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大家好,我是紫陌,谢邀解答。说到这段历史大家是不会陌生了,不管是课本还是影视剧都上演过很多。笔者认为如果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不管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都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秦始皇和胡亥完全就是两个人,胡亥完全没有继承他爹的一点“王霸之气”,说是feiwu都不为过,最终还是被赵高逼的自杀了,真是可悲的娃,啥也不是。胡亥一点主见也没有,听上赵高的言论,把自己几十个兄弟姐妹都搞没了。完全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也只能叫秦二世了。可悲!
要是秦始皇还在的时候,赵高就是一怂货,啥也不是,还能干个啥,秦始皇都病入膏肓了,超高都不敢做什么。完全被秦始皇震慑的。也只有等秦始皇死了之后才敢“耀武扬威”,而秦始皇的文功武治肯定是没得说,而一支军队的灵魂是无可伦比的,秦始皇在时候,军队是一个样子,秦二世的时候军队又是一个样子。秦始皇就是秦朝军队的军魂,王霸之气之下,必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百越蛮族也在始皇帝的秦朝锐士铁蹄之下被荡然无存了。
秦始皇的是继商纣王之后的最后一位人间的人皇,周朝的君主只能是天子,这个我们也知道,不论是影视剧中还是历史记载中,都是说的周天子。为何叫天子,就是上天之子。而秦始皇集天下之子民之力总三皇五帝之称,为人间最后一位人皇,史称“祖龙”!
公元前210年,一代人皇秦始皇驾崩,随后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合谋将胡亥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短短四年间,民怨四起,农民起义络绎不绝。其中比较有出名的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曾经所向披靡的秦朝走向了灭亡。
有很多人开始了设想,如果秦始皇没有那么早去世,大秦帝国还会分崩离析吗?
紫陌的答案:是不会。一、从政治制度上看,秦朝的制度并没有错我们也知道,秦朝的政治制度格局为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王朝奠定了基础。秦朝的制度成为了历代王朝的模板,甚至有些方面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央制度上,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这些官员对秦始皇起到了建议和监督的作用。秦始皇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杀人的昏君,他杀每一个人都有原因和理由,正当的建议和批评他是能够接受的。始皇帝要是一个昏君,早就下台了。
至于地方制度也是如此,秦始皇为了避免周朝宗室各国相互残杀的悲剧重演,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而改用郡县制。当时秦朝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后增设到46个。地方长官有皇帝亲自委派。这项制度并没有错,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世界同时期的其他帝国也使用了类似的制度,这还是比较神奇的!
陈胜、吴广为何起义至于陈胜、吴广起义,是地方郡县无力镇压的情况,这完全是意外的情况。
大家想一想陈胜吴广起兵时的理由: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大意就是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位时期,民间虽然也有受逼迫,比如:修建长城,陵墓、河渠等。但是民间并没有大规模反抗始皇帝的统治。从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们还是认可秦朝、认可秦始皇、也认可公子扶苏,但是不认可秦二世胡亥。至于后来的项羽重新分封诸国,这完全是因为项羽目光短浅。
直观的可以看出,就是秦二世上台造成的后果。因为秦二世上台时名不正言不顺,当时百姓都能看出来不对,导致百姓的不理解,不认可。
而后丞相李斯向胡亥建议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就是严密控制朝中的权力,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说明李斯的法家思想过于霸道,没有一点人性可言,相比商鞅的法家思想还是有所区别。一个国家一味的靠着一家思想(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是不行的。
秦二世在位期间能有这么多的起义,我们也就理解了,秦二世每天只知道挥霍无度,不理朝政。赵高这些贼子倒行逆施,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出现了大泽乡起义,如果秦始皇或者公子扶苏在,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在加上而秦二世在位的时候,那些烧钱耗民的工程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扩大。
二、秦始皇在位,项羽、刘邦根本反不起来秦始皇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做出了一系列的有利制度,例如: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修筑灵渠等很多有利的制度和措施,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文功武治是没的说。
