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历史总是比故事还要有趣得多,历史上令妃确实是个奇女子,出身低微,汉人血统,她却能成为乾隆最宠爱的女人,权力冠绝后宫。令妃一生有四子两女,后嘉庆皇帝就是她的儿子,她所生的两女儿分别是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从礼制上看,公主有两个级别,封固伦公主一般是嫡女,也就是皇后所出的女儿才有资格用的封号。按理说,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地位等级应该是同等的,但姐姐却有“固伦公主”的头衔,妹妹只是“和硕公主”的头衔,比姐姐低一等级,那么姐妹二人,为何地位相差那么多呢?
头衔有多大,承担责任就多有大记得在《如懿传》剧中,富察皇后曾对和敬公主说过一句话:“你是公主,既然受了公主的荣华富贵,就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和硕”是一方之意,代表的是地区。而“固伦”是“天下”之意,代表着整个国家。也就说固伦公主更加尊贵,所以固伦公主享受的俸禄和待遇自然要比和硕公主高,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乾隆有许多女儿,但他最爱的两个并不是来自令妃所生的七公主和九公主:他最爱的是富察皇后留下唯一的血脉和敬公主,和敬公主嫁给蒙古贵族,却依旧有特权在京城建宅安家。另一个则是皇十女,因为是老来得子,她出嫁时,乾隆除了给百万金的嫁妆,在和孝回娘家的时候,乾隆还另给了30万两白银。
论喜爱,这一长一小,更是牢牢占据着乾隆的榜首。而实际上,固伦和静公主当时并不受乾隆的喜爱,固伦二字,虽代表王冠,饭票,但在她出嫁时,乾隆只赏了9万两白银,和硕和恪公主待遇也只是伙食标准,跟和敬公主与和孝公主相差十万八千里。
显然,皇七女真正受封“固伦公主”的,不是乾隆有多宠爱,而是另有其他原因。根据史载,皇七女被封固伦和静公主得六个月后就下嫁拉旺多尔济了,显然,七公主所谓的固伦爵位有可能与他下嫁的夫君有关。
那么拉旺多尔济究竟是何人?会被乾隆如此重视,甚至为他还晋升了和静公主的地位呢?
话说拉旺多尔济来头不小,身份显赫,人品贵重,与当年孝庄太后娘家同出一个黄金家族,姓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嫡裔,也就是曾经蒙古的皇族。
拉旺多尔济的祖父和硕亲王博尔济吉特·策棱,曾在清朝中立下赫赫战功,封号超勇。其父亲成衮扎布,著名的蒙古将领。拉旺多尔济也是“扎萨克亲王”爵位的继承者。
蒙古科尔沁一直与大清朝交好,皇太极时期,满族为了获得蒙古人的支持,一直都与蒙古人进行联姻,皇帝不但娶蒙古族的女人,同时也会把女儿嫁给蒙古的皇族。大清朝的多数皇后都出自于蒙古族人,且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鼎鼎大名的孝庄太后就是一例子。
满蒙关系素来交好,满蒙和亲更是国策。当然到康熙年间国家已基本大定,此时蒙古已不是清朝的对手,所以皇帝很少再娶蒙古族的女人,但依然有公主下嫁给蒙古皇族或贵族。比如康熙的皇三女就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
众所周知,满人只有数百万兵,汉人有上亿,虽提倡“满汉一家亲”,但清朝上下都是十分忌惮汉人,担心汉人再次团结起来对满人不利,曾经不可一世“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兵,此时已经保护不了清朝了。
那么八旗兵保不住,也不敢靠汉人,唯一只有靠蒙古了,要想与蒙古保持交好,只能使命的与蒙古联婚,为了表示对于蒙古部落的重视,保持双方联姻的平等,蒙古额驸的级别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要远嫁过去的清朝皇室公主的级别和地位。
而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作为外蒙古部落,超勇亲王祖孙三代一直担任定边将军,威望极高,节制漠北数千里,为清朝北域的安宁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所以乾隆对他极为重视。
爵位背后有着不小的政治因素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乾隆为什么对蒙古一个亲王的世子如此重视了。可以说,清朝能统治整个中国绝对离不开蒙古人的支持的。在乾隆时期,虽说平定了准噶尔汗国,但蒙古的大小金川动荡的苗头依然还存在。所以此时乾隆更需要稳定住蒙古,那要想稳定住蒙古,就需要先稳定住蒙古的皇族。
拉旺多尔济一家地位显赫,是蒙古的皇族,喀尔喀蒙古和硕亲王府的世子,又是扎萨克和硕亲王的继承者,亦是喀尔喀的首领,是难得的人物,乾隆重视他也是正常的。
为了彰显乾隆对他们的重视,七公主要以固伦公主的最高爵位身份下嫁拉旺多尔济,即代表清朝对蒙古诚意和尊重。因为皇七女不是代表她个人,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
有人好奇,乾隆有那么多女儿,为何偏偏选令妃所生的皇七女?
