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当然可以,事实上“山阳公”一直传到汉献帝的玄孙手上才终结,历时九十年,几乎是曹魏政权(46年)和西晋政权(52年)的总和。
汉献帝刘协是一位传奇天子,当然这个“传奇”包含了太多的辛酸。我从历史大背景的角度,为您讲述一段汉献帝的传奇人生。
生命来得那么偶然刘协是有名的昏君汉灵帝的次子,生母王美人。
不过说实话,汉灵帝有昏庸的一面,其实也有英明的一面,正是他的英明,历史上才有了一个叫刘协的人。
我们知道,东汉帝国有个怪圈,自从第五代皇帝汉安帝之后,所有的皇帝都绝嗣了,继承皇位的都是藩王。汉灵帝属于“返祖”,终于让汉家皇帝重新有了繁殖能力。
只有一个出现这种怪现象,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后宫女人之间的相互使绊子,二是豪族之间历代近亲结婚的恶果。
汉灵帝不懂现代医学,但对豪族架空皇权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干掉东汉帝国的毒瘤——豪门政治。
他的第一刀就砍在了外戚身上,窦太后一族被灭后,汉灵帝立刻着手“改造后宫”。在废掉东汉帝国最后一位豪门出身的宋皇后之后,汉灵帝热情拥抱“寒门妹子”。
于是屠户出身的何氏被立为皇后,同样是破落户出身的王荣成了他的美人。结果奇迹发生了,皇家老铁树开花了,何氏生长子刘辨,王美人生次子刘协。
莫名其妙当上了皇帝就在汉灵帝庆祝自己“斗地主”完胜之际,一个可怕的现象让他惊出一身冷汗:杀猪匠何进(何皇后的哥哥)跟豪族之间眉来眼去,新豪门政治初现端倪。
辛辛苦苦“革命一辈子”,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一夜回到解放前”?汉灵帝便想着如何干掉“变节分子”何氏家族。
当然,何氏也不傻,他们玩了釜底抽薪——干掉刘协,让汉灵帝别无选择。
这场战斗很惨烈,刘协得到董太后的庇护总算活了下来,而王美人则死于之手。
汉灵帝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如愿,临死前他奋力一搏,给宦官蹇硕留下遗诏:废掉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接班人。
此时何家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汉灵帝尚且无可奈何,蹇硕又怎么能做得到?结果蹇硕被杀,刘辨顺利即位,即汉少帝。
蹇硕死后本该尘埃落定了,可何进竟然在袁绍的撺掇下,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引进董卓,杀尽所有宦官。
这就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乱”。
何进的引狼入室,导致何氏家族被董卓杀光,何太后和少帝刘辨先后被毒杀,刘协被扶立为皇帝,成了董卓手中的傀儡。
流浪皇帝很苦逼当上皇帝不是刘协的幸福开始,而是苦难的开端。
“十常侍之乱”标志着东汉中央政权的崩塌, “董卓之乱”标志着天下大分裂时期的到来,从刘协坐上皇位起,东汉帝国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由于董卓遭到关东豪族的抵制,他不得不迁都长安,试图依靠关中势力对抗关东豪族。可这家伙做得太绝,临走前将洛阳及周边搞成了一片焦土。
很可惜,董卓的根基在凉州,关中集团并不是他的真正核心,所以他最终被河东集团和关中集团出卖,被点了天灯。
失去领导核心的西凉军阀们独立为无数的小魔头,汉献帝刘协被他们轮番蹂躏,苦不堪言。于是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支持下逃出长安,企图回到关东豪族的怀抱中。
一年多的“长征”,汉献帝经历九死一生才逃到了洛阳,眼前的一幕让他更加绝望。但见洛阳遍地荒草,原来的皇宫早就成了废墟。
刘协惨到什么程度?随行的官员全体出动捉老鼠,掏鸟窝,挖野菜,四处寻找能填肚子的东西。即便如此,官员们被饿死数百人。
这哪是什么朝廷?活下去都是奢侈!
一个锦衣玉食长大的皇帝,又有谁经历过汉献帝这番痛苦的人生?
被曹操玩弄得伤心欲绝就在此时,有人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曹操。曹孟德在许昌把胸脯拍得砰砰作响:俺老曹要兴复汉室。
于是天真的刘协上当了,一脚踩进了曹操的魔掌,从此再也没翻过来身,这一年他15岁。
不过说实话,以汉献帝当时的状况,他不接受曹操的邀请又能怎样呢?当丐帮帮主去?
