果百姓没有了兵器,即便反抗,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这也导致后来大泽乡起义时,百姓最初只能砍削树木当做兵器。

不过秦始皇也没有必要铸造十二个笨重的金人,要知道每个金人重达千石,大约是现今的30吨左右。按照当时的重量单位,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一斤约现今的256克(古代一斤为十六两,秦半两重八克左右)。秦代的一千石换算成现今的法定计量单位,重约30720千克,也就是说每一个金人的重量都在三十吨以上。

而且金人是用金属熔炼所铸造,虽然当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秦国所铸造的青铜剑更是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中的佼佼者,铸造工艺达到了当时的巅峰。但是铸造重约三十吨以上的金属人像并没有那么简单,青铜剑的重量一般不超过十公斤,金属人像的重量则是青铜剑的3000倍以上。

别说是当时,即便放在现今,要想一次性铸成30吨以上的金属人像也属于大型工程。何况当时的冶炼技术并不像现今这么发达,熔炼30吨以上的金属可以用众多的人力来完成,但要想做到统一浇铸可就难了,互相配合就是个大问题。

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是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可以选择将兵器重新熔炼,铸造成工艺、质量更好的兵器,也可以像上文所说铸成编钟,不仅制作更为简单,还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供人欣赏。那么秦始皇为何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铸造既笨重又无实际用处的金人呢?

有说法表示,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是收缴天下兵器的一个借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想收集天下所有的兵器,防止别人武力夺权,但是一时之间没有合理的借口,恰巧秦国故地临洮(现今甘肃定西市)有一个百姓送来一条消息,说他看到过十二个巨人,当地还有一首童谣表示这是祥瑞。

于是秦始皇以此为借口,下令收集天下兵器,制作成十二个高大的金属人像。还有一说表示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中得到老道士的指点:“铸造十二金人,方可稳坐天下”,秦始皇梦醒后,便立即下令收集全国兵器,重新融化铸造了十二个金人。

不过我认为这两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首先秦始皇除了将收集来的兵器制作成十二金人之外,还制作了一些编钟,而且《史记》中关于十二金人的记载是用“以及”作为连接,应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毕竟秦始皇比较喜欢音乐,为此还特意赦免了高渐离的死罪,那么收集天下兵器制作编钟也说的过去。

其次秦始皇要想收集天下兵器并不难,随便找个理由就行,可以说是为了百姓着想,避免有心人作乱,重启战争,祸乱百姓;也可以说防止百姓因仇怨打斗,发生流血事件,为了治安着想等等。

最后秦始皇是到了统治后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才开始迷恋长生不老,命卢生、侯生、徐福等方士寻找仙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才三十多岁,正值盛年,身体健壮,还不至于为年龄问题担心,从而为此变得迷信。

秦始皇制作十二金人可能和大禹铸造九鼎的意义相似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史书记载的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开国君主。相传在涂山之会之后(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夏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下令让九州贡献(金)青铜(铜在古代不仅是制作兵器的原材料,也是货币的主要原材料,古代一些时期所说的金便是指铜,明代之前的铜钱一般多为青铜)。

随着九州所贡的青铜越来越多,夏禹便用这些青铜铸造了造型精美的九鼎,鼎上铸有各州的山川名物、奇珍异兽。九鼎象征九州,夏禹将九鼎集中在都城阳城,以此表示天下从此一统,夏王大禹是九州之主。因此九鼎代表着王权至高无上,象征着国家统一昌盛。

《史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九鼎也被夏商周三朝奉为传国之宝,将其放置在国都,而九鼎在秦昭襄王时期就被迁到秦都咸阳,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未将九鼎视为传国之国,九鼎也不知下落。按正常逻辑来说,即使秦国不将九鼎视为珍宝,也不至于将其丢掉,那么九鼎哪里去了呢?

结合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来看,九鼎可能并没有丢失,而是被秦始皇重新熔炼,成为了十二金人的一部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最终结合上古称号“皇”和“帝”,构成了新的称号“皇帝”,自称为“始皇帝”。

秦始皇连单独的“皇”和“帝”的上古称号也不满足,看不上象征王权的九鼎也正常,于是秦始皇想重新铸造类似于九鼎的存在,不过一定要比九鼎大,数量多,那么即便重新熔炼九鼎也不够用。

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州之地重新划分为三十六个郡,下令收集天下兵器于咸阳,铸成十二个非常巨大又沉重的“十二金人”,人身上刻有铭文,和秦始皇功绩,浑身雕有精细的花纹,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秦王朝统一昌盛,放置于秦宫之中,日夜守护着秦宫。