因为在此之前,乾隆的唯一一个嫡女,乃是原配富察皇后所生的女儿和敬公主,早已下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而纯惠皇贵妃苏佳氏所生的皇四女也乾隆二十五年下嫁给了福隆安。
所以到乾隆三十五年,此时乾隆的女儿当中,符合条件的也只剩下令妃所生的皇七女和皇九女了,为了边关的和平,于是乾隆便将皇七女提前晋升为“固伦和静公主”,然后再下嫁拉旺多尔济,给足了拉旺多尔济家的面子。
可以说,皇七女获得“固伦和静公主”爵位的背后,其实有着不小的政治因素。
相较而言,皇九女则没有皇七女那般幸运了,皇七女嫁的是蒙古的皇族,皇九女嫁的满人乌雅·札兰泰。乌雅·札兰泰属于爱新觉罗家族麾下,即是落寂家族,又是奴才,无论地位还是背后价值,都要逊色不少。
如果九公主也被封固伦公主,那么蒙古黄金家族迎娶和敬公主和和静公主的又该做如何感想?
所以乾隆将自己的公主许给奴才,也算是一种眷顾了,想迎娶以“固伦”的封号的公主几乎是不可能,毕竟像和珅这样的无几。
结语说白了,固伦和静公主的称号,归咎到底还是因为夫家的缘故。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仍然十分强大,皇帝为了加强同蒙古部落的联系,平衡朝廷势力、巩固自己统治根基,所以延续保持与蒙古联婚,固伦和静公主的婚姻,就是典型的满蒙联婚。而和硕和恪公主,是下嫁满人札兰泰,在乾隆麾下,论身份地位按照正常册封为和硕和恪公主已足匹配。所以九皇女自然要比姐姐低一级。虽说两人封号不同,但二人命运殊途同归,都是英年早逝!
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令妃,嘉庆的生母。乾隆十年封魏贵人,同年升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令妃。乾隆三十年晋封皇贵妃。乾隆六十年,因所生之子永琰被册封为皇太子,死后的令贵妃得已被追封为孝仪皇后。令妃一生一共生了4子2女,其中2女就是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看到这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皇七女的封号会是“固伦公主”,而皇九女确是“和硕公主”。
熟悉清朝公主封号制度的,都知道清朝的“固伦”这一封号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能够获得,而像康熙固伦荣宪公主、乾隆固伦和孝公主这样非皇后所生之女被册封为“固伦公主”的则是少之又少。而一般情况除皇后之外的妃嫔所生之女封号都只会是“和硕公主”。
那为什么皇七女和皇九女都是当时还是令妃的孝仪皇后所生,她们的地位会相差那么多呢?一个顶着只有嫡女才能获封的“固伦公主”头衔,而另一个却只是“和硕公主”呢?当然啦!这原因肯定不是因皇七女受乾隆的宠爱,然后就像乾隆最宠爱的女儿和孝公主一样,被授予“固伦和孝公主”。实际上皇七女在当时并不受乾隆的喜爱,这点从皇七女出嫁后只赏了9万两白银,然后只给了和硕公主待遇的伙食标准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我们要知道当年和孝公主出嫁的时候,乾隆可是给了估值超过百万金的嫁妆,而且和孝回娘家的时候,乾隆还给了她30万两白银,你说谁受宠,还不清楚吗?所以皇七女能被晋封为“固伦公主”绝非是乾隆宠爱她,那皇七女真正受封“固伦公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看皇七女是什么时候晋升“固伦公主”的,就大概知道原因是什么啦!史载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也是说皇七女是在要嫁给拉旺多尔济的前六个月被晋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那拉旺多尔济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为何他能让乾隆如此重视,甚至为了他还晋升了和静公主的地位呢?