四年后的建安九年,发生“衣带诏”事件,有孕在身的董贵人及其父亲董承被曹操杀害。同年刘协的一个儿子南阳王刘冯病逝。
建安十八年,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嫁给刘协。也在那一年,伏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杀害。
33岁的刘协眼睁睁地看着妻儿死在自己眼前,只能凄凉地说一句: “还不知道我自己的性命能延续到哪一天。”
玉玺换来平安万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几个月后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东汉帝国正式灭亡。
当曹丕派人来索取玉玺时,曹皇后(曹丕的妹妹)学王政君,一把将玉玺摔在地上,诅咒道: “老天不会保佑你们曹家。”
哈哈,不知道曹操在地下做何感想,反正老天确实满足了他女儿的愿望,曹魏政权才46年就亡了,且曹氏的下场远比汉献帝还要悲惨。
在曹丕之前,历史上只有过一次权臣篡位,那就是王莽。
王莽改朝换代时对汉家子弟相当的优待,参照前例,曹丕也不敢造次。
他册封刘协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并允许他在山阳国行汉家礼,可以祭祀汉室祖先,可以行天子礼仪,可以不跪接诏书……
五代四任“山阳公”脱下了龙袍的刘协也没了政治枷锁,他居然一口气又活了十四年,直到53岁寿终正寝,成为东汉帝国继光武帝刘秀之后,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那么,刘协的这个“山阳公”能父子相传吗?能,事实上“山阳公”整整传了四任。
刘协死后,山阳公爵位由他的孙子刘康继承了。
刘康的父亲是谁,史书没有记载。有人认为是刘冯,这个应该不可能,因为刘冯去世时父亲刘协才19岁,刘冯太小,不可能有生育能力。
我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刘康是伏皇后和刘协的孙子。伏皇后和两个儿子遇害时汉献帝刘协33岁,他们俩的儿子们完全有可能有了后代。也就是说,曹操有可能杀了伏皇后的儿子,却留下了她的孙子。
这种情况正好可以解释,刘协死后跨过儿子传位于孙子的原因。
第二种,刘康是曹皇后和刘协的孙子。曹皇后跟汉献帝一起生活了21年,这个时间跨度足可以有孙子了。
这种情况更符合当时的现状,只是史书并未交代曹皇后是否生育,我们只能猜测。
刘康当了51年的山阳公,亲眼目睹了曹家被司马家族百般蹂躏,并被篡夺了江山的惨状。
估计为了宣示曹家的非法性,司马家族得了天下后依然保留了刘康的山阳公。
刘康死后,他的儿子,即汉献帝刘协的曾孙刘瑾继任山阳公。刘瑾仅在位四年就去世了,其子刘秋继位。
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就是汉献帝的玄孙,他在位20年,因为被胡人杀害,而导致山阳国被废封。
原来,此时的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已经被搞得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山阳封国位处黄河北岸的河内地区,那里成了以匈奴人为代表的胡人聚居地。
西晋王朝自身难保,哪里会顾及山阳国?所以刘秋自然成了胡人打秋风的对象。
刘秋死后仅仅八年,西晋帝国被匈奴人刘渊创建的汉赵政权所取代,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流落在日本的山阳公后人有意思的是,刘协的后人还有一支东渡日本,成了今天日本二百多个种姓的先祖。
刘秋在位时,天下已经很混乱。刘秋的一个叫刘阿知的堂弟,带着山阳公家族男女2040人东渡日本以避祸。
当时的日本叫“倭奴国”,名字是光武帝刘秀赐的。所以应神天皇见到刘阿知跟见了亲爹似的,他赐刘阿知为“东汉使主”,刘氏子弟高官厚禄在那里生存繁衍下来。
今天日本的“阿知宫”,就是山阳公后人用来祭祀“阿知王”的圣地,历年来,总有山阳公的后人到中国来认祖归宗。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尽管如此,他的一生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没有吃过多大苦。
甚至可以说,刘协是个幸运儿,他的一生多次发生奇迹。首先刘协能够生下来,就是一个奇迹。
他的母亲王美人,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
因为出身名门世家,家教很好,温柔贤淑;而且貌美如花,深得汉灵帝宠爱。
可是偏偏何皇后是个气量狭窄的毒妇,生怕嫔妃们生的儿子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于是嫔妃们生下儿子后纷纷离奇夭折。
王美人怀刘协时,非常恐惧,生怕自己怀的是儿子,就多次打胎。
可是刘协命大,竟然越打越壮实,顺利出生。
刘协出生后,何皇后毒死了王美人。
可是小刘协却被董太后抚养,保护了起来。