九鼎之所以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和秦始皇下令收集来的兵器一起被重新熔炼,九鼎脱去鼎身,铸成了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十二金人”,屹立在秦都咸阳。但十二金人却比九鼎数量更多、体积更大、重量更重,九鼎最多只有九个,重千钧,十二金人却有十二个,每个都有千石之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高约三丈。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金人十二个,而不是其他数字?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会铸造十二个金人,而不是其他数字,这是因为十二这个数字在古代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远古时代,古人根据对天象的观测,创造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的干支纪元法,其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也是中华民族用来记录时间的文字,比如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生肖的产生就是十二地支形象化的代表。

《史记》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一年十二个月,一直往复下去就是千秋万代,而秦始皇所期望的就是秦王朝能够永远地传承下去,秦始皇为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一直到万世。九鼎象征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十二金人象征的可能是“秦朝天下一统,传承千秋万代”。

至于十二金人为什么没有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作了一方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的传国玉玺,以此来宣示皇权至高无上。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此玉玺为国之重器,皇权象征,称之为“传国玉玺”,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会被世人轻蔑。

不过时间发展到现今,秦始皇所铸的十二金人已经去向不明,那么秦朝灭亡后,十二金人哪去了呢?

秦朝灭亡后,十二金人哪去了?

关于十二金人的下落有三种主流说法:一说是被项羽销毁了,在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后,西楚霸王项羽最终率军攻入咸阳,不仅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宗室子弟,还屠戮了整个咸阳,最后放火烧了秦朝宫室。

《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象征“秦朝天下一统,传承千秋万代”的十二金人可能也被大火烧毁了。不过有历史学者认为,十二金人被东汉末年的董卓以铸造金钱为由销毁了十尊,另外两尊金人后来被前秦君主苻坚所得,最后运回长安销毁。

最后一说表示十二金人并没有被销毁,而是随着秦始皇去世,十二金人成为陪葬品,被葬在秦始皇的陵寝之中。那么三种说法中,哪种比较可信呢?

在我看来,十二金人被项羽销毁的可能性最大,首先《史记》中并没有具体记载十二金人的下落,但是却记载了传国玉玺的下落,秦朝灭亡后,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交给了刘邦。而且《汉书》也没有关于汉高祖刘邦和十二金人的记载,说明刘邦建立西汉后,十二金人可能已经下落不明,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被项羽给销毁了。

虽然《汉书·王莽传下》有关于铜人的记载,但只是五个铜人,并没有记载是“十二金人”、或是“十二铜人”,又或是“秦铜人”。而其他史料虽然也有关于铜人的记载,但是成书比较晚,也不是正史,可信度并不高,比如《三辅黄图》、《关中记》等。

董卓销毁的铜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所铸的十二金人则存在疑问。至于成为秦始皇陪葬品的说法更没有可信度,秦始皇制作的十二金人很可能类似于九鼎的存在,基本是和传国玉玺一个级别,秦始皇又怎么会将其带到陵寝之中呢!那么被项羽销毁的可能性为什么是最大的?

这是因为项羽和秦有世仇,项羽的爷爷就是因为秦灭楚之战而亡,所以项羽非常痛恨秦始皇和秦朝。于是在攻进咸阳后,项羽杀光了秦宗室公子以及他们的后代,最后不仅劫掠了秦宫的财宝,还放火烧了秦宫,彻底沦为废墟。

而十二金人象征“天下一统,千秋万代”,对于秦王朝有着非凡的意义,项羽断然不可能容忍秦朝再度复国。但是项羽又不会留在咸阳,正如他所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十二金人太重,不方便带走,那么只能销毁。

或者重新熔炼带走,毕竟十二个金人是用青铜铸造,共计重约一万两千石,相当于46000000多万枚秦半两,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加上秦朝灭亡,史料中再无十二金人的明确记载,因此秦始皇所铸造的十二金人最后很可能就是被项羽所销毁。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至于十二金人的下落,还需要发掘更多的史料,才有可能揭开这个谜团。

结语:

秦始皇收集天下之兵,可能是想铸造一件超越九鼎的存在,用来象征秦朝已经天下一统。于是秦始皇收集天下之兵铸造了十二金人,放置在秦宫中,让他们日夜守护秦宫,希望秦王朝能千秋万代,一直传承下去。

但是秦始皇所期望的一切并没有实现,在他病逝后,秦王朝仅仅只存在了三年时间,西楚霸王入关后,不仅杀光了秦宗室之人,还放火烧毁了秦宫室,彻底灭亡了秦朝。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十二铜人,又叫十二金人,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收缴天下兵器铸成的十二个铜人,立于咸阳阿房宫的殿前,《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图为阿房宫景区前的十二铜人塑像,这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留下的道具,十二铜人的模拟品。

《史记》和《汉书》都记载十二铜人“皆千石,高三丈”,铜人大小形状均不一,按秦量计算,铜人最少重30吨,高8米,为什么建造如此大的铜人立于咸阳,现已无史料考证,有迷信的说法是把大地分为十二地支,铸国之利器,以稳安天下。

