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这个问题说的就太绝对了,在古代的时,也有时期女人地位是很高的,比如最开始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那时人类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时候,大致在旧时代时期和新时期过渡的时期。但随着慢慢的发展、进步,大环境的转换下,慢慢的成为了父系氏族社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情况,是大势所趋,从而导致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最终出现了“男尊女卑”的情况,而这种思想也被古代一直推崇,这样结果就是历朝历代女性地位普遍低于男性,直到现今才提倡男女平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女性地位相对高的母系氏族时期,在了解为什么男性最终取代女性较高的地位,转变为了父系氏族时期,之后在为什么女性地位开始逐渐变低,最终出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被各种“枷锁”所“束缚”,比如“三从四德”、“七出”等,导致古代女性以男性为尊。
我们也知道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是很高的,高到什么程度呢,用一个当时的情况来叙述也能看出一二,母系氏族时期,当时的孩子一般是知道有母亲,知道母亲是谁,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可见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的地位,而当时的妇女在氏族、部落之中是处于支配地位。
我们现今一般是女方嫁男方,男方娶女方的情况,在之前朝代也是这种情况,但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男嫁女”,男方去女方家居住,我们所谓的“上门女婿”。当时的女性地位高,受尊敬和崇拜,并且掌握着氏族的领导权。
在夏商周时期,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乃至秦朝到清朝,我们也知道是只有男性才有继承权,一般还是嫡长子,而母系氏族时期是按女性继承的,男性是没有继承权的,而子孙也是归属母亲。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群只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有父亲呢?
《公羊传》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所谓“无父”,“感天而生”,实际是母系制婚姻形态的反映。因为在母系氏族时期的人类对于自身生理现象还没有足够多的了解,也没有把两性关系与繁衍后代联系起来,当时禁忌族内近亲通婚,其成员必须和另一个氏族的成员通婚,又由于是群婚。
加上子女是和母亲居住,由母亲抚养,并属于母亲所在的氏族,氏族的祖先是女性,由女性世代相传。即由母祖传给母亲,母亲传给女儿,再由女儿传给孙女,依次类推,就导致当时人群只知道子女与母亲有血缘关联,而不知道父亲的存在,更不知道与父亲的血缘关联,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也以女性为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时的女性很受尊崇呢?当时处于很落后的时期,大致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类不能和现今的人类一样懂得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现今的我们是吃喝住行都能超负荷的解决,家庭不错的生活质量还很高,但是当时不行,需要靠打猎等行为生存。
打猎工作是男性负责,女性负责采集、采摘工作。而此时人类社会处于早期,身体条件一般,掌握的技能也很有限,在与其它生物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也就导致狩猎工作不稳定,有时候能打到,有时候打不到,而那时候的猎物和今天的金钱等物质类似,现今没有钱是不好生存,那时候也一样,狩猎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工资”来维持生活,对家庭的贡献较低。
当时的女性负责的采集工作是稳定的,加上当时狩猎是群体行动,个人无法积累私有财产,而妇女在生产、生活上有优势,慢慢起到了主导作用,因为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加上当时生存艰难,我们想一想当时人类可以说是啥也没有,在面临水火、猛兽毒虫、疾病的各种威胁下,可以说很难存活,生存率极低,而氏族延续的重任就是繁衍生殖,繁衍生殖是族群存续的关键,导致在一段相当长时期内对生殖崇拜,而这是男性无法做到的,这些种种原因下,都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女性受到了尊敬和崇拜。在母系氏族时期女性是辉煌、自由的时代。
不过在母系氏族时期中不平等的现象不并不普遍,有些时候也是男女平等的!因为在原始母系社会中,基本上是没有私人财产的,一切的收入都是要充公,也就是全部都要上交给部落,部落统一分配,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共产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男女的差距也不是特别大。
接下来就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了,那么为什么从女性主导而转变为男性主导了呢?因为随着社会大环境发展,男性体现出了价值,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前是狩猎为生,男性体现不出生产力,之后随着发展转为了农牧业,农耕时期雏形开始了,而往往古时候的农业和现今的农业是不能相比,现今有各种机械化的形式生产,但是当时是以劳动为主,而男性的体力往往是优于女性的,男性身体比之女性较为强壮,从而加强了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不仅是在农业上,在其它重体力劳动方面也都需要男性的来完成,从而取代了女性在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女性开始主要负责家务方面了,有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苗头,女性主要从事纺织、炊煮和生育儿女等家务劳动,因当时是以生产力为主,男子成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财富的重要创造者。男性主导了生产力就导致了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