何皇后害死了王美人,做得非常巧妙,所以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依旧非常稳固,儿子刘辩太子的地位无法动摇。
所以汉灵帝去世后,刘辩顺理成章登上皇位史称汉少帝。
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跟皇帝无缘的。
但是何皇后哥哥何进跟太监斗法,密诏豪强董卓入朝。
董卓进京时,何进被太监党杀害,董卓镇压了十常侍太监集团,大权独揽。
董卓进京不久,就废了汉少帝,立8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此乃刘协人生的第二次奇迹。
董卓立刘协为皇帝,并非真心拥立,只是为了专权方便。
所以刘协一开始就是个橡皮图章,提线木偶。
建安元年(196年),15岁的刘协,被兖州刺史曹操接到洛阳,开始了他一段新的傀儡生活。随着刘协渐渐长大,他不甘心当傀儡,希望摆脱曹操的控制。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协进行过诛杀曹操的尝试,可是却走漏了风声,董贵人和父亲董承被杀,伏皇后被废。
刘协发动“政变”失败没有被杀,是他人生中发生的第三次奇迹。
这次宫廷政变让曹操非常后怕,因为篡汉的时机尚不成熟,他还需要利用汉献帝的招牌控制诸侯,所以也不能加害刘协,只能对他加强控制。
为了全天候监视汉献帝,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打包强行送给了汉献帝。
其中曹宪、曹华被封为贵人,曹节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被封为皇后。
客观地说,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觉得时机不成熟。他在临死的时候就会“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因为周文王虽然奠定了西岐的基业,但他韬光养晦,还以商纣王部下自居,并没有取而代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袭封魏王位,时机终于成熟了。
曹操尸骨未寒,曹丕便迫不及待逼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
但是由于汉献帝是禅让给自己的,曹丕只能善待人家,不然就会被天下人嗤笑,被别有用心的人攻击。
毕竟当时天下未定,蜀汉和东吴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怠慢了汉献帝,自己就会失去人心,太不划算。何况汉献帝已经下野,对自己不构成太大威胁。
再说,自己三个姐妹是汉献帝的女人,姐姐曹节还是皇后,汉献帝是自己的姐夫,他们的孩子是自己的外甥,曹丕就更不忍心虐待刘协了。
所以曹丕对姐夫和姐姐非常客气。
在刘协禅位之后,曹丕“封”他为山阳公,刘协在自己的封国(大河南焦作南部)。
山阳公政治、经济待遇很高,位于所有诸侯王之上:有一万户的封邑。
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
继续尊奉汉朝正朔和服色,使用汉朝纪年,并可以建立宗庙来祭祀先祖。
受禅仪式结束后,曹丕还对姐夫刘协非常亲切地说“天下的好东西,咱俩可以共同享受”。
为了表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曹丕特意封刘协的长女为长乐公主,又纳了他的两个女儿为妃子,以示自己对汉朝血脉的继承。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
这时候汉献帝成为自己老丈人,亲上加亲,更要善待了。
公元234年刘协去世,这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去世8年。
魏明帝曹睿下诏以天子规格为其举行葬礼并带领群臣哭祭,谥号为“孝献皇帝”。
刘协一死,东汉世系在血统上基本结束,曹魏对于东汉也再无任何什么亏欠。
所以刘协享受的诸多政治特权也到此结束,不过刘协的后代还可以承袭山阳公的爵位。
刘协死后,山阳公往下传袭了三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山阳公国比曹魏还长寿。
曹魏政权存续了45年,刘协的儿子刘康一人就做了51年山阳公,见证了西晋以同样的方式受曹魏“禅让”。
西晋政权建立之后,为了收买人心,继续承认山阳公国的地位。
不过这个政权也很短命,只有50年,在316年被灭国。
灭国之前,西晋局势就陷入动荡,陷入五胡乱华的战火之中,胡人可不看什么面子。
309年,胡人杀入山阳公国,刘协的重孙刘秋被胡人所杀,存续了90多年的山阳公国灰飞烟灭。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从历史上看,汉献帝相比其他末代皇帝,他的人生结局应该算得非常好的。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后,对汉献帝非常优待,除了封他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食邑一万户外,还特许献帝在自己的封地内使用天子礼仪和大汉年号。于一个国中国的皇帝。曹丕之所以这么大度,掌心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献帝很识实务,配合曹丕把禅让搞得很逼真,所以曹丕投挑报李,优待汉献帝。
