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三国历史上,相比曹操和孙权,大多数人对刘备集团的那些人更熟悉。虽然刘备以仁义立世,而且管理很有手段,可是蜀汉内部依然派系林立,主要分为四派。

1.元老派

主要人员: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糜氏兄弟

特点:这是刘备最信任的一个派系,早期就跟随刘备东奔西跑、颠簸流离,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离不弃。他们来自北方各地,是蜀汉政权的元老勋臣。可是,这个派系武强文弱,而且大多数人去世较早,蜀汉建立时已是寥寥无几。

2.荆州派

主要人员:诸葛亮、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氏兄弟

特点:这是刘备在荆州时招揽的一批人,特别是刘表去世后,许多荆州氏族加入刘备阵营,这些人组成蜀汉政权的荆州派系。这个派系以诸葛亮为首,文武均衡,掌握着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甚至可以说,荆州派系支撑着蜀汉运行。

3.东州派

主要人员: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

特点:这是刘焉入蜀时带去益州的一批人,同时刘焉还把南阳、三辅一带数万户入蜀的流民收编为“东州兵”。因为有较强的军事力量,东州派在蜀汉的地位全面压制益州派,他们成为蜀汉政权的中层权力掌握者。

4.益州派

主要人员: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

特点:这些人是益州本土豪族,是益州真正的主人。然而,因为蛋糕有限,益州派成为打压的对象,特别是失去荆州后,矛盾更加严重。虽然这个派系处于最底层,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没有人敢轻视他们的力量。

当然,蜀汉还有一些人的派系比较模糊。比如姜维,虽然继承诸葛亮的衣钵,好像属于荆州派系,却又得不到蒋琬、费祎等人的支持,犹如一个人在战斗;再比如马超,曾经是一代枭雄,投降刘备后,却被冷处理,不好划分派系属性。

蜀汉政权四大派系,虽然元老派最得信任,资格最老,可是人员凋谢得快,反而是实力最弱的一支。荆州派一直是蜀汉政权中最强的派系,原本东州派有希望可与之抗衡,怎奈法正早逝,荆州丢失,荆州派再无敌手。

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刘备在进入益州之后,兴奋之余,统治秩序的重新构建与平衡,成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因为到进了益州,集团利益势力派系凸显。基本是以荆州为中心,区分了三个派系。

首先,前荆州期士人。这些人最早跟随刘备,如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等人,从涿郡开始随刘备四处征伐流浪;孙乾,刘琰,陈到,糜竹兄弟等人,则是刘备在豫州,徐州之间游荡时收纳的死党。

这些人跟随刘备多年,经历了艰难险阻,经受了长期的意志考验,对刘备忠心不渝。特别是关羽,包括糜竹等,都曾放弃了曹操的高官厚禄。

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不同,就在于他创业时没有自己宗族的强力支持,这些早期追随刘备的人,弥补了刘备的不足,可以说是刘备创业的基石。

第二,荆州期士人。这些人是刘备从建安六年到荆州后,努力接纳的士大夫群体。其中当然以诸葛亮,马良,马谡兄弟等人为代表。从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开始,荆州士族一部分投了曹操,一部分随刘备开始南撤。这些跟随刘备的荆州士人,对刘备也有相当高的忠诚度。

第三,后荆州期士人(或是益州士族)。这些人进入刘备集团相对较晚,他们对刘备的忠诚度,以及刘备对他们的信任层度也是较低的。但是,他们却是刘备要警惕又团结的对象。

这些人里面有一位特殊的人就是法正。法正是刘备取益州后进入刘备集团的,却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与信任。刘备进益州“以正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蜀郡是刘备统治中心成都所在地,太守非心腹不能当,可见刘备对法正的器重。

后荆州期士族的组成相对复杂,如李俨,黄权等人是刘璋时期受宠的人;而法正彭恙等却是刘璋反感的人;也有益州本土的杨洪,张裔等;更有马超,孟达等外来的人。

前荆州期士人和荆州期士人,理所当然的是刘备信任所依重的,他们构成了刘备集团的基础。但是,刘备进入益州后,势力范围扩大,内部利益集团的增多,他就不得不平衡各种利益势力。

史书上记载有刘备处理后荆州期士人的方法,“及董和-黄权-李俨-等本璋之授用也,吴壹,费观又璋之婚亲也,彭恙又璋之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竟劝”。

这段记载,乍一看是刘备对后荆州期士人的重用,每个人都有较高的位置。仔细看来就有了端倪漏出了,这几个人里面董和,李俨,费观,吴壹,刘巴原本不是益州本地人,只有黄权,彭恙是益州本地出生的人。

《三国志-蜀书》中为蜀汉七十多人立传,巴蜀籍贯的只有二十多人,不到三分之一,并且都不是显要官职。

蜀汉自刘备时代到诸葛亮时代,再到后诸葛亮时代,政权的执行者诸葛亮(荆州南阳人)——蒋琬(荆州零陵人)——费祎(荆州江夏人)——姜维(凉州天水人)。包括弄权的杨仪也是荆州襄阳人。

由此可见,蜀汉势力派系之中那一派厉害了吧!所以,史书中有记载说:“昭烈(刘备)入川,荆楚人贵”。

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荆州派最厉害

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蜀汉集团,整体上分为外来户与益州本地世家两大部分,所以这两个派别一直斗得死去活来,最终为何刘禅投降?