之后更是连续不断的巡游天下,最后也是驾崩于巡游天下的途中,秦始皇巡游是为了干什么的,作为一个帝王,游玩的想法可能存在,但是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当时各个地方的稳定。
因为大秦王朝刚刚建立没有多久。六国也都是刚刚平定,秦始皇的巡游,是到各地巡视,看看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二世胡亥的折腾。也不能说事胡亥吧,算是宦官把持的朝政。胡亥只管吃喝玩乐。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等秦始皇的所有子女尽遭迫害,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因为大将军蒙恬的死,造成了秦朝北部军团的离心离德。
其次秦始皇的子女皆尽遭到屠戮,导致皇室成员宗亲没有了亲情一说,而分崩离析。此时的秦二世胡亥一直到被赵高逼死都是孤家寡人一个,皇室、军队,发生了这样的结果,也间接的导致当时的文武百官对当时的朝廷失去了希望。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即将“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秦朝。
后不断的农民起义之后,在驻守南部的王翦大军(当年征战百越的部队),也选择了独立,是为南越王。而北部驻守长城的,虽然也是秦军精锐,也因为蒙恬将军的死开始变得军心涣散,在加之统帅王离的的大将之风,魄力不够。最终于项羽背水一战的冲击下,北部秦朝精锐告灭。
而如果始皇帝还活着的情况,大将蒙恬等名将绝不会被杀,而驻守南部百越的王翦秦朝精锐也断不敢自立。秦朝还是强悍的秦朝,秦军锐士还是秦军锐士,还是那么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此时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借他几个胆,他们敢反抗吗,就算是反了有何用。秦军精锐可不是玩的,而始皇帝还在的情况下,民众会支持他们的谋反吗?看前文所述,民众的支持即使有,也断然不会多。
楚霸王项羽的单人武力确实没得说,但是楚霸王就一个,而秦朝的“特种部队”秦军铁鹰锐士可是有着1500人之多。这是在几十万秦军锐士之中选出来的,是为精锐之中的精锐。比之七十二战,无一败绩的“魏武卒”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按始皇帝的文功武治来说,在劳逸民力的时候会有一个限度,而当时的律法也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基本上每户只需要出一个劳动力即可。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只要还有日子可过,还谈什么谋反、起义,而即使过多的消耗了民力,相信秦始皇也能看到弊端而即使的修改。
我们在退一步讲,百姓确实造反了,秦始皇在位时期,民众造反有用吗?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不管是军队还是政治上的集权都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文武百官,全体将士,皆为始皇帝一体。
都不用秦始皇出手,下面的官员和将军都可以直接将起义军消灭。但是秦始皇是可不能让这种情况看到的。只会在萌芽之中便会修改,秦朝的国力只会蒸蒸日上。
假如就是公子扶苏即位,秦朝也断不会在几年之内就会覆灭,公子扶苏可是出了名的宽厚仁慈。也是让六国后代比较信服的一个公子。公子扶苏还会招揽六国的后代遗留,留任官职仍用。这样也会减少六国后代的反叛,而更是体恤如民。前面也可看到,民众是支持公子扶苏的,扶苏除了没有铁血之外,其它方面也确实没得说。相信不管是秦始皇活着还是复苏的即位,秦朝时断然不可能在几年之内覆灭。而复苏和将军蒙恬的关系也是极好,蒙恬将军也断然不会自杀。
结语:但是由于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在各方面都是有很多的不足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完善。
在前面大一统的朝代记载又很少,或是不完善,(商朝因为甲骨文的记载还算是有记录,商朝之前的夏的记载就是很少的,接下来的周朝的记载会相对多了不少,毕竟秦始皇当时的秦国名义也是周朝的诸侯国),因为前面没有大一统王朝作为参考,一切就需要靠自己。一个新的事物的弊端,和需要完善的东西是很多的,而秦朝就是一个全新的大一统朝代。
有很多制度和一些问题还是有多欠缺的,需要一个过程来完善,但是这些问题需要的时间的沉淀才会体现出来,并加以改善。相信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是可以做到,或者一个贤明的君主也可以。但是秦二世胡亥就放弃了吧!胡亥啥也不是,就是个“弟弟”。胡亥让这些不足的制度和问题,提前都爆发了出来。而还没有能力来改善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大秦王朝在几年之内覆灭。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历史紫陌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本文已声明原创】
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如果秦始皇在世,他们就根本没有出现的机会了,首先造反得有人响应,老百姓但凡有口饭吃是不会造反的,秦始皇统治时期是不会出现官逼民反的事情的,即使有也会被秦始皇的悍将消灭的。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都是未经战事的人,即使有点谋略,能和久经战场的蒙恬相比吗,再说以秦朝严格的法律,是没有人敢和他们一起造反的,始皇内有李斯为相,外有蒙恬等一些开国大将,他们根本没有一丝希望。