此时生产力也较为稳定了,人类的生存率提高,家族群的势力延续已经不独靠“生育、繁衍”来保持和壮大,女性的权力就逐渐开始“缩小”了。婚姻情况也开始了改变,婚姻由对偶婚(以女子或男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对偶婚为一种两厢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向单偶婚(单偶婚就是一夫一妻制)在向一夫多妻制(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和三妻四妾差不多)过渡。
父系社会权利也开始发生转变,母系社会时期是女性继承,而此时是按照父系继承,世系也从随母系转为随父系计算,之前的集体制也逐渐解体,因为大环境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了,日子不像之前过的紧巴巴的,开始有了富足的情况,也就导致私有制开始产生,原始社会形式逐渐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父系社会男性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在家庭有支配权,因改变了之前男嫁女娶的情况,妻子开始随自己的男人居住,子女也改为父系氏族的姓氏,妻子和子女是丈夫家庭的成员,妻子要对丈夫忠贞。父系氏族中,在没有男子时,要用过继或收养男子的方法,以保证后继有人,之后在后期的朝代中也有体现,自己没有孩子了就过继亲人及他人的孩子来当子女。
父系氏族时期不仅改变了狩猎的形式,在农业生产上的的发展,并且在家畜饲养的规模上扩大,还有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也开始出现,丝织品也被发明,最后手工业水平也都普遍提高。父系社会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属于新石器晚期。
之后就到了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男尊女卑意识之后开始萌生。因父系氏族社会,男女的社会地位开始变化,男子逐渐占据了社会的主要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则退居其次,逐渐地,人们开始从女性崇拜过渡到了男性崇拜。
《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者道成男,坤道成女。”
之后发展到了周代的时候,宗法社会开始形成,这时男性的身份很明确,是属于整个家族的,而女性要绝对地从属于男性。到了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大多实行多妻多妾制,将嫡庶严格地区别了开来,儒家礼教对女性的行为做出了种种严格的规定,女性的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提到了“男尊女卑”,但最开始的“男尊女卑”的女卑并不是地位卑下,地位低下的意思,而是亲切、谦虚的意思(“卑”在古语中有谦虚,接近,亲近的意思)。男尊女卑的含义是男人有男人的特质,女人有女人的特质,决定了男女在家庭中社会上分工的不同,男女恪守其位,是倡导自然和谐,没有男女不平等的内涵。
但是社会在慢慢发展,从最原始的时候,男性的优势不断发挥作用,对比之下,女性的地位便慢慢下降。自然界本就遵循弱肉强食,人类社会也摆脱不了这个法则。统治者们自然为自己谋利益,为了发展壮大,自然会不断抬高男性地位,同时打压女性地位。长此以往就深入人心。“男尊女卑”成了另外的含义,男的尊贵,女的卑贱。
有了国家也就有了战争,而女性的体力相对男性是较弱,而战争大多以男性参战为主,而战争胜利就会获得更多的物质和权利,战争也能巩固政权。加上以经济、生理及社会意识的弱势来体现男子相对体力、生理及社会意识上的优势,从而淡化和否定了女性的人权、经济、生理、生育的价值,导致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现象开始出现。
到了汉代时期大力地褒扬女性的贞节,加之东汉的一位女学者班昭为维系家族顺应时代而写了《女诫》一书,书中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这本书系统地阐述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主要讲的是关于女性道德修养,还有夫为妻纲的道理以及三从四德的礼仪规范等。这本书就是对女子的非常大的一个道德约束。制约了女性的思想,让女性变得比较愚钝,不懂得思考。古时候,男子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这个原因。
从此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广泛地深入全社会,全面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尊女卑”还是了具体化,明显化、细致化,之后历朝历代的发扬和维护。一直到清末时期,给女性带来了沉重的压迫、歧视以及无穷的痛苦,也给女性装上了“一把枷锁”。
在古代,社会普遍认为女子应该呆在院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这也就意味着女子没有女性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自己去获得生存的这个途径。所以不得不去依附男子而生存,这就是导致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们是没有话语权的。直到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权意识的提高,才逐渐打破这一思想禁锢。
紫陌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问题,现今也是夫妻中也有类似情况,男方物质基础富足男方的话语权就大,而相反女性的物质到位说话也硬气,紫陌认为“生产力”问题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男性如果能做到德高望重,得到别人的充分尊重,那么作为女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尊敬你,如果这样的话,男性和女性之间就不会是身份与性别的差异了。女性就再也不会是男性的附属品了,女性将会是真正的女性,会和男性一样共同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正视女性,方显男性本色。
