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这些官都是干什么的?

清沿袭明制,行政区域主要分为省、府、县三级, 就相当于现在的省、市、县。清朝为了处理河道管理和钱粮运输等事务,所以在省和府之间另设立了一个地方行政机构,为道。

省的长官是巡抚,道的长官是道台,府长官是知府,提督是省的军事长官,总督是省一级的高级长官或多省的军政长官。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一下这些的官职。

知府

知府品级不高,但是一府之长,是府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从四品官员,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知府总管一府数县的民政和司法,比如“统辖属县、平其赋役、宣理风化,以教养万民、听其狱讼”,这些都是知府的职责所在。

由此可见,知府一职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肥差”,其的职责又分为哪些?

第一,上情下达传达政令。清朝“府”是中间代表政权组织,作用起承上启下作用,连接“省”与“州、县”两级,因此,上情下达、传达政令是知府必不可少的职责之一。

第二,负责举荐委任地方官员。在康熙年间,朝廷对于地方上的事宜作了规定,将此事明确交给知府负责。知府负责将地方有贤能之吏上报督抚,再由督抚上报朝廷,为了防止知府和州县僚属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所以考核通过了则可正式任用。

第三,督查地方上征钱纳粮。知府有必要监督地方州县钱粮等赋税的征收,不可以向地方任意加征,严格把控征收的钱粮税目。

第四,维护地方上社会治安。在平时,知府要维护社会稳定、了解民生,比如民间发生纠纷时,知府第一时间要了解案情,对案件进行审理,无论结案与否都需将案件情况上报至省里。如果遇天灾,知府要负责进行核勘,了解情况以便做出应对措施。

所以清朝知府权力很大,职责范围也十分广泛,人称知府一职为“总州县之成,而大吏倚以为治者也”。

道台

道台是清朝在省和府之间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道台也叫道员,属于正四品官衔,是一级的地方长官,一个省有一到八个道,道台下面再细分有巡道、守道、兵备道、粮储道、盐法道、茶道、水利道等,但是比知府官衔高一点。

在《雍正王朝》中,在雍正年间发天灾,雍正派汪道台出访治理河水,汪道台可是年羹尧放着一只“肥羊”,他仗着年羹尧的撑腰,愣是不把田文镜放在眼里,被天不怕地不怕的田文镜把他家给抄了,还把他的官给撸了。

像道台这样的小人物比比皆是,官虽不大,但觉得有了后台花了钱财,就万事无忧,岂不知遇到像田文镜这样不惧权势,不怕得罪人,对于一些蝼蚁之辈从不手软,迎难而上办实事的官员也实为难得!

巡抚

清朝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官品从二品,与布政使同级,若有侍郎加封,那就是正二品,其兼管行政与司法,职责为“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民政刑”。

当然清朝不是每一个省都有巡抚的,巡抚制度在全国只设立了16个巡抚。不设总督的省,巡抚也会加提督军务衔,以节制一省各地方的绿营总兵,并兼理粮饷事务,同时节制一省的水陆各镇兵马。

清朝巡抚管辖设置,由于巡抚与总督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所以之间形成了地方上相互之间的制约,有利于朝廷控制。

提督

清朝军队,不知有八旗兵,还有绿营兵,提督一般是从一品,大体上每省设置提督一名,提督的品级和驻防将军一样,有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陆路提督节制全省陆路各地方的绿营兵,掌管一至两省区域,并负责全省绿营兵的晋升、考核、训练等军务。

但由于清朝规定汉人军队打绿旗,满清的八旗军是不归陆路提督管的,各地八旗驻军是由满族驻防专管。因为清朝满族人用二十多万的军队,统治了整个中国,统治了四亿汉族人,如果把八旗驻军平均铺到全国,又让陆路提督管管,每一个县才百来个兵,有可能早就被汉族人给干掉了。

所以,它必须尽可能把八旗军队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各地八旗驻军是由满族驻防专管,并把军队驻扎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城镇,且才能以小博大。

三位水师提督则是指挥水军的,广东水师提督主负责海防,比如海南、广东等地,福建水师提督负责的海防为台湾、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长江水师提督负责长江江面及沿江河湖,以及负责五省江防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

当然,提督中有一位官员特殊,它就是九门提督(也称为步军统领),职责是担任京师提督,保护京城的稳定和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任务。

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地方上的官阶最大军官,节制本省的绿营兵,他位于巡抚和未加授兵部尚书衔的总督之上,而“提督”这个职位明面上挺威风,实际上却没有实权,还受巡抚和总督节制,必须要听从巡抚或者总督的命令。

总督

清朝的总督,一省乃至数省的行政兼军事主官,有九位总督,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 两广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总督的职责主要管理粮饷税赋、军务、政务,同时还能兼任着其他职务。