二世之所以被灭,皆因其昏庸无能,早已被赵高操纵,把秦始皇留下的人才都给杀了,他们首先在朝堂内开刀,把不愿服从赵高的人都给处死了,什么蒙恬,蒙毅,冯劫等,最后把李斯也干掉了。
最后他们也学着始皇去出巡,但他们的目的与始皇却截然不同,赵高是为了铲除异已,每到一个地方,都把与自己有异心的人不是处死就是免掉,换成自己的人,这样全国上下都成了赵高的狗腿子,他们横征暴敛,无恶不作,老百姓根本活不下去,所以就给了陈胜等机会,一呼百应,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几十万人,因为这些人不造反,根本没法活。
随着人才与民心的丧失,秦朝也就走向的灭亡,胡亥绝对是一个混蛋,没有一点脑子,只知享乐,我想始皇中任何一个儿子继位,都会比他做的好,始皇在地下真是难以瞑目呀!
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个人观点:秦始皇连他们的母国都灭了,何况他们这些小虾米。
“祖龙死,天下分”可见,始皇帝在天下反秦势力眼中是怎样的存在。如果始皇帝没有驾崩,有些事情不会发生,有些矛盾可能缓和,有些基础可能稳固,天下自然依旧无恙。
一、朝堂清明、政局稳定,蒙恬、李斯等肱骨之臣依旧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军队的战斗力依旧无敌于天下,政治军事根基稳固,无人可撼动,如果他们真的想不开搞事情,只能是小打小闹。
二、长城、皇陵等超级工程逐步竣工,民力得以生息,官民矛盾得以缓和。
三、国家大一统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六国人民安居乐业,六国复国势力民意基础削弱。
末了,历史不容如果,始皇帝毕竟是驾崩了。如果再给始皇帝几年,历史走向必将大不同。从后面章邯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不世出之西楚霸王,巨鹿一战就足以稳定形势,且不说迅速扑灭叛乱,起码能为大秦多争取些时间,还是可以的。可见,大秦根基还是有的。
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在我看来,即便是秦始皇还活着,秦朝还是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历来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我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更倾向于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秦朝灭亡的大势是并不会因为秦始皇的死活而发生改变。
△秦始皇
那么秦朝灭亡的大势是怎那样形成的?
当乱世终结天下初定之时,王朝的统治者应该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汉朝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可秦始皇偏偏不这么做。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并没有停下征服世界的脚步,先是抽调60万大军南征百越,虽然征服了百越,但也搭进去了30万将士的性命。南方摆平后,秦始皇又调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将匈奴赶到阴山之北后,秦始皇又征调数十万劳动力在北方修建长城,以至于闹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长城遗址
除了对外征伐不断,秦始皇还抽调大量劳工开直道、修灵渠、建阿房宫、筑骊山秦皇陵,这些超大型工程和南北两条战线几乎同时进行,全国服兵役和劳役的壮劳力一度超过200万人,占到了国内成年男性人口的1/3。
男人都被秦始皇拉去打仗和修长城去了,农田里的庄稼没人耕种,干活的农具没有人打造,市场上的盐布再也没有人贩卖,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除了滥用民力,以法家治国的秦朝,律法还极为严苛,堪称变态。在战国时期,严苛德律法可以将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可现在的秦朝早已不是当年的秦国,秦朝的子民并不只有关中的老秦人还有亡国的赵国人、楚国人、齐国人,六国的遗民并不适应严苛的秦律。
况且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已不再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而是社会发展,秦始皇却依然按照老办法处理新问题,就好比在和平时期实行军事管制,自然会出问题。
例如秦律中的延期问题,按秦律,征调的士兵和劳役逾期未至,全部处死。你能想象,就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杀头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吗?因为延期者死的律法,陈胜吴广不得已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泗水亭长刘邦同样如此。
滥用民力和严酷的律法构成了秦朝的暴政,进而引发了秦末大起义。这不是胡亥又或是赵高的锅,也不是秦始皇预料的到的,毕竟秦始皇当年就是靠着这套体系才横扫六国的,自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陈胜吴广起义后,仅仅几个月的时期,苦秦久矣的百姓和伺机而动的六国旧贵族纷纷起事反秦,函谷关以东大半个江山近乎全部脱离了秦朝的控制,齐楚燕齐赵魏韩六国纷纷重建,秦朝可以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也可以看出秦朝时多么的不得人心。