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仅15年,十二铜人的下落也扑朔迷离,现在已考证出了十二铜人安放地在阿房宫的前殿,铸造地在今天咸阳市淳化县安子洼乡,也就是秦时的甘泉山。对于秦亡后十二铜人的下落,西晋潘岳《关中记》有大致脉络“董卓坏铜人,馀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

《三国志》、《后汉书》也有类似记载,意国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将咸阳的十二尊铜人融了十尊,铸铜钱,剩下两尊,曹魏时期,魏明帝想将剩下两尊移到都城洛阳,因太重技术有限,刚走到霸城走不动了,霸城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于是两尊留在了霸城,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将这两尊铜人运到自己都城邺城,前秦皇帝苻坚又将铜人从邺城移到长安城,毁掉这个国之重器。

图为铸造十二铜人遗址,甘泉山。

所以,按清晰的史料记载,董卓毁了十尊铜人,前秦苻坚毁了两尊铜人,但一直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有人说董卓毁掉的不是秦铜人,也有说十二个铜人由董卓全毁了,另有观点认为魏明帝无法把铜人运出长安城,石虎和苻坚就能把铜人来回运如此之远,存疑,现在有人大胆推测,两尊铜人应该卡在长安哪个低洼的河道里,被泥沙所埋,照这样说,两尊铜人至今躺在西安某个地下,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天。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秦始皇一统六国沿用郡县制度使中国进入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让中华更加有了凝聚力,可以说秦始皇历史地位及其重要,素有千古一帝之称。

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此丰功伟绩,自然本身也充满了谜团,比如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为什么要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这十二铜人最后的下落又在何处?

秦始皇为何要铸造十二铜人

关于秦始皇为何要铸造十二铜人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为了稳定大秦社稷,我们都知道秦汉时期人们比较畏惧鬼神,信奉方士,自然秦始皇也不例外。传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做了一个噩梦,梦中天色大变,秦始皇周围突然冒出很多牛鬼蛇神,使得大地四处天灾人祸不断,秦始皇本人也被各种妖魔鬼怪缠住脱身不得。在秦始皇惊醒之后,求方士破解梦境之法,方士进言到,收天下之兵铸造十二铜人以震慑妖魔鬼怪,保天下太平。

第二种,差不多也是为了天下太平,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六国贵族都想着复国,一直等待时机祸乱天下。秦始皇为了大秦基业,为了保黎民百姓安宁收缴天下之兵铸造十二铜人,震慑六国之后的不臣之心。

虽然说法多种,基本上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为了黎民和秦朝社稷能绵延万世,据记载十二铜人身高大约有16米之高,在十二铜人中,最小的也有30吨,最大的则有87吨之多,立在咸阳城非常的壮观。

不过很可惜经过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的努力,只发现了十二铜人筑造土台,该土台位于咸阳市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帝村甘泉宫遗址的两个大夯土台,土台底部周长都在200米以上。

十二铜人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十二铜人到底去哪了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史料史学家大胆推测出三种结果。

其一,秦始皇所铸造的十二铜人被楚霸王项羽连同阿房宫一起烧毁了,但是这个说法有很大的漏洞,因为后来考古发现阿房宫并没有建设完成,只是打了个地基,项羽烧毁的其实是秦王宫,自然十二铜人没有被项羽烧毁。况且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元朝时期的说法,明朝时候才有书籍记载此事,十二铜人被项羽焚毁的可能性不大。

其二,东汉末年,董卓进京致使天下大乱,董卓把持朝政,后来董卓为了铸造铜钱,就直接在这十二铜人身上取料,最后用掉了十个,还剩下两个。剩下的两个铜人见证了董卓败亡,天下大乱,三分天下后,被曹睿运到洛阳,后来被苻坚焚毁。

其三,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为了维护秦朝基业,震慑各种鬼神,同时也是秦始皇心爱之物,或许秦始皇把十二铜人埋于秦始皇陵,震慑龙脉之用。

不管那种说法,十二铜人的谜题依然没有被揭开,相信不久的将来,科技发达之后考古学家为我们揭开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纱,十二铜人的谜题也会随之解开。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正儿八经的史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查查史料就基本一清二楚了,没必要在那估计。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权威史料记载,当年秦始皇“收天下兵,以铸十二铜人”中的十个,被董卓拿去铸造五铢钱,也就是去制造铜钱了。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悉椎破铜人、锺虡,及坏五铢钱。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鐻、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以上也就是后世说董卓毁掉十个铜人及洛阳、长安两地的铜制器物,去炼铜制钱的来源。

上面我们说了十二铜人中十个的去向,那么还有两个去哪了呢?我们还需要继续查寻史料,幸好我们在《魏略》中找到了蛛丝马迹,据该书记载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欲将长安剩余的两个铜人,运到洛阳,但是在运输到霸城时,无法转运,魏明帝只好命人重新炼铜制造两个新铜人,安置于洛阳司马门两侧。