拉旺多尔济是超勇和硕亲王博尔济吉特·策棱的孙子,扎萨克和硕亲王博尔济吉特·成衮扎布的第七子,也是“扎萨克亲王”爵位的继承者。看到这里,很多就会疑问他不就是蒙古的一个亲王的世子吗?有什么稀奇的啊!对于皇帝来说和硕亲王有啥了不起的啊!为什么他就那么值得乾隆的重视呢?
是的,一个和硕亲王的世子的确没啥了不起的。但是我们不要忽视拉旺多尔济的姓是什么,他的姓可是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在汉语中还有一种译法,那就是“孛儿只斤氏”。看到这里我想应该有很多明白了,没错这个姓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姓,也就是说拉旺多尔济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就是曾经蒙古的皇族。那么又有人说不就是落寞的皇族吗?此时蒙古早已不是清朝的对手,而且实际上蒙古也早已落入清朝的掌控,乾隆有必要这么给一个落寞的蒙古皇族的面子吗?
实际上还真的有这个必要。众所周知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八旗兵就已经不堪重用,曾经那个不可一世“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兵在此时就连打的勇气都没有,若不是绿营兵的帮助,恐怕三藩之乱早已让清朝亡了国。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清朝上下都是十分忌惮汉人,毕竟此时清朝可是有上亿的汉人,而满人却只有数百万,所以一旦汉人再次团结起来,以此时八旗兵的战斗力,显然已经保护不了清朝。
那么清朝不能靠,也不敢靠汉人,那能靠谁呢?当然就只有蒙古人。实际上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为了获得蒙古人的支持,那是使命的与蒙古人进行联姻,皇帝不但自己娶蒙古族的女人,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蒙古的皇族。比如皇太极的孝端皇后、孝庄皇后、元妃、懿靖大贵妃、淑妃都是蒙古族人,且都出自于博尔济吉特氏。亦如皇二女固伦温庄公主嫁给了孛儿只斤·额哲,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嫁给了博尔济吉特·索尔哈,皇七女固伦淑哲公主嫁给了博尔济吉特·铿吉尔格。
可以说在皇太极时期,满蒙两族就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顺治帝当初能够坐上皇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既有满皇族的血统,也有蒙古皇族的血统。可以说自顺治之后,清朝的皇帝都有蒙古皇族博尔济吉特氏的血统。当然到了康熙年间因为国家已基本大定,所以皇帝就很少再娶蒙古族的女人。
但是皇帝的女儿却依然会嫁给蒙古的皇族亦或贵族,比如康熙的皇三女就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再比如雍正时期因为没有多少女儿可嫁,但是为了与蒙古联姻,雍正就硬是收养了三个女儿,然后将她们嫁给了蒙古的皇族。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满蒙关系对于清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说的简单点就是清朝对于整个中国的统治是绝对离不开蒙古人的支持的。再加上到了乾隆时期,虽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汗国,但是蒙古动乱的苗头却依然还存在。所以此时乾隆更需要稳定住蒙古,那么要想稳定住蒙古就需要先稳定住蒙古的皇族。
也就是如此,乾隆重视与博尔济吉特氏绝对是正常的。那么拉旺多尔济作为蒙古的皇族,又是扎萨克和硕亲王的继承者,亦是蒙古喀尔喀的首领,所以嫁给他的公主必定就得是“固伦公主”这一级别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乾隆对他们的重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被重视。
那么很多人不明白,乾隆为何会选皇七女这个本是妃子所生的庶女呢?其实不是乾隆不愿意将自己的嫡女嫁过去,只是在当时乾隆的唯一一个嫡女固伦和敬公主早已在乾隆十二年下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而剩下的皇四女也在乾隆二十五年下嫁给了福隆安。
也就是说此时乾隆还没有出嫁的就剩下令妃所生的皇七女和皇九女,而大概符合条件的就只有皇七女。于是乾隆没办法,只能在前几个月先晋升她为“固伦和静公主”,然后再把她嫁给去,这样也算是门当户对,给足了拉旺多尔济家的面子了。
就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令妃生的,但是皇七女的级别却要比皇九女高一等级。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嫁的人不一样,皇七女嫁的是蒙古的皇族,而皇九女嫁的确只是乾隆的奴才。奴才能够娶到公主已经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还想要娶有嫡女之意的“固伦公主”几乎已无可能,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和珅那样的。
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其实清朝的公主并不称为“格格”,仍旧称作公主,而清朝按照嫡庶一般也将公主分成两种,皇后所生的为固伦公主,而妃嫔所生的为和硕公主,在品级上固伦公主的地位更高待遇也更好。虽说嫡庶之别无法更改,但清朝也有和硕公主受到皇帝宠爱而被册封固伦公主的例外。