那么如果秦始皇还活着,还能再来一次横扫六合吗?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秦始皇是君王,当初横扫天下并不是因为秦始皇本人战略部署多么高明,更不是他自己带兵大战多么厉害,秦灭六国是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后就已经定下的大势。贾谊的《过秦论》中这么一句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说的是秦始皇接过历代秦王的接力棒,这才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而在具体的战争中,靠的是王翦、王贲等将领的能征善战,秦始皇需要做的,就是给与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
那么面对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是如何做的呢?
陈胜称王后,派周文攻打关中,周文沿途吸收反秦义军,到函谷关时已经有了几十万的部队,轻松攻破函谷关一直打到关中的戏地。胡亥虽然因为贪玩怠政,等起义军打到关中的时候才知道关东已反的消息,可面对不足百里的数十万大军,胡亥果断任命章邯为将,带着骊山20万囚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了周文。
△函谷关、戏地、咸阳
保住关中后,胡亥一方面让章邯继续在关东平叛,另一方面征调关中老秦人,重新组建当初横扫天下的秦军,又派驻守北方的王离,带着20万长城兵团南下。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胡亥并不是个蠢蛋,也是懂些军事的。
章邯带着20万囚犯击败了周文后,又在荥阳击败吴广,在陈县击败陈胜,陈胜起义不过六个月就被章邯平定。后来,章邯在临济击败齐魏联军,杀齐王、魏王,一直打到齐国境内的东阿,才被反秦联军击败。章邯兵败后,胡亥立马送来准备好的20万老秦军。获得补充的章邯在定陶大败反秦联军,项梁战死。定陶之战后,章邯率军北上,配合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围攻赵国,将赵军围困在巨鹿。
△章邯
只要消灭了巨鹿的赵军,那么平定秦末大起义便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狠人,那就是项羽。定陶之战后,反秦联军虽然又组织起了几十万部队,但实在是被章邯打怕了,章邯围攻巨鹿的时候,反秦联军空有几十万兵力却不敢出战。这个时候,项羽带着自家五万楚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举击溃了王离的20万长城军,极大的鼓舞了联军的士气,作壁上观的各国联军纷纷冲进战场,配合项羽歼灭了王离的20万长城军,又将章邯的20万秦军包了圆。
公元前207年10月,突围无望又等不到援军的章邯只好投降了,然后这个20万当年打天下的老秦人就被项羽坑杀了。
巨鹿之战后,秦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军平叛,刘邦劝降了武关的秦军后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子婴献玺,秦朝灭亡
从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前207年10月秦朝灭亡,只过了两年的时间。而在巨鹿之战之前,秦朝平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灭亡了复国的魏国,斩杀了起义军领袖项梁,眼看着就要平定叛乱,可巨鹿一战后,秦朝土崩瓦解,仅仅挺了10个月就走向灭亡。
秦始皇当年灭楚国,头一年因为战事不利,搭进去20万秦军,过了一年才缓过劲来,顷全国之力调集60万大军,这才在第二年灭了楚国。可巨鹿一战,一下子就损失了40万大军,而且是最为精锐的长城军团和关中卫戍军团,刘邦又在南边威胁关中,秦朝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再组织大军,也就亡国了。
如果当时秦始皇还活着,或许不会存在赵高乱政,或许岭南的赵佗也不会闭关自保,甚至刘邦项羽和六国贵族可能也会害怕秦始皇的威望而不敢反秦,但依然改变不了秦亡的命运。也有很多人说,胡亥和赵高害死了蒙恬,蒙恬要是在的话,秦朝就不会败,可章邯就是庸人,是孬种吗?这还是同一个问题,很多人将王朝的兴替归结于某个人的能力,并没有意识去深入分析那个时代,那个王朝的内部矛盾。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将领平庸,也不是因为秦军太弱,其根源在于秦的暴政,而这暴政恰好就是秦始皇本人定下的。
陈胜吴广不起义,自然会另一个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不敢反秦,自然会有另一个刘邦项羽反秦,两年灭不了秦朝,五年呢?十年呢?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到,“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秦朝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其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始皇不仅不能扭转秦二世而亡的命运,还要为此背锅。
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如果始皇帝还活着,是绝对不会让这些造反军形成规模的。
始皇帝能扫六合,一统天下,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说是老秦人辛辛苦苦打下了基业,最后让始皇帝去捡了个现成便宜。如果他没有卓越的政治才干,也不会被后世人封为“千古一帝”!