因为外来户战败,刘禅再不投降就要被益州世家砍掉脑袋献给邓艾了。

大体情况是:

1、原从系

以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二糜刘琰这些为主。这些人当然是刘备核心力量,但是人数少,也逐步老去,后期基本退出。所以刘备刘禅先后选张飞女儿,也就是试图维持这种核心圈的存在。

2、荆襄士

当然以诸葛亮为首。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跟随诸葛亮在刘备膨胀前的关键时刻上,给予非常坚定的支持,是蜀汉政权的骨干层,也是长期把持权力的主体。

这个团体还包括黄忠。

3、东州士

这是很早,甚至刘焉入蜀前就迁居益州。

以吴懿李严为首。他们是刘焉刘璋也是刘备的支持力量。刘焉时就有三万多户,是四刘政权的同盟与政治基础所在。

吴懿:

刘备将军权给李严,娶吴氏,都是在扶持这个集团。哪怕李严被诸葛亮弄倒,东州集团的地位依旧不变,就是这个道理。

4、本地世家

以张秦两大家族为首。不管怎么说,都拥有最多的土地人口,但被长期压制,在蜀汉政权中只能是次要官员等级。

黄权:

5、关陇派

以法正孟达为主。因为法正死得早,孟达相对失势,所以消亡很快。

法正:

6、西凉骑

马超马岱。

7、尴尬派

可怜的魏延,作为外来户的荆州人,又不属于荆州世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就中有刘备才愿意用。而刘禅明知道魏延是冤枉的,也不会平反。

8、返回系

王平为主。以前是益州人,混得不好出去再转回来,想来实力严重不足。

9、前刘焉刘璋派

以庞曦为主。

所以,综合来说,蜀汉政权(既然是蜀汉政权了,关羽这些就已经死了)的核心是荆襄士集团,政治基础是东州集团。

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在三国历史上,蜀汉阵营大致分为四个派系。

从黄巾起义开始,刘备就着手建立自己的势力,直到在成都称帝,离不开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和益州派的支持。

元老派:以关羽,张飞,赵云,糜芳,孙乾为主。

他们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在刘备颠沛流离的时候,誓死跟随刘备,成为刘备最早的班底。

荆州派:以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马谡,张南和冯习为主。

在刘备占领荆州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刘备阵营的支柱。

东州派:以李严,法正,张松,黄权和孟达为主,他们早年跟随刘焉,深受器重。

刘璋时代和益州本土人士矛盾加深,于是投靠刘备。

益州派:以谯周,杜琼,周群,王平为主,在刘璋时代是益州的主要政治力量。

他们控制了益州的大小士族大夫,是刘备不得不争取的力量。

这四个派系中的力量也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刘备刚刚入住益州时,元老派是最有话语权的一个派系。

随着关羽和张飞去世,糜芳投靠东吴,元老派的势力受到重创,所以被荆州派取代。

荆州派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和托孤大臣,在刘备去世后一直左右着蜀汉的政治走向。

随着诸葛亮病逝,荆州派受到打压,被益州派所取代。

益州派凭借着本土士族的支持,成为蜀汉后期的主导实力。

谯周深受刘禅器重,在曹魏进攻蜀汉时,派系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然卷入派系斗争中,但在蜀汉有难时主动请战,也算没有辱没父辈的名声。

但诸葛瞻军事能力有限,最终战死在前线。

姜维在剑阁阻挡钟会的主力,双方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邓艾带着3万余人从阴平小道出发,一路披荆斩棘进入蜀汉腹地,直逼成都。

刘禅竟然在谯周的怂恿下开城投降,实在对不起刘备几十年辛苦建立的江山。

在蜀汉灭亡后,四个派系中只有益州派在苟延残喘,他们凭借着政治投机行为,获得了短暂的稳定。

随着司马家族的强势入局,蜀汉曾经兴盛的四大派系销声匿迹。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蜀汉时期有几个派系,哪个最厉害?

简单的来说,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

第一股是“本土势力”,包括原仕洛阳的益州官僚和仕于益州的本土豪强,我们统称之为“益州集团”。

第二股是“刘璋旧部”,包括追随刘焉父子入蜀的和后来投靠刘璋的,我们统称之为“东州集团”。

第三股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如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刘备的(如马超),我们统称之为“荆州集团”

这三股力量,由于有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就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

刘焉父子入蜀时,益州集团为主,东州集团是客。主客之间,曾大打出手刀兵相见。

刘备入蜀以后,关系又变了。

原本是客的东州集团,变成了主。主客新旧矛盾,则变成了荆州集团与益州、东州两个集团的矛盾;而东州、益州两个集团的矛盾,也依然存在。

所以说,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是建立在这三重矛盾之上的

刘备在时,他们的矛盾还在可控范围,矛盾也不算尖锐。假如刘备不在了,有些人就要搞事情了。

刘备在猇亭和夷陵一败涂地,就难免让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蠢蠢欲动。

据《华阳国志》,刘备败退永安后,十一月生病,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就反了。

而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去世后,南中地区各郡居然全都反了(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这无疑是让刘备深感忧虑的事情,而为他可以分忧的只有诸葛亮。这是刘备要“托孤于丞相亮”的原因。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

那么,为什么又要以李严为副呢?

因为另外两股力量也不能不考虑。也就是说,所谓“旧人”当中,也应该有代表人物,而李严是最合适的。

蜀汉政权中虽有派系,然派系矛盾不尖锐。

这是刘备、诸葛亮两代领导人输入的团队文化,刘备创业以来,就在团队中灌输了义的理念;诸葛亮执政期间,以法家治国,公允持平,颇得人心,即使对立的李严、廖立对诸葛亮仍很钦佩,在诸葛亮去世后,竟郁郁而终。

而蜀汉政权中的派系之分,并不是蜀汉灭亡的原因,灭亡的原因还是那点老生常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