《三国志·明帝纪》裴注引《魏略》:是岁,徙长安诸钟廣、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翁仲,列坐司马门外。

好了,到这剩余的两个铜人也给你们找到下落了,被三国魏明帝给扔在霸城了,人家有新铸造两个铜人放在洛阳司马门外。

根据《关中记》记载,被魏明帝留在霸城的两个铜人,后来又被石虎搞到邺城,后来又被前秦皇帝苻坚运回长安、销毁。(见《关中记》: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

好了,关于秦始皇所铸造的十二铜人下落,至此已经全部搞清。所以这种问题,可以多查史料,网上瞎说的就别看了。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十二金人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集天下兵器铸造而成,因为颜色金黄,所以被称为金人,并非真正黄金铸造而成,

目的应该是:1,为了镇压国运,和铸造九鼎的目的相同。

2,收缴天下兵器,使天下人再无造反的兵器。和现代的禁枪差不多。

现代的专家对十二金人的失踪,认为以下三个猜测很有依据性。

1.被项羽毁了。项羽在进攻咸阳时,对已经投降的秦军全部杀掉,而且一把大火还烧了阿房宫,这大火烧了很久,连带着十二金人也被大火烧没了。这个说法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证实。

2.被董卓用了。秦朝灭亡之后,十二金人被偷偷地保护了下来,有野史记载,董卓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十个铜人融化后来造货币,剩下的两个铜人被秦王苻坚给损毁了。这里的十二个金人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秦始皇所铸造的,不管是谁也无从考证了。

3.秦始皇陵里。有人说秦始皇去世之后,这十二个金人成了他的陪葬物品,因为秦皇陵一直未被挖掘,那么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也要等以后来证实了。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秦始皇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皇帝,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关于他的朝代有太多的神秘之处,也是这种神秘吸千年来不断有人想解密这个朝代。

始皇帝曾经在一统天下后收尽天下所有的兵器,铸成十二铜人,这样天下的人就没有能力反抗他的绝对统治,十二铜人也是他皇权的象征,代表这皇帝的威严。

但是在始皇帝死后,这十二铜人就神秘消失了,千百年来也直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十二铜人究竟去了何方,一直是一个谜团。

传说霸王项羽攻进咸阳城的时候,由于项羽对秦人的怨恨和对始皇帝威严的恐惧。一把大火把咸阳宫连同阿房宫烧了个精光,十二铜人自然也是毁于这场大火之中。这个说法从元朝开始流传,明朝的时候,有典籍正式记载,但是说法不可信。

不能确定十二铜人就在阿房宫,而且根据现在人们的研究发现,始皇帝的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也就是说传说中那个奢侈的王宫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也只是建了一半并没有完功,所以这个说法根本就行不通。

但这样就有一个谜团,项羽没有烧掉传说中的阿房宫,但是历史记载项羽烧掉了这个王宫,那么问题来了这段历史是谁记载的,为何要抹黑项羽,那么真正的十二铜人又在那里。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十二铜人在汉代的时候,还是镇国之宝,矗立在宫廷,展示皇家威仪。在东汉末年,董卓乱京城,把十个铜人销毁,铸成了铜钱,剩余两个被他拖到长安城清门里。

到了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让人把剩下的两个铜人运到洛阳。由于太重,难以搬运而终止了行动。后来苻坚统一北方后,把这两尊铜人运到长安进行销毁。至此,历经600多年的十二尊铜人全部被毁,渣都没有剩。

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可信,十二铜人由始皇帝铸成它是权力的象征,成为镇国之宝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董卓真的敢把至高无上的十二铜人销毁吗?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十二铜人由始皇帝集天下所有兵器铸成,本身就是不可被触动的,在汉代又成了镇国之宝,这十二铜人的地位不是董卓能动的。

  还有种说法,传说十二铜人是秦始皇生前钟爱之物,故而把十二铜人当做陪葬品,放入秦始皇陵中,在地下守卫秦始皇。

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始皇帝作为千古一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不屑于想周天子那样做天的儿子称为天子,他与世同君,与天同休。称为皇帝,他对权力非常渴望,在他死后也要把自己的功劳带到底下去,在那里他的王朝永垂不朽

兵马俑就可以很好的见证,所以始皇帝把十二铜人带如自己的底下王国也说的过去,周朝的时候神学,巫学非常盛行,所以这个时候古代神话观也形成,在秦朝的时候都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所以很成熟,人们相信在死后也有一个世界。

始皇帝既然不能长生不老,那么就要带上自己的部队去征服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大秦帝国仍是天下的帝国,他还是秦国的王,天下的皇帝。

十二铜人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曾经雄立于这个世界之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很快又都湮没于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只留下种种传说和难以解开的谜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