咱们也多多少少看过一些黑帮电影,当这个帮派的老大还在位的是时候,即便手下有图谋不轨,或者其他帮派有非分之想的,他们是绝对不敢轻举妄动的!因为老大很牛逼,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强大。
始皇帝在位时,手下能臣猛将众多,像李斯,蒙恬。再加上始皇帝又非无用昏君,也绝对不会像自己的儿子秦二世一样重用赵高,把李斯蒙恬这能臣猛将都给杀了。
《史书》所说的“天下苦秦久矣”,那也是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国刚刚统一六国,他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军事,为了打仗。就算始皇在世时这些政策没有转变,他的大儿子扶苏即位后也会让政策更加的亲民,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所以如果始皇在位,是不会爆发大规模的造反。如果始皇能多活几年,让公子扶苏继位,那秦国在活个百八十年也未尽可知!
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遇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造反秦朝能赢吗?
设想一下如果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起兵造反,接下来的流程会是这样的:秦始皇VS陈胜吴广,秦始皇胜;秦始皇VS刘邦项羽,秦始皇胜。就像我们经常玩的打地鼠的游戏,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就好比蠢蠢欲动的土拨鼠,而秦始皇就是手拿大锤的人。
为什么会这么说,我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明。
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对外积极扩张,对内平定叛乱,天下动荡时都能内外兼顾,一统天下后,以秦始皇的武力值,镇压叛乱轻而易举。秦始皇对外扩张秦王朝版图时,秦王朝内部小动作不断,期间,成蟜和嫪毐都反叛了秦始皇,最后都被镇压了下来。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嫪毐的下场更惨,“车裂以徇,灭其宗”。秦始皇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十分震慑人心。敢叛乱,看看他们的下场吧。
如果秦始皇还活着,刘邦等人造反相当于不要命啊,要知道秦始皇的百万雄师可不是吃素的,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令人闻风丧胆。所以秦始皇突然离世,这些驻守南北的将士顿时失去了主心骨,才让刘邦等逐渐壮大了势力。
再看项羽刘邦等人的起义实际上是一群没落的贵族,以秦二世屠杀官吏,昏庸残暴为由发起的复国运动。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几人都是以前六国的贵族,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这些昔日的贵族虽然心里多少不是很舒服,但是面对秦国强大的军队战斗力和秦朝的严酷刑罚,所以他们选择望风而动。
如果真如题主所说,在秦始皇的高压政策下,他们选择造反,很难凝聚起中坚力量。都说秦始皇穷兵黩武,但他却并没有随意虐杀官员,相反,他给予将领绝对的信任,才有了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的壮举。于百姓而言,有田可种,有饭可吃,能温饱活命还造什么反。因此,他们起兵造反很难一呼百应,也可能有些乌合之众响应,最后也只能落荒而逃。
结语: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陈胜、吴广、刘邦和项羽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秦朝的灭亡也是秦始皇一手促成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原六国的遗民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在此情况下南征北战,导致徭役赋税增多,另一方面秦朝刑罚严厉,连坐制使得人人自危,必将成为压垮秦王朝的稻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