所以总督对所辖省份的一切军民政务无不综理,概括起来有以下权力:

第一,奏准施行。凡属地方一般事务,如须奏报施行,中央各部院备案时,必须由总督(或巡抚)单独行之。但有时需会衔办理者,可按事务性质,会同将军或盐政、学政共同办理。

第二,文武官员监督权和任免权。总督和巡抚具有监督辖区文职之权,又与提督具有监督辖区武职之权,辖区以内道府以下之文官,副将以下之武官,总督和巡抚得于具奏之后,即行任命、转调、降黜,而武职之类的必须与提督连衔为之。

按官员之监督,有定期与不定期两种,不定期监督,则随时视事实需要,以札饬或批复行之,有定期是将各员之成绩功过,依四格六法评定转达吏部或兵部核办。

第四,军队节制权。总督除其直属之督标外,辖区内发生事故,需要调动驻军时,得随时移牒巡抚或提督,命辖区内之绿营部队出兵,有节制之权。

第五,岁计审核权。布政使每年须将上一年财政收支及各项民事统计情况,申报总督,经复查无误,转达户部。总督有监督藩库之权,如遇布政使调迁,或总督到任之时,例须亲自检库一次,然后奏闻,并须按时(十年一次)调查辖区户籍,咨报户部。

第六,诉讼审判权。清制诉讼,以州县为第一审,道府为第二审,两司为第三审,督抚为第四审。对于命盗罪案的,督抚会按律定拟,同亲加审讯,并咨达刑部。

第七,外交处理权。总督对于所辖区内之洋务,一般命洋务局与外国驻在领事,或辖区内已开港口之海关道,进行交涉。凡属重大交涉事件,不得专擅决定,均须奏请钦命依旨施行,或报部外务部。而惟遇重大案例,则须由总督躬亲处理。

清朝总督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按雍正朝颁定之制,凡总督加授兵部尚书衔者,就是为了节制巡抚和提督,加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是为了监察地方之官吏。

结语

清朝的官僚系统虽无明文规定,而官品如此设置,也是为了节制和指挥各路军队地方。但一般知府称为府台,治理省和府之间各道的官员称为道台,而制台偏重于地方军事,抚台偏重于地方民政管理。巡抚称为抚台,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总督称为制台。

—End—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知府

知府就是府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府相当于现在的市,知府一般情况下能够治理一府数县的区域,他总管这些区域的一切政务,包括民生、经济、吏治、赋税、科举等一切行政事务,但需注意知府只管政务,他没有军权。

清朝的知府一般是从四品,但是顺天府和奉天府这两个府的府尹是正三品官职,而之所以比普通的知府高出两个品级,其一顺天府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其二奉天府是满清龙兴之地,所以这两个地方的府尹官职肯定不会太低。

道台

清朝在继承明朝的“省-府-县”的区域划分下,还独创的在省和府之间增加了一个“道”的行政区划。而道台就是道一级的地方长官,但是清朝的道台有两个类型的道台,其一有专门管理一省或数省某一项事物的道台,如浙江督粮道道台就是管理一省督运漕粮的事务,其二就是管理一府或数府一切政务的道台,比如苏松道道台,就管理着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的财政、民政和司法等政务。

清朝道台正常情况下都是正四品,但是在光绪时期,由于满清朝廷的吏治已经腐败到极点,再加上有品级没职务的官员越来越多,后期甚至出现了正二品的道台,当然这个只是例外并不常见。

提督

清朝提督就是各省绿营的最高统帅,分为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其中陆路提督节制全省陆路各镇绿营兵,负责全省绿营兵的训练、考核、晋升等军务,及一省的省防安全。但是需注意在各省的“八旗驻防军”是陆路提督管不了的,满清的八旗军归各地的满族驻防将军专管,如驻守浙江的八旗军就是有杭州将军管辖的。

而水师提督就是管理满清三大水师的最高统帅,其中福建水师提督负责台湾、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海防,广东水师提督主负责广东、海南等地的海防,长江水师提督负责长江江面及沿江河湖,以及负责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五省的江防。

而整个清朝一共有十九名提督,其中陆路提督十一员,即直隶、福建、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各一位,巡抚兼陆路提督五员,即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各一位;专职水师提督三位,即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清朝提督一般是从一品,其官阶可以说是地方上最大的官了,位于巡抚和未加授兵部尚书衔的总督之上,不过提督官职虽高,但是他却是被巡抚和总督节制,也就是说提督是需要听从巡抚或者总督的命令的。