二是汉献帝毕竟是曹丕的妹夫,他的两个妹妹都嫁给了献帝,这一下子成了亲戚,当然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事好商量,所以曹丕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相煎又何必大急呢。
三是大汉四百年基业影响还在,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多少对大汉王朝还有很深的感情,优待汉室,可以争取门阀世族对新政权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
至于献帝死后,其儿子可袭山阳公爵位,但肯定不能再享受天子礼仪。主要原因:
一是道理上讲不通了。献帝原是天子位上下来的,禅位后,继续享受天子礼仪符合礼制特例。而他的儿子袭的是山阳公的位子,一个公爵怎么能用天子礼仪,道理上讲不通。
二是政治上已不需要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巩固,民众对新政权慢慢接受和认可,前汉这块旧招牌的利用价值已大大降低了,再给山阳公天子礼仪也就没那个必要了。
三是自己也不敢了。献帝的媳妇和曹丕是兄妹关系,但献帝死时,已是曹丕儿子在位,“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亲情关系越来越淡,就没必要再客气了,这一点,二代山阳公估计也会自知之明。
事实上,献帝234年卒后,其孙刘康袭爵山阳公51年,以及以后传至西晋,都不再享受天子礼仪了,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好山阳公这个封爵了。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公元220年,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禅让皇帝位于曹丕,然后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并且批准刘协仍然可以以天子礼仪行事,从此之后,刘协就不再是皇帝,而是山阳公,并且搬离许都,来到了山阳公封地生活,延续近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正式被魏朝所取代。
虽然表面上汉献帝刘协是禅让的,实际上任何人都知道刘协其实是被逼的,没有人愿意交出自己的皇帝位,包括刘协,但刘协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手中没有任何实权,与其甘心当傀儡,不如让出这个让人垂涎的皇帝位,安心当他的公爵,不也很好吗?
汉献帝刘协
山阳公是一个爵位,是除王爵位之外的最高爵位,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排行最高,公爵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国,可以保留宗庙社稷,东汉末年,曹操由丞相称魏公开启了篡位之路,因为称公之后,就因为建立公国,公国名义是归属王朝之下的,与侯国一样,但比侯国权力大。
曹丕为什么封刘协为山阳公,还保留天子礼仪呢?
因为曹丕当皇帝的法理来自刘协的禅让,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协就是曹丕能当上皇帝的来源和理由,而且是合法合理的,刘协禅让了皇帝位之后,得给刘协一个封号,而王爵是不可能给刘协的,因为曹丕建立了魏朝,王爵要给曹丕的兄弟,也就是曹氏皇族,曹丕能够给刘协最高的爵位就是公爵了。
曹丕建魏代汉
同时,曹丕继续让刘协维持天子礼仪,这是曹丕的一种手段,古代的礼仪是非常严格的,严格规定了天子、诸侯、大臣、士大夫等各自不同的礼仪,天子礼仪就是皇帝的礼仪,全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用,但现曹丕禅位后,有两个人用,一个是曹丕,另一个就是刘协。
这是曹丕给刘协的荣誉手段,等于是曹丕赏赐给刘协的礼物一样,无非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就像刘协要禅让皇帝位,曹丕还三次辞让一样的道理,这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荣誉,对于刘协来说,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他仍然当他的傀儡山阳公,只不过比当傀儡皇帝要自由得多。
刘协