乾隆帝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一生为皇帝生育四子两女,两个女儿分别是皇七女和静公主与皇九女和恪公主,和恪公主的正式封号一直都是和硕和恪公主,而和静公主却因皇帝念其夫家门楣而破格抬升为固伦和静公主,虽然是同母所出的姐妹,品级却完全不同。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出身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是个实打实的汉人女子。魏佳氏侍奉后宫深得皇帝宠爱,其位分也是噌噌噌地往上升。乾隆十年,才18岁成为妃嫔没多久的魏佳氏就晋封为嫔成为了一宫主位。在乾隆帝后宫之中,魏佳氏的宠爱可以说非常高,而且其生育的子嗣最多,与淑嘉皇贵妃一样生育四个儿子,但魏佳氏还多生了两个女儿。
乾隆一朝,除了富察皇后所生的三公主和敬公主是固伦公主之外,还有两个生母本为妃嫔的公主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一个是后来惇妃所生的著名的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还有一个就是魏佳氏所生的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和孝公主能够被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主要还是因为皇帝的宠爱,而和静公主得以晋封,主要因为其夫家地位。
乾隆二十一年,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和静公主,就被许配给了蒙古贵族拉旺多尔济,这个拉旺多尔济出身非常高贵,姓博尔济吉特氏,与当年的孝庄太后娘家同出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拉旺多尔济的祖父策凌为清朝戍守漠北有功,雍正时就晋封亲王,祖母是和硕纯悫公主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个女儿,两家也是世代姻亲。
不仅家世显赫,而且拉旺多尔济一家时代驻防漠北,对于清朝北域的安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拉旺多尔济的父亲成衮扎布也是著名的蒙古将领。按照拉旺多尔济的家世,想要求娶嫡出的公主也无可厚非,可乾隆皇帝膝下的嫡公主在生的仅有和敬公主一个。为了显示对拉旺多尔济家的笼络,乾隆帝破格将和静公主抬为固伦公主许嫁。
相对于姐姐,和恪公主出嫁的夫家家世就远远不如了。和恪公主的额驸札兰泰,其祖父是著名的清朝大将兆惠,然而札兰泰八岁时兆惠就已经去世,乌雅氏就此家道中落。由于兆惠对清廷贡献巨大,乾隆帝亲自为其立奠,并且在祭礼之上亲自将尚且年幼的九公主许给了札兰泰。乾隆帝将公主许给功臣的子孙,也算是一种安抚眷顾。
但乌雅氏本身也不是大族,而且兆惠身后其家族中落,札兰泰的职缺也就是个散秩大臣不是太显赫,皇帝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典了,如果和恪公主也被封为固伦公主,那迎娶了和敬公主与和静公主的蒙古黄金家族又该做如何感想。公主大多都是身不由己的命,婚姻不能自己做主,而和静和恪虽然是同母所生,但地位却因为夫家而完全不同。
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说乾隆皇帝的七公主比她的妹妹九公主高出一个品阶,是因为七公主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固伦公主,而九公主仅仅是和硕公主。
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后,开始始仿明制,将皇帝女儿称为“公主”,并且按照级别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所以一些影视作品中将清朝皇帝的女儿称之为“格格”,是不正确的。
在满语中“固伦”代表国家,“和硕”代表四方一角,泛指地方,所以“固伦公主”的级别是要高于“和硕公主”的。除此之外,两个级别的公主,具体的差别还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固伦公主一般为皇后所生之女才可以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也就所谓的嫡女;而和硕公主一般只是妃嫔所生之女或者是皇后的养女,即庶出之女;
其次,从品阶上来看,固伦公主较为尊贵,相当于和硕亲王品阶,和硕公主相当于和硕亲王世子品阶,要比固伦公主低一等;
再次,从公主朝服装饰来看,固伦公主的朝服装饰比和硕公主的装饰更加的贵气,如固伦公主之朝冠,垂绦金黄 色。和硕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每孔雀饰东珠六。
由此可见,被乾隆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七公主,在级别和地位上,是要明显高于自己的妹妹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两位公主为一母所生,但是被册封的级别却又高低之别,除了有乾隆喜爱的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所嫁丈夫的级别和地位,有着明显的高低差别。按理说,令妃魏佳氏所生的女儿应该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的级别,哪怕是后来的魏佳氏被乾隆皇帝册封为“皇贵妃”,暂摄六宫之事,她也没有到皇后的位置,所生的女儿也不能成为嫡出的“固伦公主”。