总督

清朝的总督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清朝在光绪之前一共将整个中国分为八个区域,分别让八个总督管理,包括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这八个总督管理着满清十八个省的军务、政务和粮饷税赋,同时有些总督还兼任着其他职务,比如直隶总督还兼领直隶河道总督,掌管着漳卫入运归海及永定河疏浚堤防之事;两江总督还兼任两淮盐政,掌控淮扬地区的盐政事务;四川总督还兼任四川巡抚一职。

而另一种主要是专门负责全国某项事务的长官,包括漕运总督、南河总督、东河总督和北河总督这四个总督,其中漕运总督是负责管理全国漕运事务的最高长官,及统管各省的督粮道,同时节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和湖南八省漕粮所;南河总督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不过在1861年因太平天国起义而被裁撤;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黄河和运河事务;北河总督负责直隶境内的南北运河等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但这个总督都有直隶总督兼任。

清朝的总督一般都是正二品,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会被加授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借此可以有效的节制地方上的提督和巡抚。

巡抚

清朝的巡抚就是管理一省的军政和民政大权,包括刑狱、吏治、盐漕、赋税、科举等事务,比如每次乡试按例由巡抚督试,武科则由巡抚主考,同时节制一省的水陆各镇兵马。当然清朝不是每一个省都有巡抚的,比如福建的巡抚就有闽浙总督兼任及四川巡抚就有四川总督兼任等等,同时每个省的巡抚也都有所区别,比如浙江巡抚监管盐政;安徽巡抚兼安徽提督之职。

清朝的巡抚一般是从二品,但是同总督一样,大部分时候都会被加兵部侍郎衔,高配至正二品。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最巅峰时期,比之前朝代更加复杂的官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级,同时还分京官和地方官!

其中地方官大致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类,分管行政和军事。其官职品阶一般是按照行政区划等级来划分的。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一般分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都是省一级的高级官员,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不过从级别上来看,总督一般是正二品,但巡抚却一般是从二品。总督经常另加“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巡抚呢?却是经常另加“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以,从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总督要比巡抚级别高。

最直白的体现就是一般总督可以督数省,巡抚一般抚一省!

通俗点讲就是一个是卫戍区司令员,一个却是大军区司令员,差了一个级别。不过他们都可以称作是封疆大吏!从权力上来讲他们算是平级,都只对皇帝负责,其中总督侧重军事,巡抚侧重民政。

在省一级的高级官员中,清朝还有一个将军,一般是由满人担任。其职能乃是统帅驻于该地的八旗军队,故将军只能由满族人担任,在边区和各省(唯河南一省未设)均设,用以“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当然更重要的是担当中央监视地方官的耳目。而由于其是满人的缘故,虽然权力不大,但其在地位上,各省将军要高于总督和巡抚。这么说来周星驰电影《苏乞儿》中,苏灿他爹这个广州将军也确实有着其嚣张的资本!

此外,除了管八旗兵的将军以外,还有管绿营兵的提督,是武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从一品,称得上封疆大吏。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比如粮道,盐道等等,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其官员便是道台,也称道员,其一般为正四品。当然也有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员。

省以下为府,设知府、知州、通判,通判为正六品,再往上是知州,为从五品(直隶省的知州是正六品),知府则是从四品了(而在关外奉天府顺天府这些地方,由于是满人老家,那些知府一般是正四品)。

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像咱们所熟悉的知县即县令一般是正七品(京官是正六品)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知府:一般为从四品,州府最好行政长官。知府地位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市长,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收征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道台:道台一般为正四品,也叫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官员,很多时候道员作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专门负责督粮、督河等工作。其职责类似于今天省里的厅级部门。

提督:一般为从一品,主管军事,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一般来说,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巡抚(抚台):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二品,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巡抚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部分有军权。一般的巡抚为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为正二品。

总督:一般为从一品或正二品,清朝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有军权。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清朝地方官制沿袭的是秦朝的郡县制,与我们今天很像,分为“省-府-县”三级。

简单来讲,一省的最高长官是巡抚,一府的最高长官是知府,一县的最高长官是知县。

但实操中远比这复杂。

▲清朝地方官

一、互相牵制的总督与巡抚

首先,总督和巡抚都是封疆大吏,他们都直接受命于皇帝。

总督统管数省的财税民经,更侧重军事;巡抚统管一省的财税民经,更侧重经济;

▲清朝职官品级表

但是,巡抚要受到总督的节制

这里的“节制”可不是指挥管理的意思,更像是“指导”的意思,至于巡抚听不听总督的,听多少,怎么听,是一门玄学。

所以,经常会出现督抚互相pk的情况,甚至经常闹到皇帝面前。

当然,这也是清廷故意而为之,以防止这些封疆大吏拥兵自重。

▲1820年清朝督抚分布图

正常来讲,总督为正二品,一般会加“兵部尚书”和“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为从一品;个别会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另外还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专管漕运与河道。