山阳公就是封地在山阳郡的公爵,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就带着自己的大家庭到山阳郡生活,刘协的公爵爵位可以收取山阳郡内所有百姓的赋税,同时整个山阳郡封地是属于刘协的私人财产,是可以一直继承下去的,只要刘协有儿子,就能继承,如果刘协断了子嗣,或者刘协的后代断了子嗣,那么山阳公国就会被取消。
当时的山阳公国是新建立的魏朝中唯一的国家,除了只有收取赋税的权力之外,没有兵权,没有外交权,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也不参与魏朝的政治,只是个富家翁一样的爵位,这个爵位是可以世代相传的,只要有继承人,而这个继承人必须是有血缘关系的男子。
但是,山阳公爵位只有一个,只能由刘协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无权继承,必须要保证爵位继承的唯一性,刘协的嫡长子是刘冯,由于刘冯去世得很早,因此山阳公爵位由刘冯的嫡长子刘康继承,刘康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瑾继承了山阳公的爵位,刘瑾只当了四年的山阳公就去世了,之后由他的儿子刘秋继承了山阳公爵位,结果刘秋于公元309年被胡人杀死,其山阳公国的土地也被胡人占领,所以山阳公国灭亡。
三国地图
从这里也能看出,山阳公国存在的时间比曹魏政权还要长,曹魏政权在公元220年建立,到公元265年被司马炎建立的晋朝所取代,存在了45年,但是山阳公国在公元220年建立,到公元309年才被灭亡,存在了89年,是魏、蜀、吴三国存在的时间都要长。
刘协禅让皇帝位给曹丕,几十年后司马炎依葫芦画瓢学曹丕一样,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帝位,而司马炎给曹奂的待遇,甚至比曹丕给刘协的待遇更好,同样是行天子礼仪,所不同的是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级别给刘协的山阳公还要高,这是因为司马代魏不得人心,所以只能给曹魏皇帝更高的待遇。
西晋地图
山阳公国的存在的89年时间中,不仅曹魏政权历朝皇帝都承认,当晋朝建立后,仍然继承了曹魏对待山阳公国的待遇,让山阳公国的爵位一直流传下去,这种一脉相传的承袭是对传统的继承,如果山阳公国继承人香火没有断掉,就会一直继承下去。
但是,西晋做为山阳公国后来的宗主国,在晋惠帝时期开始出现混乱,先是贾南风乱政,接着是八王之乱,最后是五胡乱华,西晋内部势力自相残杀,从而导致胡人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开始向中原地区渗透,山阳公国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这里已经快要靠近西晋的边境了,由于西晋内部的混乱与战斗,战斗力大减,胡人趁虚而入,而山阳公国首当其中,于公元309年被胡人入侵,当时的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在“五胡乱华”时的"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协
山阳公国从刘协开始,共经历了四任山阳公,第一任是刘协,任期14年,第二任山阳公是刘康,任期51年,第三任山阳公是刘瑾,任期只有4年,第四任山阳公是刘秋,任期是20年,四任山阳公的任期合起来就是89年。
山阳公国被灭亡的7年后,西晋灭亡,作为山阳公国的宗主国西晋自身都难保,就更别谈保住山阳公国了。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天下不可一姓独有,为了表示天下为公,风水轮流转,就专门创建了“三恪”制度。所谓三恪制度,就是新建立的王朝主政天下,对自己前两个朝代皇位的直系后代必须象征性的封一个诸侯国,这样做第一是为了表示天下共有,第二个是为了表示对前朝的尊重,第三是为了证明自已的皇位交接合法,来路正当,第四是为了彰显本朝的宽仁大度,自己对前朝贤君圣主的照顾,让它们的后代与自己“共享天下”。即便是前朝末代帝王被杀,那也会形式上在前朝皇族近支找一位成员,封为诸侯,以此来具备“三恪”,一般都是世袭,代表前朝,朝廷重大的活动仪式都会邀请他们来参加,这很类似当今各国现任领导人举行重要活动仪式要邀请前几任退位领导人出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就去了封地,曹丕死后刘协依然活着,魏明帝曹睿时期,山阳公刘协去世,因为曹魏的皇权来源于刘协的禅让,如果不把他追尊为皇帝,曹魏的皇权合法性就无法得到天下人的认可,所以曹魏王朝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了刘协,并追尊谥号为“汉孝献皇帝”。他的太子死的早,孙子刘康继承了山阳公的位子,晋武帝受魏元帝禅位后,将魏元帝封为陈留王,晋朝的前前朝山阳公当然还是“三恪”之一,山阳公爵位传到汉献帝的重孙刘秋手上时,正值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刘秋死于战乱,山阳公的位子才算终结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承下去?