但是作为皇室的女儿,自从降生之日起就要承担“政治联姻”的责任,她们要牺牲自己婚姻自由来维系整个国家以及朝堂内外的稳定,特别是清朝早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定下了满蒙和亲的国策。因而,当皇室的女儿需要远嫁蒙古,相对应的,如果蒙古一方的驸马级别、地位较高,那么也需要皇室的女儿们有着相对应的高级别,以示对于蒙古部落的尊重,以及对于满蒙联姻的重视。因而,皇帝的女婿的级别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要远嫁过去的清朝皇室公主的级别和地位。
乾隆给七公主找的夫婿地位非常高,是扎萨克和硕亲王拉旺多尔济。而九公主所嫁的夫婿扎兰泰只是一等公爵,其级别和爵位根本不配迎娶“固伦公主”。
所以,嫁给扎萨克和硕亲王拉旺多尔济的七公主就被乾隆皇帝封为了“固伦和静公主”,而嫁给一等公爵扎兰泰的九公主,只能是“和硕和恪公主”了。
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令妃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是魏清泰之女,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汉人血统皇后。
令妃的皇后是她去世后,在她儿子嘉亲王永琰被乾隆确定为皇太子同时追封为皇后的。在世时,依次为魏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令懿皇贵妃。
令妃为乾隆生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皇十四子永璐(幼殇)、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无名(幼殇)、皇十七子永璘(庆僖亲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其中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比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高一个品级。两位公主出生时分别是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三年,此时其母品级还是令妃;册封时分别是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六年,此时其母品级为皇贵妃。
清朝规定:皇后所生之女册封“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养女册封“和硕公主”。令妃此时品级是皇贵妃,按照规定的两个女儿都应该封为“和硕公主”,然事实上其长女被册封为皇后之女才能拥有的“固伦公主”称呼。
其实,清朝皇帝在册封公主时候也不一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公主册封也会受到皇帝的宠爱程度以及夫家的地位影响。
七公主在正月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七月就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明显受到夫家地位影响。拉旺多尔济是喀尔喀赛音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第七子。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作为外蒙古部落,祖孙三代担任定边将军,节制漠北数千里,威望极高,乾隆称“二百年未之有也”。七公主下嫁到蒙古亲王家中,乾隆额外册封为最高一级的“固伦公主”封号。
九公主在乾隆三十六年按照规定被册封为“和硕公主”,第二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札兰泰其父为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此时扎兰泰袭父爵为一等武毅谋勇公,被授散秩大臣,其地位仅仅是满族正黄旗的贵族之后,与蒙古亲王家族不可同日而语。
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呢?
乾隆朝,令皇贵妃魏佳氏为乾隆帝生育了两个女儿,皇七女和静与皇九女和恪。然而最终和静公主得以晋封固伦公主,而和恪公主仍旧是庶出品阶的和硕公主。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两人所嫁的额驸地位悬殊,与其本身并没有太多关系。
清朝,只有正宫皇后所生的嫡出公主能够册封固伦公主,地位与亲王相同;妃嫔所生的庶出公主都是册封和硕公主,地位同郡王。
令皇贵妃魏佳氏得宠,一生为乾隆皇帝生育众多,可是其死后得以被追封孝仪纯皇后,但其生前终究是妃嫔,她所生育的女儿按道理来说也只能是和硕公主。
一开始,皇七女和静公主并没有正式封号,然而乾隆三十五年,14岁的和静公主奉命远嫁蒙古,嫁给蒙古王公贵族拉旺多尔济。远嫁之前,乾隆帝晋封其为固伦公主。拉旺多尔济乃是蒙古科尔沁部贵胄,成吉思汗的嫡脉后裔,其父辈为清朝平定准噶尔立下汗马功劳,非常受乾隆帝重视。
和静公主远嫁拉旺多尔济,地位自然也要相应提升,毕竟皇家之女,也是为了宽慰博尔济吉特氏一族。
后来的皇九女和恪公主,最终嫁给了乌雅氏札兰泰,得以册封和硕公主。相对来说,虽然札兰泰的父亲兆惠,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功勋卓越地位尊贵,但是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还是相差甚远。当时的札兰泰承袭父爵一等公,仅授散秩大臣,地位与拉旺多尔济差得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