大家对“男尊女卑”怎么看?作为男性是否应该做到正视女性,做到尊重女性?从而男女平等,下方留言交流。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稍微有点头脑的都明白为什么,只不过在现阶段这属于政治不正确,我早说过中国能延续5000年这归功于古人的智慧,但以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好说,欧洲就是典型的例子,长远来看印度,非洲,中东将是最有希望的国家,而欧美包括东亚将极速衰败,发达国家有个共识,女人是消费主体,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女性地位,从这个角度说确实女人地位越高经济越发达,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当提高女性地位所能够带来的经济刺激到达了顶点,一系列的副作用产生了,结婚率,生育率急剧跌落,离婚率急剧升高,其实不要去纠结男人和女人谁的责任更大,这是经济发展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女人的社会地位越高,收入越高,必然生育养育欲望越低,依赖男人的程度越低。对于男性的要求就越高,不需要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即使不依附男人也能衣食无忧,所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投入到对自身的发展和关注上,同时男女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女性如果从单纯的性角度考虑问题,很多男人并不能使她们有交配的欲望,最终结果就是大量女性或者周旋在少数男人周围或者处于一种闲置状态,大量男性被女性排除。
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你可以去做统计,但凡家中女强男弱的,女人主导家庭,多数不如男人主导家庭和谐。而男女平权,没有一方作为主导的家庭,大多数家庭更是会纷争不断,离婚率远高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恰恰是因为“男女平权”。男女平等必须基于男女有别,而不是基于男女平权。男女有别不是男女不平等,恰恰是尊重女人。不承认男女有别,各有所长,恰恰是对女人的不尊重。
古代中国,对女性时尊重的,是男女有别基础上的男女平等。男女有别,各有所长,因此女性在家庭、在社会中有合理事务和地位,并非如今所说的毫无地位。看看节孝典故中,很多主要对象都是女性。而“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女性在家人教育中的地位甚至比父亲还高 ,子女与母亲也更为亲近。在古代,对于门当户对的亲近,你欺负女人试试,你看看娘家人会不会打上门。为何很多人言之凿凿的说,古代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中国文化,受到满清残余文化影响,靠着断章取义,或脑补推测来做判断。一个国家文化核心要义,才是决定两性地位的根本。中国文化以“天地阴阳生万物”为根本,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中国人上古时代就明白,两性有别,但两性平等。西方人怎么看待两性?从亚当身上取块肋骨做夏娃,平等吗?
把男女平权当做是男女平等,是最愚蠢的惑乱世界的文化思想。
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封建统治者虽然占尽天下美女,却害怕女色扰乱自己的统治,虚伪地贬低女人,视其为红颜祸水。
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人其实和其它群居动物没有区别,地位不是由谁来给与的,而是族群在长期演化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最初只是一个小型的部落,都是以女性的血缘来维系的。族长一般都是族群成员里的母亲来担任,其他成员基本上都是这个族长的子女。
为了避免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大多数的族群都是雄性成年之后离开族群,自己去寻找并加入到其他族群里面。
原始社会的人类也是如此。有些成年男性离开族群后,并没有去寻找新的族群加入,而是一些男性自己组成一个族群。
这些由男性组成的族群,从其他部落里劫掠女性到自己的族群里,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
随着这样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逐渐增多,原始社会的部落就出现了两种形态。一种是以女性为枢纽的部落,一种是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
大自然赐予雌性动物的使命,就是尽可能保证把幼崽养育至成年。以女性为枢纽的部落,始终只能保持以家庭为单位。
一旦部落人口增长到超出家庭的规模,部落就会开始分裂,所以以女性为枢纽的部落人口很难继续扩大。
而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因为血缘关系清楚明了,所以就逐渐以男性血缘形成了等级阶层。随着各个等级阶层的形成,部落反而便于管理,于是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人口就开始逐渐增加。
由于当时的人口相对较少,单个部落基本上不会出现物资上的短缺。各个部落之间除了因为繁衍而发生接触之外,一般也不会出现较大地冲突。
随着部落人口地逐渐增长,部落所统辖的区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各个部落之间接触就相对频繁了,部落之间的冲突也就逐渐开始加大。
为了增强自己部落的生存能力,有些部落和部落之间就结成了联盟。能够结成联盟的部落,大多都是以男性为核心的部落。
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雄性动物只会保护属于自己的雌性和幼崽,不会保护和抚养与自己没有血缘的幼崽。在掳掠到有幼崽的雌性时还会杀死其幼崽。
所以部落、联盟之间在发生争斗时,以女性为枢纽的部落里的男性,不会保护部落里的女性和孩童。相反以男性为枢纽的部落里的男性,会积极地保护属于自己的女性和孩童。
经过长时间的争斗之后,以女性为枢纽的部落就逐渐地消亡了。而女性为了让自己及子女处于男性的保护之下,渐渐地就开始依附于男性。
女人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地位的高低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纵览整个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越是在和平时期女人的地位就越高,越是在战乱时期女人的地位就越低。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古人为什么不给女人地位?
因为看到了未来世界所造成的麻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