巡抚为从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升为正二品。特殊的是山东巡抚,不加衔就是正二品。所以也被称为“准督”。

▲清朝山东地界

二、提督听命于督抚

提督是武官,从一品,多为一省绿营的最高长官。但绿营军一直不太受清廷的待见,所以提督的名义地位高,但实际地位较低。

大部分的提督要受到总督和巡抚的管辖,同时也被八旗的长官将军和都统和监视。

▲清末巡防营

三、知府为一府最高长官

知府比较好理解,就是一府的最高长官。清朝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所以知府就是市长。大多数的知府听命于巡抚。

知府一般为从四品。

比较特殊的是顺天府尹,他也是知府,只不过处于京师最核心的要地。官阶为正三品,权力很大,直隶总督都无法直接管辖。

▲清朝顺天府

清廷如此设置,也是为了防范直隶总督,毕竟皇家都在他的地盘上,而且大部分时间在直隶没有设置巡抚,无法牵制总督。

所以,顺天府尹发挥着类似于“直隶巡抚”的作用

顺天府尹还有全国刑事案件审理权,被人称为“小刑部”。

▲清朝京城

四、道台介于省与府之间

道台比较特殊,是一个介于省与府之间的官职。品级不固定,根据职责的不同,多为正四品或从三品

一般省级的官员有四个:总督、巡抚、布政使(管一省财税)和按察使(管一省司法)。

▲道台衙门

道台位于他们之下,有的会被任命成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协助两使工作。布政使的副使被称为守道,按察使的副使被称为巡道;

有的会被任命负责管理专项事务,比如专管粮务的督粮道、专管海关的海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等等。

以上。

参考资料:《清史稿》。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为什么会这样设立职位?

清朝的总督、巡抚、道台、知府,属于是外官体系的。

提督则是属于汉人武官体系之内的。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这些官员的品级。

督抚可谓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一般督抚带兵部、都察院衔应该是唐代制度遗传而下的。但到了清朝已经大大不同了,唐代的是差遣,本身不能无官,而清朝的督抚已成为实官,带部院衔只是沿袭明制,籍以表示为朝廷特派的部院大臣,使地方官吏听其命令。

在清朝前期,督抚兼衔还有随其本身的官阶而不同的规定。后来才形成了总督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从二品的定例。

此外巡抚中资望较高者,也往往会外加兵部尚书衔,这种加衔还是加其本身的,并不会随着职务而改变。

清朝中期以后始设八督十二抚,后期虽略有增减,但大致如此。

总督虽然在权力上大于巡抚,但是清庭出于对于督抚这种封疆大吏的不放心,不只是使督抚没有兵权。还经常有意无意的使总督与巡抚职权有所交叉,甚至督抚同城,使其对立起来,借此互相牵制。

一般督抚下面就是藩司和臬司,简称为藩臬两司,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虽然督抚并没有撤换这两司官员的权力,但年终密考之时可以出具考语,朝廷会根据督抚的评价来对两司官员进行升迁或者处分的。

两司之下就是道员,道员又称为道台。

道员本是两司的佐员,乾隆中期时将原来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名称都取消了,只称为守道和巡道,简称为道员,一律为正四品。这样一来,司道本来是一个体系的,结果道员脱离了两司,成为了府与两司中的一级。

所以就成为了,下面若有文书,一般是先申府,然后府申道,道送司,司再呈督抚,这可以说是清朝外官体系中的一个弊端。

府在唐宋时只限于少数地区设立,并非通用行政单位。而清朝的府,在全国有两百多个,等于是唐宋的州了。因此清朝的知府,地位也比之唐宋较低,知府一般为从四品。

当然清朝时期,全国有两个特殊地方的知府品级比较高,那便是帝都北京和没有入关时的帝都奉天的知府品级,为正三品。而且这两个知府的专属名称是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

提督为从一品,是清朝汉人武官外职最高的。

虽然提督品级很高,虽然实际权力远远不如品级更低的巡抚。

因为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以八旗精锐开天下。建国以后也是以八旗精锐来分散驻扎于全国各大要地,这些八旗将军们才是真正手握实权。

提督也只是能管到所在驻地的绿营军队,管不到八旗所在驻地,更是只能管管绿营的军务,并没有直接的统兵作战权。

至于说清朝为什么会设置这些职位呢,很简单,因为清朝属于是清承明制,几乎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自然包括了官制。

不过随着后期的发展,尤其是到了雍正乾隆两朝进行了制度变动,虽然官职名称与明朝还是基本上一般,但是实际权力具体职责等就又不一样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