当然可以继承了,汉献帝这个爵位乃是世袭的,他死后便会由其后代继承。按照历史记载,山阳公爵位一直传到了西晋末年。因五胡乱华,杀死山阳郡公刘秋,攻灭山阳郡国,其爵位遂被废除。
都说汉献帝刘协被逼禅让,当了亡国之君,是刘汉王朝的耻辱。但事实上,对于刘协来说,退位才是解脱,相比于如履薄冰的汉献帝,悠然自得的山阳公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刘协作为汉灵帝次子,母亲又不是皇后,非嫡非长,所以他不是太子,更不应该是皇帝。甚至于他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当初母亲王美人怀上他,因为害怕何皇后嫉妒,于是偷偷喝下打胎药准备打掉这个孩子,但是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
于是刚一出生他的母亲便被何皇后害死了,父亲汉灵帝为了保护她,将其送到董太后膝下抚养。所以,一开始,刘协就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这样的皇子根本就没资格去争夺皇位。所以刘协本该在陈留当他的王爷,或是炼丹求道,或是寄情山水,远离这朝堂纷争。
但,他生在了一个乱世,宦官乱政,武将专权,东汉王朝分崩离析,刘姓皇族大权旁落。本该是皇帝的哥哥刘辩,被西凉来的董卓给罢黜,推下了龙椅。取而代之的便是刘协,此时他只有8岁。董卓选他当皇帝不是因为忠心,更不是因为爱才,仅仅只是因为刘协更好掌控罢了。一个母亲早死,外戚衰微的少年天子,无疑是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佳人选。
然而,对于刘协来说,他虽然当了皇帝,但无权无势,一切都得看董卓的脸色行事。一个八岁的孩子,却要开始学习如何在别人的威胁下生存,这本身就是一个悲惨的童年。但是没办法,他不敢忤逆,且不说年幼的他根本生不出反抗心思。就算他有这个想法,却也没有这个胆量和能力,要知道他的哥哥刘辩被废之后,可是没能活下来。
就这样,刘协在董卓的阴影下生活了三年,终于等到王允、吕布等人诛杀了董卓,当了几天正经皇帝。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董卓死后不到一个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便赶走吕布,杀掉王允,再一次把剑架在了汉献帝的脖子上。
相比于董卓,李傕、郭汜更加的难以伺候。尤其是后来李傕郭汜二人内斗,一人劫天子,一人劫公卿,双方混战于都城,宫室朝堂都遭到波及。这群人杀红了眼,刘协这个皇帝的生命都无法保障。好在有那么一批忠臣,护卫着刘协逃出了长安,一路奔向故都洛阳。
这一路上,刘协既要忍受饥饿,又要担惊受怕,连日奔波下来,精神和身体都处于崩溃边缘。好不容易逃到了洛阳,居然是一片废墟,连一口能喝的水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吃的了。
看来这样的自由,比起当傀儡也好不了多少,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此时,刘协遇到了曹操,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人。他爱的是曹操雪中送炭,在他危难之时,伸出了援手。恨的是,曹操无非就是第二个董卓,他汉献帝依旧是傀儡。
当然,相比于残暴的西凉军阀,曹操对汉献帝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名义上还是尊奉他为皇帝,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但是刘协他不甘心,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有自己的野心,皇帝怎么能被自己的臣子所操纵,所以他想反抗,这才有了衣带诏,有了董晨之乱。而代价便是伏皇后一家满门被杀,包括汉献帝的两个儿子。
这场动乱,彻底将刘协所击垮,他屈服了,不敢再有任何反抗之心,如今的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到某一天,将自己的皇位交给曹家人。
公元220年,曹丕受汉献帝禅让登基,代汉建魏,改朝换代。对于刘协这位前朝帝王加亲妹夫,曹丕给予了足够的礼遇。他封刘协为山阳郡公,封地为山阳郡,地位在所以诸侯之上,包括曹氏宗亲。在封国内,刘协仍然享有天子地位,保留天子的仪仗,且奏事不必称臣,遇诏书可以不拜。
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这样的封赏使得山阳公一脉,在魏国享有比较特殊的地位,虽然没有实权,但荣华富贵却是享之不及。试想如果没有这纷争乱世,刘协继续当他的陈留王,其待遇也无非如此。
当然,对于刘协来说,这些并不重要。他最大的收获便是离开了给他带来无尽磨难和痛苦的龙椅,从才不再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离开了权力纷争的刘协,终于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带着夫人行医采药,悬壶济世。曾经坐在高位,却有心无力,如今落下凡尘,却能治病救人,不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由于魏晋一脉相承,山阳公国在西晋建立后仍被承认,延续近百年。直到西晋灭亡,胡人攻破山阳公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